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敢宣扬攻打巴拿马没用这样的观点——那是自欺欺人,所有人都清楚美国80%以上的工业实力都集中在东海岸,一旦破坏了巴拿马运河,不但意味着美国向南洋的运输时间会增加30…45天,还意味着他们必须投入更多的军舰、商船和人员才能维持以前一样的水平。从长期来看对日本是大有好处的,意味着日本短期内面临的美国压力将大大下降。
  他不敢说攻略巴拿马不对,只是酸溜溜说恐怕不好打,这举动太冒险、太激进,应该积极稳妥,至少也要军部深入讨论后才能执行,而不是区区一个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自己就决定了。
  其实,如果他能忍住不说什么,这件事其实也就悄悄过去了,结果他非要对此冷嘲热讽、打泼冷水,然后就是不断被吊起来打的后果:不到5天,前线战况就完全清楚了,因为日本在巴西是有大量移民的,也有发达的情报网络,实际战况很快就传了回来——联合舰队和德国陆战旅不但顺利击退巴拿马守军,还彻底炸毁了巴拿马运河船闸,瘫痪了运河体系。
  这战果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反应过来之后大家又是一通哄堂大笑,现在谁都明白巴拿马战役不是军令部指挥和协调的,而是堀悌吉率联合舰队独立完成的行动,甚至是顶着风险的“独断”行为,于是传言传着传者便走了样。
  “听说了么?军令部那傻瓜说攻打巴拿马是不可能的,结果现在联合舰队不但成功完成任务,而且还大涨皇军威风。”
  “亏得堀悌吉将军没有将整个计划报给傻瓜过目,否则非吓破他的鼠胆,不过呢,鼠目寸光的人也只有鼠胆了,难道还能指望熊胆?”
  “哈哈哈!听说就是这傻瓜当初派人向陛下隐瞒前线失利情况的,他还当其他人都是傻瓜呢。”
  令伏见宫博恭王始料未及的是,不但这次的事件让他站到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就连当初岛田粉饰失败、掩盖中途岛战役真相的情况也再一次被人翻了旧账,隐隐约约还提到是他授意而为,这让他不禁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堀悌吉不但调集了德国海军一起前往,甚至还能动用德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力,他满脑子都是错愕——谁都知道伏见宫博恭王才是主张日德联手、对美开战的,而山本、堀悌吉、米内光政都是反对对美开战的,现在倒好,反对联德的人居然和德国打得火热。这让他如何不感觉痛彻心扉?
  总算是联合舰队发回的战报让他抓住了痛脚——陆奥、比睿两艘战列舰被堀悌吉果断拿去沉堵船只,他在军令部里大发雷霆,认为此举完全是胡闹,“丢了这些军舰,今后还怎么与美国人相抗衡?”他已打定主意,回来要对这件事大做文章。
  谁知道这句话刚刚说完没两天,巴拿马海战又打响了,轴心海军以弱敌强,以一艘中型航母沉没为代价,击沉了对方五艘航母,整个把中途岛战役的情况颠倒过来重新演了一遍。
  消息被证实之后,日本举国欢庆,连夜进行了祝捷大游行,声势超过以往数倍。收到确切战报的伏见宫博恭王当场就额头冷汗直冒,不敢相信,他有心想指出这份战报是“伪造”、是“谎报”,但后来连美国自己都亲口承认了,他还有什么理由硬顶着不肯承认呢?现在不但陆海军高层看他的眼光怪怪的,就连心腹手下都委婉地暗示他最近不要就这个话题再发表意见了,免得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又气又急之下,将近70高龄的伏见宫博恭王终于病倒了,现在一听到联合舰队和堀悌吉的名字他就头疼不已,整件事成了心病。裕仁倒是很快就派出了御医嘘寒问暖,可心病实在令人棘手。
  于是,随着巴拿马方向捷报频传,伏见宫博恭王的病情反而加重了……





第183章 打脸(中)
  4月27日,凯特尔在柏林得到了巴拿马战役的详细战报,对堀悌吉成功摧毁巴拿马运河、全歼美军航母编队并顺利撤退的整体过程大感惊讶:这三件事随便哪件事做成了都很不容易,堀悌吉居然一口气将三件事全干成了,让他颇为动容,立即跑去向霍夫曼报告。
  “战果核实过了么?没有夸大或谎报?”看到喜上眉梢的凯特尔,霍夫曼不放心地问道——日本人可是有前科的。
  “核实过了,马沙尔和克兰克将军都担保情况真实,当然我们损失也不算小。”凯特尔翻阅着核实电报,“舰载机飞行员损失率超过20%,陆战旅伤亡率将近40%,所有重装备和登陆艇基本放弃——该旅需要完全补充才能恢复元气,特斯特司令官号中弹沉没,包括提尔匹茨、黎塞留号等在内的军舰多有损伤,除飞行员外的海军官兵伤亡超过500人。”
  然后他有补充介绍了日本方面的损失:“日方损失更多一点,飞行员损失率将近25%,损失了陆奥、比睿、隼鹰三艘主力舰和一些小型舰艇,其余战列舰也有轻重不等的伤势,不过顺利地从法国人手里拿到了贝亚恩号航母。”
  “陆奥沉没了?”霍夫曼有些吃惊,低头看起了战报,自言自语地说道,“原来陆奥和比睿受了重伤,然后堀悌吉用它填了运河——这种行事风格可与一般日本人大相径庭。”
  凯特尔附和地点头:“看得出来这位将军很有魄力,当然,他也向我们提出了要求:鉴于日本工业实力和造船能力薄弱,希望能获得一些补偿,比如说把天鹰号航母让给或租给日本。”
  霍夫曼摇摇头:“这不可能!欧罗巴号沉没、齐柏林负伤维修后,我们也很缺航母,目前能用的就是天鹰——我不能将唯一可用的航母转给日本,就算我答应,雷德尔也不会答应。对了,他对这份战报是什么态度?”
