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灞上军和棘门军,队率以上军官,战死接近一半,就是活着的,残疾者也接近了三分之一,其他人也都或多或少有伤在身。
  棘门军骑都尉王勇,跟是身被十余创。
  就算恢复了,估计也不能再上阵杀敌了。
  郅都是很反对这样子的。
  高级将领,太宝贵!
  尤其是经历这样一场大战的高级将领的经验,尤为珍贵。
  但现在,灞上军和棘门军的两个骑都尉一死一伤。
  队率以上军官,损失惨重。
  甚至可以说,灞上军和棘门军的骑兵建制已经不复存在。
  最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复过来。
  而倘若那些军官能活下来,要不了半年,灞上军和棘门军就又能活蹦乱跳的走上战场了。
  “今天,诸君将我军战死者的遗骸尽量清理出来……”郅都对左右的官员吩咐:“明日,吾将亲帅全军将佐,为阵亡将士入殓!吾将亲自上书陛下,请将诸将士遗骸,葬入茂陵!”
  这些英雄值得陪葬帝陵,与天子同在,永享祭祀的荣誉!
  在过去,陪葬帝陵,这是只有高级贵族和两千石以上大臣才有的资格。
  但今上即位后,修改了这条规则。
  今上,准许了大量的义士、英雄,陪葬霸陵和阳陵。
  特别是吴楚之乱中死王事的官吏、士兵,都被准许陪葬阳陵。
  还特地在阳陵之南,背阴之地,为这些官吏、士兵,单独建立了一个陵园。
  这是现在汉家天下百姓心里的最高荣誉。
  陪葬帝陵,不仅仅意味着可以得到国家祭祀,更意味着自己的先人在九泉之下依旧能得到先帝的庇佑!
  更是一种拉近刘氏和天下官吏、百姓之间距离的办法。
  毕竟,皇帝高高在上,寻常人连见都见不得。
  在以往,哪怕你对皇帝再忠心,皇帝也不知道啊。
  而且,对中国的贵族士大夫以及百姓来说,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
  社稷是刘氏的社稷,与多数人,还真是没有什么关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但,假如某人的先人,葬在帝陵。
  这就不同了。
  这意味着此人的祖先与先帝同在,这意味着此人既是皇帝的家臣,家兵、家官。
  这意味着,忠臣和义士,不用在担心皇帝不知道你。
  忠臣义士死后,无论高位高低,只要具体事迹被确认,就可陪葬帝陵。
  死后依然追随自己的君王,在九泉之下,辅佐和侍奉。
  上次马邑之战的战死者,就全部被准许入葬茂陵。
  天子亲自参加了战死将士的葬礼,还下诏赐予这些将士每人一件冥器,准许他们在九泉之下,依旧为其臣子。
  同时准许这些人的家族,在他们的灵位上,铭刻上一个“御”字。
  这极大刺激和鼓舞了汉军的士气。
  此时,郅都将这个事情说出来,也算是一种安慰和告慰。
  将收敛战死者遗骸,同时装殓的事情视察了一遍后,郅都回到汉军大营,等待他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首先就是要接见那些投降的夷狄。
  此战,汉军重创了匈奴两个万骑(休屠部族和须卜氏族),彻底歼灭了当屠氏族的万骑,缴获了当屠氏族的大纛。
  同时逼降了浑邪部族的万骑,另外还有上万夷狄投降。
  这些夷狄,都是先前被驱赶来的炮灰。
  模样有些怪异,既不像匈奴,也不像中国人种。
  据他们所说,他们是被匈奴灭亡的大宛遗民。
  同时,他们跟大夏王国有些关系。
  大宛什么的是哪个犄角疙瘩的夷狄之国?郅都不知道。
  但这大夏就不得了了!
  刘氏遗落在外的亲人啊!
  当今天子甚至说过“不复大夏,朕妄为人子,愧对先帝及列祖列宗。”这样的话。
  所谓皇帝动动嘴,臣子跑断腿。
  君王的意志,既是大臣的目标!
