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五千女人,已经足够人们,压上自己的所有了。
  以至于有些原本准备跪舔汉朝的部族,现在都反悔了。
  这也正常,有奶就是娘的草原,朝秦暮楚,朝三暮四,才是常态。
  这并非是他们天性有多卑劣,也不是他们性格有多么多变。
  实在是,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草原上,假如不这样做,那就要亡宗灭种。
  所以,在草原上,经常能出现为了部族的存续,甘愿就死的首领,也经常能看到,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带领部族走上毁灭之路的狂徒。
  说到底,这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导致的必然。
  这是大自然塑造的民族性格。
  此刻,为了部族的繁荣和未来,无数人忘记了河阴之战的惨痛教训。
  甚至还有匈奴本部的贵族,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是,呼衍当屠眼睛一横,这些人立马就消停。
  对呼衍当屠来说,让这些不是匈奴的部族去跟汉朝人作战,既可以消耗他们的力量,也可以让他们跟汉朝人结下血仇,让他们死心塌地的给匈奴当炮灰。
  但本部的力量,却要保存。
  呼衍当屠知道,这高阙之战的拉锯,还长的很。
  他必须为匈奴尽可能保留元气。
  至于诸部族?
  死光了就最好!
  在这个汉朝强势崛起,危及匈奴生死存亡的现在,在匈奴人眼里,不是匈奴的其他部族,死光了最好。
  他们死光了,未来才不会有人趁匈奴实力受损而崛起!


第1119章 你也配姓挛鞮?(一)
  匈奴人的算盘,自然瞒不过其他人。
  大家都是引弓之民,岂会不知道匈奴人的想法。
  只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或者抱着侥幸之心的家伙。
  很快,争论就停止了。
  因为呼衍当屠当起了裁判。
  “屈射王……贵族先出击……”他缓缓地说道:“屈射部既走,狐各部次之,狐各既走,卢难次之……”
  呼衍当屠一一将出击顺序安排好。
  然后他道:“只要能摧毁那些汉朝造物,不止摧毁者可得我所许诺的奖赏,其他出击部族,也可各得奴隶一千,婢女五百!”
  这个新的赏格一出,顿时诸部族都是兴奋不已,纷纷嗷嗷叫着:“请左大将放心,奴才们一定将那些汉朝造物全部摧毁!”
  呼衍当屠看着这些人的面容,满意的点点头。
  在心里,他却是冷笑连连。
  “去吧,去吧!都去吧!”
  “你们与汉朝结下血仇愈多,我大匈奴的地位就愈稳固!”
  当然,也不乏有着聪明人,默默的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这些人疯了!”贺赖王就悄悄的站在一旁想道:“他们难道是嫌汉朝人的武勋还不够多吗?”
  河阴之战,已经表明了一个事实——汉朝人的战斗力,已经大大超出了所有引弓之民的预估。
  哪怕是匈奴本部的精锐,强大的须卜氏族的骑兵,在汉朝骑兵面前,也是土鸡瓦狗。
  当年,尹列水一战,折兰骑兵冒着三倍于己的月氏兵力,战损一半,还疯狂冲击,已经是草原上最惨烈的战斗了。
  但是……
  河阴之战中,汉朝骑兵面对占据了绝对优势兵力的须卜骑兵,正面对冲,将须卜万骑彻底击溃。
  这可比当初的尹列水之战还要惨烈。
  汉朝人甚至承受了超过一半的战损,但却依然有组织,有秩序,有战斗力。
  而那支汉军,分明只是偏师。
  现在,在高阙城下的,却是汉军主力。
  没看到虎贲卫的战旗高高飘扬吗?
  跟汉朝皇帝的宿卫部队去作战?
