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阁楼中摆着一张很普通的案几和坐席。
  刘彻在这里坐下来,提起笔,翻开那本已经许久没有翻动的书,将它翻到最新的一页。
  然后,刘彻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问题:丞相谁属?
  如今的大汉丞相周亚夫,已经为相五年了。
  换句话说,还有三年,他就必须卸任。
  新丞相的人选,于是必须列出候选者,进行观察和关注了。
  可惜,正如当年太宗朝时,张苍去职后,满朝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任者,最后只好矮个子里拔将军,选了申屠嘉。
  要知道,当时的申屠嘉还只是个关内侯。
  他是在拜相前被太宗匆忙封为列侯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开了后世武帝朝,当丞相先封侯的先例。
  当然,申屠嘉可不是武帝朝那些歪瓜裂枣可比。
  作为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杰,他虽然有些迂腐,但意志力极强,执行能力也很强。
  其为相期间,甚至是压着晁错在吊打。
  晁错要是不靠刘彻的老爹,根本不是这个老丞相的对手!
  可惜……
  刘彻翻开汉家功臣表。
  高帝功臣,哪怕是关内侯,现在也已经尽数凋零了。
  国家,再也没有一个曾经追随刘邦,开创大汉社稷的老臣子来撑脊梁骨了。
  哪怕是田叔这样的当年的年轻后辈,现在也到了退潮之时。
  而太宗功臣,也凋零的差不多了。
  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就是宋昌了。
  但宋昌那货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了!
  哪怕是太宗执政后崛起的功臣,其实,也差不多凋零了。
  即使有还蹦跶的,年纪也比周亚夫大多了。
  现在,朝堂上活跃的列侯。
  数一数,复阳候陈嘉?中水候吕青肩?桃候刘舍?舞阳侯樊市人?
  靠马屁精来当丞相?
  刘彻不是武帝,不需要通过架空丞相来实现君王独裁。
  恰恰相反,他需要一个强力丞相来辅佐自己施政。
  特别是周亚夫这样的丞相,能坚持原则,同时也能妥协,更能看到世界变化。
  于是,周亚夫卸任后,刘彻发现,他遇到了自己祖父一样的难题。
  列侯中找不到比前任丞相更好的人了。
  任何人上台,都要面临一座高山仰止般的伟岸身影。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丞相人选,很难很难!
  有能力的未必愿意,愿意的没有能力。
  而刘彻现在面临一个更尴尬的问题——他连外戚里的人才也没有。
  义纵?
  太年轻,四十岁之前,刘彻打算按着他在军队里发展。
  至于卓、程郑?
  两个做生意的商人,更是不可能参政。
  也就是说,在实际上,周亚夫之后,汉家人才出现了断档。
  汲黯、张汤、公孙弘这样的刘彻认为有宰相才能的,起码还得十年,才能有资格问鼎宰相。
  这十年时间,就是一个巨大的空窗期。
  而刘彻显然不是那种愿意屈就或者说会轻易改变自己主意的人。
  他制定的丞相到期,必须卸任的制度。
  那他就必须以身作则,坚守这个制度。
  并让其成为规则。
  既然是规则,就不能破坏。
  无论再怎么舍不得周亚夫,刘彻也知道,他到点,必须退休!
  这不仅仅是为了周亚夫好,也是为了汉室社稷好。


第1015章 内阁(二)
  刘彻揉了揉有些发麻的太阳|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笔放下来。
  现在的事实是:他发现,他找不到周亚夫的合适继任者。
  与周亚夫同辈的外戚列侯勋贵中,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更重要的是,汉室要当丞相。
  现在是有两个潜规则的。
  第一,丞相必须出自列侯集团。
  自高皇帝以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
  哪怕当年的申屠嘉,也是在拜相前的一个月,封为列侯。
  而且申屠嘉本身的功勋和地位,已经满足了列侯的要求。
  即使如此,申屠嘉身上最初也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地里非议。
  其次,欲为丞相,先为御史大夫。
  八成以上的大汉丞相,是先做御史大夫,再当的丞相。
  至今为止,仅有平阳懿候曹参、故安文候申屠嘉是例外。(周亚夫、周勃,都不算例外,因为他们是从太尉转任的丞相,太尉也是三公)
  而现在的御史大夫是谁?
  晁错!
  晁错现在的爵位,只是左庶长……
  不是刘彻或者刘彻的老爹不想给他升。
  实在是这货在列侯勋贵里的仇恨值太高了!
  十个列侯里,起码有七个是看晁错不顺眼的。
  晁错那张大嘴,又将剩下三个人,给喷到了自己的仇敌对面去。
  刘彻毫不怀疑,要是自己把晁错放到丞相的位子上,还给他封侯。
  那晁错几乎立刻就会被“刺杀”。
  更何况,将晁错任命为丞相,必然会引发儒法的分裂。
  好不容易才让儒法走到一起,组成统一阵线,刘彻可不想这么快看到这个联盟分崩离析。
  微微思考了一会后,刘彻提起笔,在纸上终于下写了一个名字:薄戎奴。
  然后,刘彻就在这后面写下原因:枳候,谨小慎微,年富力强,素为外戚表率。
  又,其曾以车骑将军,侍奉太皇太后。
  曾经出任军职,哪怕是象征性的军职,是汉室丞相必备的条件!
  自高帝刘邦立国至今,从未有任何一个丞相,不是从军队走出来的。
  即使是当年被刘彻厌弃和鄙视的张欧,早年也曾经从军。
  而刘彻复活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后,这个条件就成了铁律。
  没有任何一个丞相,在没有军队支持的情况下,还能坐稳相位!
