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彻听了顿时抚掌大赞。
  这个主意好,而且是一箭N雕的好主意。
  石穰是万石君石奋之子,而石家虽非列侯,但在舆论界拥有巨大能量。
  石奋不仅仅与儒家各派系的巨头相交莫逆,他同时还跟黄老派的大能有亲密关系。
  若是以石穰为太医令,至少,舆论的压力就不会有太大了。
  再加上他这个皇帝借权,为太医署撑腰,一般来说,应该不会有开眼的家伙上跳下蹿了。
  而且,石穰一直是刘彻的贴身御医。
  他成为太医令,太医署内部,也不会有什么傻瓜敢跳出来找死了。
  对此人,刘彻算是比较了解的。
  医术高超,而且为人忠厚,就跟他们家的家风一样,有着古代君子的风范。
  缇萦嫁给他也不吃亏。
  如此一来,石穰与缇萦的结合,就成为了一场权力和科学的联姻。
  可以说,好处多的数都数不清楚。
  唯一的问题是——缇萦愿不愿意?
  若是旁的女子,估计在此问题上,根本不用去想,肯定是嫁嫁嫁。
  但缇萦不一样。
  她是天下闻名的孝女,士林称颂的才女。
  虽然相貌只能算一般。
  但中国人娶妻,向来不娶相貌,美貌什么的,可以交给滕妾和歌姬去负责就好了,这人品、才学和品行,士大夫贵族公卿,追捧的永远是贤妻良母。
  在这个方面,缇萦占尽优势。
  以刘彻所知,目前至少有四位丧妻的公卿列侯在追求缇萦。
  其中不乏有食邑五千户以上的高阶列侯。
  讲道理的话,缇萦嫁给石穰,那是下嫁,对缇萦本人而言,损失巨大。
  “先生怎么看?”刘彻看着缇萦问道:“先生若愿意,朕愿立刻下诏,指婚!”
  这事情,必须抓紧,不然,一旦淳于意去世,这婚事就要再拖至少一年。
  汉家虽然没有守孝的要求和传统。
  但父丧,不嫁娶,却是诸夏的基本道德要求。
  一般来说,父丧之后,一年之内不嫁娶,服丧期间,禁止饮酒作乐,这是基本要求。
  甚至有些还有法律依据。
  缇萦想了想,讲老实话,自从丈夫去世后,她就没考虑过再嫁人了。
  这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考虑的。
  汉室的传统,寡妇改嫁,是不会带孩子过去的。
  而是会将孩子们留在夫家。
  但是,她的三个孩子都没有成年。若是这样抛弃他们,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考虑孩子们,她才没有选择改嫁。
  不然的话,早有列侯将她娶回家了。
  “陛下,石公子温文儒雅,确是君子,良人……”缇萦细细的了想了一遍后说道:“只是,妾与先夫,育有一子两女,长子不过十二,幼女才不过四岁,妾实在不忍……请陛下问问石公子,是否愿意接受妾带子女过去?”
  这倒没有什么好害羞的。
  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汉室民风开放,连少女假如看上一个良人,都可能私奔的如今,寡妇们的坦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实际上,寡居的妇女们,甚至有时候会聚在一起,讨论那个男人更强壮,谁又更适合做丈夫。
  而且寡妇再嫁,类似这样的能否带子女改嫁的问题,实际上是公开拿到台面上讨论的。
  譬如,历史上,武帝的外婆金氏改嫁后,就带着儿子去到王家生活,直到对方成年。
  刘彻听了呵呵一笑,拍着胸膛保证说:“先生但可放心,此事,朕替石穰做主了!”
  这个事情,石穰的意见根本没有用。
  刘彻会直接去找他老爹谈话。
  以刘彻对石奋和石家的了解,恐怕他们家听说后,四肢都要举起来表示支持。
  且不说石穰娶了缇萦马上就能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更能助益家族子弟的仕途。
  单单是缇萦这样一个孝女,嫁给石家,就足够让石奋动心了。


第895章 任命
  此事确定下来,刘彻心里也落下一块大石。
  石穰做太医令,缇萦辅佐,这太医署的事务,最起码能保住继续推动。
  不过,这事情得加紧了。
  必须争分夺秒,赶在淳于意还活着的时候就完婚。
  所以,刘彻道:“朕先去石公府上,说一说此事……”
  他叫来王道,吩咐道:“你在这等着有什么事情,即刻报告给朕!”
  缇萦自然一路送刘彻送到太医署门口。
  “缇萦先生……”刘彻在离开太医署大门的刹那,忽然对缇萦道:“这份文章,先生拿好,若太医令不幸弃朕而去,先生便将此文抄录一份,附于太医令遗表之后……”刘彻说着,就将一卷白纸,塞到了缇萦手里。
  缇萦闻言,微微一愣但还是反应过来,立刻收起那白纸,盈盈一拜:“诺,妾谨奉诏!”
  直到刘彻离开,她才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将那白纸打开。
  然后,她的手就开始颤抖了起来。
  “这是为万世医者师表之文啊……”缇萦在心里感慨着:“陛下对吾父,实在是恩重如山……”
  薄薄的白纸之上,卷首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大医精诚。
  而整张白纸之上,洋洋洒洒数千字,字字珠玑,直指为医之本和医者的道德要求与标准。
  缇萦毫不怀疑,此文,在未来必定可将自己父亲推上医仙甚至医圣的宝座!