  “这……”凯特尔欲言又止。
  “他怎么了?又找你闹别扭了?”霍夫曼不悦地说道,“我提醒过他很多次,海军是服务于战争全局的,不要仅从海军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必须服从最高统帅部的统一指挥。在海军内部,今后是舰队、潜艇、海航、陆战队和岛屿基地五位一体,也不要狭隘地光从舰队出发看问题。”
  “不,他下午找我谈了一次,委婉地表示可能近期会提出辞职。”
  “辞职?”霍夫曼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倒是始料不及的变故,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这是为什么了:这次巴拿马作战雷德尔是持明确反对态度的,认为太过于冒险和激进,但他没有多少发言权,整件事是堀悌吉与霍夫曼直接商议后执行的,是“越顶外交”的产物,现在巴拿马战役不但打赢,而且赢得很漂亮,雷德尔当然感觉自己脸上无光;其次,雷德尔对小泽的任命始终颇有微词,认为破坏了德国海军的传统,但其实上到马沙尔,下到普通官兵都能接受小泽的任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海航、海军陆战队的强势加入,雷德尔代表的舰艇派或者说水面舰艇派从唯一的主流变成了与潜艇派、海航派、陆战派相提并论的派别,话语权逐渐旁落,特别是连续几次军事行动都是绕过雷德尔直接由最高统帅部下令,让老元帅很有失落感。
  除与凯特尔关系紧张外,霍夫曼还知道雷德尔与马沙尔之间关系也很一般,雷德尔比较保守持重、总坚持保船第一,与马沙尔格格不入,马沙尔在外人眼里算是稳重,但在老元帅眼里却是激进;本来航母部队指挥官克兰克与老元帅的关系还不错,但因为将一系列战列舰改建为航母的事,克兰克与霍夫曼、施佩尔是一条阵线的,又与老元帅意见相左。除了海军总参谋长弗里克,其余海军高层与雷德尔隐隐约约都有隔膜,当然面上还是能一团和气。。
  “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凯特尔本想说元首大可以接受辞职并直接兼任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之所以先找自己谈辞职一事未尝没有试探元首口风的用意,但他摸不透霍夫曼的真实想法,话到嘴边又变了:“这……我觉得应该尽力挽留,雷德尔元帅在海军中德高望重,他……”
  “你没说实话,这很不好,现在不是和平时期的官僚倾轧,我们要站在对战争真正有利的立场上看问题。”霍夫曼板起脸训凯特尔是一套又一套的,“他还在犹豫,我却不能犹豫。如果他真向我提出辞职,我会接受。当然,他对德国海军的复兴是有特殊功劳的,从海军总司令位置上退下来后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发挥余热,比如出任海军总顾问一职就挺好。”
  凯特尔心想自己刚才又会错了意,元首的态度坚决地多,连忙补救道:“可按陆军、空军的办法由您亲自兼任海军总司令。”
  霍夫曼对此不置可否,交代道:“弗里克海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也要换一换,他的个性更适合去培养海军后备人才或承担监察任务,我们需要有智慧、能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看问题,能想出高招、怪招、妙招的参谋长,不要墨守成规、始终循规蹈矩的老实人——那是皇家海军才干的事,让奥托…施尼温德回任海军总参谋长,另外库梅茨性格偏软,让他去管理波罗的海舰队和相关基地吧。”
  奥托…施尼温德原先出任过海军总参谋长,有很高评价,但由于他与雷德尔关系一般,转而去担任有名无实的公海舰队司令而由雷德尔的心腹弗里克接班,事实上施尼温德在资历上还不如马沙尔(他1937年10月才晋升少将,马沙尔比他早一年),于是这个职务就变得很尴尬——他根本管不住马沙尔和克兰克。而波罗的海方向由于红海军没有实力,因此德国也未派遣海军主力,顶多就是做些运输、护航、反潜的工作,霍夫曼认为这才适合库梅茨的个性。
  凯特尔心头一震:元首这是要对海军独立王国大开刀的迹象。
  果不其然,霍夫曼思考片刻后就形成了一揽子调整方案:今后他兼任海军总司令,由邓尼茨、里希特霍芬、马沙尔三人分别担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副司令,然后再加威策尔(大将,负责军备)、施尼温德(上将,总参谋长)、克兰克(上将)和魏斯(上将,陆战队司令)组成海军常务会议。
  “今后海军日常工作由邓尼茨元帅主持。”霍夫曼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他大概很少有精力兼顾潜艇,晋升汉斯…乔治…冯…弗雷德伯格为中将,负责潜艇部队日常事务,反正他本来就是潜艇第二司令。”
  对这个结果凯特尔自然欣喜异常:调整后海军就不再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了,而会纳入最高统帅部统一管理,那意味着国防军实现了大一统,他这个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再也不是摆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最高统帅部部比美国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制更能发挥集权优势,毕竟美国没有统辖三军的总参谋长,这体制甚至比一战时期鲁登道夫管理下的大总参谋部具有更高权威——那时候可不管海军。
  “现在你就是真正的、众参谋长之上的总参谋长了。”霍夫曼不放心的叮嘱道,“虽然我通过各种办法将各军种强行整合到一起,赋予你更高的权限,但也会对今后三军联合作战提出更高要求,最高统帅部的权威不能光靠权力,主要在能力和协调,要靠成绩说话,希望您能好好思考下一步的工作开展,今后可由最高统帅部举行参谋长常务会议来决定重大战役方针。”
  “是,元首!”凯特尔对此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