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要想通过目视发现超过20海里的目标简直就是奇迹,而那些探测距离更远但显得十分脆弱的雷达在面临恶劣天气考验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可靠的故障。
  “让舰队瞪大眼睛,不要放跑了德国人。”丘吉尔没过多为难托维,耐心地交代庞德道,“让目前在大西洋上运输的商船加快一点速度,一周之内都必须脱离危险区域。”
  “从美国或加拿大出发的船队要推迟么?”
  丘吉尔犹豫了一下后说道:“正常出发,但要保持每日联系,服从我们的一切调度与指挥,大不列颠不能没有这些物资,特别是其中的燃油,没它们的话我们连三个月都撑不下去。”
  丘吉尔说的全是实情:以原油为例,由于从12月下旬开始起印度洋陷入封锁,自那以后就没有油船能从中东跑出来向本土输送原油,1月份接受的原油全是在在印度洋封锁前就在半路上的油船运过来的。从1月下旬开始,已有接近2周时间没有任何原油运抵英伦三岛了。战争期间英国每个月对原油的消耗量大约是120万吨,现在虽然执行了紧急厉行节约的措施,但消耗量依然接近100万吨,整个英伦三岛的原油储备不过区区300万吨,半月没有原油运抵就意味着50万吨燃油储备已被消耗掉了,如果3个月内没有原油送达大不列颠,那就意味着英国接下去的仗就不用打了
  因此这次从加拿大和美国出发的船队中不仅油船的比例大大上升,而且每艘运输船自身所需要的燃料都是超载的,为的就是抵达目的地后能不再加油就返回北美——这是英国方面为节约燃料消耗而采取的办法之一。美国人还是很够意思,知道英国在丢掉中东原油产地后陷入了窘迫,因此这次送来的直接就是成品油,连就地提炼的功夫都省去了。
  除了厉行节约之外,英国还紧急启动了煤制油项目——虽然英国也对这项技术进行过研究与探索,但技术水平比起德国来落后了很多,从没有英国化工公司会料到会考虑用煤制油的一天,因此这项目现在必须从零开始建设,虽然是最高优先等级,但短短几个月是建不出来的。
  就在英国方面处心积虑考虑对付提尔匹茨号的时候,挪威巡洋舰队编队正押解着缴获的运输舰向挪威港口缓缓驶去,靠岸后,运输舰上的英国水手们都将被送往战俘营,在挪威的驻军会立即调配足够的人手将物资通过其他渠道输送回去,而提尔匹茨编队将在进行短暂补给后继续南下。
  根据事后统计,Jw…51a船队出发时一共17艘运输舰,只有最开始就掉队的那艘商船最后阴差阳错地穿过了德国封锁线,安全抵达了摩尔曼斯克,给红军送去了一批坦克和飞机,可偏偏军舰上没有斯大林最急需的铝锭与装甲钢,剩余的16艘运输舰,除1艘运气最好的商船最后借着夜色逃脱德军追击、筋疲力尽返回扬马延岛外,其余15艘运输船不是被击沉就是被德国俘获。在港口简单清点战利品后,库梅茨的心情好了很多,除缴获两艘万吨运输舰外,船上缴获的物资包括5000吨铝锭,4000吨装甲钢和近2000吨斯帕姆肉罐头,还有500多辆各类军车,不过没有一辆坦克或一架飞机。
  看到这些收获后,海军司令部总算是基本平息了损失3艘驱逐舰引起的不快,在海军总参谋长弗里克的竭力争取之下,施佩尔答应在拿到物资后将C级大型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再增加2艘。
  经过整整4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2月9日夜间,沿着挪威近海海岸线南下的提尔匹茨号编队抵达到了挪威卑尔根东北大约200多海里的地方,这个位置离法罗群岛大约400海里,离梅恩兰岛不到300海里,离冰岛则有600海里。
  这几天挪威海域的天气一直很糟糕,虽然飞机不能起飞侦查,但德国海军在北海海域部署了大量U艇,他们已将英国本土舰队倾巢出动的消息发了回去,海军司令部虽然不清楚英国人出动了多少封堵力量,但他们做出的判断大体是接近实际的:认为英国方面会调集5…6艘战列舰,6…8艘巡洋舰,至少2…4艘航母执行封堵任务,共同围剿提尔匹茨号,考虑到德国舰队冲入大西洋破交的可怕前景,他们认为英国人会把重点放在冰岛附近——该判断与英国实际部署不谋而合。
  但判断准确不等于就掌握了对方的行动部署,更没法判断敌人的下一步行动,因此对提尔匹茨号而言,下一步的行动必须冒一点风险。
  谨慎的库梅茨要求编队再次进行检查,在确认一切无误后,他依照计划约定,向柏林发去了电报:“编队已抵达指定位置,一切正常,请指示。”
  收到电报后的雷德尔屏住呼吸,冷静地思考了3分钟,做出了最后决断:“按照C1号预案,行动!”
