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更是将一个名为若卢的部族,全族都迁到了梓岭。
  总计有将近九千个邑落,总人口不少于四万,作战兵力大约是五千到七千之间。
  若是发起狠来,全族动员,估计能拉起一支一万三千骑左右的兵力。
  他们据险而守,一旦汉军攻击受挫,立刻就能得到后方的增援。
  从高阙到梓岭,哪怕算上过河的时间,匈奴骑兵也能在三天内赶到。
  对于攻击方而言,这是一个噩梦。
  换句话说,三天内必须解决梓岭,至少也要控制住主要的制高点。
  但问题就又绕回来了。
  河套平原,地势开阔。
  梓岭又属于这个平原上少数几个制高点。
  站得高,就能看得远。
  汉军若是大摇大摆的过去,恐怕隔着百里,匈奴的若卢部族,就能发现危险。
  强攻的话,汉室可能要在梓岭付出惨重的伤亡。
  别说汉军现在的装备跟匈奴人之间,拉开了巨大的代差。
  就是拉开好几代的差距的英国大兵,也曾经被黑叔叔用弓箭教做人。
  隐藏在密林和山峦中的匈奴射手,完全可以做到,虽然无法击败汉军,但却可以恶心死汉军的地步。
  就像当初狭天下第一强军的威势,进入岭南的秦军那样。
  你再牛逼,还不是一板砖就能撂倒?
  所以,刘彻和汉军高层的计划,就是让被俘虏和洗脑的匈奴战俘以及带路党们,用血肉去帮汉军冲开梓岭的防线。
  只要冲破梓岭的封锁线。
  那么,在梓岭背面的匈奴营寨、牧场和穹庐,就是汉军骑兵的猎物。
  然而,梓岭好破,梓岭之敌难剿灭。
  倘若若卢人横下一条心,窝在梓岭和申屠泽的密林与沼泽,时不时的出来刷刷存在感。
  那么,汉军就不得不在梓岭和其附近留下重兵,保护自己的粮道和补给线。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俘虏和带路党们,真的可靠吗?
  这些问题,近日来,让汉军上下,愁的眉毛都快掉光了。
  当然,自古,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七八个月的不断讨论和商议。
  现在,汉军已经拿出了全套的梓岭攻防方案。
  沙盘上,则已然清晰标注出了汉军的梓岭计划。
  看着沙盘,再听着将军们的讲解,刘彻在心里慢慢的浮现出了汉军对梓岭的攻击路线和兵力部署,微微思虑了片刻,感觉没有太大问题后。
  刘彻问道:“被俘的匈奴士卒,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跟在刘彻身后的少府令刘舍立刻答道:“回禀陛下,在陛下的圣德感召之下,所有被俘之故匈奴胡骑,皆感恩戴德,恨不得为陛下走狗、鹰犬!”
  专门负责此事的少府丞司马安也报告说道:“桃候所言,句句是实!”说着他就捧出一份厚厚的帛书,呈递给刘彻,道:“陛下,此乃被俘胡骑贵人的联名血书!”
  刘彻接过来一看,顿时就吓尿了。
  只见一张张帛书上,一个个扭扭歪歪的汉字遍布其上。
  一位位曾经与汉室不共戴天的匈奴贵族,纷纷赌咒发誓:天子爸爸一定要批准我们去教化那些还在愚昧无知之中,不懂王化雨露恩泽的同胞啊,天子爸爸要是不答应,我们活着也就没意思了,请准许我们自尽,以此证明我们的心意!
  当然,这是翻译过来的意思。
  实际的血书上,当然是引经据典,慷慨激昂的从《春秋》《尚书》《诗经》多个角度来阐述。
  毫无疑问,这是有人先写了范文,然后让这些家伙照抄的。
  而他们能抄对这些文字,已经是很不了不起了!
  刘彻看了看这些血书,点点头,道:“夷狄经过教化,知道了王化,这很好!”
  他拿着这些血书,递给周围的将军列侯们看,然后道:“教化寰宇,使王化泽及鸟兽,此三王五帝之所为也!匈奴稽粥氏,残忍暴虐,倒行逆施,自长城以北,西域三十六国及塞上千百万生灵,皆苦其暴政!朕为天子,受命于天,岂因一山之阻而不拯之乎?”
  将军们闻言,纷纷拜道:“陛下圣明!”
