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的意大利渣渣们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对这件事情意大利资本家们是举双手赞同的,连带着意大利领袖因为北非战场上失利而下降的支持力度也挽回了不少。至于舒适惯了的工人阶级有什么反对意见,罗马高层就当听不见了。
  除意大利人以外,罗马尼亚、芬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希腊等所有拥有船舶制造能力的国家也被允许建造这种货轮,唯一要求是不允许改动设计,所有零件必须能与德国方面互换,他们整体的预估建造时间和意大利人相仿。可即便如此所有人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将来有大量的廉价船舶可用,全德国唯一不高兴的人大概只有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官邓尼茨,在查看过建造现场后他甩下一句话:“我的小伙子们完了,他们将永无宁日……”
  施蒙特这两个月的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除军火弹药以外,他还将数以百万计的防冻液、抗冻汽油添加剂、冬衣、手套、带护耳的帽子、高热量的巧克力与使用自热剂快速食品餐车发往了前线,让冰天雪地里的一线士兵们由衷感受到了元首的温暖,再也不会出现去年冬天因为猝不及防的寒冷而被打得大败的故事——虽然苏联人认为1941年其实是个暖冬,可再暖的冬天也有零下30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些匆忙间由全欧洲妇女赶制起来的、带护耳的帽子看上去太过于接近于俄国人的样式,如果在帽檐中间嵌入一颗红星的话就是如假包换的红军帽了,因此士兵们用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识别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依样画葫芦嵌入一个标识,好处是士兵们缴获的红军帽可以在更换帽徽后直接拿过来使用。
  朱可夫进攻的时间把握得很好,刚巧曼施坦因在北面的沃罗涅日、南面的卡尔梅克大草原上动用机动力量敲击红军防线时,他动用2个坦克集团军(第1、4坦克集团军)、1个近卫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11个其他集团军兵力(第12、18、21、24、37、51、57、62、64、65、66集团军),代号为“天王星”的庞大攻势开始了。为支持这次反攻斯大林同志也花了血本,不但将整个南线地区三个方面军(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机动兵力抽调一空,孤注一掷地动用近90万部队、1000辆坦克朝德国人压去,如果不够,从远东和西伯利亚抽调过来的另外30万军队还可以为朱可夫担当坚强后盾。
  斯大林对这次反攻的唯一的要求是尽快拿下罗斯托夫、分割高加索区域德国集群(准备在下一阶段战役中予以歼灭)、铲平俄罗斯解放军的巢|穴,如果可能的话再抓住弗拉索夫这个叛徒并把它带到莫斯科来,他要当着全部红军将领的面绞死他——那样朱可夫同志就可以获得一枚红旗勋章。
  从整个东线南翼兵力对比上来说,红军占据较大优势: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虽然已集中了东线将近一半的兵力,但如果排除乌克兰、克里木半岛等其他防线必要的力量之后,大约还能有130万左右直接用于一线作战的部队(此外还有大约20万轴心小兄弟部队配合作战,主要是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被安排去了中央集团军群,免得又和罗马尼亚人掐起来),分布在北起博尔霍夫南至高加索地区共约2400公里的战线上,与之对峙的苏军则拥有布良斯克、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高加索方面军共计6个重兵集团,总共约260万部队,哪怕除去纵深防御部队的数量,一线作战兵力也高达220万,远高于南方集团军群。
  在装备和技术兵器对比上红军依然占有一定优势,但没人数优势这么明显:双方坦克的数量是1800辆对2500辆(其中德国方面本身1500辆,另有300辆属于轴心盟军),不过红军2500辆坦克中大约只有1800辆左右是T…34或同等水平(包括KV系列,美国人援助的旧款谢尔曼,英国人援助的瓦伦丁等),剩余部分是T…26、T…70等过时货,而曼施坦因手下的坦克中三号占了40%,旧4号占了20%,长身管且前装甲加厚为80毫米的4号g已达到了40%的水平,轴心盟军的坦克要差一点,除少部分四号外普遍以三号居多,还有一些是德军赠送的38t,考虑到坦克性能与数量差异,装甲实力略微红军占优,但整体趋于平衡。
  双方的火炮数量差距较大,一贯秉承大炮兵主义的红军占据较大优势,德军拥有各种口径火炮达1。7万门,而苏军数量已突破3万门,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在75mm口径以上中型、重型火炮领域双方数量基本是相等的,论到火炮质量,无论是克虏伯还是斯柯达兵工厂制造的产品都要略胜一筹。德军唯一占优势的是空军力量,双方作战飞机的数量大约是1600架对1300架,且德军飞机性能占有较大优势。
  这个装备与兵力对比已是霍夫曼竭尽全力后的结果了,一方面因为他快速叫停了9月份以后的进攻作战,无论高加索的蓝色方案还是斯大林格勒战线上的损失都很小;另一方面是因为提前转入总动员体系后生产规模持续快速上升,加大了装备补充力度。整个9…10月间,东线所有的2号坦克和38t全部被清仓了,一律替换成了最新式的4号g,其中二号坦克改成了防空车,38t则作为奖励送给了轴心小兄弟(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不知道这些国家相应提供了不少后勤物资和谷物),另外各集团军群上交的T…34坦克也换成4号g回来了。这一点上各集团军群司令官都是非常满意的,那意味着装甲部队在编制不动的前提下起码增加了30%的作战力量,更妙的是几乎还不用额外追加油料补给。