  齐国淳于氏,从此将与曲阜孔氏,颜氏一般,成为天下闻名的贤人家族。
  成为天下医者的精神图腾。
  但问题是……
  “陛下从未学医,也不懂医方之术,何以对我医方卜噬之学如此精通,引经据典,博采众家之长……”缇萦在心中困惑无比。
  ……
  乘着撵车,刘彻离开了太医署。
  他回头望着太医署的宫墙,在心里叹了口气:“又抄袭了啊……”
  此番,他所抄袭的,乃是未来唐代的名医,药王孙思邈在其不朽名篇《千金要方》的卷首所做的序言《大医精诚》。
  在古代中国医学的发展史上。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序篇《伤寒卒病序》一样,是每一个中医医生入门的必读经典。
  甚至,直到两千年后,在某些农村的老中医手下学医或者实习的年轻人,初次入门,第一件事情,就是背熟《大医精诚》与《伤寒卒病论序》。
  可能,即使背熟了这两篇文章的医生中,也会出败类。
  但是,败类一般都是没有背过这两篇文章的人。
  穿越之前,刘彻确曾在一个老中医门下学习过。
  虽然,那时候刘彻年轻而贪玩,也不懂什么医德啊前途啊未来将来啊,只想着怎么好玩怎么来。
  所以,不过几个月就被扫地出门。
  在那几个月里,他唯一学到的东西,大抵也是这两篇文章。
  但数年后,当刘彻在某地偶遇一位过去的师兄时,去他开的诊所做客,亲眼所见,这位师兄,并没有跟他的一些同行一样,对病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药贵就用什么。
  而是小心谨慎的选择用药。
  能白霉素解决的感冒,绝不用青霉素,能青霉素搞定的,绝不用先锋霉素。
  这就是医德的体现。
  也是古老的中医价值观,对医生的影响。
  《大医精诚》与《伤寒卒病论序》的文字中所透露出来的精神以及对病人的仁爱。
  对医学的无尽探索与追求,哪怕再过一万年,也不会落后。
  于刘彻来说,建立了医学体系,当然也要建立起一个医学道德标准。
  不能让庸医和败类,破坏了医生的名声。
  尤其是当前,刘彻大力鼓励培养医生,民间乡亭中的医生,甚至享有了类似后世科举制度中的秀才的待遇,获得了免除徭役和部分田税的优免。
  这些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最起码,目前关中各县的乡亭里,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类似赤脚医生的制度。
  这些医生可能医术不高,甚至也就会一点简单的诊脉之术,他们所学的也就是刘彻让太医署编辑的《伤寒杂病诊治论》。
  一本基于当前对感冒和伤寒等常见疾病的处置和诊断手册的医书。
  无非就是将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作为主要药剂。
  对当前的时代来说,这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简直是青霉素一样的神药啊!
  这些简单廉价而且可以就地取材的药剂的问世,使得汉室的民间基础医疗工作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大量不学无术的家伙,见到有利可图,也随之当起了医生。
  这些家伙可不管什么辩证不辩证。
  见到一个病人说咳嗽畏冷,就给你上桂枝汤,治不好再来葛根汤,葛根汤再不行,就来麻黄汤。
  他们这样搞,就跟后世的无良医生,不管什么情况,统统挂点滴,抗生素轮着用一样。
  而,他们的行为,却产生了比后世的无良医生乱用药更可怕的灾难——抗生素用多了,撑死了产生抗药性,即使出问题,还有大医院可以治,最多病人受罪,多花点钱。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乱用桂枝汤和葛根汤、麻黄汤。
  却是要死人的!
  去年一年,内史衙门就缉捕了超过三十个治死人的庸医。
  至于那些侥幸过关,还在招摇过市,骗人的败类,则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是以,医疗道德体系与监管部门的建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对基层的郎中医生,刘彻要求不高。
  但至少,要有起码的医德吧!
  这篇《大医精诚》,借由淳于意遗表上到朝堂上,刘彻就能立刻以此为依据,要求所有医生,包括乡中的医生,必须背熟这篇文章,才能获准行医。
  这样做,虽然聊甚于无。
  但至少,能让那些有良心的医生更有良心,而无良的医生,要受到良心谴责。
  更何况,刘彻还可以借此建立一个问责的机构——虽然这同样聊胜于无,基本上除非出了大问题,它不会有什么作用。
  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
  有跟没有,是有区别的。
  而且,社会在发展,世界在进步。
  一个好的开头,或许就能在几十年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
  撵车继续前行,走到一半时,有使者来报告:“陛下,故河东郡守季公之弟,奉陛下之诏,待诏候见……”
  刘彻这才想起来,自己今天还要安排好季心的问题。
  “将他带来见朕罢……”刘彻吩咐道。
  季心的事情好办。
  无非就是见一见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游侠头子,然后拿了他的信鸽驯化技术,给点补偿和奖励。
  然后,该干嘛干嘛。
  毕竟,季心现在已经过气了。
  一个过气的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头目,就跟后世HK的24K的双红花棍一样,大抵只能在长安找个营生过活了。
  他已经不再可能对刘彻的统治构成任何威胁。
  大约一刻钟后,季心就被几个侍从带着,骑马赶上了刘彻的撵车。
  刘彻于是下令,停下撵车。
  “臣心拜见陛下,恭问陛下圣安……”季心翻身下马,跪到刘彻的撵车前,恭身拜道。
  刘彻掀开撵车的车帘,悄悄的打量了一下,这个曾经叱咤关中,万人景从,无数小弟的游侠巨头。
  季心已经须发皆白,身形也已经有些走形了。
  刘彻看了,也是唏嘘一声。
  季氏家族,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