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寄希望,能有一个汉朝的贵族,走到他们面前说:好奴隶,就是你了,跟我回家吧!
  但可惜,汉室的体制决定了,一切权力归于天子。
  赏罚礼乐征伐,皆自天子出。
  没有天子命令,这些俘虏,就永远是俘虏。
  义纵将楼烦王的话,以及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所见所闻,尽量用通俗的话语告诉刘彻,然后问道:“陛下,这些俘虏应该如何处置?”
  刘彻听完,点点头。
  对匈奴人或者说,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认知,其实他也有所了解了。
  三年前,夏胭脂带着几千奴婢陪嫁来到汉室,这些奴婢的表现,就已经告诉了刘彻,游牧民族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他们生活在茫茫大草原上,靠着放牧维生。
  他们每天的主食是奶酪等各种奶制品。
  这种饮食结构,使得游牧民族演化出了粗矮的身体和强壮的四肢。
  也使得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充满了原始的野蛮。
  但在同时,奶制品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却缺乏足够的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
  这直接导致了游牧民族的个体,普遍寿命不长,而且容易蛊患各种疾病。
  所以,来自中国的茶叶,才会在草原上那么受欢迎。
  因为茶叶与奶同煮,加上盐和油,以及一把炒米可以补充他们缺乏的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平衡他们的电解质。
  这种不同于农耕民族的生存状况,导致了千百万年以来,游牧民族渐渐形成了臣服强者和需要主人这两个特征。
  臣服强者,是为了自己部族和自己本身的生存延续需要。
  需要主人,则是因为,在草原上,个体脆弱而危险,根本无法生存。
  没有群体的庇护,单个个体的人类,甚至无法在草原上活过一年!
  疾病、猛兽和其他人类的攻击,随时可能让人丧命。
  几千上万年下来,这两个概念,深深的烙进了每一个游牧之民的骨髓中,并代代相传。
  在他们的信念中,没有主人,就如同中国没有祖先一样的可怕而恐怖。
  在中国,没有祖先的人,意味着他没有过去,非常悲哀。
  而在草原上,没有主人,则意味着他没有未来,更加悲哀。
  当年夏胭脂陪嫁而来的奴婢,为什么那么乖巧和听话?
  因为刘彻曾经带着夏胭脂,在他们面前出现过,并且承认和认可了,自己是他们的主人的身份。
  于是,他们瞬间获得了莫大的满足和安慰……
  可能这么形容有些过。
  但事实,却确实如此。
  特别是现在,那些战败的折兰和白羊以及匈奴本部的骑兵俘虏们。
  他们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恐怕就跟一个中国士大夫,被人告知他家祖坟和祠堂被人拆了一样。
  他们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
  讲道理的话,其实,汉室并没有安置和处置这么多匈奴俘虏的经验,一时半会,朝野之间,也拿不出什么具体措施来。
  毕竟,这可是接近两万的战俘!
  虽然有人曾经提议,干脆杀光得了。
  但,此人还没说完就被群臣喷了回去。
  刘彻也不会同意杀俘这样的蠢事!
  诸夏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早已经脱离了愚昧和野蛮,拥抱文明。
  在战场上,两军交战,杀人不可避免,甚至,我军杀的敌人越多越好。
  但敌人既然已经投降,再去杀俘,那除了显得自己的自卑和无能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况且,白起坑杀长平战俘,项羽火烧关中,都已经用血的教训告诉汉人——杀俘不降,而且获罪于天。
  好在,刘彻是个开挂的穿越者。
  穿越者最大的作用,不是他比其他人更聪明,想的更多,而是他知道其他人所不知道的许多事情。
  譬如,对战俘的处置和归降的匈奴人的安排。
  武帝朝四十余年的经验,已经足够让刘彻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了。
  要知道,武帝曾经处置和安置的匈奴战俘、归顺者和降臣,可不是一个两个,一千两千,一万两万。
  整个武帝朝,总计利用和征服的游牧部族总人数,几乎超过百万!
  这些经验和教训,此刻都在刘彻脑海中,使他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问题。


第882章 安排
  武帝时期,俘虏的匈奴战俘,数都不数不清楚。
  甚至,不乏有将整个匈奴部族一起打包的例子。
  后来的汉家名臣金日磾,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
  起初,金日磾只是一个被俘的战俘而已。
  若说身份地位?
  因为他是企图反抗归义汉室的匈奴休屠王之子,所以,汉室为了羞辱他,将他安置在了黄门署,与侏儒为伍。
  但金日磾和他的母亲以及弟弟来到汉室后,汉化速度,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史载,金日磾侍母极孝,甚至比许多汉家士大夫还要孝顺。
  而且,金日磾政治立场正确,忠心耿耿。
  为此,他甚至格杀了自己的长子。
  仅仅是因为他的长子,在他面前调戏宫女。
  若仅仅只是一个孤例,可能不算。
  但事实是,武帝朝,前后数十年,所有被俘或者归义的匈奴部族,几乎没有主动叛变的。
  即使是著名的二五仔赵信,那也是在被匈奴俘虏后归顺和臣服的匈奴人。
  这就很值得推敲了。
  也必须要有所借鉴甚至抄袭了。
  其实,武帝玩的政策,也没什么太新奇的地方。
  无非就是厚赏,拉拢上层,严苛对待下层。
  许多匈奴战俘,甚至进了少府,就要终生面对沉重的劳役和各种摊派。
  为了生存,他们只能选择自我汉化,做个中国人。
  不然,倘若他们依旧维持在草原上的生活习惯和着妆打扮,就会被所有人歧视和鄙视。
  无非融入中国。
  这意味着不仅仅他们要累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得安宁。
  于是,有人开始汉化。
  然后得到了奖赏。
  于是更多的人开始汉化。
  就如同金日磾,这些汉化的匈奴人,有着远比原本真正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传统的认可和执着。
  金日磾侍母极孝,严于律己,更严于对待他的家人。
  所以金氏家族七世忠臣,甚至,最后王莽篡汉,刘氏宗室一言不发,那些自诩刘家忠臣的臣子,也一言不发,唯有金氏为刘氏流血。
  为什么会如此?