  当然薄戎奴在实际上,甚至很可能连刘舍也不如。
  至少,刘舍做了这四五年的少府。
  对于一般的事务和正常的政务,都已经熟谙于心。
  至于薄戎奴?
  刘彻还真有些怀疑他能不能控制局面。
  但好在,薄戎奴背后是薄太后,靠着太后的威权加持,他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譬如,当一个傀儡?
  刘彻拿着笔,继续在纸上写下去。
  半个时辰后,就已经写满了足足三四页的文字。
  刘彻拿起来看了看,然后吹了吹墨迹,将这本书合上,放到一个盒子里锁起来。
  望着这个盒子,刘彻长出一口气,说道:“未来,朕之后,打开之人,也不知道是谁……”
  但可以肯定,一定是他的继承人。
  不知道,当他看到自己的老爹给他留下了这么多财富的时候,会不会感动的泪流满面呢?
  站起身来,刘彻走向外面。
  一边走,他一边回味着自己方才写在那本书里的内容。
  以薄戎奴为相,在实际上,就等于刘彻自己放弃了寻找一个合格丞相继任者的努力。
  当丞相不靠谱时,其他大臣自然会侵夺丞相的权柄。
  但,这是刘彻所不容许的。
  所以……
  刘彻计划采用一种名为集体领导或者说内阁的制度,来帮助他统治天下。
  总的来说,就是一种三公九卿,联合处理政务的制度。
  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
  甚至,这个想法会不会变成现实也不一定。
  因为,刘彻还没有跟周亚夫谈过这个事情。
  万一周亚夫有合适的人选呢?
  要知道,汉室丞相有推荐继任者的特权。
  如萧何临终之前,推荐了曹参。
  尽管当时曹参还在齐国担任齐相,但吕后却第一时间就批准了萧何的推荐。
  其后曹参病逝,推荐王陵为继任者。
  哪怕吕后跟王陵其实没有什么太多共同语言,也对曹参的决定予以了背书。
  对于现在的汉室来说,丞相正常去职或者病逝。
  是有权力也有资格,向皇帝推荐继任者。
  而皇帝通常不能无视丞相的推荐。
  更别提,现在的周亚夫,实际上是有着相当于萧何曹参两人地位的大臣。
  他推荐的人选,刘彻也不能驳斥。
  想到这里,刘彻就又转身回去,打开那个盒子,取出那本在书,在其上面又加了一些文字。
  再三确认无误后,他才将之放回原处,锁起来。
  “朕却是忘记了,汉家还有左右相国之制!”刘彻长出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他构思的那个制度,就有了一些框架了。
  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上,老刘家曾经多次用出了左右相国之制。
  每次的目的,虽然都不尽相同,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特殊时期的特殊制度,以保证国家制度能平稳运行。
  譬如当年曹参推荐王陵。
  但傻子都知道王陵不爽吕后苛待刘氏很久了。
  所以,吕后就自以为聪明的选了陈平看上去很听话的人做左相国。
  结果……
  反吕的王陵很硬骨气的回家读书了。
  看似亲吕的陈平,却在不动声色之间,串联诸侯大臣。
  吕后前脚刚刚驾崩,尸骨未寒,后脚,陈平就发动了政变,血洗了诸吕……
  此外,刘彻当初即位时,也是用了左右相国之制。
  可没过半年,他就受不了张欧的昏庸和无能,找了个借口,让他回家种田了。
  如今,历史走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圆点。
  刘彻现在确实很难忍受一个无能之人,占据帝国官员的最高职位。
  因为那会告诉其他人?
  无能、平庸,也可以成功!
  所以,他以薄戎奴为相的考虑,就是基于此。
  外戚为相,在刘氏政权体系下,属于某种意义的政治正确。
  虽然后世很多人喷两汉外戚权重误国。
  但在实际上呢?
  刘彻知道,并且清楚,汉家天下,在某种意义上,是外戚和刘氏联手打下的。
  当年,刘邦麾下一百零五位列侯中,至少有一半列侯,曾经是周吕候的部将,或者曾经效命过周吕候。
  史书虽然抹去了吕泽的一切战功和功勋。
  但是,其他列传和高祖本纪里,却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暴露出那位周吕候曾经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汉家天下,刘邦打下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周吕候吕泽,拿着刀枪剑戟打下来的!
  而刘氏历代,也离不开外戚的辅佐和扶持。
  从兴盛到衰亡,外戚政治贯穿汉代历史。
  最终,诞生出王莽。
  但,一个王莽,不足以抹杀那些曾经在史书上绽放着光辉的外戚们。
  卫青是外戚,霍去病也是外戚,霍光更是外戚!
  而对皇帝本人来说,其实大臣,远没有外戚值得信任。
  外戚,在正常情况下,跟国家是休戚与共的。
  刘氏兴,他们才有权柄。
  刘氏都要灭亡了。
  外戚自然连草狗都不如。
  更何况,外戚、文臣、武将,本就是汉室政治格局中的三角。
  至少到现在为止,外戚还没有祸乱国家。
  恰恰相反,外戚是关键时刻稳定政局的重要力量!
  更何况,薄氏外戚,其实早就在政坛上没了什么影响了。
  刘彻拉他出来,只是让他垫背的。
  反正,内阁是集体领导。
  外人也很难知道,这个丞相是水货呢?还是有真材实料。
  现在,用了左右相国,那就能更好的遮掩了。
  更妙的是,左右相国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