  所以呢,郅都直接无视了大宛人的样貌,反正,这个事情是天子要去考虑的问题。
  大宛人既然跟大夏有那么一点点关系,那就留下来吧。
  正好汉军也需要大量的免费劳动力。
  至于那浑邪王的投降,倒是有些意思。
  作为汉室高层,郅都当然知道,大鸿胪公孙昆邪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说服浑邪部族归汉。
  甚至将此事列为了大鸿胪衙门的重点工作。
  而现在浑邪王降了他郅都。
  “公孙老儿,估计要跳脚了……”郅都在心里笑了一声。
  但公孙昆邪的意见和态度,无足轻重。
  大鸿胪衙门甚至都已经快被排挤出九卿了。
  今天的汉家,武人当政,像大鸿胪这样的衙门,已经可有可无了。
  没看到考举士子宁愿去基层,也不愿意被分配到大鸿胪衙门养老吗?
  所以,郅都也只是一笑,就没有理会公孙昆邪可能的反应了。
  倒是那浑邪王,一见到郅都,就跟见到亲人,当场就跪了下来,叩首拜道:“外臣敬拜上国卫将军,恭问汉天子圣安!”
  此人的表现,郅都并不意外。
  不过,浑邪王的投靠,意味着,汉军在草原上撬动了第一块木板。
  马邑之战中楼烦王的投降,到现在,浑邪王也降了。
  匈奴在幕南的支点已经崩塌了一半。
  甚至可能在诸部族中营造出“匈奴失其鹿”的假象。
  这对汉军和汉室是极为有力的!
  一个团结的草原,是很难对付的。
  但一个分裂的草原,却是很容易就能击败和控制的。
  当年的秦庭能镇压世界,也跟草原上四分五裂有关。
  所以,郅都对浑邪王表现的非常客气,他扶起浑邪王,说道:“大王客气了,大王率众反正,幡然醒悟,某必定上奏天子,为大王请功!”
  浑邪王立刻就笑出花来了。
  他听说过汉朝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狗腿子的事情。
  那个濊人,因为投靠汉朝比较早,现在人人都富的流油,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滋润。
  即使是后来投靠的乌恒人和鲜卑人,小日子也好了起来。
  至于那楼烦王更是据说在汉朝夜夜笙歌,让人好不羡慕!
  这也是浑邪王愿意投降的原因之一。
  汉朝人比匈奴人,对自己的狗腿子大方多了!
  ……
  而与此同时,匈奴的帅帐中,气氛却是沉重无比。
  在今日一战中,匈奴人的傲气和骄傲,被汉军打光了,不仅仅打光了,还踩在地上,踩在泥浆里,践踏了一万脚!
  三个本部的万骑出击,这在过去,没有什么敌人能够抵挡。
  但现在……
  须卜氏族的万骑,被打残了。
  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甚至成为了累赘。
  左大将呼衍当屠自己的当屠氏族的万骑,更是全军覆没,仅有数百人逃回来。
  也就只有呼衍氏族的本部万骑毫发无损的回来。
  另外,休屠人被汉军打的就像落水狗,浑邪王干脆投降了。
  加上之前的丘林氏族的战败。
  前前后后,已经有五个万骑载在了汉朝人手里。
  匈奴贵族们都耷拉着脑袋,有些心灰意冷的站在账内。
  仅仅是汉朝的一支偏师,就如此难缠。
  那汉朝的主力呢?那支传说中无敌的不可能战败的“神骑”呢?
  只要想到汉朝的神骑,失败主义的气氛就弥漫在大帐之内。
  就连最骄傲的匈奴贵族,此刻内心也是满满的挫败感。
  “明日一早,拔营撤军!”呼衍当屠坐在主帅之位,看着那些垂头丧气的贵族们,他的心里面也很不好受。
  此战,他的力量大大受损。
  绝对忠诚于他的当屠氏族全军覆没。
  须卜氏族的万骑也残了。
  可以想象,今年的龙城大会和碲林大会上,他会受到怎样的指责!