  贺赖王觉得自己还想多活几年……
  不过呢……
  他也懒得去提醒那些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蠢货。
  对游牧民来说,不仅仅击败和征服对手,可以壮大自身。
  对手被人击败,也同样可以壮大自身。
  只要其他部族都损失惨重,那么,贺赖部族,自然就会崛起。
  跟贺赖王一样,打着类似主意的人,还有四五个。
  这些家伙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将头深深埋下,露出惬意的笑容。
  ……
  与此同时,远方的大漠,正是大雪纷飞之时。
  越靠近幕北,气候越寒冷。
  在这样的季节里,一般来说,不会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当然,丁零人除外,在草原上,丁零人扮演着类似自然界的食腐生物的角色,他们会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偷偷摸摸的偷猎匈奴人的牲畜和森林里的禽兽。
  在浚稽山脚下,一支数百人的骑兵,艰难的跋涉在风雪之中。
  兰陀辛戴着一顶厚实的毡帽,披着一件狼皮外套,望着浚稽山上的厚厚白雪。
  他的眼睛,逐渐变得坚定起来。
  浚稽山是兰氏的老巢,同时也是单于关押重犯的地方。
  在匈奴帝国,重犯只有一种人:政治犯。
  其他一切犯罪,都会被当场宣判。
  或杀或罚。
  唯有政治犯,才能享有被监禁的资格。
  而历来,大部分政治犯,都会被流放,就如中行说。
  只有那些地位尊贵,而且血统高贵的顶尖贵族,才能享受到监禁的资格。
  而被关押在浚稽山的某个山洞监狱中人,姓刘。
  匈奴有刘氏吗?
  当然有!
  自从汉匈和亲以来,匈奴王族之中,就诞生了刘氏。
  这是因为匈奴的传统:王族挛鞮氏,除了宗种之外,其他人都不配姓挛鞮。
  于是,这些不配姓挛鞮的,只能以母族的姓氏为姓。
  被关押在此的贵族,既是老上大单于之子,军臣单于最小的弟弟,曾经被封为若鞮王的存在。
  同时,他也是匈奴内部最早提倡要求汉化和向汉朝学习的人。
  但正因为如此,他触犯了匈奴内部一个曾经强大的势力的禁忌。
  这个势力就是以韩王信、陈豨残部和王黄等汉朝叛将后代为首的在匈奴汉朝降臣。
  说起来也是搞笑。
  在匈奴历史上,大声疾呼,要保持匈奴本来传统,远离汉朝文化和奢侈品的人,统统都是汉朝的降臣。
  如中行说之类。
  有些时候这些甚至表现的比匈奴人自己还要激动。
  一见到有匈奴贵族学习汉朝的东西,爱好汉朝的宝物,就跟死了爹娘一样。
  反倒是匈奴人自己,对此不以为意。
  在老上单于时期,那位若鞮王就在自己的部族内部,大力推广汉朝的生活方式。
  他命令自己的部族,赡养长者,照顾幼儿,一改匈奴人强者占有最多社会资源的传统,转而努力保护妇孺。
  在另一个方面,他命令自己的军队,在西域诸国,实行骑田战略。
  这也是匈奴人第一次开始尝试,将食物来源对准农耕。
  他的这些举措都卓有成效,让他的部族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口和牲畜的增殖速度也远超其他部族。
  甚至,左右贤王也比不过他的部族的人口增殖速度。
  这引发了许多人的惶恐。
  特别是那些汉朝降人,在中行说带头串联的情况下,这位若鞮王被指责“企图与汉朝相通”“阴谋暗杀单于”。
  于是,他被老上单于下令,囚禁在浚稽山,永世不准离开。
  兰陀辛选择在此时回到浚稽山,就是想见一见这位只在传说中的人物。
  在本质上来说,兰陀辛觉得,这位前代的若鞮王败的不冤。
  在匈奴的王族里,那些汉朝和亲公主的王子,谁不是长大后就改名易姓,以示自己绝对不会跟汉朝人来往的决心。
  独独此人,在成年后却依旧用自己的母姓。
  作为兰氏的世子,兰陀辛很清楚,这位若鞮王没有死。
  恰恰相反,他活的很好。
  顺着浚稽山,一路向上,攀爬数百步后,兰陀辛来到一处被积雪和密林掩盖的山谷。
  他一进去,立刻就有数十名在此警戒和守备的武士从山谷中走出来。
  这些人看到兰陀辛微微一愣,随即跪下来,拜道:“主人!”
