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现在,汉家的军功贵族和列侯们,最热衷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莫过于著书了。
  自从白纸出现,雕版印刷问世。
  出书这种事情,风靡长安。
  列侯勋贵们甭管自己肚子里有货没货,都要写本书,印个几百套来装X。
  许多人,甚至将自己的祖传兵书也拿出,集结出版。
  这很正常。
  在中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
  更别提,当今天子非常支持和鼓励臣子们著书。
  朝廷自己就有一个规模宏大的著书计划。
  像是两年前出版的《新农书》,现在已经是大汉官员必备读物,甚至还是甘棠中的指定读物,与诗书并列,优先级还在《洪范》与《商君书》之上。
  堪称是为官施政的指导教科书。
  而在这些著书浪潮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兵书了。
  以往,兵家著作,属于屠龙之技,等闲不会示人。
  像《六韬》《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文。
  就连列侯,也未必能一观。
  然而,当今天子即位后,就把这些兵书,当成大白菜了。
  他将这些先贤的典籍,全部印刷出版,一印就是几千上万套。
  然后,少府就将它们大甩卖。
  只要有公乘以上爵位或者司马以上武职,六百石以上文职,或者进入第二轮的考举士子,都可以买一册回家看。
  瞬间,兵法烂大街。
  几乎所有军功贵族,都是人手一整柜子的兵法。
  曾经地位堪比武侠小说里的《易筋经》这样的绝学的兵书,在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而汉军之中,也出现了许多个著书邀功之人。
  像是天子亲卫的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司马校尉一级的军官,平时没事,就爱聚在一起讨论和推演用兵之法,然后,将它们写出册子。
  这些小册子,有的只是在内部传阅和阅读,只适合羽林卫和虎贲卫使用和学习的。
  譬如大名鼎鼎的《胸甲纪要》,现在除了胸甲军官,根本没有人见过——即使见了,很多人也看不懂。
  至于郅都所说的那本《强弩纪要》,则属于传播比较广的一类今人兵法。
  基本上,在武苑受训的强弩军官,人人都有学习。
  甚至,成为了强弩军官必修的一本著作。
  此书,从经验、战例以及汉军现有的装备出发,用数学为经纬,将强弩的远程投射打击方式,用公式予以总结。
  在理论上来说,只要通读了该书,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强弩军官。
  以至于曾经有在长城驻防了十几年的老军官在见到了这书后哀叹:“吾夙兴夜寐十数载,不及薄薄一纸!”
  以至于曾经有十几位老军官联袂上书给丞相周亚夫,请求将此书禁绝,至少也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不然“凡今以后,强弩沦为技术”。
  这不过,周亚夫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些人的哀嚎。
  他甚至将那本《强弩纪要》列为武苑的藏书,还推荐给了所有武苑学生,说“凡武人不可不观矣”。
  对于这些,郅都都有过耳闻。
  他甚至还曾经看过那本《强弩纪要》,不过他不是弓弩部队出生的,所以,对那书上面举的一个个例子,一条条公式,缺乏敏感。
  但此刻,郅都却是很想见识一下,传说中的万矢齐发。
  他对韩贞道:“本将曾经听说,天子赞强弩曰:弓弩会数学,神仙也难当!不知道是否如此!”
  韩贞得意的昂起头,道:“那是陛下繆赞了……”但眉宇之间的得意之色,却是再也无法掩盖。
  “那么,韩校尉,我军之中,有多少位学过《强弩纪要》,可堪为‘指挥官’的将佐?”郅都问道。
  “回禀将军……”韩贞微微欠首,答道:“按照纪要所言:凡一部曲,必有一指挥,指挥者,盖通于算术之贤达也!凡战,指挥先测敌我距离,再伣官测风速,然后算敌之速度……于是万矢齐发,尽覆于敌阵也!”
  “末将不才,于算术之道,微有所得,可为指挥!”
  “虎贲卫之韩校尉,亦为算术之才,可为指挥!”
  “灞上军张司马,颇通算术,可为指挥……”
  ……
  韩贞一连报出十几个人名,让郅都听了暗暗心惊。
  在过去,想要指挥一支人数上千的弓弩部队作战,主将必须在行伍之中,沉珂十数载,积累经验,了解每一种弩机的性能,然后才能在战时有效引导军队瞄准和打击敌人。
  即使如此,许多人,哪怕玩了一辈子的弩机,在作战之时,也常常出现箭雨射出去,却没有射到敌人的尴尬。
  汉家的弓弩兵,因此一度在高速机动的匈奴骑兵面前,沦为了阻截和迟滞敌人的手段。
  再非战国时期,那种战略性的决战兵种。
  然而……
  现在,不需要再去用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来积累经验了。
  强弩军官们,似乎只要数学学的好,反应快,嗓门大,就可以指挥一支上千甚至上万的军队,给与敌人致命打击。
  难怪那些老将,那些老臣,为此絮絮叨叨。
  换了任何一个人,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恐怕内心也很难平静。
  毕竟,自己一辈子辛劳,却抵不过后生晚辈一两年的算术研读。
  不过……
  郅都很清楚,这是历史的必然。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
  新的,更好的东西,替代那些老旧和腐朽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大势。


第1067章 屠杀(一)
  “善!”郅都抚掌赞道:“那就请韩校尉及诸君,让这蛮夷荒服之人,见识见识,王师天威罢!”
