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机侦查发现,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三国都在进行秘密动员将兵力派遣到巴西边境,叛乱州就更不用说,那里是全副武装的德军,临近州的巴西部队已经溃散。现在巴西海军本来就只有一点小型军舰,现在德国舰队近乎封锁了整个巴西东部海域,而我们的支援迟迟不来……”
  “不是让你们去轰炸么?”
  说起轰炸,里奇蒙德的眉头皱得更紧:“轰炸也难以为继啊……”
  美军驻巴西的航空基地一共五处,一处在北面,三处在最东部,一处在南部的里约内热卢地区,这些航空基地还是在埃蒙斯主持工作的时候修建起来的。当初陆军部让泛美航空公司出面,在巴西实行机场开发计划,先是开通了两条纽约到里约热内卢的航路,后来又在纳塔尔、贝伦两处扩建。但即便是里约内热卢的航空基地,距离最南端的美洲共和国航程也超过了1100公里。
  里奇蒙德诉苦道:“我们的P…51战斗机虽然能提供护航,但加挂最大量的副油箱后只能停留5分钟左右,德军战斗机非常厉害,无论护航战斗机还是轰炸机的损失都很大。而且说实在的,德军驻地非常分散,叛乱州除了农场还是农场,没有什么集中工业,根本没什么好炸的,造成的损失我认为甚至还没有炸弹值钱。”
  埃蒙斯眼一瞪:“那你说怎么办?”
  “第一,尽快出动海军,堵死德国人的运输线,德国人每发炮弹、每颗子弹都要从欧洲运来,只要卡住补给线他们就完了;第二,尽快出动地面部队展开进攻,消耗德国人的性命。”
  现在轮到埃蒙斯叹气了:海军刚刚被德国人暴揍一顿,哪里敢出来作战?至于陆军,没有海军兵力根本投放不到位。
  “至少空降兵可以用吧?”
  “你疯了……为了个叛乱州投入空降兵?”埃蒙斯心想,李奇微的部队使用可是要马歇尔老大特批的,别说自己,就连阿诺德将军都没资格调集。再说,打叛乱州也要空降兵的话,那美利坚有再多的部队也不够用。
  “要不,把巴西远征军抽过来?他们似乎战斗力还比较强。”
  所谓巴西远征军,是指巴西加入盟军阵营后应美国要求准备投入欧洲战场的地面部队,简称为Feb。根据最初计划将由三个师组成,但后来被精简为一个师,作为预备行动,一支由1000名左右的巴西军官团首先被派往各个美国基地接受训练,现在这批军官已基本完成训练,而且美国承诺给予的武器装备也到手了。
  埃蒙斯想了想:“好吧,明天我要和巴西陆军总参谋长蒙特罗将军会面,我会和他沟通的。”





第三百十6章 波诡云谲(中,3900票加更)
  次日一早,埃蒙斯就与巴西军队实际控制人蒙特罗展开了会谈。
  为了给对方大气,他先把参联会准备援助巴西的武器装备告诉对方,听到有2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和2个陆军师装备师,蒙特罗露出了笑容,表示将和德国人战斗到底,发誓要收复失地。
  “但是,光凭地面部队还不行,我们需要空中掩护。”蒙特罗建议道,“贵国可以往巴西增派更多航空力量。”
  “我们会这么做的。”埃蒙斯道,“这次我带来了300架飞机,不过目前里约热内卢的航空基地太远了,不利于我军作战。”
  “我已同意在圣保罗为贵军开放基地选址。”
  “圣保罗也不行,距离叛乱州还有800多公里,我们想在更近的地方。”
  “您选中了哪个?”
  “临近叛乱州的圣卡塔琳娜州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
  “这个嘛……会不会太近了?”蒙特罗尴尬地笑了笑,随即又说道,“我们面临的敌军压力太大,该州的防卫部队已被德军击退了……”
  埃蒙斯心想,什么击退,分明是吓退的好不好?不过面上他还是露出同情的姿态,说道:“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们打算让贵国远征军部署在这个州,然后迅速建设机场和前进航空基地,然后可以此为基地发起反攻。”
  “但远征军只有一个师,恐怕不够。”
  “我们会再派2…3个师和足够的航空兵力过来。”
  “需要等待多久?”蒙特罗叹气道,“现在南部各州人心浮动,德裔、意大利裔天天有人闹事,恐怕……”
  “远征军6月初部署到位如何?至于我军……”埃蒙斯想了想,不确定地说出一个时间,“7月上旬估计能完成。”
  “感谢贵国的大力协助……”各怀心事的两人结束了会面。
  埃蒙斯出发前得到消息:罗斯福总统当初为防止最坏局面发生,曾经指示过马歇尔制定有关作战计划,即一旦事情到危险状态,能迅速先发制人地出兵,以控制巴西全境而确保后院安全。本来这个计划在巴西加入盟军后被束之高阁了,但现在局势大变,杜鲁门再次指示这个策略有进一步研究和部署的必要,预定由克拉克中将执行。
  克拉克中将打仗是不行的,十个克拉克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巴顿,但论起搞外交、搞阴谋,那巴顿就不行了,十个巴顿也不如一个克拉克,因此这次南美集团军设了一正一副两个司令官,资历更老的克拉克是明面上的统帅,负责与各方面协调与交涉,而巴顿是暗地的统帅,用于负责带领部队打仗。这个安排两人自己都觉得怪,但参联会和马歇尔既然这么考虑,两人只能遵从。
  至于蒙特罗,他当然有他的考虑。
  他和瓦加斯不同,他从来不相信美国是真心援助巴西,他之所以改变亲德的立场完全是看在美国提供军援的份上。换而言之,瓦加斯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认为美、德谁有可能赢就靠谁,否则就不难解释很多项目的动机——1940年夏天,瓦加斯决定在巴西新建一个大型现代化钢铁厂,同时他与美德两家同时交涉,克虏伯公司提出的方案更好,瓦加斯也一直表示会选择德方合作,但当德国在不列颠空战失败后,瓦加斯认为德国赢不了这场战争,立即改变了态度,最终与美国签订了合同。
  1941年5月,随着俾斯麦号在北大西洋沉没,瓦加斯认为德国海军主力近乎被摧毁,便宣布巴西与美国进行联合海上巡逻护航,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巴西的立场随着美军进一步动摇,当美国在中途岛取得重大胜利后,巴西终于在8月21日,也就是霍夫曼穿越前几天下定决心对德宣战。
  到现在这个阶段,虽然大战还在进行当中,但谁都可以看出盟军的局势已非常不妙了。
  当天下午,蒙特罗听取了自己心腹的秘密汇报:“虽然美国一再表示会支援我们,但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所知,美军短期内根本拿不出力量……美国海军连续被日、德击败,现在无力与轴心一较长短,所谓7月上旬部署,完全是托词。现在美军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一线布局……”
  蒙特罗眉头一扬:“你认为美国人做好失去我们的准备?”
