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7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军队可以正常更新装备,可发展他想发展的任何武器——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这个宽厚的条件让军方三巨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甚至认为德国人发来的条件弄错了,但经过反复核对无误。别看英国现在有400多万武装力量,但在战前,英国的武装部队规模也就是50万左右——就这个规模,议会还常常希望预算平衡而加以缩减,所以德国说战后英国可以实现50万编制等于是允许英国军事正常化。
  至于没有赔款也让英国方面喜出望外——这意味着英国很快能开展战后重建且不必背着沉重的包袱。美国插手政变还有一个好处,英国可名正言顺不再归还美国的债务和租借法案物资——虽然美国原本也没指望英国人还。交出多余装备也不是件事,反正军队都要复原、装备本来就是美国凯子提供的援助,交了就交了。出于维护方便,英国人只保留了国产的重型装备,如喷火、萤火虫、兰开斯特等飞机,彗星、丘吉尔、克伦威尔等坦克,而把P…51、谢尔曼坦克都交了出去,至于B…17B…29,早在政变过程中就基本让美国飞行员开走了,剩下也寥寥无几。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艾德礼和军方一致同意接受德国的条件,第一时间把2艘航母交给了德国——上面还搭载了第一批共300多个在不列颠战役和后续英伦战役中俘虏的德国飞行员。
  这些内容英国报纸都解读过的,除让北爱尔兰公投这一条令人不爽外,大家认为其他条件都能接受——这才是莫斯利口中提到的,没有“疯狂复仇”的基础。
  霍夫曼提出这样的条件当然也是顶着极大的内部压力,但他认为:“从德国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过分欺凌、压榨战败国,除为下次战争准备条件和埋藏不稳定因素外,没有其他好处。上次大战结束后,英法靠着德国的赔款发达起来了么?他们靠压制德国的军队编制摧毁了我们的军事体系么?没有!既然这样,为什么不给敌人一点宽松条件呢?英国人拥有400万军队时我们都不怕,难道还害怕其拥有50万军队?”
  而且,究其内心深处还隐隐约约存在这样一种想法:德国既然在即将到来的冷战阶段要面临美国的挑战,便不能害怕法国、英国的挑战,连弱一点的挑战都不敢直面,如何谈得上应对更强大的挑战。
  在只有极少数人的场合里,他才会和施佩尔吐露心声:“欧洲联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我虽然为其规定了良好的体系和一系列制度保障,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德国自身力量的强大。德国成为欧洲领袖不能只靠这次战争胜利带来的威望,我们要实现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永远保持活力,永远跑得比别人快,这样我们永远都有追随者——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意味着新一轮战争的开始。”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黑猫才认为与德国对抗一没有出路,二没有价值。
  “陛下,请您仔细回忆一下,希特勒上台前有过仿效意大利人向罗马进军的一次失败政变,最终他蹲了监狱。”莫斯利道,“最后他能够上台,靠的是工人阶级一张一张的选票,所以我会坚持走合法斗争的道路,用选票和演说来证明这套路线的合理。”
  “那么,我呢?”
  “您可以按照您的想法尽可能团结并鼓舞更多英国人民。”莫斯利笑笑,“如果我能入阁,我会推动您所期待的改革。”
  莫斯利走后,黑猫问在另一边偷听的斯科尓兹内的意见:“戴维,您怎么看?”
  “陛下……”斯科尓兹内尴尬地挠挠头皮,“我的政治能力很差,就我听到的信息而言,我认为这位先生和艾德礼首相没什么区别,他们都只希望您当一尊吉祥物而已,区别是通过哪个途径——莫斯利先生大概是国社主义,艾德礼先生大概是协调主义。”
  黑猫露出了迷人的微笑:“戴维,您的判断很精准,这就是政客,不过,我也有办法。”
  “什么办法?”
  “我可以把他们关在一个内阁里!”
  “哦,上帝,这可真是一个绝顶奇妙的想法。”





第45章 黑猫(续)
  1944年7月5日开始,艾登赴海牙与德国展开停战协定的谈判,在与德国停战协定谈判前,英国已率先与法国、意大利达成了一致。与德国的条件也基本达成一致,双方为了形成互信,还先行履行了部分协定:英、德互相停止空袭(实际上英国没油了,因此是德国同意停止空袭)、英国交付2艘刚刚完工的怨仇级航空母舰(怨仇号和不倦号)并遣返300多名俘虏的德国飞行员,德国遣返第一批5万名英国部队并同意开放食品购买许可。
  这些措施极大地显示了英德关系的缓和,在黑猫有关演讲且相关食品船抵达英国后,英国社会开始基本稳定下来,但横亘在英德之间还有三个问题:
  第一是巴基斯坦问题。这是英国人最关心的,日本提出的条件英国方面虽然颇为动心,但还是希望德国出面再帮着压一下价格。
  第二是美国俘虏问题。英国方面认为这不是德国的战争俘虏,这是因为美军参与英国内政而被扣押的美国部队。言下之意颇有用这批人马从美国换取利益的考虑,但霍夫曼显然不会同意让这10万之众再返回美国。
  第三是南非、纽芬兰、英属圭亚那等海外领地一揽子问题。
  7月9日,从东京传来消息,日本大本营愿意就巴基斯坦问题进行适当让步,经过科尔的斡旋,修改条件包括:
  1、5艘轴心级航母改为4艘巨人级航母(英国一共开工了6艘,其中2艘规定给意大利,剩余4艘规定给日本),不过日本要求与意大利交替支付(即第一艘给意大利,第二艘日本,第三艘意大利……以此类推);
