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0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看看人家美国人,又觉得也不算狂,没看人家参联会陆军将领清一色50多岁么?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年轻化是大势所趋。
  至于元首后面半句调侃,他也开始冷静地思考,忽然发现:整场战争似乎自己从未打过仗,这算什么?不会指挥、不会打仗的总参谋长?人家蔡茨勒好歹还指挥打了迪耶普反击战,后来东线一系列战役也全程参与,自己好像确实有点那个啥……
  “您的长处在于协调,在于多方面沟通,在于迅速领会我的意图并传达贯彻……军事革命创新不是您的任务,有人会做,您要做的就是不要埋没这种人才,不要让守旧派的声音压倒、压制他们……”霍夫曼认真道,“历史无数次地证明,上一次大战打赢的一方会因为保守、固执而输掉下一次战争,法国就是最好的例子,您不想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败涂地吧?再过20年,您85岁,我78岁,如果战败,咱们还看得见!现在为了一时痛快、为了一己之私压制年轻人,难道20年后我们作为战犯上法庭?或者像贝当那样,80多岁的老人为国家挺身而出去再次拯救德意志?他是哪一辈的人物?是和潘兴、兴登堡一辈的人物!我已救了这个国家一次,不想救第二次了!要去你们去,我是不去了。”
  元首这话说的有点重,不过凯特尔是真心听明白了:这次演习,就是对德国上下的一次敲打,不要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以为所欲为了,也不要以为美国人就从此低眉顺眼了,从这次政变就可以看出来,要让美国服气还差得远呢!
  “是元首,我会告诉部队,不要受政治和外交影响,我们就是去打仗的!把全部本领拿出来,不然就得死在纽芬兰!”





第116章 最后一场政变(27)
  “这次演习我去吧!”参联会商量到最后,李奇微主动请缨,“纽芬兰那地方我熟,和德国人还打过一次,兵力也不用太多,这次我带3个师去:82、101空降师,第14装甲师!我们还是防守!当然海军也要派舰队去,我军任务很明确,死守挫败德国人的登陆企图,非得让他们吃些苦头不可!不要以为美利坚不能打仗!
  如果说对打仗谁还有信心的话,大概也就只能指望李奇微了,这是美国唯一和德国三度交手且都没有输的将军(纽芬兰、百慕大、累西腓),纽芬兰那次还带着加拿大部队把德国人赶下了海,虽然有种种其他因素,但战绩就是战绩,不容抹杀——不然李奇微何以能连跳数级,不但成了上将还担任最重要的第一战区司令官,这完全是有原因的。
  杜勒斯点点头,对这份勇气很欣赏,他对李奇微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感,既然他敢去,那就说明有一定把握,于是转过头问尼米茨:“海军谁去呢?”
  尼米茨本想说自己去,但后来想了想,杜勒斯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他自己去,斟酌许久后道:“让英格拉姆和斯普鲁恩斯将军去吧,他们都是老对手,对德国人知根知底……”
  这句话一说,哈尔西也只能服气:他大多数时候都在太平洋和日本打,还真不知道和德国打是怎么样一个感觉。
  杜勒斯想了想觉得还靠谱:英格拉姆是海军中比较稳定、大局观强的将领,斯普鲁恩斯是思维缜密的参谋型军官,可能创新方面会差一点,不过胜在稳重。
  大家都不敢叫特纳去打仗——特纳人称傻大胆,在后面当参谋出谋划策挺好用,上了前线谁知道会打出什么来,虽然演习不会导致军舰沉没,可万一输得太难看也不妥吧?
  特纳对此没意见,不过本人对前途不看好,嘴里直截了当地嘟囔着:“唉……要输……要输,千万别输得太难看。”
  李奇微有些恼火,狠狠瞪了他几眼,不过考虑特纳一贯的脾气,最后也懒得计较。
  对尼米茨调兵遣将,金上将一言不发,仿佛真像退居二线一样——实际上这次会议前他向杜勒斯提出过辞职,因为马歇尔已彻底从陆军中隐退了,名虽然还挂在参联会,但会议一次也没来参加,他觉得自己也该退场了。
  金上将知道比他还小2岁的马歇尔为什么这么心灰意冷:上次他提议动武解决麦克唐纳和总统卫队,陆军4大金刚3个反对、1个中立,居然没一个赞同的——这可全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马,得到这种反馈让马歇尔觉得没有再在陆军中待下去的必要了,再加上杜勒斯甚至艾奇逊也反对武力解决,更让他觉得自己在政治上已陷入死局,干脆连会都不来开,直接称病进了医院,免得大家看着彼此尴尬。
  他一回老地方住院,金上将马上想起自己在医院也还有个病房,立即就决定回去住,杜勒斯好说歹说,总算劝他再坚持几个月。
  杜勒斯心里明白:马歇尔现在管不住陆军,必须要靠四大金刚协调,可金上将还能管住海军,他一个半路上任的总统,卫队长又要准备撤换,如果再不和军方保持密切稳定的关系,别说连任,就是现在的位置也坐不安生。
  所以无论如何要拉住金上将。
  演习派谁去充当观察团代表呢?杜勒斯想来想去,觉得还是麦克唐纳比较靠谱,毕竟他和德国人有交情,但刚想说话时,艾奇逊却开了口:“既然演习由陆军负责,是不是请哈尔西将军担任本方观察团团长?”