  “起码对保卫我们的信心是不足的。”
  蒙特罗点点头:今天埃蒙斯底气不足他也看出来了,如果对方够硬气,圣保罗的基地完全可以让美国人作为发动空袭的基地,德国人只有100多架飞机,美国人至少有400…500架飞机,为什么不能去打?4架拼对方1架还拼不过?
  这一点他打中了美军的软肋:别说为了巴西人,就是美军自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也不会用4架拼1架的方式去打仗,而且,真选择4架拼1架美国人也打不过,因为美军的飞机构成是轰炸机75%,战斗机25%,而德军正好反过来,战斗机占比75%,轰炸机25%,真要是硬打硬拼,每次飞行800度公里的菜鸟美军陆航如何是德军精锐的对手?——那基本是瓜岛航空战的翻版了。
  “与弗兰克的秘密谈判有什么进展?”
  “如果我国加入轴心,他愿意支持您成为巴西元首,可以享受和阿根廷一样的待遇,德国会派遣军官团来巴西,有关武器装备可以和我们的农副产品、矿产进行交易,德国会给予授信额度。”对方迟疑一下后说道,“美洲共和国的地位可能改变不了,但南部其他3州德国依然同意保留在巴西框架里,只不过要求给予自治地位;至于我们和拉普拉塔集团的关系,德国会出面协调”
  “你们认为德国人能赢么?”
  几个心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都表示:“能!”
  “我不问欧洲,我是问巴西。”
  “这个……”几个人迟疑了一下,“德国战力强,美国兵力多,暂时不好说……”
  “你们准备起来吧,让远征军和德国人打打看。”
  “将军……”有心腹劝他,“打不过的,对面是大名鼎鼎的飞行堡垒装甲师,这是在非洲将美国人打出屎的部队之一,我们不用试了。”
  “不打打怎么能让这些被美国人洗脑子洗坏的人知道德军实力呢?”蒙特罗冷笑,“现在很多人包括瓦加斯在内,对美国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要让他们清醒清醒,反正他们又不听我,留着何益?”
  根据巴西与美国的约定,巴西远征军并不是作为一支独立部队开赴战场,而是完全置于美军辖下,不单运输装备补给,连邮件、津贴都由美军负责,而当初规定巴西整个海军也被置于美国大西洋舰队麾下进行统一指挥。在蒙特罗看来,这支军队完全异化了,不是巴西远征军倒更像美国巴西派遣军。
  巴西军政界一直存在混血与欧陆派的争斗,两者虽然都以白人为主(黑人、黄种人等有色人种虽然数量不少,但在军政界并非主流),前者持有美洲第一论调,后者持有欧洲第一论调,自诩为贵族之后,还沉浸在对欧洲皇室(葡萄牙曾是巴西宗主国)的向往中,对美国这个暴发户看不上。蒙特罗就是欧陆派的典型代表。非常有意思的是巴西海军一直效仿英国和美国,所以一直是混血派掌权,但在巴西海军主要舰艇都被轴心海军打光之后,混血派已没有多少能量了。
  既然蒙特罗决定要搞大事,自然要把所有的反对力量都予以削弱,至于瓦加斯这种墙头草和独裁者,蒙特罗认为自己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就在埃蒙斯抵达巴西的次日,被关押在英国三年的国社党元老,曾担任过副元首的鲁道夫…赫斯在汉密尔顿公爵的护送下,与60多名或多或少都有伤势在身的德国飞行员乘坐英国护卫舰返回比利时。
  “副元首阁下,您所期盼的和平,很可能即将实现了。”
  “但愿如此。”赫斯微微一笑,“感谢贵国这几年的照顾,我会将贵国的诚意报告给元首的。”
  当天下午,里宾特洛甫向霍夫曼报告:“那个疯子,他回来了……”
  霍夫曼点点头,不动声色地说道:“我知道了,我已经请戈培尔同志去接他了。”
  “元首,您……”
  “丘吉尔是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个性,我实在太清楚了,绝对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那种。”霍夫曼微笑道,“至于赫斯……哈哈哈,今天天气真不错。”
  赫斯作为副元首曾在德国显赫一时,但战争使他个人黯然失色——他认为管理党务是很无聊的且不再是非常重要的职务。面对处于重要地位的戈林、里宾特洛甫、希姆莱、戈培尔和将军们,赫斯感到既失望又嫉妒,所以才踏上了去英国的冒险之旅。
  霍夫曼本来还有点担心,深怕对元首知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