  2月10日零点17分,收到回电的库梅茨向包括希佩尔号、吕佐夫号各舰下达指令:转向西南,航向215度,航速18节,注意反潜。





第56章 海啸(2)
  霍夫曼是在清晨9点,8个小时之后才收到的消息,倒不是雷德尔有意怠慢他,而是海军司令部事先已获得了授权——一旦齐柏林号航母报告准备就绪且天气许可的话,海啸行动随时可以展开。
  现在霍夫曼的案头就摆着厚厚一叠文档,里面全都是海军参谋部捣鼓出来的有关海啸计划行动细节与可采取的应对策略,这些方案彼此间是南辕北辙的——假设现在英国间谍大模大样地拿去了这本文档也没用,因为根本没办法采取精确的针对性应变措施。海军司令部的行动计划当然不会采用英国人口中的西线、中线、东线、北海线的分类法,而是根据单独破交、联合破交、综合会战、行动取消的主要特点概括为A、B、C、D四大类方案,方案下面再根据操作指南不同细分为1、2……号预案,最多的综合会战类预案编号排到了14号,最少的D类作战也有5号。所有的行动方案将德国军事系统惯有的精细、复杂、全面与逻辑化贯彻到了极点。
  为最大程度保密且避免干扰前线指挥官的判断,所有行动方案都只掌握在少数参谋军官手中,开船前才匆匆忙忙派专人护送上舰,提尔匹茨号之所以非要去码头补给停靠一下,为的就是接受最新的作战方案。除方案外,电报密码表与处理方式也换成了全新系统。由于随同旗舰“齐柏林伯爵号”一起出发,日本顾问组也看到了全套方案,享受德国海军中将的待遇和指挥权限的小泽治三郎当场就瞪大眼睛问“海啸行动”前线指挥官马沙尔上将:“德国海军就是这样指挥打仗的?”
  马沙尔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皮:“以前不是,但现在越来越这样了。”
  “这和谁学的?和陆军么?”
  德国陆军世界第一,德国海军顶了天是世界第五,所以承认和陆军学也没什么丢人,马沙尔痛痛快快承认了,他解释道:“这次在北非登陆,隆美尔元帅事先制定了17套方案,将方方面面的细节要素都考虑进去了,最后执行起来丝毫不差。元首非常欣赏,最高统帅部就建议我们学习,然后……”
  小泽苦笑着摇摇头:“就算是学习陆军的成功经验,隆美尔元帅一共才17套方案,你们有36套,这样做真不会出问题么?”
  “这……”马沙尔无言以对,反过头来问小泽,“那日本海军怎么指挥呢?”
  “我们一般会初步形成1…3套主要方案,然后全面细化,最后深刻执行。”
  “遇到计划以外的情况呢?”
  “由前线长官临时决定。”小泽想了想之后又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是由参谋提出建议,然后由长官考虑是否执行、如何执行,一般说来,参谋们意见一致的话,长官不会反对。”
  其实有一点小泽没明说,日本海军中担任主官的大部分舰队司令官都依赖参谋制定作战计划,像小泽这样能不靠参谋就自行制定作战方案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
  这下轮到马沙尔大眼瞪小眼了:“变更计划这么重要的事几个参谋就决定了?”
  小泽总觉得这个问题哪里不对,但还是下意识地点点头:“参谋都是专业人才,海洋这么广阔、敌情稍纵即逝,如果都靠总部或司令部讨论决断,只怕……”
  听完这话的马沙尔啥也没多说,只示意参谋掏出一个海图本,上面用格子密密麻麻将全部海域分成细小方格,小泽瞟了一下后就收回了目光:“我知道这是贵国潜艇部队使用的定位地图。”
  “但这幅地图并非一成不变的,每过6个月都会调整编号、重新分布,而且编码没有规律,A7与a8并不是相邻方格,他们有可能间隔几千海里,狼群就是依靠这样的海图进行联合反潜的——在接到指令之前,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些什么,只有总部才掌握全部情况。”
  “您的意思是?”
  “元首认为,德国海军没有非常高明的统帅或指挥官,也没有特别出色的指挥艺术,因此不要妄想出奇制胜或力挽狂澜,我们还是老老实实遵照计划执行,与其把希望寄托在指挥官的灵光一闪之上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接受总部调度——那是集体智慧凝结的成果。”
  小泽知道“接受总部调度”是什么意思——德国军事行动一贯采用目标导向制,上级一般只赋予重大的节点控制与整体目标,具体如何完成目标需要依靠各级指挥官的智慧,所以德国部队特别是陆军的主动性比较强,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连、营级军官一旦失去与上级联络后不会茫然不知所措,相反会最大限度根据目标与当前实力为所在部队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在对苏战事中这一点非常明显,苏联部队被包围时的抵抗十分顽强,但一旦被打掉中枢指挥机关,剩下的部队一下子就不知道该干什么。而德国部队一旦被分割包围,立即就会组成一个个小型战斗群继续战斗。
  这话题再往深层次讲就是联合作战问题了,就如何更好地综合协调前线与总部,众人都觉得拿不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对此只有霍夫曼看得非常清楚——受侦查能力与通信能力制约,二战只能打到这个程度,如果是他原来所处的年代,在天顶有卫星、头顶有预警机的前提下,要想进行类似中途岛战役这样巧妙的部队隐藏与战术谋划完全是不可能的。他将有关他理解的未来战争发展模式告诉过最高统帅部及三军参谋部的高级军官们,目的只是启发众人一下,虽然很多人听得将信将疑,但没人认为完全不可能——德国的政治路线与战争格局不就是元首20年代在《我的奋斗》中就描绘清晰的么。
  只是,霍夫曼万没想到有一天这帮家伙会将36套方案一口气摆在他的案头——最开始海军部制定海啸计划时根本没这么复杂,最近这几天他为马耳他和直布罗陀问题费心费力,再加他又不是海军专家,所以忽视了这些方面。
  “你们可真是神了!”面对雷德尔和弗里克殷切的期望,他无奈地叹了口气,“需要就海军司令部各位参谋的辛勤工作表扬你们几句么?”说这话时,他在心里默默想:多方案、多兵种联合作战后世是利用C3i系统与大型计算机进行演化推进的,海军部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参谋们居然现在就想依靠人脑和那点可怜的联络通信能力干起来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在这一瞬间,他对“海啸计划”的前景很不看好。
  雷德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