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得要看两者的价格谁便宜。”施佩尔毫不客气地说,“不知道这火箭价格怎么样?
  “比坦克便宜,比坦克便宜……”多恩伯格终于活过来了,连忙出声,“不到一万马克,如果大量生产并将弹翼换用木片制造的话,成本可以进一步压缩到6000马克以内——不包括研制费用的话。”
  “载人的呢?”
  “顶多再加1000马克成本。”
  “7000马克?”众人大惊失色,这价格远远低于他们的想象,不说坦克,就是比目前最便宜的装甲车价格也低得多,顶多就是一门75mm反坦克炮的价格,施佩尔笑了起来,“15枚火箭才抵得上一辆4号坦克,但我不认为一辆坦克可以顶住15枚载人火箭的攻击。”
  “嗯,那叫饱和攻击。”霍夫曼大笑起来,“诸位,请想象一下成百上千载人火箭对美国军舰和坦克发动袭击的场景,想想都有点激动人心呢……”





第6章 其他项目
  众人一致为这个天马行空般的创意给折服,纷纷开始自行想象元首刚才描绘的画面,达尔格斯中校牢牢将“饱和攻击”的字眼记了下来,最近元首总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很多新词汇,第一次听的时候感觉陌生与诧异,但再思考一番又觉得很有说服力与概括力,说明元首不仅站得高望得远,更有常人所不及的创新力与洞察力。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副官,他决心将元首的思想记录并传播出去,他相信戈培尔部长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的。
  间谍风波就在谈笑风生间解决了,这次特殊的遭遇再加上V1火箭的特征也基本决定了其不可能大量生产、起码在德国不会大规模生产的命运,霍夫曼决定把这包袱甩给疯狂的日本人,一来可以给美国人添堵,二来也能从日本换点真金白银,别的不说,让日本用潜艇运点钨、锡、橡胶等材料过来都是好的。
  看了两个试验项目后,接下来的项目介绍就只有理论介绍与静态模型展示了,哪怕真有实物可以操作,刚刚逃过一劫的多恩伯格也不敢再拿出来显摆。
  “元首请看,这是火百合(Feuerlilie)火箭项目的模型。”
  多恩伯格领着众人到了第三个项目试验基地,“起初它是帝国航空部(Rlm)用于研究高速飞行的项目,在接到研制有关防空火箭的任务后,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布劳恩博士和布泽曼(Busemann)博士一致决定将其按照防空火箭来设计,目前它有两种设计型号,分别是F25和f55(数字代号代表以厘米表示的弹体直径)。”
  布劳恩解释道:“虽然共享一个代号,但两者其实是不同的产物。F25采用固体二乙二醇醚火箭引擎,工作时间6秒,预计推力500公斤。我们将其设计为既能从倾斜发射架上发射,也能从飞机上发射的跨音速火箭。从我计算的结果来看,它担任防空任务还有很大不足,他的最高速度约为950公里/小时,但射高只有3000米——这大大低于大多数轰炸机常规突袭高度。”
  F25最初只是一枚探空火箭,其研发目的是为了收集跨音速区的气动数据,为向军备部争取经费和项目支持才按防空火箭的性质靠拢,不过布劳恩的动作不慢,不仅制作了模型而且还为战斗部和引信预留了位置。出现在霍夫曼眼中的静态模型为是一个细长的圆柱形弹体,长2米,预计重120公斤,后掠形弹翼位于弹体中部,翼尖处有小翼,单片尾翼上装有水平翼,上面的舵面负责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
  F55的模型看上去就要粗壮得多,它长4。8米,外形与F25既有相似也有区别——无尾式造型,弹翼被置于末尾,翼尖也有小翼。按布泽曼设计为超音速火箭,使用一台液体燃料火箭,设计射高5000米,最大时速约1400公里/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F55的火箭发动机是康拉德(Conrad)博士设计的,他同时也为‘莱茵女儿’(Reintochter)的两款火箭设计了发动机。推力大约能达到6。5吨,不过工作时间短了一点,只有7秒钟,这也是为什么火箭射高一直不尽如人意的缘故。”布劳恩知道无论是F25还是f55,担任防空任务都存在射高不足这个显而易见的缺陷,末了还特意捧了一下对方,“康拉德博士设计的两款型号研制进度比我们要快,指标也更成熟一些。”
  霍夫曼是知道康拉德大名的,历史上要不是他在空袭中死于非命,第三帝国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进展还会更大,于是热情地与对方握手,康拉德显然很感激布劳恩的推荐之功,便笑着解释道:“布劳恩博士主要把精力都放在A-4火箭上了,他研究火百合只不过是为了项目配套而顺手为之,而‘莱茵女儿’却是莱茵金属公司一开始就按照防空标准去研制的,故而进度要快一些。它同样有R1和r3两种型号,其中R1型是两级固体燃料,R3型是液体燃料加固体助推器。”
  顺着他的介绍,众人考察了“莱茵女儿”的模型,这个有着如同花瓣一样弹翼的火箭造型看上去要优雅得多,在弹体下端有四片尾翼,中部有六片稳定翼,头部有四片操纵翼,总长5。74米,最大射高6000米,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翼尖带有发光装置以方便操作人员目视遥控。
  参观到最后,除了模型作品外霍夫曼等人还听取了一些尚未最后定型或尚存于图纸上的项目,比如由瓦格纳博士主持设计的Hs117地对空火箭(内部代号“蝴蝶”),这也是一种两级发动机火箭,初级助推系统用固体燃料,1750公斤的推力使火箭能在四秒钟内达到1100公里的时速,次级主推系统用液体燃料,发动机还在考虑采用宝马Bmw109-558或者walter109-729型号。总设计长度4。3米,重量420公斤,升限11000米,但战斗部只有25公斤。
  比如理查德·沃格特(Richard·Vogt)博士主持设计的、用于对付英国雷达站的反辐射(雷达)滑翔炸弹——Bv246,内部代号“冰雹”。这种炸弹有一个十分简洁的外形,雪茄形的机身,修长的双翼与正常布局的尾翼。在设计中两片长长的主翼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目的是利用重量大的特点确保炸弹和载机分离时干净利索,避免相互干扰引起危险。飞行过程拟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最大打击距离在150公里以外,与已研制成功的Hs293反舰滑翔炸弹采用的同一个思路,无非是导引头与引信有所区别。
