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把他这个皇帝和他的工农业剪刀差政策一起送去地狱。
  中国不是欧陆,中国百姓和中国士大夫也不是欧陆的农奴和贵族领主。
  哪怕是最穷凶极恶的中国统治者,也不敢玩工农业剪刀差。
  当年夏桀,自命为太阳,是烈日之神。
  然而,百姓却宁愿与这太阳同归于尽!
  连太阳都敢扑灭。
  还有什么是中国百姓和士大夫不敢杀的?
  历史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永远是萌芽。
  除了来自异族征服者的干扰和打断。
  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于此。
  中国的士大夫和百姓们根本不可能容忍像资本主义这样的食人怪物横行于世。
  中国自古以来的人文思想以及价值观,都不会允许发生羊吃人这样的事情。
  而根深蒂固的乡党情节以及士大夫本身朴素的仁爱思想,更是会杜绝这样的情况。
  你可以鱼肉乡里,可以欺男霸女。
  但无论如何,你表面上都要做出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却是要赤裸裸的撕碎这一切,打破这一切,碾碎这一切。
  将最彻底和最露骨的自私自利以及金钱至上,利润至上的价值观铺成开来。
  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是要让小清新们放弃幻想,让装逼者们无逼可装,让最底层的老百姓,陷入地狱。
  于是,他同时得罪了文人墨客、地主豪强士大夫和贵族以及老百姓。
  这它能成功发芽,那才叫奇了怪了。
  但刘彻知道,这头怪兽,终有一日,会系上领带,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一口一个自由,一口一个普世。
  虽然它的脚下踩着数不清的尸骸,翻滚着看不到尽头的血海深渊。
  而且,它,确实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是人类迈向更高层次文明,所必须经过的道路。
  作为穿越者,刘彻无法做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帝国和民族以及人民,两千年都沉湎于自给自足的梦幻泡影之中。
  代价总是要付。
  不是现在,就是未来。
  历史上的天朝,为了发展工业,所付出的代价和鲜血,依旧历历在目。
  没有办法。
  刘彻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去尽可能的在不造成更大伤害和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给这头怪兽寻找养分。
  为此,他不惜掀起一场世界大战,将整个世界投入战火之中,摧毁和奴役无数的王国和民族,用尸骸和鲜血来灌溉这头怪兽。
  为此,他不要节操,丢掉廉耻,想尽办法的黑钱黑资源。
  为此,他将大造捕鲸船,让整个海疆的鲸鱼,变成尸体。
  刘彻自己保守估计,想要让中国的资本主义从发芽到长大,至少要将一千万人类送上祭台。
  而想要让它在最短时间内成长到稍微讲些吃相的阶段。
  估计要付出整个西亚和南亚的民族全灭的代价。
  便是中国自身,也可能受到它的伤害。
  然而……
  “这就是要在西元前,进行工业化所必须的代价啊……”刘彻在心里想着。
  哪怕是后世的欧陆,为了达成工业化,前前后后数百年,将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生命献祭。
  美洲的土著几乎全灭,整个非洲都被摧毁和撕裂,而哪怕是在他们的本土。
  也是无数百姓的尸骸和鲜血横流。
  事实证明,没有牺牲,就没有工业化。
  刘彻也没有办法,这不是他想不要就可以不要的事情。
  而是未来必然发生和出现的事情。
  不是中国人去将其他人送上祭台,就是其他人将中国人送上祭台。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其他人送上祭台?
  棉纺业是目前刘彻唯一找到一个可以对诸夏伤害最少,但助力工业最大的产业。
  便是冶炼业,也不如棉纺业。
  它可以大量吸收人口,制造就业,也能创造无数的利润,让无数人趋之若虞,更能带动相关技术发展。
  从今年开始,安东都护府,也会大力推行棉花种植。
  五年之内,刘彻要在安东全境,发展出百万亩级别的棉花种植业。
  而生产的棉布,一个最主要的客户,就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而捕鲸业所得的鲸鱼肉可以提炼油脂,骨头能磨成粉末,这些也可以出售给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至于那食盐和医疗,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通过这四样产品,加上中国本身庞大的体量和超强的消化能力。
  未来,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只要征服,然后让他们定居,那他们与中国的农耕文明就将形成互补。
  甚至,他们未来不得不依附在中国的农耕文明身上。
  不然,他们就会饥荒,就会死亡。
  但是,这个事情的前提是,刘彻所设想的定居者计划能成功实现。


第886章 设计(二)
  “朕将策命颍阴候灌何为楼烦将军,将尔全军……”刘彻忽然对跪在自己面前的楼烦王说道。
  然后,从刘彻身后的屏风中,走出一位身披甲胄的老将军。
  这位老将军走到刘彻面前,跪下来,拜道:“臣何奉诏!”
  颍阴候灌何,今年已经六十余岁了,他的须发皆白,看上去似乎垂垂老朽。
  然而,刘彻清楚,这是一位猛将。
  年轻之时,他甚至在汉匈大战时,于野战之中,斩下一位匈奴骨都侯的头颅。
  注意,他是冲阵斩将所获的首级。
  不是三国演义那样的叫阵单挑。
  而是率部冲阵,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他的父亲就更生猛了!
  颍阴懿候灌婴!
  这是一位从小贩而起的传奇人物。
  在反秦起义之中崭露头角,在楚汉争霸之中,威风八面,阵斩龙且,生擒周兰,参与彭城大战,亥下之战。
  即使是其垂垂老朽,将死之时。也受命于太宗皇帝,统兵八万,北上发动河南战役,将匈奴势力全部逐出长城。
  他就是传奇的代言人。
  因此,其谥曰:懿。
  懿者,美也!
