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数纨绔子实在受不了长安的气氛,纷纷逃回封国。
  本来,他们以为这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胡天黑地了。
  但哪成想,为了刷声望,为了博出位,丧心病狂的官僚们,居然一路跟到了封国。
  而且,在封国之中,曾经慈祥的长辈和宠溺的父亲,都仿佛变了一个人。
  一下子就严厉无比,不仅仅不准他们再随意的胡闹了。
  还派来了忠心耿耿的家臣,严加磨砺和训练。
  纨绔子们顿时就是哭爹喊娘,撒泼打滚,但却没有任何作用。
  而那些看不到风声,依旧宠溺自己的子女和子侄的家伙,很快就知道为什么其他人会那样了。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以后了。
  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汉室列侯名录之中,再次减员八人。
  这八位列侯,全部都被指责“纵容子弟横行不法”“横征暴敛,无视国法”乃至于“非议君父、心怀叵测”。
  另有十余人被警告,处以削除封国食邑、罚金等处罚。


第1137章 洗脑
  宜梁,忠勇军大营。
  随着正月的到来,肆虐此地长达一个多月的风雪终于止息。
  阳光刺破乌云,将光和热,带给大地。
  气候虽然依旧寒冷,但在寒风之中,却出现了一丝丝沁人心扉的暖意。
  李哲带着数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穿行在简陋的战俘营之中,所过之处,无数的战俘和妇孺,都跪在了道路两旁,满怀感激,充满感恩的磕头。
  在过去的这个可怕的寒冬之中,忠勇军上下与战俘们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一起在风雪之中,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但坚固,而且安全温暖的营寨。
  整个冬天,只有数百人冻死,大都都是伤员。
  至于妇孺,更是得到了妥善的照顾。
  这让战俘们,立刻生出了发自心底的感激。
  尤其是那些大宛战俘,几乎就是感动的泪流满面。
  毕竟,凡事就怕对比。
  与匈奴人一比,汉室的战俘政策,立刻就显现出了无比优越的先进性,还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风雪也让忠勇军上下都成功的深入了战俘内部。
  就像此刻,李哲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望着这些可怜的杂胡和匈奴人,感叹道:“你们都要努力改造,认真反省自己的罪过,将来能如我等一般,成为一个光荣的天朝臣民,大汉武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做人!”
  没有错,忠勇军将他们自己曾经接受过的那一套洗脑程序,原封不动的移栽给了这些战俘。
  而整个冬天的相处和洗脑以及反复宣讲,让大部分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喜欢人云亦云的匈奴人都深信不疑。
  毕竟,匈奴的萨满教教义,天生的就无法反抗来自中国的文化洗脑。
  更别提,如今,在匈奴战俘们心里,已经认定了一个事情——中国皇帝确实是神皇!
  神的话,自然是正确的!
  神说,我们有罪,所以才会出生在草原,备受匈奴贵族和单于压迫和剥削以及虐待。
  仔细想想,许多人都觉得这非常有道理。
  不然,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出生在草原上,还天天被贵族以及匈奴单于压迫和剥削?
  许多人甚至都记得,自己的子女或者兄弟,就是因为被单于庭强行征走了那些宝贵的救命奶酪饿死的。
  而反观汉朝百姓呢?
  同样都是人,却生活在被中国神皇保护和呵护的安全环境之中,过着让几乎所有游牧民都羡慕无比的生活。
  特别是,当楼烦人也现身说法,参与了洗脑大业后。
  这些匈奴战俘立刻都被震撼了!
  楼烦人居然真的不用再逐水草而居四处迁徙了!
  中国神皇,施展了伟力赐福了他们的牧场,让草原生长出又鲜又嫩,生长非常快的牧草,还派来农稷官和兽医,指导和保障楼烦牧民的生产生活。
  牲畜越长越膘,家家户户,都有着吃不完的奶酪。
  他们的奶酪多到甚至可以卖给汉朝官府,换回妻子喜爱的布帛,孩子们爱吃的零食,以及家里的一切器具。
  通常,楼烦人将他们的生活说了一遍后。
  战俘们都是泪流满面,痛哭流涕,跪在地上,恳求中国神皇宽恕和拯救他们。
  自然这洗脑工作,进展无比顺利。
  到今天,几乎所有的战俘,都被洗脑了。
  除了少数的顽固分子和冥顽不灵的家伙外,剩下的人都确信了忠勇军的说辞。
  每天早晚都跟着忠勇军派来疏导和洗脑的士兵或者军官,向着长安方向,叩首祈祷,请求中国天子赐予雨落恩泽,发誓一定努力改造,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光荣的汉室臣民,诸夏子民。
  现在,也是一样,李哲的话音刚落,左近的战俘们就已经不需要人带动和引导,自动自觉的朝着长安方向叩首祈祷着:“伟大的汉天子啊,请您将您的目光,稍稍的投注到我们这些不幸的奴婢身上吧……请您赐福和恩准我们,拥有救赎自己和改造自己的力量,让您的雨落恩泽以及仁德,也能够滋润我们的身心……奴才发誓一定努力改造,不辜负您的解救和拯救之恩……”
  不仅仅是匈奴人和诸胡,大宛人也是这样跪在地上,用着生硬的汉话,夹杂着匈奴语和希腊语祷告。
  无它!
