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小时的飞行训练时间,并接收了新式的P…47战斗机,地勤人员也得到了新装备——对于能施加重大影响和控制的巴西军队(这是蒙特罗最大的不满之处),美帝提供的装备还算先进(注:巴西空军的机徽类似于美军机徽,因此垂直尾翼尾舵上还以绿黄两色表明了其巴西国籍)
  林林总总飞机加起来,平叛行动一共囤积了近400架飞机,整个部队规模陆军兵力8万余人,超过巴西三分之一的武装力量;机群规模超过全巴西拥有的实力,至于装备,那就是巴西所能拿到的最顶尖装备全掏空了。
  自始至终只有两个人对这次战事的前景不看好。一个是蒙特罗,另一个就是巴顿,他在非洲和飞行堡垒交过手,对方是什么水平他太清楚了,别说全套美械的巴西师,就是全副武装的美国师都不见得能打赢,他当然也把这种顾虑说给了克拉克,后者听后默然无语,但随即说出的几句话却让巴顿无言以对。
  “乔治,或许你的判断是对的,但这种话您只能私下而不能摆开来说说。”
  “为什么?”
  “你知道希特勒对巴西人的调侃么?”
  巴顿摇摇头,显得很迷惑。
  “希特勒说:如果巴西军也能打败德军,那世界上的眼镜蛇都会抽烟了……”
  周围的参谋们“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比喻实在是有点损。不过巴顿和克拉克没笑,南美第一强军要么是智利人,要么是阿根廷人,从没有说是巴西人的——巴西足球排第一倒没什么争议。
  克拉克继续说道:“如果全套美械,受过我们帮助和培训的最好巴西部队都打不过德国人,那为什么巴西人还要和德国人为敌?”
  巴顿诧异地问道:“难道打不过就投降?”
  “巴西人不一定要跟我们走,他们也可以跟德国人走,阿根廷人不就跟德国走了嘛,德国人拿阿根廷人怎么样了?”克拉克劝道,“政治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巴西本来就有亲德派、亲美派,如果亲美派畏敌如鼠,如何能占得上风。”
  “所以说要我军来打这场战役。”
  克拉克摇摇头:“要大选了,我不建议在巴西大打出手,胜利还好,只要有一点点失败迹象都是杜威攻击现政府和参联会的炮弹……或者您有充分的把握可以拿下德国人?”
  巴顿无言以对,他现在手里4个师都还没有登陆完成呢。
  “让巴西人打打看吧,赢了,说明德国人不过如此;输了,也可以避免我军操之过急,您不觉得光凭现在这点兵力根本不能成事?”克拉克看似随意地说道,“如果下个月德国人又抽2个师来累西腓登陆,您打算怎么应付?”
  “我们的海军呢?”
  “海军刚刚接收了2艘新的航空母舰,下个月很能完成海试形成战斗力。”克拉克叹了口气,“东海岸这么大,门户洞开,海军不可能只管南美而不管东海岸的。南美对我们是一个主战场,但对德国人来说,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分战场了。”
  就在巴西军紧锣密鼓准备发起进攻时,绍肯也在对部队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休整,在接到巴西军有可能前来进攻的情报后,他没有做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策,反而主张将巴西人放进来打。
  “长官,您是想?”
  “把敌人吸引过来,在平原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军优势。另外,我和欣茨将军商议了新的作战计划。”
  在克兰克率领其他舰队起来后,剩余包括让…巴尔号、国王号、黎塞留、沙恩霍斯特号等军舰在内的部队重新组成南大西洋分舰队,由欣茨中将统帅,受绍肯辖制。两人商议的计划是从马岛守军中抽出大约2个海军陆战旅兵力,一个是在当面巴西军逐步推进后,去弗洛里亚诺波利斯进行两栖登陆,一举拿下圣卡特琳娜州并包围当面的巴西军。
  “为什么要去马岛抽调兵力?”有参谋奇怪地问道,“阿根廷和乌拉圭不是现成有2个陆战旅么?”
  现在马岛是德军兵员囤积的大本营,即便抽调之后还包括3个完整的陆军师(另一个是第92步兵师),但是距离稍微远了点,来回一趟(含装船)没有12天是完不成的。
  “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兵力肯定都有人盯着,但马岛是个封闭环境,没人可以通风报信,有利于达成作战突然性。”绍肯笑笑,“阿根廷和乌拉圭的兵力在必要时候我会让他们向美洲共和国增援的。”
  “增援?”
  “巴西人好大的兵力,我不抽调兵员怎么能逗得他们快速冲过来?”绍肯一脸坏笑。
  “计划需要柏林同意么?”
