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因为技术的进步和工具的革新,在实际上使得,其实今天耕作一百亩冬小麦和过去耕作一百亩粟米,在本质上来说,消耗的体力是相同的。
  所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的社会模式,依然正常运转。
  不过,在某些地方,已经表明了这种社会模式,正在转型。
  尤其是那些工坊产业发达的地方。
  因为今天,百姓只需要耕作过去一半的土地,就可以维持乃至于超过过去的粮食产量。
  这使得很多底层百姓,在空暇和农闲之余,开始投身工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换来五铢钱,补贴家用。
  而这些人,基本都是过去的佃户。
  工商业,开始跟农业争夺人口。
  不过,陈嬌一行人,是看不到这些深藏在关中基层的问题和矛盾。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堪比传说之中三代之治时的盛况。
  整个关中,几乎家家户户的仓库,都堆满了各种粮食。
  在关中,开天辟地头一遭,实现了大部分人民的温饱保障——哪怕是无地的农民,只要不懒,去工坊做工或者去上林苑种地,也可以填饱全家的肚子。
  所以,当今天子的御用文人司马相如曾经骄傲的写道:今圣王在位,天下治隆,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九州道路无豺虎……
  便是从未见关中模样的且之,看到这样的盛世,也从心底心悦诚服的发出了感慨:“中国皇帝必神人也!”
  除了神,还有谁能塑造出这样一个只在幻想之中的乌托邦?
  至于那些移民组成的士兵,则都是骄傲无比,人人挺直了腰杆。
  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神京!
  今天的关中,未必不是明日的天下!
  陈须陈嬌兄弟,也是感慨万千。
  越过城郊的庄园区,长安城的城墙,就已经近在眼前。
  大鸿胪公孙昆邪在城门将薄世一行,接入长安城内。
  入城后,且之立刻就被安置到公车署,然后被当成滚滚一样,小心的保护起来。
  他需要在公车署接受基本的礼仪训练,然后,大鸿胪会精心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让且之这个匈奴右贤王,亲自将他的奏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敬呈天子。
  而薄世则带着陈须陈嬌,穿过北阙,进入了未央宫的宫墙。
  ……
  “臣安东都督、怀化郡郡守世敬问陛下圣安!”
  “臣安东都护府西部都尉须敬问陛下圣安!”
  “臣安东都护府西北都尉、隆虑候嬌敬问陛下圣安!”
  刘彻端坐在宣室殿的上首,望着跪在殿中的这三人。
  薄世,去年回过一次长安述职,所以,在刘彻印象里他的变化不大。
  倒是陈须陈嬌兄弟,变化几乎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了。
  在刘彻的印象里,这对小舅子,与其说是活宝,不如说是逗逼。
  他们曾经是长安四害,更是让无数百姓为止战栗的纨绔子弟。
  晋之周处,年少之时,也不如他们!
  这两个渣渣的光荣历史,数都数不清楚。
  最典型的,莫过于他们居然做出了拿人钱财,却不替人办事,最后事情闹大了,还想黑人钱款的可怕之事。
  其节操之低,道德之沦丧,让整个天下贵族都为之瞠目结舌。
  但现在,这两人,都已经脱胎换骨,完成了新生。
  他们曾经瘦弱不堪的身体,现在已经壮实无比,魁梧的身材,不逊于任何武将,嘴唇上更是都留着髯须,看上去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了。
  “卿等平身……”刘彻笑眯眯的抬抬手,然后,站起身来,走到陈须陈嬌身侧,看了看这两兄弟,问道:“陈须、陈嬌,你们两人在安东可还过的习惯?”
  “回禀陛下,为王事尽忠,谈不上习惯不习惯,臣以为,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便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陈须恭身说道。
  哟!
  刘彻眉毛一扬,颇为惊讶。
  要知道,当年把这两兄弟赶去安东时,他们可是撒泼打滚,死活不肯去,最后还是刘彻大棒加胡萝卜,才勉强让他们同意去安东的。
  尤其是陈须,刘彻可是记得清楚,当年,他完全就是一个幼稚而且极为荒唐的纨绔子弟!
  典型的二世祖和米虫。
  但,他现在却已经如同一个典型的官僚一般,学会了拍马溜须!
  这太难得了!
  东宫窦太后若知道,恐怕要高兴的落泪!
  馆陶更是得给自己一个一吨重的奖状!
  “臣亦然……”尽管在私底下,现在两兄弟虽然谈不上水火不容,但却也是针锋相对的典型,但,在此刻,陈嬌还是保持了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非常乖巧的道:“臣等兄弟,当年蒙陛下不弃,用仁德感召,至安东后,痛改前非,至有今日微薄之功,臣等感激涕零,唯为陛下效死,以报陛下恩德万一!”
  这些话,顿时就让整个大殿的其他大臣听了,都是面面相觑。
  许多人想起了自己家里那些不成器的二世祖!
  想当年,陈须陈嬌,可是比自己家那帮二世祖更纨绔,更放荡,几乎无可救药的渣渣。
  但今天,这对当年千夫所指,人弃鬼厌神憎的兄弟,似乎都已经成长成为了汉家栋梁。
  那,自己家的败家子,应该是可以抢救的!
  许多人都在心里打起了将自己的那几个不成器的渣滓儿子,送去南方的南越丛林或者东北的安东,吃吃苦,锻炼锻炼的想法。
  即使依旧不成器,也坏不到哪里去!
  要是万一锻炼出来了呢?
  那岂不是赚到了?