  “被关押在此的若鞮王何在?”兰陀辛问道。
  “请主人随奴才来……”一个贵族模样的人起身说道。
  在那人的引路下,兰陀辛进入山谷的深处,在此地,有一个天然的岩洞,通向山腹深处。
  洞|穴的气温很低,就连兰陀辛都感觉有些冷。
  顺着洞|穴,深入进去。
  漆黑的远方,一个燃烧的篝火,格外的显目。
  兰陀辛走过去,就见到了一个铺满了柔软的干草的舒适小房子。
  房子的四周,用着木板,隔绝了洞|穴的墙壁。
  燃烧着的篝火上,还有一个服匿(一种匈奴的器皿,大约跟水壶差不多的青铜器)在沸腾,一个披头散发,但却将自己打理的非常干净的中年男子,坐在火堆旁,身上,披着一件厚厚的熊皮大衣。
  在不远处的墙壁上,还挂着半只羊羔。
  看样子,这位被囚禁的若鞮王,小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
  这也正常,即便是当年,中行说被流放北海,但其实也是三餐衣食不愁,军臣单于甚至给了中行说两百头羊和五匹马。
  这足以让他在北海不会饿死。
  更何况,此人还是挛鞮氏的王族,老上大单于的儿子。
  兰陀辛走过来,单膝跪地,说道:“奴才兰陀辛见过若鞮王!”
  “兰陀辛?”那个男子抬眼看了看,问道:“是兰氏的本代族长?”
  “还不是!”兰陀辛说道:“现任左大当户是奴才的叔叔!”
  “哦……”若鞮王点点头,给自己的篝火加了点木柴,说道:“那你就是下任的兰氏族长了!”
  兰陀辛没有否认,只是笑了笑,道:“大王果然跟传说中一般,极为淡然!”
  “呵呵……”若鞮王摆摆手,道:“没什么淡然不淡然的……”
  他扬了扬眉毛,问道:“现在,当政的单于是第几单于?”
  兰陀辛正要回答,他却忽然摆手,道:“还是让我来猜一猜……”
  “父单于,大抵是驾崩了……”若鞮王掰着手指说道:“只是不知道,我被关押后,他还活了几年,不过,以我所推断,父单于应该是活不了多久的,毕竟,他的身体一直不好……”
  “第二稽粥单于,已经驾崩十余年了……”兰陀辛说道。
  若鞮王眼睛一眨,道:“难怪了,难怪兰氏的族长敢来见我了!”
  “第三单于是军臣还是右贤王?”他喃喃自语,然后笑道:“应该是军臣罢……若是右贤王,你应该估计不敢来见我……”
  “军臣之后是谁?”
  他想了想,随即低下眼帘,无比伤感的道:“应该是我所不认识的人物……”
  他活跃的年代,距今至少二十年。
  二十年时间,足够磨死两代单于了。
  兰陀辛看了,也有些伤感。
  此人,曾经在匈奴历史上呼风唤雨,风头一时无两,以至于引发了左贤王和右贤王的一致仇视。
  其中,当时左贤王军臣是冷眼旁观,坐看好戏。
  而右贤王才是落井下石的那个人。
  而此人的下马,也导致了匈奴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他的拥泵和铁杆支持者,时任左大都尉章尼率部企图趁老上单于离开单于庭的机会发动政变,结果失败。
  章尼带兵逃离单于庭,逃到了汉朝。
  因此导致了汉匈之间平城之后最大规模的战争。
  两国彼此在长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