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袁处被人押着,越过了一千多里的草原,来到了匈奴单于庭。
  之中那里,他见到了许多跟他一样的同胞。
  这些人与他一般,都已经被匈奴人折磨的奄奄一息。
  许多人甚至连汉话都已经不会说了。
  即使是还能说的,也都有些生疏。
  草原上将近二十年的被奴役和压迫的生活,摧毁了他们的一切。
  包括人格、自尊、勇气和自豪。
  几乎没有人敢抬头看人。
  但是,在匈奴的单于庭。
  那些往日动不动就会一鞭子抽下来,甚至肆无忌惮的鞭笞奴隶的贵族和牧民,却没有来欺侮,羞辱更别说鞭笞袁处了。
  这让袁处很奇怪。
  在他的记忆里,残暴的匈奴贵族,只要在某地见到被俘的汉朝奴隶,都会喜欢上来抽一鞭子,以此显示和彰显自己的强大,同时折辱被俘的汉朝百姓。
  匈奴人不仅仅没有再折磨和羞辱他。
  袁处甚至发现,他的待遇也发生了变化。
  匈奴人给他提供了一间干净的帐篷居住。
  虽然是十人一帐,但比起过去要露宿在帐外,给主人看守羊群好多了。
  不仅如此,匈奴人还提供了包括奶酪在内的食物。
  甚至,有时候还会给一些骨头。
  这样的奇怪变化,自然让袁处无比惊讶。
  直到有一天,袁处不小心撞到了一个骑着羊在单于庭内嬉戏的匈奴孩子。
  在以往,敢冲撞主人子嗣的奴隶,不被打死,也要被折磨死。
  但,那一次,匈奴人在发现了他的身份后,却出奇的没有那么做,反而是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汉朝人,你是幸运的!”
  从哪个时候起,袁处就知道了。
  肯定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剧变。
  让匈奴人改变了他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属族群的看法。
  终于,在某天,袁处私底下听到了几个匈奴人的议论。
  于是,他知道了这一切的始末和来源。
  他二十年前的祖国,现在强大了起来了!
  一次马邑之战,全歼了匈奴入侵主力,甚至连右贤王和折兰王都覆灭在了自己的祖国手里。
  大汉天子狭大胜之威,与匈奴达成了协议。
  他在被掳和被折磨了二十年后,将回到那个在记忆里几乎有些模糊的家乡。
  从那一天开始,袁处每天晚上,都辗转难眠。
  他天天晚上都会回忆起家乡的山水,想起父母的音容,回忆起少时一起游玩的同伴。
  他会想起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想起少年时爱慕过的小娘,也会想起那个永留在心底的噩梦,那些毁灭了他的家乡和他的一切的匈奴人。
  此时此刻,袁处站在人群里,跟着左右前后的同伴一起向前走。
  远方,一面黑龙旗高高飘扬。
  汉军列阵严谨。
  一阵阵鼓乐之声,忽地奏响,婉转低沉的和唱声同时而起。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听着记忆里熟悉的鼓乐筝鸣,看着眼前熟悉的山河家国,再望着远方可能的家乡故土。
  战俘们泪流满面,痛哭不已。
  他们虽然大都不懂对面的汉军奏响着乐章与诗篇之意。
  但音乐,是不需要文字,就能直抵人民心灵的。
  低沉的乐声和婉转的吟诉,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心底最柔软的那些部分,那些曾经淡忘的乡音故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兰陀辛听着这些乐声,这些吟唱的婉转之音,他的心里面就莫名的暴躁了起来。
  马邑之战后,兰陀辛认识到了,必须向汉朝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现在已经在恶补汉朝的文化和历史。
  虽然,像《诗经》这样的高深内容,他暂时还没有能够涉猎到。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听懂和理解其中的一些意思。
  “汉朝人真是欺人太甚……”兰陀辛握着双手,在心里面大吼着。
  从来,都只有匈奴人骑在别人脑袋上耀武扬威,何时,匈奴人有过今天这样的待遇?
  他虽然不能理解那些诗句里的意思。
  但他却清楚,汉朝人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果不其然,在经过了一段低沉婉转的吟唱后。
  对面的汉军阵中,忽然金铁击鸣,鼓声浓烈,吟唱之声,忽地变得慷慨激昂而神圣。
  咚咚咚!
  在战鼓的轰鸣声中。
  锵锵锵!
  在金铁的击鸣声中。
  汉军的将士们齐声高唱起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在远方十里外的一处山岗上。
  一个头发须白,微微颤颤的老头,在几个匈奴贵族的簇拥下,侧耳倾听着从远方传来的乐声和吟唱。
  “诗之采薇啊……”老头嘶哑着声调,阴阳怪气的冷笑着:“采薇采薇,曰归曰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哈哈哈哈……”
  “姓刘的,你们欠我的,怎么没想起来要还啊?”
  “谁愿意背井离乡,被发左袵?”他抬起头,满脸狰狞:“这是你们逼我的!”
  “我当年就发誓了!”他咬着牙齿,手指都掐进了肉里面:“必我行也,为汉患者!”