  但刘彻知道,其实,这两兄弟在本质上依旧没有改变本性。
  只是,他们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已。
  不用看别的,就看看陈嬌脚下那累累的倭奴白骨以及死在陈须手里的那些鲜卑、乌恒奴隶。
  你就知道,他们依然是过去那对渣滓兄弟。
  他们不过是将施暴对象,从过去的同胞,变成了异族。
  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刘彻甚至都已经打算,未来让这兄弟去草原或者西域,矫正一下匈奴人或者西域诸国的三观。
  让他们知道,中国既有王道之仁,也有怒目金刚!
  “朕记得,当年,两位爱卿离京之时,朕曾经答应过你们的事情……”刘彻淡淡的道:“君无戏言,今日,尔等兄弟级已经如约立功,朕自不会食言!”
  刘彻从怀里掏出两个玉佩,交给陈须兄弟,道:“此物,两位爱卿收好吧!”
  陈须和陈嬌连忙恭敬的接过那两块玉佩,小心翼翼的将它们贴身收好。
  赎死信物,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
  未来,或许能救自己一命!
  当然,他们也清楚,此物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真要惹毛了天子,别说是免死玉佩了!
  就是先帝的诏书,也是一张废纸!
  因为,汉家素来就没有什么免死铁卷,更不存在什么可以豁免一切刑罚的东西。
  真要有那种玩意,第一个不干的,必然是御史大夫,然后,廷尉也会罢工!
  对于汉家而言,法律就是法律。
  天子虽然拥有赦免罪犯的特权,但是,在那之前,该走的程序依然要走,该判的刑罚依然要判。
  判了再被赦免,大臣可以接受。
  但还没有判决就赦免,这就是践踏法律和祖宗制度了。
  整个法家都会宁死抗争。
  黄老派也绝对敢于硬脖子。
  清流这种生物,可不是儒家的专属。
  事实上,任何学派都存在清流。
  也就是所谓的原教旨主义者!
  现在,陈须跟陈嬌可不是过去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
  事实上,他们两个在这几年主动或者被动的读了许多书,他们手底下,更是各自都有着幕僚和智囊为他们分析和出谋划策。
  所以,他们再非以前那个只知道怎么潇洒、开心的纨绔子,二世祖。
  而是已经进化成了有知识有文化,还懂法律和典故更有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的纨绔子。
  正所谓,不怕流氓会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陈须陈嬌兄弟,差不多已经进化到了纨绔子弟的顶端,成为了类似于南霸天的角色。
  再继续下去,未来,未必不能在史书之上,留下浓厚一笔。
  刘彻,并不关心,这两兄弟的道德水平和人品。
  他只知道,这两兄弟过去几年都干得不赖!
  特别是陈嬌,简直就是个惊喜!
  霓虹彻底被他变成了RBQ,随意揉捏,倭奴们被他尽情的压榨和剥削,但偏偏还让倭奴们感激涕零——跟着陈嬌,他们虽然失去了自由,还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
  但是……
  能吃饱啊!
  这就足够了!
  对于今天的倭奴人而言,一个能吃饱的地方,再苦再累,也不会逃。
  其实,别说是现在了。
  便是两千年后,霓虹的武士们,也是连饭团都吃不饱,然后被中国的走私商人,雇佣,成为所谓的倭寇。
  在本质上来说,被明朝海商雇佣和驱使的倭寇,与今天在陈嬌手下伐木、开垦、提炼鲸油的倭奴,没有什么区别。
  甚至可能陈嬌这里的待遇还好一点,最起码,陈嬌的手下,只是累点苦点,但肯定不会忽然冒出一个戚继光,开启无双,将他们的脑袋码成京观。
  而且,在陈嬌手下,他们的子孙后代,有机会融入中国文明体系,成为一个光荣的诸夏子民。
  所以,其实倭奴是赚的。
  毕竟,若靠他们自己的话,还要最少经历千年的黑暗时光,才能迎来文明的破晓时刻。
  然后,依靠唐朝爸爸的教化和教导,才学会怎么做一个文明人。
  但现在,他们却只需要付出一两代人的牺牲,就可以跑步进入封建社会,而且还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形式:中国。
  “太皇太后,在等着你们去问安……”刘彻说道:“快点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她老人家一直惦记着你们!”


第1145章 权势改变命运
  越过记忆里熟悉的宫阙走廊,长乐宫的永寿殿,就已经出现在了陈须兄弟眼前。
  在这里,薄世与他们分开道别。
  他要去东宫的主殿,给薄太后问安。
  被留下的陈家兄弟,却是望着眼前的宫阙,双脚仿佛跟灌了铅一样沉重。
  前方的宫阙之中,仿佛隐藏着什么可怕的生物,让这兄弟两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恐惧。
  他们俩兄弟自然知道,即将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是谁?
  但,站在这里杵着也不是个办法。
  说不定可能下场还要更惨!
  没奈何,兄弟俩只好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在一个侍女引领下,走入汉家太皇太后如今的寝所。
  与记忆中的一样,外祖母的居所,朴素而简单,没有什么奢华之物的陈设。
  宫阙之间的帷布,也都是些丝麻。
  大约也就只有那些长明的宫灯,算是这宫殿中最奢侈的产品。
  以前,兄弟俩不懂事,也不知道这些陈设的意义。
  但经过在安东四年的沉浮,再次见到这俭朴的宫阙,兄弟俩都从内心深处,生出敬畏之心。
  要知道,这可是汉家太皇太后的寝所啊!
  但除了宫阙本身外,其他陈设,却还不如安东地方上一个豪商的内院。
  这就有些太过于夸张了!
  “太宗遗风啊……”兄弟俩都在心里感叹一声,然后迈步向前。
  在前方,老祖母坐在一张席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