  大宛王国曾经的光荣和荣誉,都已经被匈奴践踏到了泥浆之中。
  他们信仰的神明,无论是奥斯匹林的诸神还是琐罗亚斯德的善恶双神都不曾出现——即使有人曾经在心里祈祷,愿意将自己的所有,包括灵魂都献祭给恶神。
  但,祂们也都没有回应,仿佛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般。
  最终,解救他们的是汉朝军队,是中国王师!
  自然,这对于大宛人来说,几乎就是决定性的影响。
  既然中国皇帝已经自证了他就是神!
  那么,信仰他,崇拜他,乃至于愿意为他拼尽所有,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知道,无论是奥斯匹林诸神还是琐罗亚德斯教,都需要向神明奉献。
  而中国皇帝,只要自己的忠心和服从。
  简直是宽宏无比!
  就是真正的现世神!
  光荣、正确、强大,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所以,即使是那些过去的大宛贵族,现在,也基本都心悦诚服的跪在地上,颂念着祷词。
  至于那些妇孺,则更是如此。
  尤其是妇女们,几乎都成为了汉天子的狂信徒。
  她们跪在地上,神色肃穆、庄严、虔诚。
  将她们所能想到的一切赞美之词,都在心里默念出来,祈祷着大汉天子,能够永远保佑她们。
  这很正常,毕竟,这个世界上,最迷信的就是女性群体,尤其是没有文化,还饱受摧残和折磨以及虐待的女性群体。
  这不是歧视,而是事实。
  因为女性天生敏感、脆弱,更易受到伤害。
  但同时,也更容易被感动、被忽悠。
  而李哲则是看着这样的场面,心潮澎湃。
  他的心,已经飞回长安,飞到了那个一直在他梦中出现的王家小娘身边。
  此番,他已经立下足够功勋,至少能换一个公乘的爵位,职位更是晋升到了司马。
  这样的条件,让他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去向自己的女神家人提亲了。


第1138章 王道主义
  白雪皑皑的阳山巍峨的矗立在地平线上。
  山脚下的积雪几乎都能漫过人的腰部。
  但春天的气息,却已经扑面而来。
  北河开始化冻了!
  兹拉!兹拉!
  断裂的冰河,卷起无数浮冰,奔流向下,两条汉军搭设的浮桥,被这狂猛的力量撕碎。
  即使是站在高阙城头,人们也被这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惊叹。
  但也有脑洞特别大的人,望着这条滂湃的大河,哺育过无数先王和先民的母亲河,在心里面忽然产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
  “假如,吾等将这北河拓宽、清淤,再将北河与乌海的联系打通……”墨家和法家的官吏,只要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浑身都舒服的呻吟起来。
  北河,本是大河的主河道,因为自然的力量,才变成今日的副河道。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今天的北河,依然宽阔、滂湃,拥有强大的力量!
  而作为北河汛期泛滥的产物的乌海,也有着强大的蓄水能力。
  这个计划一旦成功,等于在大河源头,拥有了一个可以调节水量的阀门。
  更可以利用北河的充沛水量,将这塞上草原的许多地方,变成塞上鱼米之乡,乃至于汉家粮仓!
  只是,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保守估计,起码不会逊于当年秦王朝的万里长城工程以及灵渠工程,大约只会低于秦直道的工程量。
  虽然说,秦人在七八十年前,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室也有相同的能力。
  除非,能够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不然,这就只会是一个空想。
  而这个工程需要的劳动力,最起码也是二十万往上!
  这就让人望而却步了。
  目前的汉室,不可能也没有那个能力,将多达二十万的青壮,长年累月的放到这塞外进行艰苦、危险的工程。
  单单是经济原因,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但,这并不妨碍某些有心人在悄悄的在心里决定,打算在开春后,在此地调查,写个计划出来。
  因为这样做的,哪怕是最后这个计划其实卵用没有。
  但,至少可以在天子面前刷一波声望,同时证明一下自己没有闲着,反而是“热心王事”为了王事“殚精竭虑”。
  甚至,若有可能,最好来个一夜白头……
  而将军们望着这眼前的北河,却都是考虑起了修复当年秦人的白道,并且,使之与汉直道联系起来。
  最好,能修一条直达此地的轨道。
  至于劳动力?
  汉军现在手里可不少!
  光是青壮俘虏,汉军现在手里就有着足足接近十万!
  差不多可以满足白道的恢复、巩固以及秦直道的开拓需求了。
  不过,在高阙之北,阴山笼罩的广大草原上,此刻,却是另外一副场景。
  在刚刚结束的暴风雪天气中,滞留在此地的匈奴部族,遭受了可怕的打击。
  许多部落的营地外围,到处都是倒毙在地的尸体。
  这些,都是冒着暴雪和饥饿,外出寻找食物和柴火的男人。
  而营地之中,更是到处有着冻死、饿死的老弱妇孺。
  甚至有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和大量怀有生孕的孕妇!
  自古战争,受创最大的,永远都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
  而若战败,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灾难。
  这一点,无论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
  哪怕再过两千年也是如此。
  但对匈奴人来说,高阙战败带来的创伤,更加严重。
  特别是对于这些没能及时撤出阴山的可怜人来说,更是如此。
  因为,他们的牲畜、食物和多数青壮男子,都已经被匈奴贵族裹挟着或者驱赶着,走出了榆林塞。
  留在此地的,都是属于被抛弃的,让他们自生自灭的老幼妇孺。
  只有少数的青壮,因为种种原因滞留。
  而,这,给滞留在此的所有人,带来了恐怖的灾难。
  在寒冬暴雪中,他们缺乏食物、木柴、衣物,甚至是饮水、食盐和穹庐。
  许多许多的家庭,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