  他就是中行说。
  明史记载的第一位汉奸。
  第一个主动投靠敌人,而且,全心全意的帮着敌人对付自己的祖国的人。
  当然,中行说是不这么认为的。
  在他眼里。
  他仅仅只是想报复刘氏皇帝,报复坐在长安城宣室殿里的那位。
  即使今天,那位皇帝已死。
  但,只要宣室殿里还坐着那位皇帝的子嗣。
  他就不会停止报复。
  反正,他是阉人。
  所以也就不在乎什么子孙后代,列祖列宗了。
  “你们得意不了多久的……”中行说在心里发誓。
  他在北海的冰天雪地里,一直强撑着不死。
  就是因为仇恨在支撑。
  “在死之前,我定然让刘恒和他的后代知道,他们做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
  换俘仪式依然在继续。
  汉匈双方押解而来的俘虏,都被驱使着,列队来到两军之间的中央。
  “开始吧……”魏尚挥了挥手说道。
  “好!”兰陀辛也点点头。
  两边的战俘开始交换。
  以十人一组,进行交接。
  所不同的是,汉军这边,接回一批同胞,立刻就有军法官和文吏上前询问姓氏和籍贯。
  在他们的身后,十几辆满载了户籍文档的马车,按照着年代和地域,逐一排列。
  一旦得到战俘的姓名和籍贯,军法官和文吏马上就开始去所在马车查找档案。
  “袁处,北地郡富平县道尺乡左亭!”
  袁处面对着前来询问自己的姓名和籍贯的官吏,结结巴巴而紧张的说出了自己记忆里的家乡。
  “北地郡富平县档案!”两个官吏立刻就大声喊着。
  随即,数百个沾满了灰尘的竹简,被人推上前来。
  只过了一会,就有人喊道:“找到了!”
  “袁处!富平道尺乡左亭人,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年二十,为乡卒……太宗皇帝十六年,为匈奴所掳……”一个文吏大声说道:“父袁道,卒于元德元年春三月!兄袁直,道尺乡游徼也,仲兄袁逢,先帝二年,死王事,从弟袁懿……羽林卫左队队率!”
  然后,这个文吏就捧着那个户籍档案的竹简,走到袁处面前,看着他的模样。
  户籍档案上,清清楚楚的记着,这个叫袁处的人,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出生于吕后时期,掐指一算,到今天也才三十来岁。
  在汉室,三十来岁的壮汉,正是虎背熊腰,正当壮年。
  但眼前这个人,身形消瘦,驼背弯腰,满脸的伤疤,甚至左手有几个手指不翼而飞。
  怎么看都不像那位入伍时记载的身高七尺五寸,微胖,面须白的乡卒。
  见此情况,这文吏拿着档案走向一个看起来级别比较高的官员身边嘀咕几句。
  那官员闻言:“袁懿啊,袁子美?”
  他是兰台尚书,而且是尚书令汲黯的亲信,对羽林卫内部的那些中高级军官,也基本有些印象,甚至打过交道。
  “既然如此,将其送去长安,让袁子美来辨认吧!”
  袁处无疑是幸运的。
  他的家人和家族都还在。
  而且混的不错。
  但更多的人,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杨野……您的家人,都已经没于匈奴入侵……”
  “张志……汝妻带着孩子在十余年前改嫁了,目前查无所踪……”
  一个个坏消息,让许多人痛哭流涕。
  这个时候,就有着专门负责收容和安置他们的云中县县令出现了。
  “诸君请节哀……”
  “当今圣天子在位,嘉大惠于天下,天子命吾,收容、善待诸君……”云中县县令说道:“吾县之中,正巧还少些看守官衙门户以及打理官田之人,诸君若不嫌弃,可以先行止吾处安顿下来,再计较其他……”
  当然了,也有更幸运的人。
  譬如某位归来的战俘,在刚刚说出自己的名字时,他对面的那个接待他的文吏立刻就列流满面的跪下来,拜道:“叔父大人,请受不孝侄儿一拜!”
  而那个战俘也是浑身一战,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面前的侄子,垂然泪下。
  魏尚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这一暮暮悲欢离合的景象,眼眶也有些湿润了。
  他已经老了。
  再过两个月,就将卸任云中,归养家园,颐养天年。
  在卸任之前,能看到那些因为战争而被掳被劫的同袍手足归来。
  这对他是莫大的安慰。
  但是……
  这还不够!
  匈奴人还未付出代价,还未遭遇到对等的报复!
  所以……
  “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百年不迟!”


第915章 楼船的脑洞(一)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新化城也渐渐的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氛围中。
  贾金旺就是在这样的微妙时刻来到的新化城。
  他是在一个月前,带着七八个小弟,乘上隆虑候订购的那艘捕鲸船从广陵出发,进入大海,然后沿着海岸线,直趋的新化城。
  与他一起来到此地的,还有三百多名隆虑候招募的江都水手和民间的豪杰。
  只是,这一入新化城,贾金旺就有些目瞪口呆。
  “这新化的物价还真是……”
  贾金旺看着城里面那一个个车水马龙的店铺,砸了砸舌头。
  一石粟米,在这里能标价一百钱!!!!
  一斤盐直接喊道了二十钱!!!!
  而且,全部只要五铢钱。
  四铢钱跟三铢钱,有多远滚多远。
  当然,黄金人家也是要的。
  沙金一斤,折钱一万!
  但这还不是最让贾金旺惊讶的。
  真正让他目瞪口呆的是那些穿搜于市井之中的车马。
  每一辆的车马身上,都满载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有木雕的,也有石刻的,这些器皿,基本都是凤鸟或者烈日之轮的模样。
  许多凤鸟的眼睛,甚至用上了美玉乃至于珍珠作为点缀。
  沿街的许多店铺中,更是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