  2、1000万吨钢铁改为500万吨,但特种钢比例上升为60%;
  3、500万吨石油取消(因为英国不产石油),代之以交付300架兰开斯特、200架蚊式轰炸机;
  4、所有装备、军舰、物资交付时间从3年压缩为2年,时间从1944年8月15日开始计算。
  艾登还想再还还价,里宾特洛甫态度很强硬地告诉他:“这已是日方最后的条件了,不能再行更改,否则他们将立即夺取巴基斯坦——上面储藏着的黄金白银和其他物资够日本向我们买这些物资。”
  艾登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
  关于第二条,似乎也有些无解。因为这10万美军并不是德军俘虏的,交给德军管理既不妥当也不合理——美国方面已发出威胁,不允许英国将驻英美军交给柏林方面,否则要面临华盛顿的报复,但一旦放回去也是个麻烦。艾德礼本来希望用这批战俘从美国手中交换一点实际利益,但现在看来并不理想。
  霍夫曼最后提了意见:这批美军战俘依然扣押在英国,由英国部队和即将在英国驻扎的德军进行双重管理,既不交付美国、也不交给德国,等德美和平实现后再由英国与美国继续商谈释放办法并决定利益归属。
  经过反复讨论,这个意见最终被接受。
  最后一个却是不大不小的麻烦点。目前在南非还有10万美军,近3万英军和15万南非部队,加起来合计30万兵力。由于美方裹挟,在南非的3万英军已宣誓效忠丘记英国政府,以扬…克里斯蒂安…史末资(英国陆军元帅军衔)为代表的南非联邦也拒绝承认伦敦政府的正统地位。
  因此霍夫曼的决定很简单:把南非打下来。
  当初因为兵力、后勤资源紧张,德军在拿下马达加斯加后并未继续向前推进,因此给了南非政府一个喘息之机,还让美军运送了10万兵力并加紧武装南非部队,但随着东线战役的结束,德军可以腾出手来了。
  里宾特洛甫纠缠的主要问题只有一个:攻打南非的战役中,伦敦政府该如何表现?
  他对艾登说道:“如果南非用德国兵力打下来、死的是德国小伙子、消耗的是德国拥有的战略资源,元首怎么向国内民众交代?”
  “你们在东方国家赶跑斯大林势力后不也没有进行占领么?”
  “但那里的政府都附属或追随我们的路线,或者我们在南非也这么办?”
  “这……”艾登不敢接这个茬,一旦接了后,南非就将变成德国的附属国而不是由英国控制,但要英国自己出兵去进攻并占领南非是不现实的——英国军队没有这么强的实力,也经不起这种旷日持久的消耗。
  总而言之一句话:英国要想从德国手中拿到南非,想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迫于无奈,他只能问道:“贵方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里宾特洛甫提出的第一条意见扩大法属罗得西亚的领地:德方和法国政府沟通妥当,将把马达加斯加岛上200多万非洲土著迁徙到法属罗得西亚。
  罗得西亚分北罗得西亚和南罗得西亚两部分,北罗得西亚基本包括赞比亚和马拉维。德国拿下了马拉维全境和赞比亚东北角,一起并入德属东非。然后又让赞比亚的一部分成为犹太国,迁徙德国领土上的犹太人到犹太国定居。
  同时为了打击英国势力,霍夫曼向欧洲各国提出“向罗得西亚进军”的口号。
  各大欧洲强国,除德国外都开始哄抢罗得西亚的领地:葡萄牙抢了靠近莫桑比克的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大约10万平方公里,组建葡属东非;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亚的部队和德国开辟的通道,抢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对英谈判中形成了15万平方公里的规模,形成了意属罗得西亚;比利时抢走了赞比亚西北角大约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起并入比属刚果;法国利用法属西非、中非的部队,南下抢了近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德国支持其将其扩大至18万平方公里,几乎把剩余南罗得西亚的一大半占走——这也是英法停战的条件之一
  这样分割后,剩余的南罗得西亚大约还剩下12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





第46章 黑猫(完)
  “您的意思是,我们只能拿到南罗得西亚剩余的12万平方公里土地组建英属罗得西亚?”
  “是的!”里宾特洛甫笑笑,“这块地不用你们出力,我们帮你贵国打下来。”
  实际上,德国支持法国拿到一大块法属罗得西亚还有个交易:作为支持法国人扩大殖民地的条件,霍夫曼准备把马达加斯加岛上的200多万土著逐渐移居到法属罗得西亚去——一马达加斯加作为传统法国殖民地,土著受法国影响很深,法国人同意接收这批土著。
  “还要在南非建一个布尔共和国?”
  “阁下,您比我更精通历史和外交,这明显是恢复旧有的秩序,怎么谈得上建立呢?”里宾特洛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布尔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在90年前就已经建立,至少维持到40年前,比南非共和国的历史悠久得多。”
  “但是!”艾登很想说大不列颠赢得了两次布尔战争的胜利。但里宾特洛甫明显堵住了他下一句发言:“我国对布尔战争的态度一直是鲜明而延续的。”
  所谓鲜明而延续,是从威廉二世时期开始,德国就旗帜鲜明地支持布尔人给英国人捣乱。
  “当然,我们会做一个公民投票,布尔人的后裔愿意加入布尔共和国的,我们将进行划界,人多就多划一些,人少就少划一些。”里宾特洛甫解释道,“元首为南非攻略准备了武装党卫军集团军,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