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滥岫壬浅2宦5滥岫疽苍悸窃贒o…217中型轰炸机基础上开发do…417的重型轰炸机,但无论技术储备也好,其他公司的竞争压力也好,都预示着这个项目毫无前途,于是很快就放弃了。
  在这样的失落境地中,道尼尔公司得到了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日本方面运来了4种不同的海军新飞机设计图,其中高速舰载侦察机(彩云)事先已被划给阿拉多公司。剩下的三款,一款是舰载战斗机(烈风)——梅塞施密特和沃尔夫公司都在费力争抢,特别是听说这款飞机是日本最成功的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属意的作品,两家公司更是毫不退让;一款是舰载联合攻击机(流星),据说这款飞机兼备俯冲轰炸和鱼类攻击功能,亨克尔公司与容克斯公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夺,大家想得很明白,谁拿下了这款型号,就意味着将来谁就有可能把握舰载攻击机的唯一型号;第三款是陆基战斗机(紫电),但开发这款型号的川西公司却是水上飞机制造企业出身,技术力量放在日本来看都属于相对薄弱,考虑到德国现有Ta…152和me…262两个非常接近成功的陆基战斗机项目,所有人都对紫电项目不看好,因此居然没有大公司问津。
  而在派遣技术专家来德国交流学习时,自认为底子较差的川西公司又是最积极、最谦虚的,第一批人员中大部分都是川西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面对这种尴尬局面,道尼尔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了紫电项目的独特优势,立即发出了项目申请——很好地给军备部解了围。出于对道尼尔的补偿,施佩尔立即将意大利菲亚特公司首席设计师朱塞佩…加布里埃里率领的技术团队加强给该公司(他们开发了G…50G…55战斗机)
  于是,在一月下旬,第一个轴心联合航空设计局率先成立,代号Dfk设计局——取道尼尔、菲亚特、川西三个公司的首字母。出于永争一流、给那些大牌公司一点颜色看看的动机,三国设计师下定决定一定要把紫电项目给弄起来。当其他几款飞机型号还在按部就班地审查图纸、考虑整体指标与目标时,Dfk设计局已就紫电项目召开过三次碰头会了,这么庞杂的队伍要交流起来也很困难,幸亏三国设计师都能说点英语,于是英语就成了日常交流用语。设计局的目标很明确,这款飞机不但要成为优秀的中低空战斗机,还要具备上舰功能,实现海陆通吃。
  道尼尔先生对日本的原始设计很欣赏,设计中大胆采用了世界上尚未完全推广的层流翼型和自动收放空战襟翼,特别是后者,能借助于不太复杂的机构使飞机在各种速度状态下都能获得相应的最佳襟翼偏转角和升阻比,该项目还采用了杆力调节器,使飞机在各种速度下均有较好的操舵力和舵效——BF…109在高速飞行中操作杆十分沉重,被称为“空中石板”,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飞行员更偏爱FW…190的原因之一。
  紫电上采用的新设计都十分大胆,远超德国设计师的常规想法,但这恰好符合道尼尔本人的理念——否则他也不敢尝试前后双螺旋桨飞机这样的怪异造型,所以他认为这些设计不但不用改,反而要尽可能优化完善。
  项目选型的另一个问题是发动机,原始设计采用了2000匹马力的誉发动机,Dfk考虑到目前db系列和jumo系列的液冷发动机均已被预定,估计很难搞到手,再加如果要上舰,出于维护便利性的原则,最好还是利用空冷发动机。但在具体选型中,道尼尔力排众议,决定选用Bmw公司最新出品的901系列发动机。
  这是经过慎重考虑的,Bmw最成熟的产品无疑是801系列,这款双排14缸星型发动机在吸收日本火星发动机有关技术后已开发到了e型号(这是新型号的FW…190a和Ju…98标准发动机),拥有2000匹马力的同时还减重了54公斤(同功率的火星发动机虽然更轻,但横截面要大一些且稳定性不好),下一步准备开发801f型,预计马力会达到2400匹。而901系列是基于霍夫曼的要求,在仿制美国普惠公司双黄蜂R…2800基础上形成的双排18缸空冷星型发动机(Bmw发动机技术本就是在普惠技术引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仿制难度不是特别大),加上又拿到了日本誉发动机技术(也是仿制普惠公司双排18缸的产品)图纸作为参考,生产出来的901系列马力也达到了2000匹马力(R…2800此时最好的生产版本是2300…2400匹马力)。
  但901系列目前还不够出色,与801系列的动力一样且横截面更粗大,会带来更多阻力。面对质疑,道尼尔仍坚持用901系列,他说:“14缸发动机现在是2000匹马力,也许一年后会是2400匹,18缸发动机现在是2000,或许几个月后能到2400。现在数字一样,能说将来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也一样么?如果都一样的话,18缸比14缸多4个缸用来干什么呢?”
