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5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认为即便对付百万大军也是有一定把握的;第三是战争心理的调节,目前这些军队基本都是享有赫赫盛名的精锐,一下子让他们从进攻转入防御会有不适应的感觉,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当然,好消息也有一些。比如我军已研制成功冬季防寒抗冻的燃料和润滑油,这次不会再出现台风战役中车辆无法使用的窘境;如果我们现在就转入防御,至少还有30…40天的时间囤积物资、构建防线,准备越冬事宜,可以让运输机部队多跑几趟给部队补充足够的兵员、物资、装备和弹药;我们在中亚是得到各民族支持与拥护的,他们能在防御战中帮上不少忙,比如防御工事的搭建、口粮协助提供等……”
  “另外还有个想法是建议让隆美尔元帅回国休息,他常年在外征战,每次都让他去最危险、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统兵作战,以至于他身体一直不好……”
  约德尔话说得很委婉,但霍夫曼听出味道来了:他不看好隆美尔指挥防御战,或者说隆美尔所谓的攻势防御思想不适应中亚山地、绿洲坚守战,身体不好云云只是借口,他真实的目的是要调换指挥官。
  霍夫曼随口问:“您觉得谁比较合适?”
  约德尔脱口而出:“目前在中央集团军群任职的费迪南德…舍尔纳将军非常合适,他可是我军首屈一指的山地战专家,一贯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城堡战役中的防御指挥也非常得力。”
  “我明白了,你去罗列准备防御战所需的补给和增援,我会将您的方案发给红方再听取一下意见。”
  约德尔很快告辞了,走之前犹豫一下后说道:“关于隆美尔元帅调动一事,希望元首能和他好好谈谈,我对他个人非常钦佩,这个决定完全是着眼于大局,没有任何其他意思。”
  “我明白,我会处理妥当的。”
  所谓红方,是霍夫曼别出心裁设置的第二套参谋体系,领头人员是保卢斯大将。保卢斯由于直接从第六集团军司令官的位置上被霍夫曼打发去了西线当参谋长,所以一直没能晋升,直到带部队打下直布罗陀之后才得以晋升大将。
  虽然霍夫曼一开始因为历史上的表现对保卢斯有不同看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调整对有些人物的看法。保卢斯是个非常称职的参谋长,但却是个作战室将军,很难与普通士兵引起共鸣,所以并不适合出任一线统兵大将,尤其是不能承受第六集团军司令官这样的位置。不过将他放在西线参谋长的位置上却干得很出色,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且并未就霍夫曼突然将他从东线调往西线而有什么想法,甚至还自告奋勇地表示会替元首盯住龙德施泰德——他始终认为元首对容克阶层不放心。
  由于西线相对空闲,保卢斯平时和老元帅等贵族军官搞不到一块,再加没有其他特殊嗜好,便有事没事就和一帮参谋聚在一起研究战事,模拟自己是红军总参谋部该怎么打东线战役,并时不时被霍夫曼征召来柏林汇报对战事决策的看法。久而久之,霍夫曼干脆让一部分后备军军官跟着保卢斯在西线组建了红方参谋部,重点研究探讨东线的重大决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初被霍夫曼放逐回柏林军事学院担任教育总监的哈尔德大将最终被查出与叛国集团有牵连而被处以死刑后,保卢斯又奉命兼任了该职务,红方参谋部的职能更加声势浩大,不仅开始模拟东线红军,也开始模拟美军决策,隐隐约约有成为第二总参谋部的架势,而且思路更加开阔(换句话说,纸上谈兵的成分更多),但对霍夫曼来说,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考意见来源,多听一听其他意见总没有坏处。
  他现在非常想知道保卢斯对约德尔战役设想的不同意见。





第111章 曙光(20)
  10月26日,风尘仆仆的隆美尔从中亚出发,乘坐经特殊改造的Ju…290客机往柏林方向飞去。这架飞机制造动机是准备充当元首专机,不但内部装修豪华、乘坐舒适,而且还有别出心裁的布置,不过制造出来的时间不长,再加上元首基本都乘坐火车,这架飞机大多数时候只是趴窝或用于短途测试,这次到中亚来接人还是第一趟远航任务,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成功。
  哪怕再不明白隆美尔元帅的地位和声望,只要看到这架元首专机就都明白了——不是谁都有资格享用元首专机或专车的,外界一直都盛传元首有三个宠儿:经济上的宠儿是施佩尔,是元首以一己之力将他从一个默默无名的三流建筑师提拔到了国社四巨头、德意志经济沙皇;
  军事上的宠儿是隆美尔,这个元首警卫营长以火箭般地速度蹿升,不仅得到了所有军人梦寐以求的元帅节杖,还出任集团军群司令官,公认比莫德尔更得宠;
  政治上的宠儿是莱昂…德格雷勒,二战前欧洲最年轻的政治领袖,比利时“雷克斯”党创始人,以政党领袖身份投身外籍党卫军并从最普通一兵当起屡立战功,元首对这位出色的年轻人一直欣赏有加,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我如果有了儿子,希望他能像莱昂一样”的赞语。所有人都相信,只要莱昂能幸存到战争胜利,他就是会是不折不扣的比利时国家元首。
  莱昂和隆美尔也有交集,莱昂一直在维京师效力,跟随隆美尔从非洲开始转战中东、又到中亚,屡有上佳表现,虽然陆军很多人认为隆美尔不太好相处,但奇怪的是他与年轻的外国政治领袖关系都处得不错,伊朗国王巴列维、莱昂乃至阿根廷总统贝隆都是他的朋友和粉丝。只是后来维京师因装甲师不再适合中亚而离开,莱昂也脱离维京师转而去协助组建由瓦隆人为主体的党卫军“瓦隆人突击旅”(掷弹兵)。
