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能把土耳其人拉进来。
  办公室内顿时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过了好半天,莫洛托夫才听到斯大林慢慢开了口,声音很轻:“和保加利亚人的接触情况怎么样?希特勒要求什么样子的停战条件?”
  这时候莫洛托夫才反应过来,斯大林同志今天召见自己是为了这件事,他吞吞吐吐地说道:“根据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转达的意见,德国人的价码很高:第一要我们无条件承认那些‘东方国家’的独立;第二要求我们赔偿1000亿帝国马克的军费,可以用贵金属、农产品、矿产品和石油来冲抵;第三要求我们从现有实际军事分界线向后撤退400公里,将这些地方连同德军已占领的国土交给俄罗斯解放军并建立独立国家——至于我们失去的土地,德国人怂恿我们向阿富汗、印度进攻,从那里获得土地作为弥补。”
  说完这些,莫洛托夫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生怕最高领袖勃然大怒后迁怒于己。
  结果斯大林又沉默了,显然他在思考一些问题,过了好半天,才听到他开口:“继续与保加利亚人交涉一次:第一条我们可以承认——这些国家反正也是后来才加入苏维埃联盟的;第三条我们不能承认,建议俄罗斯族人的土地依旧还给我们,作为让步,我们可将赔款增加到2000亿帝国马克,并承诺目前战线以西我们部署兵力将来少于100万;至于俄罗斯解放军……”
  一说到这几个词,他立即就换上了狰狞面容,用咬牙切齿地口吻说道:“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绝不允许出现他们出现俄罗斯的土地上,希特勒不是在非洲打下了很大的地盘么?可以迁移到那里去——如果德国人确实这么喜欢他们的话。”
  “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感觉自己跟不上最高领袖的节奏了。
  “怎么,认为我投降动摇出卖党和国家?”斯大林斜着眼睛投来一丝目光,让老资格的莫洛托夫也感觉不寒而栗。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是说……”他结结巴巴说了好几次,都没把“是说……”后面的话补充完整。
  “我知道您在想什么。”斯大林叹了口气,换上了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处在我这样的位置上,必须为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谋划,您认为,英美会获得最终胜利么?”
  “这个……”莫洛托夫迟疑了,这问题很难回答。
  “你回答不出来吧?其实我也回答不出来。”斯大林苦笑道,“无论从生产、从海军还是从资源、从人口来说,盟军都稳稳胜过德国人一筹,可为什么一直被压着打?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对战争的理解不到位,对战术和战略的运用不到位。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机会来进行调整。倘若德国人能取得最终胜利,那么现在媾和肯定比将来被逼签署城下之盟要好得多;倘若美国人能取得最终胜利,那我们现在签署这样的条款又有什么必要害怕呢?当初列宁同志顶着全党巨大的压力,毅然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我也没看懂,甚至还激烈地表示反对,后来的局面如何发展或许不用我多解释。现在同样的局面又摆在我们面前了,列宁同志却不在了,您说,我该怎么办?是逃避还是接过这个重任?而且,美国人一再要求德国人无条件投降,您不觉得里面有很大的问题?——这是让我们把血流干净的意思!”
  “您是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最杰出、最英明、最伟大的领袖,是列宁同志最忠实的继承人,是带领我们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现在列宁同志不在了,自然以您的意见为准。”
  斯大林没接这个话茬——这种拍马屁的话他不知道听过多少,现在这种时候显然没心情享用如此露骨的奉承,他想了一想后补充交代道:“立即和美国大使联系,如果美国能说服土耳其加入盟国阵营,或至少能让土耳其答应为我们提供作战需要的后勤与补给,我愿意出动一个方面军至少50万人进入中东作战,否则,我最多只能确保北波斯不被德国人占领。”





第18章 俄罗斯的冬天(3)
  宽大的办公桌前,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官、红军大将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秋列涅夫愁眉苦脸地放下手中的情报卷宗,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认真地思考起当前局势和战争来。作为大战爆发前仅有的5名大将之一,他的资历很深厚。内战期间,作为一名骑兵出身的优秀将领,不但在战场上有杰出的表现,在政治上也站得特别稳——他属于谢苗…布琼尼系统,一直被斯大林同志视为自己人和心腹手下,是政治上可靠、作风上过硬、工作上努力的典范之一,不论大清洗的风怎么刮,始终都没吹到他头上。
  除此之外,秋列涅夫还有一点非常好的地方,大概是骑兵将领出身、个性洒脱的缘故,他与很多高级军官都非常合得来,人缘很不错,脾气也不坏,人品更是有口皆碑——哪怕在大清洗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他都不愿意作落井下石的事,甚至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了一大批手下。基于这样的特点,斯大林同志很器重他,大战前夕提拔他当了最重要的莫斯科军区司令员。
  当然,秋列涅夫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一直以来他都坚守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虽然级别很高、地位显赫,但他的指挥能力似乎与军衔有点不太相称,作为一名骑兵将领,他的整体指挥思路和想法大体还停留在国内战争时期,跟不上机械化战争的演变,在很多观察家眼里,他与图哈切夫斯基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典型。幸亏他不像布琼尼那样糊涂与墨守成规,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装甲战的精髓,因此磕磕绊绊地跨入了现代战争的门槛,不过就连他自己也承认,无论与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与瓦图京、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相比,他的指挥水平都处于略逊一筹的地步。