  既然要力争第一,那就不能按部就班,根据他的建议,Dfk设计局最终把赌注下在bwm901c型的成熟上——预计将会达到2300匹马力,备用发动机则选了誉系列的2100匹马力。
  由于这是第一个人员到位的联合开发项目,霍夫曼给与了高度重视,专门抽空听取Dfk几个设计师的汇报。





第30章 新机型(完)
  “尊敬的元首,新飞机将贯彻重装甲、重火力、高速度、易生产四项原则。”道尼尔说到,“这是一款很有潜力的飞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针对性改造计划,预计有关设计修改将在3个月内完成。”
  川西公司是水上飞机生产商,缺乏起落架和陆基飞机设计经验,因此紫电存在一些很低级的问题:包括沿用的“强风”型号梯形上反中单翼布局在陆基飞机上使用时会造成起降过程中的视界死角;主起落架支柱过长,收放机构过于复杂,轮距过宽和方向舵偏小,给降落带来不少隐患。但这些问题对道尼尔公司而言不存在任何挑战,德国方面迅速拿出了改进方案,用于改善前下方视界和起落架设计。
  当然,Dfk设计局预定改动还不止这些,在德国设计师眼中,日本飞机的结构强度一贯有点问题,紫电虽在这方面表现尚可,德方拿到手的第一件事还是考虑结构加强,而且也有现实必要——舰载机化时必须加强结构强度才能弹射起飞。
  “出于生产性考虑,新飞机包括起落架、电台等在内的多数配件能和现有主流战斗机通用,零件总数预计不超过45000个,可生产性极好,成本大约只比BF…109上升15…20%。”道尼尔先生对生产性尤其看中,生产越简单,成本越低也就越具备大规模推广价值。
  施佩尔点点头表示认可,这样量产后基本不会超过BF…219的价格水平。
  “我们对照的目标是目前较为成功的BF…219,根据设计思路,虽然新飞机翼载荷会比BF…219大,但因采用更强劲的动力与自动襟翼设计,其空战格斗性能会远远超过BF…219。”
  虽然梅塞施密特公司也在进一步给BF…219挖潜,但机体大小、发动机直径毕竟摆在那里,挖潜余地已不大,现在只能考虑加装Mw…50系统,利用紧急功率提升作战应变能力,预计这样改造后速度还能再提升20…25公里/小时,各公司都看到了这款飞机的广阔市场,之所以争夺烈风项目,无非是他们觉得烈风更出色、更容易成功罢了。
  Dfk设计局最终申报的新型号定为do…412,三方联合研究后确定了很高的技术指标:空机设计重量3000公斤(舰载机再加100多公斤),最大陆地速度697公里/小时,舰载机684公里/小时(配2300匹马力发动机计算),最大航程1700公里,搭载4门mg213航炮(备弹300发),最快爬升速度1900米/分,加挂副油箱后的航程大致能超过2500公里。
  道尼尔先生发了狠,他定下的目标是在6000米以下空域内,Do…412的缠斗能力、机动性必须最好,航程、火力与装甲等综合性能最强,能与Ta…152或者me…262高低搭配使用,要压过烈风或别的类似项目,完美取代目前的BF…219。
  对防护性能,Do…412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内部油箱实现全套防弹处理外加自动灭火装置,除在驾驶员前方配置防弹玻璃外,在背后安装了13mm厚的防弹钢板。由于这个厚度已超越了德国飞机常规防弹钢板厚度,于是道尼尔先生很有意思地让手下去生产虎式坦克装甲钢的制造商买一块来,结果手下回来一摊手,说虎式装甲钢最薄的也有25mm,不符合要求,但在维修厂碰到一批谢尔曼坦克在改装为工程坦克,拆下来的顶部装甲正好是13mm,于是高高兴兴地割了一块回来,连半马克都没付。测试结果表明,基本可防御300米外美国12。7mm航空机枪子弹。然后根据技术统计数据,Dfk设计局在尾翼上也进行了防弹钢板加强。
  霍夫曼心里盘算了一下,紫电改性能在历史上已比较突出,现在Do…412的指标更具优势,如真能弄出来,对上F6f当然是碾压,对上F8f也更胜一筹,盟军1945年之前几乎拿不出与之相提并论的飞机,至于等到比F8f更强的舰载机出来,估计早已完全换成喷气式飞机作战了。唯一的顾虑是Do…412能否顺利上舰,如能上舰确实会比烈风更优越——体积、重量都略小于烈风,有利于增加搭载数量。
  但这些顾虑他现在是不会说出来的,他不能预测Do…412是否能完美上舰,至少美国安装R…2800发动机的f6fF8f都是十分成功的舰载机,理论上说Do…412应该也可以。舰载机是十分紧迫的机型,历史上F6f直到9月份才上阵,现在迫于形势逼人,他预计6月份以后美国人就会大批量采用f6f,而F8f估计会在1944年秋大规模使用。加装Mw…50系统后的BF…219性能虽然大幅度强于F4F,但与F6f相比可能还稍逊一筹,只能通过飞行员的技术加以弥补,为保持优势,新一代舰载机必须尽快上马。
  “道尼尔先生,你们率先设立联合设计局的行动为轴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我能有机会在新飞机试飞时到场观摩。”
  “这是我们的荣幸,估计最迟不晚于4月15日……”
  “那就太棒了,有什么困难请与施佩尔沟通,他解决不了的,可直接来找我。”霍夫曼一边与几个设计师握手,一边交代道。
  “非常感谢,能与您合个影么。”
  “当然。”日方首席设计师菊原静男也在合影行列之中,霍夫曼很快就认了出来,一边和他热烈握手,一边特意关心地问道:“您在德国过得惯么?”
  “这是我第一次到德国来,我感觉……”菊原静男很紧张,在日本别说首相,就是航空本部的长官对他们也是喝来喝去的,哪有现在这种待遇?他受宠若惊地回答道:“非常好!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就像来到了天堂一般。”
  “那就好,希望三国合作能结出硕果来,前面几款飞机已证明了合作的巨大潜力。”
  “尊敬的元首,我们会竭尽全力,保证不让您失望。”
  紫电项目结束后,霍夫曼意犹未尽地问施佩尔:“还有么?”
  “还有一个……是您亲自设计的项目。”
  “我设计的?”霍夫曼一愣,他实在记不起来自己还设计过飞机,“别开玩笑了!”
  “真的!”施佩尔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您还记得第一次航空军备重整案时您画的那张图么?谭克博士手下的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