  这既可以用新附军总比鞑子更凶恶的理论来解释。
  也能用哥斯达尔摩综合征解释。
  反正,这些匈奴俘虏,为了证明他们自己确实是个中国人了,爆发出了远比真正的中国士大夫还强烈的诸夏民族主义。
  霍去病大军之中,一半以上骑兵,来自收编的匈奴战俘和投奔的游牧部族。
  皋兰山之战,首先冲锋的霍去病骑兵,基本是被俘的匈奴骑兵。
  他们就像疯狗一样,悍不畏死的在皋兰山上,以疯狂的攻击频率,撕碎了匈奴帝国赖以为骄傲的折兰与卢候部族的骑兵。
  另外,乌恒人,这只霍去病养的狗,甚至跟着霍去病南征北战,比哈士奇还乖。
  他们甚至掘了匈奴的龙城祖坟,将冒顿、老上和军臣的棺椁扒出来鞭尸。
  这是汉军都没有做的疯狂行为。
  可惜,霍去病死的早。
  不然,以他对游牧民族的调教和诱惑功底。
  说不定,很可能连匈奴的挛鞮氏也可能会被他调教成功。
  想着这些事情,刘彻就已经有主意了。
  既然,历史证明,匈奴人需要皮鞭与主人。
  那刘彻当然不会介意做他们的主子,赐给他们皮鞭。
  汉室,现在也确实急需一大批善于放牧和管理牲畜的廉价工作人员。
  至于之后,看一步走一步了。
  先用大棒和皮鞭,让这些战俘给自己养马放牧。
  “卿去安排一下,明日,朕在石渠阁召见楼烦王……”刘彻看着不远处的石渠阁说道:“另外,朕得到奏报,鲜卑王臣服陈嬌,献上玉龙、玉龟,自称伏羲氏之后……”
  刘彻眯着眼睛说道:“爱卿代朕去仔细查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伏羲氏,向来隐匿于神话与传说之中。
  但他对诸夏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轩辕氏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则是文明之源。
  当今天下,诸子百家,都有一个源头——易经。
  而易经,与伏羲氏密切相关。
  毫不夸张的说,若能寻到伏羲氏的象征:河图洛书,那么,对于刘彻,对于整个汉室的意义,都是无比重大的。
  但怕就怕,找的是个假货。
  然后刘彻还拿着他大咧咧的当成宝。
  那就要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这河图洛书,可不比九鼎。
  九鼎因为所有见过它的人都已经不在人世间,而且,刘彻找到的那个鼎,确实很难辨明真伪——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可能界定。
  但河图洛书不同。
  史书上,对它有着明确的记载和形容。
  其实,所谓的河图洛书,指的并非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事物。
  当年伏羲氏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见鸟兽之形,于是,用十二条长线与二十四条短线,构成八副图案,形成易经的八卦。
  虽然自文王之后,龙马负河图洛书献于圣人之事再未出现。
  但现在《易经》的各个版本,可都还没有失传。
  甚至,刘彻手里,还有着孔子、子夏等儒法先贤亲笔编辑过的《十翼》。
  茂陵的图书馆里,也有着传自战国的各个版本的《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其中不乏有荀子和庄子的注释版本。
  如今石渠阁中,更有两位易经的权威学霸。
  司马季主以及司马谈。
  河图洛书,虽然大家都没见过是什么样子。
  但在人们的脑海里和思维形象中,它一直存在。
  不然,中国历代王朝那么多,早就有人伪造它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然而,却一个皇帝也没有这么干。
  这其中的原因,既是因为河图洛书的伪造难度实在太大,也有着许多方方面面的限制和困难。
  而且易学,在古代,向来是显学。
  诸子百家,任何一个大牛,都有着深厚的易经造诣。
  特别是儒家,一个大儒,不懂易经,几乎等于一个博士生却不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可笑。
  本来,刘彻在看了陈嬌的报告后,几乎就要下令让陈嬌逮捕那个欺君的鲜卑王了。
  然而,刘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这个事情,让他有所顾虑。
  那就是——现在的鲜卑与乌恒的活跃地盘,在上古之时,恰是诸夏文明的源头之一,红山文明的发祥地。
  后世甚至有人说,轩辕氏,就是出自红山文化区域。
  而从出土的文物和器皿和神庙等来看,轩辕氏即使不是出自红山文化,也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诸夏文明的图腾崇拜和文化信仰,与红山文化出土的器物,太相似了!
  龙凤图腾以及神龟崇拜,加上那个疑似女蜗的女神像,足以说明很多很多。
  至于为何,轩辕氏的先祖,会跑去遥远的大兴安岭附近?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
  在上古之时,中国大地的气候是热带气候,当时,满中国跑大象,犀牛和各种热带生物,甚至,直至春秋,中国腹心都还有着犀牛。
  当时的滚滚甚至在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