  斯大林本人也好,红军总参谋部也好,大体都了解一些实情,经常将他配属在次要战场上,这既是一种爱护,也是一种保护。事实证明,他在次要战场干得还不错,起码认认真真完成了交代给他的任务而没有捅娄子,在红军中这样的高级将领可不多了。
  由于夏秋之交的特殊变化,原本历史上应该出现的外高加索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南高加索方面军均未设立,只有高加索方面军的番号一直保留着,身为高加索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他手下一共拥有6个陆军集团军、2个飞行集团军、3个独立军,满满当当80多万兵力,而与他对峙的德国克莱斯特集群大概拥有近50万兵力。在夏秋之交的战事中,虽然高加索靠近罗斯托夫方向、相对平坦、有利于装甲战与运动战的地盘都被克莱斯特打了下来,但秋列涅夫依然牢牢守住了高加索山脉各隘口,“挫败”了德军在黑海沿岸的登陆企图,保存了大部分兵力。这份功劳不敢说与优秀的方面军司令员相比,起码比沃罗涅日方面军强太多了。
  现在他面临新的问题:斯大林和总参谋部命令他抽调可靠部队进入波斯作战,并要求警惕土耳其方面的行动。
  原本秋列涅夫的压力没这么大,斯大林最初只要求从高加索方面军抽调5万兵力,他会再从中亚抽调10万兵力然后交给可靠的将军统帅,但在英国人的一再要求之下,莫斯科变更了决定,最终答应从高加索方面军抽调10万兵力,从中亚抽调5万——他从配合变成了主导,这让他觉得困难很多、问题很大。
  在是否考虑更换秋列涅夫方面军司令员的问题上,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的意见也不统一,朱可夫从战局出发,希望把更加凶狠好斗的科涅夫调到高加索方向来,而把秋列涅夫换到目前风平浪静的西北方面军去,而华西列夫斯基则认为不能做这种更换,一来秋列涅夫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不错,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而科涅夫一直给总参谋部和斯大林同志惹麻烦;二来秋列涅夫的个性和脾气能够团结属下,并妥善处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当地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土耳其、波斯等复杂的周边情绪,换了脾气暴躁的科涅夫上来,说不定会将这些事情弄得一团糟——方面军司令员当然要懂军事,但光懂军事可不行。
  在这一点上,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都持有类似意见,甚至连莫洛托夫都反对让科涅夫去任职——现在土耳其人的态度很不稳定,万一他那火爆脾气把土耳其人惹毛了怎么办?而且高加索就是一个稳定战线,红军并不打算在这里大打出手,除非真按斯大林同志的想法单独组建一个方面军进入波斯作战,否则最好还是以稳重谨慎为主。
  朱可夫被说服了,他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转而要求秋列涅夫组建一个可靠的集团军进入波斯。
  秋列涅夫很快完成了任务:鉴于土耳其、波斯复杂的民族势力和相对崎岖的地形,他特意选择了第45集团军进行加强,这个集团军最初编有山地步兵第138师、步兵第31和第136师,山地骑兵第1师,第55堡垒地域师(经加强后改组为炮兵师),又从第47集团军抽调了山地步兵第63、第76师,步兵第236师,坦克第6师,总兵力达到了6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坦克师和1个炮兵师,共计10万人马的规模。但坦克只有100多辆,而且较先进的T…34只有50多辆,其余不是T…60就是T…70,甚至还有4辆T…26。为此,在秋列涅夫向总参谋部递交编成报告时特意指出:虽然T…60T…70T…26在装甲战中性能比较差,但在波斯高原这种崎岖的地形上进行作战可充分发挥他们灵活轻便的特点,因此他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
  秋列涅夫除要求总参谋部给他增加200架飞机和一批炮弹之外,很体谅莫斯科的困难,没提出更多要求。这感动了包括朱可夫在内的所有人,不过感动归感动,到最后200架飞机的要求也没能落实,只东拼西凑抽调了70架飞机给他,又额外给了他20多辆T…60算是弥补,然后大笔一挥,同意梅佐夫中将继续出任这个加强后的集团军司令员职务,番号依旧是第45集团军,内部也称波斯集团军。
  除人事和组织调度外,秋列涅夫一边抓紧时间让部队进军,一边与梅佐夫中将等人商议作战方针,最后确定波斯集团军的目标并不是驱赶、消灭在波斯和伊拉克的德国人,而是要用妥善坚固的防线拱卫北部波斯与外高加索一带,发挥山地步兵的作战优势,核心重点是保住巴库油田。
  安排妥当这一切后,秋列涅夫还特意派了参谋长去总参谋部汇报情况,把作战目标与原则、大体布防与固守重点都向总参谋部做了汇报,同时还告诉朱可夫等人,他在后面额外安排了5…7万人的预备队。整个计划认真细致,该考虑的都考虑了,大本营众人都没太多反对意见,连朱可夫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他认为这个计划目标非常冷静与清醒,说明方面军司令员和集团军司令员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不是头脑发热、拍脑袋拍出来的产物。
  朱可夫私下里对华西列夫斯基感慨:“到底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挑选的司令员,老成持重还尊重、体谅上级,比起某些肆意妄为、一言不合就向领导发脾气的司令员来实在是好太多了。”
  华西列夫斯基只是笑笑并没多说话——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呢?
  为表达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