  又比如瓦尔特·蒂尔博士在A-4火箭基础上研发的“瀑布”防空火箭,尺寸、飞行时间均小于A-4,但最大射高可以超过15000米,按照蒂尔博士的发展思路,在发射初期火箭速度较慢的时候由地面操纵手目视操纵,通过调整尾喷口的四个石墨燃气舵控制其概略射向;飞行中段用两台地面雷达分别照射目标和火箭,用计算机解算方位差后发出无线电指令,使火箭沿目标照射雷达波束飞行;飞行末段则使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和红外引导头控制火箭飞行。
  除这些比较成型的项目以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林林总总报上来的预备项目,其中包括Bv143空对舰火箭,这是类似于V1的海上版,弹体下按照一条触臂以保证火箭始终在离海面2米的高度飞行;又如Hs298火箭,是以“蝴蝶”为基础的空对空型号,拟采用无线电指令控制,也考虑发展线控型号,同样采用25公斤重的战斗部。
  霍夫曼发现这些项目很全面,包括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空对舰、地对舰、地对地、反辐射、反坦克等多种类型的火箭都在开发过程中,几乎涵盖了后世出现的各种类型,进度不一而足,有些已基本接近完成,有些还停留在试验论证阶段,还有一些干脆还是设计图纸的产物。但无论何种设计与发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甚至是独一份的,他为之感到骄傲。正是基于这份探索和成就,真实历史上美苏两国在瓜分第三帝国的遗产上建立起了庞大的导弹库、发展了可观的卫星与空间产业。为打赢这场战争并继续占领世界科技的领先点,他决意将他所了解到所有关于导弹的知识都告诉这些科学家们,虽然他的研究能力比不上其中任何一位普通工程师,但论起对导弹体系的梳理和未来发展的描述,他才是这个世界的权威。
  明确元首要干什么的多恩伯格立即找了一个大型会议室,并迅速按照学术交流的方式为霍夫曼布置好了话筒与黑板,望着台下黑压压一片第三帝国的科研精英,霍夫曼拿出当初在陆军武器局技术论证会议上的架势开始讲解起来。





第7章 导弹的现在与未来
  “今天听了很多、看了也很多,总体而言我是满意的,除了一点小插曲。”听到这里,知情不知情的人都将眼神都投向多恩伯格,后者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好在霍夫曼没有点名批评他的意思,反而主动为他开脱了一番,“试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在发展科学技术道路上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无法取得最终胜利。我只担心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危害,在座都是德国精英科学家,身上担负着德意志民族的未来,损失任何一个都让我无比痛心,希望你们时刻注意安全,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事件虽然发生概率不高,却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请务必认真对待。”
  霍夫曼对待安全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不仅体现在一再强调日常研究与管理过程中注意安全的细节上,还体现在他准备给基地强化一系列防御的措施中,他不想让历史上佩内明德遭遇英美空袭而导致严重损失的情况重复发生。在刚才与施佩尔短暂的交流中,他除了要求继续扩大基地范围外,还将兴建大规模的地下防空掩体与生存系统、海滨码头与潜艇洞库,还准备单独设立警戒区并调集高射炮和战斗机部队进驻,并点名这些建筑工程让鲍曼负责,理由是鲍曼过去督办元首官邸和大型指挥部修建颇有心得。
  这些新建项目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霍夫曼看来都是值得的,施佩尔没有多说,只认真负责地记载了下来。
  “首先我必须引入导弹这个概念,有没有可靠的制导系统我认为是区别火箭和导弹的本质区别。”霍夫曼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空军正在试验的大型火箭弹、陆军已投入使用的火箭炮同样是发射火箭,但他们的弹道完全不能精确制定,因此是概率武器或者叫面积杀伤武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炮弹,而只有装备各种制导系统,能精确实现点对点打击的火箭才能称得上导弹——后一种是我们需要花更大力气研究的东西。”
  台下坐着的都是佩内明德各个项目组的专家,他们的态度很兴奋,但并不认为元首能在学术上讲出什么大道理来,因此给霍夫曼的热烈掌声更多是礼节性的,但霍夫曼并没有认真去分别其中的不同,继续说道:“按照我的想法,导弹按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地对空、空对地、地对地等,也可以按照飞行距离的长短划分为短程、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等,虽然目前飞得最远的A-4火箭也只能飞200公里,但我相信15年后一定能够开发出直接从欧洲打到美洲大陆的洲际导弹;还可以按照飞行方式区分为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前者在离地不高的大气层内依据地势飞行,后者需要冲出大气层并进行再入式飞行;按照发射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陆基、空基、海基等,陆基既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