  伴随元首专机抵达的还有一批FW…190a8战斗机和外形一模一样的Ju…290运输机,而且都是最新型的Ju…290e,最大速度45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7000米,最大航程7000公里,运输5吨货物时的最大航程4000公里,运输8吨货物(最大载重)时最大航程2400公里,性能比不上美国人用B…29改造的运输机c…92,但是比C…47或者c…54还略强一些。
  大多数时候Ju…290不用于普通货物运输而单纯只充当伞兵载机,因为该机外形上更像一架民航客机,身体修长,适合载人和普通货物,不适用重型装搭载,而且对跑道要求偏高。执行空运的任务多半由Me…323或ar…232承担,特别是Ar…232,机腹下面有非常多的小轮,非常适合地面起伏不平的野战机场,甚至于有大坑也能轻松应付过去,其短进深、大舱门的设计更让其适合搭载重型装备,于是急剧扩容的德国空军运输机部队在基本淘汰Ju…52容克大妈(只用于训练或欧洲本土间偶尔运输)后,一口气装备了3种型号的军用运输机。
  受非洲战场上英美战略空运和跨大西洋英美千机运输的刺激,更由于德军作战区域的广袤和补给要求的不断提升,包括霍夫曼和耶顺内克等高层在内现在极端重视运输机部队的建设,把后备、辅助、训练的200多架Ju…52也算上后,运输机总数现在也突破了1000架,是这个地球上第二大运输机大国,可惜离美国差距还是太大,不及对方三分之一——光活跃在太平洋战场上(包括印度、澳新、驼峰航线)的美国运输机数量就超过了德国拥有的总数,而轴心盟国除日本和意大利有一点自己运输机外,大多数都以能用上Ju…52而感到高兴。
  这支运输机部队的主力基本用于维持中亚战场的运输和补给,最高统帅部抽调不出同等规模的部队转用于中部战场,所以蔡茨勒希望中亚集群能暂时向伊朗转进而把运输机运力腾出来,不过很显然,他这个如意算盘要破灭了。
  但隆美尔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已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回电,准备给他补充物资和1…2个步兵师,但他要求10万增援部队却没有得到回应,凯特尔给他的回电上只要求他尽快返回柏林一趟,还特意注明——“这是元首本人下达的明确指示!”,所以现在坐在核心座舱里的隆美尔一直在苦苦思索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核心座舱是元首专机的特殊所在,由12mm的装甲板和50mm的防弹玻璃保护起来,在地板上有一个特殊的逃生舱口,上面的座位安装了降落伞。在紧急情况下可坐上座位并飞速戴上降落伞,然后通过拉一个杠杆把手打开舱口,就能迅速通过开口滚出。据驾驶员说已使用元首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进行过测试,显示一切成功,就隆美尔的体型而言也不成问题。
  不过隆美尔显然没心思想这些事,虽然凯特尔的电报语焉不详,但通过在最高统帅部的其他朋友,他已听到有消息说元首可能不会按照他的愿望增兵十万,同时还可能将他调回国去,这让他分外有些着急:一则担心元首对自己的看法;二则担心中亚的战局——红军动向已越来越明朗,源源不断的部队在进入中亚,而且进入后有条不紊地部署起来,一改以往急哄哄扑过来的模样。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高斯留在中亚,自己孤身一人返回柏林当面和元首沟通一次,他认为凭借自己与元首的关系,是可以说服对方改变主意的。
  就在隆美尔紧赶慢赶向柏林飞来时,霍夫曼正在办公室里阅读保卢斯发来的电报,虽然红方参谋部还没有把最后的详细意见传来,但大体结论已先由保卢斯发送过来了,他认为在中亚进行防御战可行,前提要有比较充分的物资储备和防线构筑。
  保卢斯的原文是:“……倘若红军真打算出动50…60万精锐部队进攻,我军可能还需要再补充1…2个步兵师(以山地步兵师为佳)构筑环形防线,以装甲师担当机动防御和预备队力量,内线机动、短促突击,尽可能压缩燃油使用……”
  霍夫曼点点头,红蓝方意见趋于一致,大体结论和命令就可以下达了,舍尔纳的任命书也可尽快发下去。
  第二天上午,他正和约德尔就具体战役内容沟通时,达尔格斯副官的电话打进来了:“元首,隆美尔元帅准备觐见。”
  “让他进来吧。”霍夫曼让约德尔进了旁边的房间。
  隆美尔进来后恭恭敬敬行了举手礼,霍夫曼立即从办公桌后迎上去,嘘寒问暖地关心道:“看到你现在的模样,我就知道你在中亚打得很辛苦,身体还能坚持么?”
  “稍微有点小问题,不过不妨碍继续带兵指挥作战,我还可以为您效劳很多年。”隆美尔刚说了两句中亚战场的情况,便焦虑不安地问道,“元首,我听说您打算将我撤换?”
  “你听谁说的?”
  “昨天夜里在机场上碰到了来迎接我的约德尔将军,他说是他提议让我回国,同时提名舍尔纳将军去中亚接替我。”
  霍夫曼笑笑,不置可否地说道:“看到你身体还不错,精神焕发,我就放心了。约德尔为人你是知道的嘛,比较谨慎,在没得到我的明确授权之前是不会把真相告诉你的。”
  旁边房间里的约德尔一听,好险,幸亏昨天就先和隆美尔通气并多了一句嘴,否则今天这事情不好收场了,不过元首说的真相是什么?自己根本记不起还和元首讨论了什么重大决策。
  “那真相是什么呢?”隆美尔急切地问道。
  霍夫曼微微一笑:“你觉得,我们最终赢得战争胜利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英国或苏联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