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斯方向仓皇逃窜,这时从阿瓦士出发增援的印度第6师才刚刚跨过两国边界。一听前面惨败,该师飞一般地撤了回去。
1942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深夜10点,进驻巴格达的隆美尔踌躇满志地给霍夫曼发报:“尊敬的元首,作为运河集团军司令官,我有责任向您报告,我军已控制摩苏尔和巴格达并肃清敌军,摩苏尔油田群完好率超过70%,巴格达全城恢复平静,我军正向巴士拉进军,预计明日可予占领,伊拉克境内敌军全部肃清近在眼前……”
“很好……”霍夫曼兴奋地放下电报站了起来,最让他高兴的不是巴格达或巴士拉的占领,在大德意志师和维京师的猛攻之下,那地方如同成熟的果子一样,只要轻轻一用力,迟早就会落下来,他高兴的是保住了摩苏尔油田群,70%的完好率意味着一年至少可拿到300万吨油,再加把劲修复的话意味着1943年下半年的石油缺口就能补上了——当然,还得防备英国人和俄国人的轰炸。
“元首,凯塞林元帅来了。”
“遇到了什么困难?”看凯塞林进来后的兴致不是特别高,霍夫曼疑惑地问道。
“开罗城的英军坚决不肯投降,哪怕今天伊拉克的局势已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依然非常顽固。今天是停火协定的最后一天,离重新恢复交战状态只有2个小时了,虽然特使重新又进了开罗城,但我对前景不看好。”
“海因茨有什么办法?”
“如果敌人不肯投降,那他就只能进攻,他的部队经过这么多天补充、休整后已完成了准备,随时可以发起进攻。不过,他需要空军的配合和掩护。”
“敌人提出什么条件才肯投降?”
“敌军坚决不肯投降,只要求我们放他们去阿斯旺和埃塞俄比亚。倘若我们接受这种可笑的条件,他们愿意放弃交火,把开罗城完整给我们——但这是不可能的。”
听到英国人如此软硬不吃,霍夫曼也皱起了眉头:“攻城损失多大?要多久?”
“大概1周左右,如果打巷战的话,要准备近万伤亡。”
一听说要打巷战,霍夫曼就深感头疼,现在围城的部队不是装甲师就是摩托化步兵师,长于长途奔袭和野外突击,拿来攻城实在是以短击长,更别说还要死伤上万——这都是他手下最精锐的部队,死1000都令人心疼。
“围困的话要持续多久?”
“长久围困也不是办法,开罗城还有30万民众,埃及国王和该国大人物大都在城里,只怕……”凯塞林吞吞吐吐道,“围城不是好办法,围到最后,埃及人死得比谁都多,英国人没补给可以抢埃及人的——他们手上可是有枪的。”
“确实不能这么做,死伤太多我们没法对埃及人交代。”霍夫曼重新坐了下来,“让我想想看。”
忽然间一种想法如电光火石间闪过,霍夫曼问道:“他们要求撤退到南部去?”
“是。他们打算先去阿斯旺,然后去埃塞俄比亚。”
“好,给他们机会撤退。”
凯塞林大惊失色:“元首,不可……这两支是英军中相对能打的部队,一直从托卜鲁克坚持到了这里,现在又恢复了元气,如果放过他们,将来再次遇到的时候只怕我们损失会更多,这样的话我宁可多死埃及人也不愿意……”
霍夫曼摆摆手:“别着急啊,我说允许撤退,又没说怎么退。”
然后他一五一十地将刚刚想到的办法告诉了凯塞林,后者疑惑地问道:“这样也行?”
“当然,不试试看怎么知道不行呢?”霍夫曼狡黠地一笑,“我相信聪明人会懂得如何选择的。”
第71章 中东(5)
“我没听错吧,这真是贵国元首的意思?”拉姆斯登疑惑地问道。
“是,否则古德里安元帅是不敢下这种命令的。”
“元帅?他成元帅了?”
“今天刚刚签发的晋升令,正式授衔会等一段时间。因为古德里安将军在北非战役中的突出贡献,元首已晋升他为元帅。”特使傲慢地抬起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他用10万打30万,不但赢了还抓了10万俘虏……如果贵国某位将军也有这种成就,丘吉尔先生会不会赏他一个元帅头衔?当然,亚历山大上将这辈子是别想了,我就没见他有什么卓越贡献,连露个脸都不敢……”
一听对方嘲笑亚历山大,英军三人组的气焰就黯淡了下去。事实明摆着,特使已前后数次出入开罗城,一直没见到传说中的中东战区最高司令官,每次求见都被拉姆斯登顾左右而言他拒绝了,再结合城里埃及人偷偷摸摸的报信,很容易得出亚历山大已逃跑的结论。
“我可以再向您透露一个事实,元首做出这个决定遭到了凯塞林、隆美尔、古德里安三位元帅一致反对,认为不能纵敌。但元首对埃及历史文明的景仰、对开罗人民的关心使他做出了这个在军事上不被接受的决定。”
“这么说我们还应该感谢贵军?”莫斯黑德脸色铁青,“不服气就来打,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开罗等着你们。”
“这是哀的美敦书,停火时间延长到明天上午8时,如贵军拒绝接受相应条件,我军将全面进攻,开罗城与贵军是否完全毁灭,全在将军一念之间。”特使将最后通牒递给拉姆斯登,用似笑非笑的口气说道,“反正伊拉克我军已拿下来了,油田也掌握在了我们手中,贵方拖延时间已毫无意义——你们总不至于还想呆在城里看我们把整个波斯再打下来吧。”
“不用等到明天8点,我现在就可以答复你……”弗莱伯格大怒,上前一步正要呵斥特使,被拉姆斯登喝住了,“先送特使先生离去,容我们再商量一下。”
霍夫曼给了他们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案:同意英军撤退且允许他们通过铁路快速撤退到阿斯旺,但人可以退,装备不能退——他们只准携带个人物品与随身轻武器离开,开罗城和部队所有装备、设施必须完好无损地留给古德里安,一共给拉姆斯登8小时的考虑时间。
然后霍夫曼又明确让古德里安做好攻城计划,如拉姆斯登不同意或再试图拖延时间,8小时后空军出动、炮兵开火,准备强攻了。
“如对方同意了呢?这意味着您放走了3万多久经战火考验、对我们怀有深仇大恨的英国部队……”凯塞林虽勉强让这道命令传递给了古德里安,但依然在霍夫曼面前表示强烈不满。
“3万只有轻武器的部队,您害怕么?”
