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这样的生态问题,又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土地荒漠化。
  那刘彻的罪过就大了!
  想想看,从战国开始,关中的三秦大地就是诸夏粮仓,天府之国。
  可从唐朝以后,关中残破。
  到了后世,沙漠化甚至威胁到了榆林,古老的三秦大地,成为了穷山沟。
  宗周的发源地,秦帝国的家乡,汉家的核心,变成了一个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地方。
  这个锅,刘彻背不起,也不敢背。
  但问题又来了。
  既然不能大规模屯垦,汉室占了这些地方有毛用?
  “朕要做一个实验才行了……”刘彻在心里计划着:“就拿楼烦人来做这个实验好了……”
  正是因为这个脑洞有些大,刘彻拿不定主意,所以只好拿新归顺的楼烦人做实验。
  这样,即使失败,也没关系。
  不过是楼烦人吃点亏,刘彻赔点钱而已,除此之外,对汉家并无什么损失。
  正这样想着,殿外,有宦官唱诺:“骠骑将军觐见陛下!”
  刘彻连忙临襟正坐,保持好自己的天子形象。
  这很重要。
  尤其是在对义纵的问题上,尤其重要。
  自古外戚,都容易出问题。
  也就武帝命好,前期出了个卫青,温厚君子,老实人,皇帝让他干啥就干啥,从无怨言,也服从命令。
  而之后的霍去病,虽然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什么事情都敢管,什么话都敢说。
  他甚至直接插手储君人选,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迫使武帝的三个儿子全部出京,为刘据的太子地位稳固打下坚实基础。
  但,霍去病却偏偏是武帝的脑残粉。
  而且,除了打仗外,他对政治兴趣不大。
  即使插手储君之事,也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
  纯粹是因为要避免他在前方打的正嗨,结果后院失火之事。
  但,整个汉室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两个老实可靠还能打的外戚。
  而且,当霍去病卫青先后去世,卫霍外戚集团也立刻变色。
  李陵的下场,其实就是卫霍外戚集团角力和斗争的结果。
  不然,不可能发生路博德这个霍去病的亲信,忽然之间“老朽”“怯敌”眼睁睁看着李陵踏入死地,见死不救的事情。
  也不可能有巫蛊之事了。
  有着这个前车之鉴,哪怕刘彻相信义纵。
  但他却不敢相信义纵身边的人。
  谁没有几个亲友党,拖油瓶呢?
  为了避免让义纵最终悲剧,刘彻觉得,开始就摆正君臣姿态,是最好的办法。


第879章 未来
  “陛下……”义纵走殿中,恭身下拜:“臣,幸不辱命……”
  说着,他就忍不住流下眼泪。
  一半是真的,但一半是装的。
  刘彻看着自己的这个小舅子,心里面也是感慨万千。
  当年在河东捡的一个土匪少年,今天居然已经是汉家最顶级的大将了。
  马邑之战后,他的骠骑将军,算是坐稳了,哪怕进一步擢升为车骑将军或者卫将军,获得开府建牙的资格,也并非不可能。
  只是,刘彻不打算让他升的太快。
  这是从时间上考虑的。
  卫青起码还要五年,才能成年。
  他现在大概还只是一个在平阳县的山坡上放羊的奴产子,每天都在纠结,明天到底能不能吃饱这个问题。
  至于霍去病……
  起码还要八年,他才会出生。
  在这两位双子星登场前,刘彻还需要义纵和新生代的将军来撑起汉室的一片天。
  当然,也不是非要卫青霍去病不可。
  只是,用这两人,比自己起提拔和培养新人,更可靠。
  毕竟,他们是百分百可以成功的。
  而培养其他新人,则完全要看运气。
  所以,刘彻一直小心翼翼的,没有让自己去过多的关注平阳县,甚至,他连宦官和绣衣卫也不往平阳派。
  平阳的官员调整升迁任免,他也从不过问,任由下面的大臣决定。
  就是害怕蝴蝶效应,发生什么事情。
  万一,霍去病没了,他就要哭了。
  而且,刘彻一直觉得,现有的将军们,都不如卫青霍去病。
  虽然他清楚,这其实也就是一种情怀。
  就像人们总是沉湎过去的美好一样。
  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寄希望于“霍去病卫青”,也是现实需要。
  现在的义纵等新生代的将军们,看上去似乎在马邑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答卷。
  但再过十年,二十年。
  现在的新生代就要变成中生代,甚至腐朽堕落。
  国家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来加入。
  正如十年前,周亚夫崛起,带领汉军进入纪律作战时代,如今义纵崛起,宣告骑兵时代的到来。
  十年之后呢?
  那肯定又将是一个新时代。
  需要新的将军杠起强军的旗帜。
  “朕的骠骑将军回来了……”心里面虽然在计划着给义纵找备胎,但刘彻表面上却是高兴的站起身来,亲热无比的轻松下台,扶起义纵:“卿没有辜负朕与义妃的期望,为朕斩下尹稚斜之首级,告慰平城以来五十六年之阵亡大臣将佐,为社稷立下大功,朕已命司马相如,为卿做‘骠骑颂’,以褒扬和传颂卿之战绩,使天下皆知!”