  这个谥号,是汉家对一个臣子生前功绩和品德的最高嘉奖之一。
  汉初一百五十余列侯,独灌婴与曹参获此殊荣。
  而颍阴候家族在汉家地位自然是与平阳侯家族一般。
  历代天子都有与之联姻。
  而且,作为汉室骑兵部队的奠基家族之一,颍阴候家族在传统的骑兵军官中,有着极大的声望和号召力。
  而最初的汉室骑兵,几乎有一半是来自楼烦人,或者与楼烦人关系很近的地方。
  当然,这里的楼烦指的是过去秦国楼烦郡地区的常住居民。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其实,这些楼烦军官,也未必是当年楼烦王国的臣民。
  中国自战国之后,出现了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
  南方的吴越和齐鲁的人口,大量北迁。
  而原本在北方的人口,也大量南下。
  各地居民彼此交融混居在一起。
  于是,春秋战国以来的隔阂消失,列国尽为一家,再无什么你这个楚国蛮子休要来污我晋国君子的言论。
  因为,假如有傻逼这么说的话,那么,他马上就要被扒皮——你特么不过是个文身的越人移民,叽叽歪歪有毛用?
  所以,实际上,现在的许多楼烦军官,其实也就是披了层皮而已。
  然而,入其乡,随其俗。
  正如当年跟着刘邦入关坐天下的关东老兄弟们一样。
  移民到了某地,自然而然,就会以某地人自居,并且继承了当地人的许多的习俗和传统。
  像关中,现在虽然人口结构大部分是移民,但人人都是以老秦人自居。
  又像后世的魔都,讲真,真正的魔都原住民有几个?
  但还不是人人都是“阿拉侬巴拉巴拉……”
  这些楼烦军官也是一样的。
  既然大家都是楼烦人,当然是会履行一些传统的义务。
  譬如,从小练习骑射,又譬如……恨楼烦部族!
  虽然很多人不太明白,恨一个匈奴的部族,到底是为毛?
  但这一点都不妨碍大家伙喊口号。
  习惯成自然嘛。
  刘彻此番点将灌何,就是要借助灌何在楼烦军官群体里的巨大号召力,然后拼命往楼烦部族里掺沙子,分化拉拢,光明正大的拉拢那些中下层的楼烦贵族。
  这楼烦王嘛……
  跟沧海君一样,当个招牌,做千金买马骨的马骨好了!
  而,楼烦军官们也肯定会乐意,将归降的楼烦部族的中下层全部拉走。
  这样,用不了两三年,甚至不要一年。
  楼烦部族就会跟楼烦王国一样,变成历史上的名词。
  “颍阴候与楼烦候,日后要精诚合作,不负朕望!”刘彻笑着道。
  灌何嘴角微微一笑,他虽然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没当将军了,骨头架子都要腐朽了。
  但是……
  假如是对付楼烦部族,他定然会乐意的。
  因为,这是给后代立基业啊!
  只要能消化掉楼烦部族,从中拉拢一批可靠的军官,未来颍阴候家族就有了希望。
  甚至……
  在灌何心里,他有更大的野望——换世子。
  他现在的世子灌贤,名字里虽然有贤,但一点也不贤。
  相反,就是个纨绔子弟,成天只知道斗鸡走狗,现在二三十岁的人了,连马都不会骑!
  真是丢光了他老爹和他的脸面!
  与之相比,他的庶子行,能力更好,也更与他灌家的家风相似。
  只是奈何汉家制度,列侯世子必嫡长子。
  一般人别说想换个庶子来当世子了,就是嫡子也不太可能。
  因为汉家有制度,列侯世子,肯定会录名讳,告于太庙,报高帝和太宗、仁宗批示。
  历代先帝们冥冥垂视,将他们的意思通过龟甲表达出来。
  走完这个程序后,嫡长子的世子地位就获得了先帝们的认可。
  想换?
  呵呵呵,先帝们的脸往哪里放?
  所以,汉室才会发生许多奇怪的事情。
  譬如,四年前,长沙王挂点,但他明明还有儿子,但刘氏天子却宣布:长沙绝嗣,废为郡县。
  又如,当朝丞相周亚夫,他父亲的封号是绛候,他哥哥作为世子,继承了其父绛候之爵位。
  但等他哥哥犯罪被诛后,他被太宗批准,嗣绛候之爵,但封号却变成了条候。
  这都是这个制度在作祟。
  在理论上来说,灌何几乎不可能更换世子——除非他得到天子的特诏,然后由天子向列祖列宗报告:颍阴候世子贤有疾,不能奉宗庙,册其庶子行为世子。
  然后先帝们再通过龟甲做出批准。
  这是唯一可以绕开“置后律”的限制,顺利更换继承人的方法。
  然而,这样的特例,在汉室六十年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一次。
  对于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刘氏而言,挑战先帝们批准的事情,等于自己抽自己嘴巴子。
  灌何很清楚,他想要换个继承人,免得自己和自己的父亲被自己那个不成器的世子拖累。
  唯一的办法,就是立下大功,然后用此功劳去请求天子答应特许换人。
  即使如此,哪怕成功,他的颍阴候封国,也至少要付出两千户食邑被削的代价——这是制度,置后律所规定的代价:列侯继承人倘若换人,那就要递减爵位或者食邑户数。
  这就是为什么,汉室列侯们,那些名将,那些英杰,哪怕明知道自己的嫡长子是个草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