“现在当然不怕,可美国人很快就会把他们武装起来。元首,千万别忘了敦刻尔克的故事,我们因为顾忌自身损失而放跑了30万英国人,他们当初抛弃了几乎所有重装备,但后来……”
“敦刻尔克的事我依然记忆犹新,要不是戈林那头蠢猪……”霍夫曼没法解释希特勒的错误,干脆把责任都推到戈林身上,反正死人也不会开口辩解,“但这次不一样,你以为他们能安然无恙地撤退,然后重新武装起来对付我们?”
“您是说……”凯塞林似乎有点明白了,“先假意放他们离开,然后中途您趁机……”
“不!不不不!”霍夫曼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阿尔伯特,您误解我了,我们不能这样做,这太有损于我们的声誉了,这么做只会导致一个后果——英国人再也不会相信有关投降的承诺,他们将死战到底。”
“难道就这么放他们走……”凯塞林还是满脸不甘心。
“不仅放他们走,连伤员、殖民地官员和所有愿意跟英国人一起走的人都可以让他们走,亲英派都走了才便于亲德派掌握埃及大局。”霍夫曼豪迈地一挥手,“您前面说的没错,那点物资和装备对美国人而言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用不了3天就能生产出来,但……”
霍夫曼拖长了声音:“生产出来也得有机会武装才行。您可以看看地图,美国人靠什么把物资和装备送过来?在东非这鬼地方,道路没有几条,靠飞机么?靠火车么?只能靠船!”
“我要控制印度洋,逼迫美国人源源不断把军舰和船只塞到印度洋来送死——除非罗斯福和丘吉尔不想要这些部队了,否则他们必须过来——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敌人凭借自己两条腿从东非走回南非去,先别说他们有没有能力走回去,就算能,他们舍得这么灰溜溜回去?”霍夫曼笑道,“北非和中东丢了这么多部队,印度洋和非洲之角又损失了众多部队,他们还有多少训练有素的部队可以丢?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产品,生产一门火炮只要几分钟,但生产一个可操纵火炮的士兵却要20年。特别这两个还是自治领师,只要丘吉尔还有一点政治头脑,他们就丢不了。”
凯塞林仔细思考了一下,虽觉得元首的话接近异想天开,但分析起来又有点道理:放走这2个师后,英美在东非零零落落部队加起来就接近4个师了——澳新2个师,亚历山大指挥的先期从埃及逃离的部队再加快速纵队覆灭后抢滩登陆存活下来的部队,更别说还有众多伤员,要维持补给、保障物资供应可不是件容易事,非累死美国人不可。套用元首的话——这是新形式的围城打援。
“我答应贵方的要求,但我有3个条件:第一,我军分批撤退,所有愿意跟随我们走的人员,无论是否属于部队均在撤退之列,安全抵达一批移交一批装备;第二,撤退的交通工具由贵军协调解决,贵方必须保证撤退途中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攻击——必须有古德里安元帅的个人签字;第三,我军撤退至阿斯旺后,10日内贵军不得进攻,直到我军退入埃塞俄比亚。”
“这都是细节问题,可以接受。”
上午7点整,拉姆斯登力排众议,代表开罗英军同意了德军提出的最后通牒,并迅速安排撤退——首批撤退部队是各医院中的伤兵、侨民以及家属,澳新两军只撤退了一个团随车押送护卫。
古德里安、马希尔和所有开罗人冷冷地看着英国人离去,开罗城里成了欢快的海洋,大幅的埃及国旗和万字旗开始飘扬起来——英国殖民者骑在埃及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整个行动在后世被称为“拉姆斯登大撤退”,虽引起诸多争议,但拉姆斯登为保住手下生命与荣誉,已尽到了最大程度的努力,任何不带偏见的个人都不敢抹杀他的功绩。
戈培尔立即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拉姆斯登大撤退”是德国履行《阿拉伯民族解放宣言》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示了元首对埃及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埃及人民的热爱与关心,他宁可放跑与我们有深仇大恨的敌军也不愿意破坏开罗古城,德意志军人的牺牲与忍耐迅速赢得了埃及人民的友谊与认可,各新生的中东国家领导人发来贺电,祝贺埃及完全独立自主!他们确信,阿拉伯民族与德意志民族能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谱写前所未有的历史新篇章。元首表示,我们一定会解放波斯,一定会解放所有在英美暴虐殖民统治之下呻吟的、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亚、非、拉人民!
1月4日傍晚,开罗城的英军部队还剩最后一个团,拉姆斯登已让莫斯黑德和弗莱伯格在前几天率部先行撤退,自己则坚守到最后一刻,整个撤退过程中秩序井然,德军也完全依照承诺没任何借机攻击的行为。
“拉姆斯登将军,有个非常不幸的消息需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