  拼命拉拢和团结对自己有用的大将大臣,算是老刘家的传统了。
  打刘邦开始就是这样,当某个臣子对刘氏天子有用时,简直是予取予求,什么要求都能满足,恨不得将他捧上天。
  但一旦这个臣子失去了利用价值……
  特别是他还在作死的时候……
  譬如韩信啊。
  譬如彭越啊。
  这都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只要不作死,一般不会有那个下场。
  而且,刘家发展到现在,驾驭大臣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革除了许多早期的弊端和毛病。
  基本上能做到笑着将某个大臣的职权解除,而对方还要跪地叩首感恩。
  义纵闻言,心里面真是大喜过望。
  他如今正是意气风发,也不会去考虑什么韩信、彭越。
  因为这没有可比性。
  韩信、彭越,那是拥兵自重,威胁太大。
  而他手下,除了几个亲兵之外,没有天子虎符和诏书,他连一个卒子都指使不动。
  反而是,他现在有个好榜样。
  他的恩师周亚夫。
  周亚夫打了吴楚之战后,因功升为丞相,可谓是登上人生巅峰。
  而他也准备循着周亚夫的足迹,这么来一套。
  更重要的是……
  对义纵来说,其实他本身的官职大小,爵位高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长子的未来!
  只要能让皇长子能顺利成长,并成为储君。
  那义氏家族,还怕没有未来吗?
  如今天子表态,要为他做《骠骑颂》。
  这可是武将的最高荣誉,也是他最想得到的奖励。
  这个奖励,甚至胜过益封一万户!
  为什么?
  看看青史之上,能让天子下令为武臣作颂的都是谁吧?
  尹吉甫!南仲!
  一旦这骠骑颂出炉,配合马邑的战果,他义家立刻就将成为天下英雄豪杰投奔的对象。
  他就可以趁机借此机会,为自己外甥培养羽翼,扶植班底。
  然后等待时机。
  这个时机随时都会出现。
  听了天子的嘉奖,义纵立刻就拜道:“臣微末之功,不敢与先贤争锋,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必要的推让样子,还是要做的。
  刘彻自然也懂这个游戏贵族,他拉着义纵的手,道:“骠骑劳苦功高,受此褒扬,理所当然!”
  只有刘彻明白,其实刘病已的机会,是大于所有他的未来的弟弟们的——除非发生意外,不然这储君之位,基本上内定刘病已。
  原因很简单。
  皇后陈阿娇,不可能生下孩子。
  就跟如今的薄太后一样。
  这是刘氏的诅咒——几乎所有生于深宫,顺利接班的皇帝,都会面临皇后不孕的厄运。
  譬如刘彻老爹的皇后薄皇后,刘彻自己的陈皇后,还有历史上,昭帝的上官皇后,成帝的赵皇后,哀帝的王皇后,都是如此。
  对这样的灵异事件,刘彻只能耸耸肩,认清现实。
  当然,刘病已也不是完全就坐定了太子,坐定了储君。
  刘彻对自己的继承人,要求是非常严苛的。
  在他成为太子之前,他必须向刘彻证明——他最起码具备了管理一个三十县的郡的能力,并且还得治理好。
  若连这个条件都达不到,做了储君,也迟早药丸,要被他的兄弟拉下马。
  甚至还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国家危机。
  刘彻不是那种会用个人感情来处理国家社稷的皇帝。
  喜欢某个儿子,刘彻会给他一个大大的封国,无数的财富。
  但不会让他赶鸭子上架,去做他做不来的事情。
  汉宣帝那样的傻事,发生一次就够了!


第880章 安北都护府
  刘彻拉着义纵,君臣两人走出殿中。
  历来,君臣关系密切的标志,就是皇帝拉着大臣,在自己的宫廷出入游玩。
  所谓出则同车,入则同榻。
  想当年,郎中令周仁,甚至能在刘彻的老爹临幸妃子之时,在旁边加油助威,乃至于帮着把候补美人抬到皇帝的寝宫。
  历史上,某些双向插头就更夸张了。
  譬如哀帝宠幸董贤,留下了断袖之癖这个典故。
  这个断袖之癖怎么来的?
  就是哀帝宠幸董贤,连早上起来,都生怕吵醒对方,于是剪断自己的袖子……
  刘彻即位后,倒是没有了这些毛病。
  别说大臣,就是宦官,在他啪啪啪的时候,也得在门外待着。
  刘彻素来就没有让人看春宫的癖好。
  但这拉拢大臣,示之以恩的把戏,刘彻却玩的飞起。
  不仅仅常常邀请元老们入宫谈心,游玩。
  甚至,一有空,刘彻就会拉上周亚夫等人,去上林苑游猎。
  这些办法,成本很低,甚至接近于无。
  但自古以来,却是皇帝拉拢臣子,培植羽翼,巩固权力的不二法门。
  刘彻领着义纵,穿越阁楼,来到石渠阁之前的那个小树林。
  义纵一看到这个地方,就露出了微笑,心道:“陛下果然还是跟过去一般,喜欢来此……”
  今上在即位后,就极爱来此。
  平均三天,会来这里一趟。
  或散步,或坐在树林的石墩上,看着石渠阁的流水哗哗发呆,或带上臣子谈心。
  义纵原以为,自己离开长安将近一年。
  天子或许已经找到了新的散心地点。
  现在,看来,当今这位,从未改变过他的喜好。
  而且,看着这个小树林。
  义纵发现,此地,与过去一般无二。
  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除了一个木亭和几个石墩外,没有任何建筑的小树林。
  这说明了,今上骨子里,是一个非常念旧之人。
  这让义纵的心情立刻就变得踏实了起来。
  其实,离开长安这么久,义纵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他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这个情况,确实是可能发生的。
  皇帝身边,永远不会缺乏宠臣。
  而后起的宠臣,肯定会不遗余力的想尽一切办法攻仵和抹黑自己的前任。
  倘若前任没死的话,那,这种攻仵和抹黑,还要再增加十倍的力度。
  历代以来,许多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