  “敢不效死!”韩贞点点头。
  作为一个武将,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其实他们就已经变成了一台杀戮机器。
  战场,就是武人最好的舞台。
  而对于强弩军官们来说,再没有比现在这样更好的舞台了。
  韩贞看着那些缓缓走来的匈奴炮灰。
  他舔了舔嘴唇。
  “如此多的大好首级,正好为我强弩祭旗!”
  自秦亡之后,继起的汉家,虽然继承了秦的大部分遗产。
  包括了令两千年后的世界都瞠目结舌流水线生产(原始版)、严苛的军法系统,还有曾经让无数人闻之丧胆的军功勋爵制度。
  但是,强秦全盛之日,曾经遮天蔽日的弩机之雨,再也无法重现人世了。
  毕竟,当年的秦庭,为了培养一支足可靠着弓弩就威震列国的强军,足足花了将百余载光阴来探索。
  一代代雄主奋发图强,一位位英雄夙兴夜寐,一尊尊战将喋血沙场。
  通过无数次旷世的大战,用鲜血和血肉来浇灌,集合法家和墨家大能的智慧,更下了无数心血,苦心设计,才有当年秦庭威震天下的弓弩兵!
  自孝公开始,直至始皇帝,秦的弓弩兵,最终发展到人类在青铜时代的极致。
  其武器之完美,设计之巧妙,让人瞠目结舌。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秦军本身。
  当年,全盛时期的秦庭,任何一支主力军团中随便一个正卒,都可能是曾经远征万里,跟随大将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的百战精英。
  这支部队全盛时期,向南,则百越灭,向东则东夷服,向北则——胡人不敢南下牧马,不敢弯弓相对!
  正应了那句话——盛极而衰。
  秦庭的辉煌与荣誉,随着秦始皇帝驾崩,一去不复返。
  为了一己之私,赵高李斯合谋将那个睥睨天下,雄霸四海,近乎无敌的帝国,送葬地狱。
  当然,秦二世也确实是一个亘古以来的头号蠢货和败家子。
  自秦亡之后,新兴的大汉帝国,于废墟之中创立。
  百废待兴,天下疲惫,国力衰退,人口大减。
  哪里还玩的起秦人那奢侈的军队?
  又如何有资本培养那样一支强兵?
  随着自旧秦活过来的老将和老臣纷纷寿终正寝或者死于非命。
  秦人曾经为之骄傲的许多荣光,洒满灰尘。
  其中就包括了强弩部队。
  不然,你以为汉室为何要苦心积虑的打造那昂贵无比,但实战性其实一般的大黄弩?
  究其原因,大黄弩其实只是在新时代和新问题面前,强弩官兵的一次自救行为罢了。
  没有了王牌,也没有了老K,当然只能出Q了。
  但今天……
  “就让你们再次回忆回忆那被强弩统治的恐怖吧!”韩贞望着越来越近的匈奴军阵,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以及一丝……怜悯……
  对武人来说,尤其是任何一位有志于将帅之道的将官们说。
  他们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浪漫。
  正如文人士大夫孜孜以求的寄希望于“河出图,凤来仪”,二三知己携手游天下,或做而论道,或对酒当歌。
  武人也有自己的崇敬。
  这就是沙场之上,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而不是如同现在这样的……
  “大屠杀啊……”韩贞悠然长叹。
  自今上即位以来,汉家的各个军队,那一支不是有着充足的军费,海量的物资?
  五大主力且不说它,便是地方郡兵,也是戈矛齐备,甲胄鲜丽,每三日一小训,五日一大训。
  至于虎贲卫和羽林卫,更是奇迹一般的无人不练。
  海量的训练量,使得各个主力军团的强弩官兵,几乎人人都有过一岁扣动弩机以万次计,开弓以数千次计的高强度训练。
  一张张弓,弓弦断裂,一柄柄弩机,零件被磨光了棱角,扣烂了扳机?
  甚至,连弩匣都坏了无数。
  每年,都有天文数字一般的废旧破损弩机,在少府的高炉中,被重新熔铸。
  如此巨大的投入,使得汉家的精锐弓弩兵,拥有了旁人所不能及的强大!
  这种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容、纪律以及高效的杀戮之上。
  更是……
  经验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避寒暑,不畏雨雪。
  无数的军官将佐,继往开来,挥洒汗水,贡献智慧。
  才终于有了今天的汉家弓弩精锐!
  韩则走向自己的部曲,他将一个木制的哨子放到嘴里,用力的吹了起来。
  “就让天下人见识一下,吾汉家强弩之威势吧!”韩则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说道:“五年了,也是时候让世人知道,何谓强大,何谓精锐!”
  “诺!”将士们欢呼雀跃,大声高呼:“请校尉下令!”
  “作战准备!”韩则微微一笑,挥手命令。
  汉家天下,骑兵十数万,步卒却是以百万计!
  而弓弩兵,尤其是弩兵,在步卒之中至少占据三成,甚至更多的份额。
  此番出塞,有四千来自各个山头抽调而来的百战精英,加入了郅都的军队。
  在平时,他们就像一般汉军士卒一样,默默的行军,默默的安营,默默的巡逻,默默的训练,仿佛如同常人一般。
  但,只有深入了解过他们的人才知道。
  这支军队里,藏龙卧虎!
  即使只是一个伍长,也能在瞬间答出基本的加减结果,哪怕是属于“高等数学”的乘除,也能有所反应。
  仅仅是为了教会这些在入伍前,甚至大字不识一个的士兵,韩则和他的部将们就花了无数个日夜。
  除此之外,队率司马,都受过特殊训练,有着能判断距离的能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每一部的汉军弓弩部队,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