  这也是没办法。
  河套和河西,毫无疑问,是两根难啃的硬骨头。
  靠汉军去打,尤其是高阙要塞和阴山,天知道要填多少人命进去。
  还是冠军侯霍去病的办法好。
  让汉军为主力,胡骑为辅助。
  遇到麻烦,让胡骑去填坑。
  中国历代王朝,都曾经或多或少的用过外籍兵团或者类似的招数。
  连满清都曾经玩过所谓的华尔的洋枪队,北洋舰队里,也曾经遍布洋人。
  至于汉唐宋明,曾是夷狄或者敌国的贵族,后来变成天朝走狗鹰犬的数都数不清楚。
  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安禄山的祸害,却忘记了高仙芝、满挂等名将的功勋。
  而且,如今,民族主义和国别意识,除了汉室外,整个地球几乎就不存在这样的思潮。
  所以,以夷制夷,用胡骑打胡骑,自然大有可为。
  刘彻和汉室所需要做的,只是控制好力度,注意好政策就可以了。


第988章 俘虏的改造(一)
  在长安城以南三百多里,这里属于上林苑。
  此地名为卾县,卾者,边界也。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上林苑的边界之一。
  过了这里,再向南,就不是上林苑的范围了。
  但,在今天,卾县之名,徒有其表。
  因为,上林苑早已经越过了卾县,向南方的牦县和郁林县渗透。
  但,卾县的位置却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卾县的地理优势太大了。
  沣水从它的东南流出,淆水则从其北部流过。
  在卾县的下游,就是现在关中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昆明池的施工地。
  汉家今天的昆明池工程,受到天下瞩目。
  它的规模庞大无比。
  按照设计施工进度,建成后,不仅仅昆明池附近的沣水和潏水最终都要被它调控和管理。
  就是淆水和涝水也能影响。
  它将成为一个调配附近方圆三百里的旱涝的巨型水利工程。
  既然能量如此大,那么,它的规模和用工人数,自然也是空前的。
  为了开凿昆明池,汉室不仅仅连续两年,在农闲的冬季,征发了十万民众。
  即使是在平时,也雇佣和驱使了大量劳动力,在此劳作。
  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当年城长安。
  但,其施工时间之久,却超越了当年的长安城城墙的建设。
  如今,正是农忙时节。
  所以,昆明池工程的主要劳作人员,不是为了丰厚的报酬而来的贫民,就是那些犯罪的刑徒或者奴隶。
  自然,也少不了,两年前在马邑之战被俘的匈奴战俘。
  而卾县,是少府看押管理匈奴战俘的地区。
  在两年前的冬天,汉室在马邑地区取得大胜。
  总归俘获了接近两万的匈奴战俘。
  这些战俘被俘虏后,他们首先在晋阳和太原的战俘营里被甄别。
  拥有一技之长——主要是善于放牧或者善于给牲畜接生的,那些过去在匈奴属于奴隶的人,被送去了汉军的各个牧场,成了宝贝。
  甚至,很多人在今天都获得了汉室户口本,成了一个光荣的汉朝百姓,甚至分给了土地和田宅,还安排了妹子做老婆。(一般主要是女奴或者花街柳巷洗手不干的姐姐妹妹)
  而剩下的人,主要是战士的精壮男丁,被统一送来了长安,安置到了少府的各个机构中。
  运气好一点的,机灵一点的,被选去了汉军,充当了汉军骑兵的陪练对手。
  但这种人很少。
  两万战俘里,只有几百人有那个运气。
  至于其他人?
  少府表示,自己正缺人手呢!
  被散置到卾县的战俘,大约总数在八千左右。
  这些人,主要是原先折兰部族和白羊部族的战俘,当然还有少量的右贤王本部的战俘。
  为了安置这些战俘,汉室在卾县的东南方的沙地上,建立起了一整排整排的战俘营。
  这些战俘营,一般都是用木头或者土石堆磊而成。
  当然,每隔百步,都会有一间用竹木搭建,铺了砖瓦的平房。
  这里是监工们的住所。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此出任监工的,也是匈奴人。
  不过不是战俘。
  而是几年前跟着北海阏氏嫁来汉室,被当做添头的那些歪瓜裂枣和杂胡。
  当然,也有少量出身更加高贵的归义胡人。
  李哲,就是这样一个归义胡人。
  归义胡人,在汉室的政治地位很高。
  他们被视为贵族,享有很多特权。
  爬的最高的两个,甚至成了九卿和特进元老。
  其他的,也有列侯和封君。
  当然,归义胡人也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确实是胡人,另外一种则是迫于生计或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匈奴去的中国人。
  李哲属于前者。
  这从他的相貌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张匈奴普遍的圆脸,眉骨隆起,鼻翼肥大,嘴唇边的胡须和头发有些浅浅的黄|色。
  为此,小时候,他没少被同伴讥笑过,说他是“黄须奴”。
  但在此刻,那些匈奴战俘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汉朝梦的代表和象征。
  微微低头,看着一个满眼热忱的看着他,用着崇拜的眼神,膜拜着他的匈奴战俘,李哲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他很清楚,这些战俘在渴望着什么。
  于是,他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的一块麦饼,递给那个战俘,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夷入夏则夏之,加油改造,有一天,你的子孙或许也能如我一般,冠带羽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诸夏之民!”
  “改造”这个词汇,是某个不知名的匈奴人发明。
  据说,那人是当今天子的夏夫人的陪嫁奴隶之一。
  在来到汉室后,有感于圣天子的慈悲怜悯以及恩德,于是发誓,要为做一个汉室忠奴。
  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当初的那批匈奴陪嫁奴隶,于是,将汉天子奉为神明,天天早晚朝拜未央宫,如在匈奴拜日月一般。
  同时,他们还每天积极工作,认真学习汉室语言。
  天子闻之,大喜,赐其为五大夫,还给他赐了汉姓汉名。
  从那以后,“改造”这个词汇以及其意义,就在少府内广为人知。
  尤其是,马邑之战后,少府将“改造”这个词汇,列为了对匈奴战俘管理和控制的基本原则。
  像李哲这样的监工,都被培训和灌输过有关“改造”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以及主要思想。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条。
  第一条:所有匈奴人,或者说所有胡人,都是有罪的。
  因为罪孽深重,所以上帝(太一神),惩罚他们,让他们出生在没有中国天子雨露恩泽的四夷。
  让他们被匈奴单于和贵族的暴政虐待和鞭笞,子子孙孙,都不得自由。
  甚至还要被匈奴贵族,剥皮抽筋,极尽侮辱。
  这第二条紧接着第一条的主旨了。
  主要是说,虽然四夷之民,获罪与天,但,上苍有好生之德,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所以汤武网开三面。
  中国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治天下。
  道德Max,胸襟Max,使命感Max。
  所以,中国天子不忍四夷之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决定将自己的雨露恩泽,也施加给四夷的百姓,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