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上完蛋了,没几个月时间整顿补充根本不能再上战场,更别说还丢了那么多东西——无怪乎司令官如此愤怒!
  “勒令兰顿立即停职反省,等待军事法庭调查他是否存在指挥不当的问题。”
  “恐怕用不着这样了……”接到最新电报的德…拉甘的声音迅速低沉了下去,用悲伤的语气说道,“刚刚接到消息,他牺牲了,撤退时他乘坐的装甲车被一发炮弹命中,当场身亡。”
  “这……”蒙哥马利没想到发生这种事,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换个说法向上报告吧,兰顿少将在作战中为掩护部队撤退而光荣殉国,请求按条例给他相应的抚恤和授勋……”
  兰顿阵亡的消息给整个第八集团军司令部蒙上了一层阴影,众人的情绪在无形中都低落了许多,德…拉甘很想给参谋班子们打打气,但实在又不知道开口说些什么,只好沉默地对付各方面发来的电报,试图用忙碌而紧张的战斗来压抑心中的阴霾。
  东部巴尔迪亚附近的阵地上,波兰人和法国人也陷入了苦战,一开始两个旅的攻势打得很轻松,在炮火开路和坦克掩护下迅速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但在向纵深和侧翼扩展时却吃到了苦头,被德军或明或暗、纵横交错的交叉火力打得人仰马翻,特别是Mg42机枪的炙热火力更让他们领教了厉害,这种新投入使用的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200发,最高1500发,由于射速太快,射击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于捷克式或勃朗宁机枪的“哒哒”声,反而更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嗤嗤”声,当波兰人和法国人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时,一个又一个的步兵已毙命于这种撕裂亚麻布的声音之下。
  这种新机枪也是霍夫曼支援非洲军的新装备之一,作为德国在枪械生产技术上的重要突破,Mg42将以往多采用切削工艺、既费金属又耗时间的生产流程转变成了极其简便的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流程,看上去只是一堆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实际上结构非常紧凑,十分有利于生产,霍夫曼不但加快了Mg42的定型与生产,还优先将这种机枪送往古德里安的非洲军和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使用,新出厂的装甲车上也开始普遍装备这款新武器。
  话说在真实历史上Mg42刚刚诞生并装备德军时,盟国间谍普遍将其当作是粗制滥造的武器,认为德国已不行了——不但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作为战术核心的机枪都无法保障制造工艺,但英美枪械制造专家得知情况后却大吃一惊,因为只有技术成熟才可能采用冲压工艺,德国在机枪制造这个领域已远远领先了。在实战中,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死在Mg42手下的老兵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法国人和波兰人又成了新的牺牲品。
  当地堡掀开伪装、黑洞洞的枪口露出射击孔时,波兰人和法国人的噩梦就来了,从四面八方迸射出的侧翼火力瞬间就将这些冒进的步兵们打倒在地,在Mg42超高射速的作用下,轻轻一扣动扳机就是十几发子弹发射出去,只要被击中要害部位断无幸存之理,而好几辆试图突破掩护的坦克和装甲车又因为吃到了反坦克地雷被炸毁,战场态势一下子陷入犬牙交错的状态。配合步兵进攻的英军炮兵也不敢胡乱开炮,现在双方兵力交织在了一起,任何一发炮弹都可能造成误伤,他们只能远远地隔断德军后续部队的增援,但对已在战壕里神出鬼没的德国步兵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指望本方步兵肃清阵地了。
  鲁道夫上士现在就是在战壕里激烈搏杀的一员,身为装甲掷弹兵资深班长的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反坦克射击手,能在200米距离外用反坦克枪精确地射击坦克重要部位,但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别说反坦克枪没了用武之地,就连37mm反坦克炮都沦为了敲门砖而被迫退役,步兵反坦克武器更是少得可怜,这种情况在一个多月前发生了改变——他得到了尝试新单兵反坦克武器的机会。
  长官给了他一堆奇形怪状的武器,并告诉他这些都叫铁拳,区别是1号、2号、3号。分别试验过三种武器之后,他有了独特的看法:铁拳1号显然是非常轻便易携带的东西,掌握起来也不困难,但作用距离太近了一点,40…50米的距离除非巷战,否则发射后基本不可能全身而退;2号距离远、准头和威力都是最好的,可惜需要2人配合,目标和体积忒大,非常容易暴露;只有3号这玩意不错,他试过几次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单人操作、带三脚架的发射器保证了方向和准头,距离比1号又要远,能在80…100米上对装甲目标形成绝杀,堪称是单兵反坦克的最佳杀手,最后他坚决选择了3号。
  在今天这场战斗打响之前,他就被长官告知坦克基本不会出动,88炮也会隐藏大部分,如果敌人坦克不太多——所有的反坦克任务都需要步兵执行,他没有感到害怕,反而认为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现在,他手提着铁拳3号发射器灵活地在密如蛛网的战壕间穿梭,除了发射器上面的那1发破甲榴弹之外,身强体壮的他还额外携带了4发补充弹,他努力寻找合适的伏击地点——打坦克可不是傻乎乎守在战壕里就行,那样非被伴随行动的敌军步兵打成筛子不可。他精心挑选了一段废弃的战壕,扒开横七竖八的波兰人尸体并悄悄潜伏在下面,仔细观察了周围情况之后将发射器树了起来,同时还巧妙清空了后方的障碍,防止喷射之后的尾火倒卷过来威胁自身。几分钟后,一辆丘吉尔坦克从他左侧50多米外开过,不时停下来用机枪和火炮压制前方德军火力,根本就不曾料到这段早已平静的战壕里隐藏着危险。
  就是它了!他瞄准了这个步履蹒跚时不时还停顿一下的铁乌龟,抑制住“砰砰”跳激动,悄然扣动了扳机,电击发之下的火药管被迅速点燃,推动铁拳3号向前飞离发射筒,少顷就张开了稳定鳍,一边旋转一边朝丘吉尔的侧面撞去,半秒多之后,“轰”地一声在装甲表面爆炸,空腔效应形成的金属流迅速击穿了侧面装甲,他来不及观察战果就以一个巧妙的侧滚翻躲进了5米多远的一个弹坑,然后他原来待过的位置被敌人一顿扫射。
  在持续2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中,他一个人独自摧毁了2辆丘吉尔和1辆格兰特将军,手感之热大大出乎意料——这种骄人战绩为他赢得了一枚一级勋章和坦克摧毁臂章。
  “前方报告,波兰旅和法国旅正在和敌人激烈交火,战线犬牙交错,我军阵线整体推进了大约2500码,部队损失很大,坦克损失了20多辆,装甲车40多辆,步兵伤亡接近1500多人……”
  “损失这么多?德国人动用了多少坦克?”