  在匈奴,失败就是罪过!
  战败更罪上加罪!
  而他坐拥优势兵力,却在汉朝一支偏师面前丧师辱国,能够活命,都已经是一种奢望了!
  然而,呼衍当屠却依旧不服输。
  他站起来,对着诸部族的首领和本部的贵族们说道:“我们还有高阙可以依凭,在高阙城下,我要把汉朝人血全部放光!”
  听到高阙,其他人才稍微有些生气。
  是的,高阙!
  我们还有高阙!
  汉朝人是绝对不可能攻克高阙的!
  只要高阙还在,我们就没有失败!
  只要守住高阙,汉朝人就不可能在这个草原上停留太久,他们最后肯定不得不撤兵!


第1091章 安东的狂欢(一)
  在河阴之战刚刚落下的帷幕之时,很巧合的是,匈奴右贤王且之,统帅着他的本部万骑,裹胁了四五个部族,三万多人,渡过了饶乐水,气势汹汹,直扑设立在饶乐水南岸的鲜卑部族。
  鲜卑人一看匈奴骑兵杀来,吓得屁滚尿流。
  但却也不敢当带路党,只能夹着尾巴,狼奔鼠窜,逃到汉家边墙之内。
  匈奴大军压境的消息,随之不胫而走。
  安东都护府全境各地人民,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吾就说了嘛!”西北都尉陈嬌听到消息后,几乎跳了起来:“圣天子何等神圣?安能有误?”
  他趾高气昂的对着自己的部将们说:“二三子,点兵,聚将,打开武库!吾要去宰了这群自投罗网的北虏!”
  他那副——你们都别拦我,让我去放大招的气势,吓得左右连忙拉住这位国舅爷。
  “都尉,我西北都尉上下不过数千兵丁,即使征伐民兵和倭奴也最多征发万余,末将觉得,都尉应该立刻禀报新化城,请安东都督率军来援……”一个去年才从内地调来的司马小心翼翼地说道。
  “呸!”陈嬌骂骂咧咧,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等我禀报都督,匈奴人就要被人杀光了……”
  其他老将闻言纷纷点头,悄悄的给陈嬌点了个赞!
  都觉得这位国舅爷说的太对了!
  大家伙要是不早点下手,恐怕连肉汤都喝不到了!
  要知道,从去岁开始,安东就在流传“圣天子已经知道了匈奴人要来袭击安东都护府”这样的流言。
  这些流言,经由游侠、商贾以及安东各地的屯垦团,不断发酵。
  到今天,安东地区就连倭奴们都知道,有匈奴人要来袭击安东了。
  无数的英雄豪杰,早已经自备干粮,秣兵历马,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匈奴人来了。
  在靠近边塞的地方,诸如陈嬌的西北都尉治所崇化城,陈须的西部都尉治所浑化城,都云集了大批就等着匈奴人送上门的游侠。
  而各地的屯垦团,据说在冬演完后,根本就没有解除武装——哪怕都护府的官员把口水都说干了,人家也不听。
  像细柳营、飞狐军、句注军等屯垦团,甚至连武库里的大黄弩都拿出来发了下去。
  屯垦团的百姓,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子,人人全副武装,甚至连睡觉都不卸甲,不离兵器。
  而陈嬌和陈须这里跟夸张了。
  每天早上,都有上千名游侠儿,登上城头,遥望北方,就等着北方冒出狼烟。
  至于为什么发展到这样夸张的地步。
  只能说,这个锅要安东都护府衙门来背。
  因为安东都护府衙门自己天天对人说:啊呀,什么匈奴入侵,绝无此事!
  但都护府直接指挥的护濊军却是每日都在训练。
  护濊军中上下的军官都一口咬定:都督肯定是知道情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