  “我已和曼陀菲尔将军达成了一致,他表示同意,甚至表示第7装甲师和第27装甲掷弹兵师都可以拿出来用,我考虑登陆作战需要,2个陆战旅足够了,等欣茨将军也同意后,我们三人会联名打一份电报给柏林。”绍肯很有把握地说道,“以我对元首和隆美尔长官个性的了解,这计划他们是会批准的,您没觉得元首这两年最喜欢打这样的仗,硬打硬拼、层层阻击、不准后退的战术老早不吃香啦。”
  “好像,也是……”
  “说真的,看着对手一个个跳下坑去,有时候我都简直不忍直视。”





第320章 苏维埃反击战(1)
  绍肯万万没有想到,所谓掉入坑里这句话,不但对巴西军即将到来的进攻适用,对已在高加索平原展开反攻的红军同样适用。
  5月10日,红军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攻破高加索各隘口。次日,红军主力在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带领下,从库巴一线向北猛冲,加上部分从里海横渡的军队,一起击退了当面敌军。
  两日后,红军占领格罗兹尼,20多万红军部队呈扇形展开的架势追击当面轴心军。
  5月16日,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将这次进攻定义为“苏维埃反击战”,除中亚特别方面军外,南翼三个方面军主力悉数开始行动起来。负责防守斯大林格勒左翼,扼守斯大林格勒至阿斯特拉罕一线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动作最快,直接派出2个集团军南下抢攻,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攻势,倒是瓦图京大将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的顿河方面军由于顾虑德军优势,反而只派出了1…2个军进行牵制进攻。
  对这一点,斯大林是甚为不满的,但暂时又不能拿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怎么样,而且他心里也清楚,叶廖缅科之所以这么快行动起来,不是因为他在军事上判断毫无风险,是他在政治上投机的一贯表现——口号震天、胸脯拍得邦邦响但就是干不成事。当然,叶廖缅科狡猾劲还是有一点的,当初在顿河系列战役中也没吃什么亏,所以也不能拿掉他。
  不过,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认为,叶廖缅科之所以打起来表现还马马虎虎,那是有前提的,他打仗一是靠了马利诺夫斯基,二是靠了崔可夫,现在这两个人一个组成了独立集团军(隐含的后备方面军司令员),一个在中亚封堵舍尔纳集群,所以两人都对叶廖缅科的鲁莽行为提出警告,让他不要这么冲动。
  但态势发展大大出乎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的预料,当面与叶廖缅科所部对峙的克莱斯特里海方面军居然开始撤退了,一口气就跑出去150多公里,直接将整个高加索草原北面全部让了出来。然后叶廖缅科指挥部队疾进,居然是他的部队控制了最大的区域。
  心怀不满的叶廖缅科向莫斯科打小报告,暗示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压制自己,斯大林本人正在心头上,自然对这样的保守作风不满意,不过他知道朱可夫一直以来很辛苦,打得也很不容易,所以没去找朱可夫的麻烦,而是把华西列夫斯基好好训斥了一顿,让他“转变观念,抓好反攻”。
  得知莫斯科风向大变,罗科索夫斯基立即也出动2个集团军进攻,到5月20日,红军已占据了半个高加索草原,甚至压过了伏尔加顿茨克一线,距离罗斯托夫只有200多公里。
  这个局面让斯大林很高兴,也就不计较罗科索夫斯基一开始的观望态势,反而兴致勃勃地到地图前驻足观望,看了又看之后问华西列夫斯基:“如果我们能拿下罗斯托夫,是不是可以把德国人关在高加索里?”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困难。”
  “有什么困难,你说说看。”
  “第一,德军在高加索还有一个出口,即通过刻赤半岛渡海到克里木半岛去;第二,关在高加索这里的德军数量太多,克莱斯特的里海集团军大约有50万部队,另外配合作战的傀儡军和其他仆从军还有20多万;第三,罗斯托夫一线肯定会面临德军的强力冲击,北面有霍特集群的装甲集团军;第四,罗斯托夫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背靠大海,很难攻下;第五,德军拥有制海权,亚速海、黑海他们都可以利用海军从容调遣兵力……”
  “照您的意思说来,罗斯托夫不用打了?打了也是白打?”
  听到斯大林口气中明显的不悦,华西列夫斯基叹了口气,换个说法道:“也不是不打,而是不能打太多。我们可以先定个小目标:争取在高加索集中100甚至更多一点的兵力,吃掉德军20…25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不能打太快,而应该徐徐推进,驱赶一部分德军或者通过罗斯托夫方向或是通过刻赤半岛方向撤退,等到还剩30万左右在封闭包围圈。”
  斯大林是满心欢喜想将这60…70万轴心军全吃下去的,听华西列夫斯基这么说,顿时心就凉了半截——吃掉德军一个集团军群和重创一个集团军群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德军继续在中央战线发动猛攻,我军已抵挡不住,同志们甚至还在进攻序列中发现了党卫军美国师……”
  “等等,佛得角上投降的那两个美国师?”
  “主要是这批部队,还包括非洲战役中被德军俘虏的美国兵。”
  “好嘛,罗斯福自己的部队没管好,反而来打我们了。”斯大林道,“狠狠还击,特别是要重点对付这支美国走狗部队。”
  华西列夫斯基苦笑:“可是美国兵打起来战斗力似乎不弱,装备和物资都很充足,不知道他们是被洗了脑还是怎么的,总之打起来悍不畏死!”
  “这真是,这真是!”
  听华西列夫斯基说起中央战线,斯大林就沉默了:为了给中亚和南翼增加兵力,他不断抽调中央方面的军队,到现在为止,德军先头部队已冲击到叶卡捷琳娜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一线了,再过一个多月,如果战况还没有根本性扭转,整条中央通道就会被德军封闭,到那时,苏联南北两线虽然在纵深地带还是连成一片,但实际上的运输通道就断了,难道还指望中亚那个破地方为南翼源源不断输入装备和物资?那崎岖不平的路早晚把人坑死。
  北线也同样存在类似情况,接下去南北两线都必须立足于自身工农业满足战事需要,这对于集中了300多万兵力的红军来说,显然难度太高了一点。
  现在德军和红军就像是围棋上“相互紧气”一般,谁憋不住,谁就输了。
  不过,霍夫曼可不怕斯大林和他比紧气,不说他还有雷神之锤这个大杀器,就是高加索那60…70万军队真的被红军包围他也不怕,亚速海、黑海完全可以送上足够的物资和给养,要想解决60…70万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