  东线将领都非常感谢施佩尔,因为2个月生产调整的见效就如此之大,如果能切实按照这个步伐走下去,到年底之前完成所有三号坦克的换装绝不是一种空想——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的所有参谋人员都庆幸当初没接下那个关于坦克生产重整案的赌注,否则现在上百个少将以上的军官都得灰溜溜给施佩尔去站岗,一人一礼拜的话都能轮到1945年。





第6章 大战来临的东线南翼(下)
  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均对即将爆发的大战忧心忡忡——经过两个月蛰伏又经过冬将军武力加成的红军能爆发出多少战斗力令人十分担心。但霍夫曼却明确告诉曼施坦因,没有任何后备兵力给他,让他必须立足于用现有力量打赢,当然,装备和物资什么的他是毫不吝啬的。在这一点上以蔡茨勒上将为代表的总参谋部也无法指责霍夫曼的不是,在面临火炬计划威胁与北非战事紧张的时刻,元首手里捏着的3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确实不能随意拿出来挥霍,他们必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上去。而后备军中编列的那30多个师尚未形成战斗力,霍夫曼也不愿意匆匆忙忙将他们拉去战斗,把他们当作野战部队补充兵力比单独新建师一级部队更有意义,霍夫曼的这种策略与希特勒几乎病态执着于成立新部队的做法不亚于天壤之别。德国国防军因为霍夫曼的穿越,第一次立足于想办法将原有作战部队中的缺额补上(武装党卫军除外,他们新扩建了4个师级部队)而不是削减脑袋、挖空心思地组建新部队,因此东线一线作战师的数量几乎不变(依然维持在180个左右),但实质性野战兵力却是增加的。
  在整个战略态势上,双方的部署意图都是十分明确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南方集团军群依托两个较大的突出部,从北往南分成了3个相对区隔较为明显的集群:北路是原魏克斯集群的主要力量,在9月份人事和后续兵力调整中由于魏克斯元帅转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北路集群由霍特大将指挥,主要辖有第4装甲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罗马尼亚第1两个集团军,总兵力大约40万,坦克750辆,构成了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与其对上的是红军布良斯克、沃罗涅日两个方面军,总兵力超过50万,坦克数量近500辆;中段是斯大林格勒与罗斯托夫方向,主要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本部,由曼施坦因元帅直接指挥,主要辖有第6、第2两个集团军和部分集团军群直属力量,总兵力约32个师,55万人,550辆坦克,与其对上的是红军顿河、斯大林格勒、西南三个方面军,总兵力约130万,坦克1300辆;右翼是克莱斯特大将指挥的原“A”集团军群主力,核心是第1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总兵力约50万,600辆坦克,与其对上的红军高加索方面军拥有总兵力80万,坦克数量700辆。
  对这样的可支配力量曼施坦因自己很满意,觉得手上本钱不算小了,如果在战争爆发前有人告诉他将来能指挥这么多部队,他非把人家当疯子赶出去不可。当然他还很眼馋霍夫曼手里捏着的包括维京、大德意志等几个重点装甲师,但一听这是为北非战役第二阶段准备的部队后就不吭声了。另外,霍夫曼虽然没将虎式坦克送给东线,但第一批12辆突击虎——用保时捷博士那落败了的底盘改装而成的突击炮让元帅十分满意,380mm粗的管子,一枚炮弹就是324公斤,威力比重型航空炸弹还厉害,一片下去寸瓦不留,让他觉得打巷战有了十足把握。
  陆军武器局大概将南翼当成是新武器实战实验基地了,除突击虎以外还送来了2000支g43试验型步枪,800支stg43试验型突击步枪,5000发铁拳1号、1000发铁拳3号,曼施坦因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地观看新武器演示,半天后忽然回过味了:元首这是对我有多不放心,真怕我守不住罗斯托夫?怎么尽送打巷战的装备来呢?
  “您说对了,在元首的设想中或许我们该好好检验一下巷战的能力,除我们新组建的暴风突击队外,您还可以指望那些……额……”前来调研战场情况的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上将挤了挤眼睛说道,“我指的是谁您懂的……”
  “你是说那些俘虏?”曼施坦因明白对方说的是最近利用苏军战俘组建的,包括哥萨克、乌克兰民族主义部队和俄罗斯解放军等,这些部队可没列入他的作战预想,原以为最多只能充当后方维持治安的部队,但看元首的意思是希望他们接受实战考验,他点点头表示接受这一建议。
  “元首临行前交代了,您想怎么打他们都不干涉,但有一条死命令,决不允许放弃罗斯托夫,毕竟您也不想看到克莱斯特装甲群被关在高加索那角落里被苏联人群殴吧?”
  这句话倒是千真万确,罗斯托夫是万万不能放弃的,否则克莱斯特的50万大军就会被红军高加索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关在笼子里,在刻赤海峡的阻隔下,50万人马匆忙间是撤不走的,除了全军覆灭找不到别的出路。而一旦克莱斯特集群完蛋,塔曼半岛和刻赤半岛也就全完了,克里木半岛和乌克兰心脏地带将直接受到红军威胁,别的不说,去日本的飞机就飞不成了……
  “罗斯托夫当然不会丢,我的集团军和集团军群司令部都安置在这里呢,除非我战死于此,否则绝不可能丢失。”曼施坦因信誓旦旦地表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我们已构成了完整而充分的防线,城里居民也迁走了,这儿现在就是一个巨大的堡垒——一个用几十万部队武装起来的、能抵御红军强力突击的坚固堡垒。”
  “可您面临的敌人数量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