  艾奇逊选哈尔西有其他考虑:麦克唐纳和德国人走的太近,不太有利;其他将领或多或少和德国人打过仗,真见了面会很难堪,唯独哈尔西基本没和德国人打过仗,又是海军,想来不会太窘迫,其他观察员就不要紧了。
  杜勒斯瞬间明白他的用意,不好意思地朝麦克唐纳笑笑,顺水推舟答应了艾奇逊的提议,麦克唐纳也不以为然地笑笑,仿佛和他一点都没关系似的。
  确定参与演习后,美德双方就高速运转起来,不断调兵遣将准备展开演习,并迅速组建演习司令部。
  根据司令部意见,防守方兵力确定为3个师,进攻兵力确定为5个师;海上力量方面,美国是200架空军飞机+3艘航母舰载机,德国出6艘航母,维持力量基本平衡,正式演习将于4月5日开始,此前双方先在纽芬兰上休整一段时间。
  就在演习紧锣密鼓推进之际,远在柏林的霍夫曼忽然收到一条特别消息:麦克唐纳提出请求,希望能让他女儿和妻子到德国疗养、居住。
  “怎么回事?”
  斯坦因纳皱着眉头道:“有个隐秘的消息……他女儿怀了杜威的种。”
  “什么?”霍夫曼眼珠子都瞪圆了,用不可思议的口吻道,“这这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我也感觉不可思议,不过他亲口发电报来,想必不会有错。”
  “好吧,来吧……给他找个隐秘地方,让他们先去巴西,然后再从巴西中转,具体您安排一下。”霍夫曼想了想,“要保密,这件事对德美两国政府和民众而言都是一个丑闻,唉,杜威……唉。”
  他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想半天后道:“杜勒斯他们知道这件事么?”
  “应该知道,高层知道杜威和他女儿有一腿的人可能不少,但知道怀孕的事可能不多——不过杜勒斯一定知道,否则他不会同意麦克唐纳把老婆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
  “杜勒斯也是够头疼的。”霍夫曼微微一笑,“还有其他什么异常?”
  “总统卫队要遣散两万,然后我们这次又说回归3万,美国方面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有人提议全部遣散,也有人说不能一概遣散,而要先吸纳进卫队,然后再统一裁撤……否则影响在外驻军士气。”
  霍夫曼这手当然是逼美国人:遣散?你外面那点军心要不要了?不遣散,那么总统卫队就继续保留在10万。反正目前一切太平,维和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部队,当初之所以同意吸纳10万美国官兵,纯粹是为了政治上帮杜威一个忙,现在杜威都死了,自然不必履行这种君子协定了,该怎么来就怎么来,反正再示好杜勒斯也不会领情的。
  杜勒斯这个人霍夫曼太清楚了,立场坚定,轻易不会动摇,这次新上来的艾奇逊也很难对付,里宾特洛甫在他们面前只有吃瘪的份,所以要把科尔调到联合国去——单纯论外交手段,科尔比里宾特洛甫强。
  不过这个举动并不代表他要撤换里宾特洛甫——这样的党内元老,无论怎么训斥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把他拿掉,会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霍夫曼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最近一再威胁要拿掉里宾特洛甫,却迟迟不执行,为的就是让后者保持危机感,但又不至于引发政治结构畸形。





第117章 最后一场政变(28)
  “父亲,我们走了,您要保重!”
  “没事的,我已完全放下了,希望你也能坚强一点……”面对小女儿的泪水,麦克唐纳显得很冷静,“你在德国好好待着,注意身体,不要伤心过度,这样对胎儿不利。那里有我的德国朋友,他们会帮助你们,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要回美国来,现在美国很乱,你们回来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两个女人都点头,他们当然清楚,别看麦克唐纳现在担任着副总统,却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倾覆可能。海伦娜和杜威这层关系就更麻烦,情妇不说,还有私生子——人家杜威还有老婆孩子呢,万一走漏出去整个社会都会疯狂。好不容易杜威还赚了一点名声回来,可不能毁在这种桃色新闻中。所以只能走为上策,去德国不失为一条路。
  拥抱完两人后,麦克唐纳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递给夫人:“这是给你和海伦娜的,务必收好,到德国才能启用,你们到德国后去买一幢房子、买个车子,隐秘一点、好一点,不要怕花钱,钱够花。”
  “是什么?”
  “德国发行的石油基金!这是我的股权证,不过用的是假名,到了德国才能兑现。”麦克唐纳面无表情道,“这上面一共3万股,按照市价,至少值120万马克!再过几年突破200甚至300万都不是问题!然后还有分红,对你们下半辈子是个很好的保障。”
  母女两愣住了,他们从未听麦克唐纳提起过这件事。
  “实际上,凡是在德国拿到过勋章的卫队官兵,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石油基金,他们不敢拿出来说罢了。美国人中我的勋章级别最高,所以我拿到最多。”麦克唐纳充满惆怅地说道,“现在你知道了么?为什么美国兵打不过德国兵?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地为国家卖命,财团还斤斤计较他们那点利益,很多官兵被俘期间的薪水一直没发,元首派我们去打仗,最勇敢、功劳最大的官兵拿最大的份,德国最高等级的钻石双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一共12位,几乎没有将军,大都是普通官兵……
  退役时论功行赏,德国将自己在中东拿到的石油权益纳入石油基金分配掉了,凭借这份基金,官兵们可以体面地回家找个好妻子,可以买点农田、房子,有门路的可以去做点小生意,有一技之长的退役官兵政府或是安置到警察,或是吸收为公务员,或是安排去学校担任体育老师、军事教官——德国实行军国民教育,学生必须军训,从小学开始,规定每200人要配备一个军事教官,很多大学生都是预备军官,每个市甚至每个镇都有退役官兵协会,每月组织一次活动,佩戴一定级别铁十字勋章的官兵到剧院、电影院全部不要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