  “一辆也没有。”
  “一辆也没有?”蒙哥马利楞了一下,“都是反坦克炮打的?其中有多少88炮?阵地位置锁定了么?”
  “粗略估计可能有8门,阵地位置很难判断,只能锁定大致位置……”德…拉甘顿了一下,眉头皱得紧紧地,“法国人还报告说,德国人用了一种新武器——步兵单兵反坦克武器,对装甲目标杀伤力很强。”
  “反坦克枪?反坦克手雷?无后坐力炮?抑或是别的什么?”蒙哥马利明显不太高兴,“报告为什么不说清楚。”
  “法国人说不知道是什么,肯定不是反坦克枪或者手雷,可能接近于一种新型火炮,但一个人就能操作——或者,称之为反坦克火箭?”德…拉甘苦笑着将电报递给了蒙哥马利,后者仔细看了几眼,也弄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
  先是重型坦克,再是新式机枪,现在又来了不知名却又威力巨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天知道德国人藏了多少好东西,更让蒙哥马利心烦意乱的是,德国人的坦克没出动,88炮也发现的很少,这意味着德国人隐藏了巨大的实力,如果贸然让第一装甲师发起进攻恐怕会一头撞在钉板上,望着天色已晚,他想了一想后交代德…拉甘道,“让法国人和波兰人撤下来吧,明天先让空军对德国阵地发动空袭,争取先为地面部队扫清障碍。”
  夜幕悄悄的降临了,东西两线的战斗逐渐进入了平静期,但向南进攻的部队却开始行动起来……





第16章 惊喜(下)
  向南进攻是非洲军最熟悉的攻击节奏,过去三周中,他们屡屡上演从防线中突然杀出直扑英军阵地的戏码,不过这次行动计划略有改变,古德里安没走最常见的道路,反而选择了从坎布特和阿代姆之间的沙漠空隙中直插过去——这片沙漠平坦硬实,各类履带、半履带车辆行走自如,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装甲战场。换白天这条道是不太敢走的,因为在开阔地上行军很危险,空袭下根本无从躲避,但现在借着夜色掩护,大军迅速向前挺进,整支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各类坦克、装甲车、半履带车、火炮和卡车纵列扬起大片尘头,从北向南开进。
  整支队伍按照古德里安的指示编成了左右两翼分头开进,左翼是第4装甲师,右翼是第15装甲师,在两者间居中行进的是直属于非洲军司令部指挥的虎式装甲营,他们在出发前接受了维修部队紧张、快速的修理,一直拖到10点钟以后才出发,即便如此,仍有7、8辆坦克来不及修复而只能滞留后方,为防止他们在半路上抛锚,维修队派出了大批精兵强将跟随进发——拜尔莱因和两个营长开玩笑,谓今后虎式出动需要配“保姆”,听得众人都是哭笑不得,不过伴随坦克作战的装甲掷弹兵们对这种威力强大的坦克很有好感,一看到这些隆隆行进的庞然大物伴随进攻就自觉信心百倍。
  除重装甲营拥有独立且优先的道路通行权之外,其余两师又根据作战需要组织了周密的行进序列编组,完美体现了拜尔莱因的参谋功力:坦克之后跟着装甲掷弹兵、工兵和炮兵,在他们左右两侧是乘坐卡车的步兵及反坦克部队,在两个师中间是上千辆编成梯队的后勤补给卡车队——没有这些卡车作为保障,作战部队任何一点胜利成果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他们被置身于最严密的保护之下。每个师都按要求排成了整齐队列,有关行进方向、车间距离、行驶速度都进行了煞费苦心的计算,避免前后脱节或壅塞道路,取自汽油罐制成的暗光灯则指示着行军路线,整齐如同接受检阅的车队。
  德国人良好的纪律与服从意识保持了行军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安静,除引擎声之外其他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半点儿喧闹都没有。古德里安本人其实很想率领一支坦克部队冲在前面,但梅林津、拜尔莱因和威斯特法尔等人都表示坚决反对,作为让步,他带着一个精干的指挥部停驻在阿代姆掌握南部战事,而威斯特法尔则负责东、南两个方向的居间联络。
  非洲军前后两任指挥官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点,当初隆美尔每天乘坐缴获的、昵称为“猛犸”的英制Acv装甲指挥车巡视战局,指挥修筑各类工程和道路,派出侦查部队检索意大利人丢弃在沙漠里的火炮为己所用,作战时又冲在非常靠前的位置,隆美尔离任后,这辆装甲指挥车就留给了古德里安,虽然后者也喜欢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不过更喜欢呆在坦克里,这辆装甲指挥车让拜尔莱因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快速的机动指挥部。
  不过古德里安的条件和本钱比隆美尔强得多,别说意大利人丢在沙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