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十字-第8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悉梅塞施密特公司还在研究装备从英国搞到的、马力高达2800匹的格里芬发动机。
  在携带4吨载荷情况下,Me…364最大航程是1。5万公里;
  6吨载荷时最大航程8000公里;
  8吨载荷情况下最大航程5000公里;
  取最大载荷13吨情况下,最大航程依然超过3500公里,足以应付洲际内战争!
  现在南非战场上出现的重型轰炸机群全是非洲各地集结而来,尽可能携带了相适应负荷的弹药,但特种轰炸联队所要完成的任务显然不一样。
  舒克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机舱,虽然看不确切,但依然感到心潮起伏、不能自抑。他这个小队Me…364上携带的并不是普通航空炸弹或燃烧弹,而是前所未有的巨型炸弹——英国人生产的高脚杯巨型炸弹。
  为对付德国桥梁、涵洞与重要建筑工事(如潜艇洞库),英国人巴恩斯…沃利斯主持开发了两款巨型炸弹,一款重6吨,另一种可达10吨,企图依靠其巨大的重量、超高的速度所带来的超大动能贯穿目标建筑物顶部混凝土防护层或地基、爆炸并将产生的能量传递给建筑物,或在地基下形成膨胀空腔,以达到彻底摧毁的目的。其威力不逊于一场小型地震,为获得更好的投掷效果,他还为炸弹设计了修长纤细的流线型,整体外形酷似一只高高的酒杯,得名“高脚杯”。
  为提高侵彻力,高脚杯和德国开发的钻地炸弹思路一样,弹头外壳由经过特殊硬化加工的高强度钢制造,在加工阶段要求保证高度对称,以确保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
  但英国人还未来得及使用,大不列颠的战争形势已维持不下去了,造出来的300多枚高脚杯炸弹最终全成了德军战利品。当接收的德国空军军官直截了当地报出这种巨型炸弹名称、绰号和下一代重10吨的半成品“大满贯”炸弹时,皇家空军当家人波特尔上将和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差点晕厥过去——这种机密消息都能泄露,说明德国对大不列颠的情报和间谍渗透到了何种程度!
  抵赖不过的英国人最后把高脚杯和大满贯半成品全部交出,耶顺内克主持试验后深表满意——德国此时还没开发出这么暴力的炸弹!现在,这些缴获而来的武器就要在南非防线上展现自己的英姿了!悲哀的是,领教他们威力的人同样说英语。
  “即将抵达目标上空!”副驾驶提醒舒克。
  “好,告诉战斗机,我们即将减速、下降高度,请他们妥善掩护!”
  老司机舒克稳稳当当带着自己的小队将速度降低到300公里以下,同时盘旋着下降高度——在5500米投弹时将获得最理想的效果,机械师已打开了炸弹保险——长6。4米,直径将近1米的巨型炸弹准备就绪。
  轰炸手仔细识别地面的标识与参照物,同时不断比对自己手中的图片,并努力调节着手中的诺顿瞄准器——这曾是美军引以自豪的利器,但随着大批量B…17B…29被击落,未损坏的瞄准器很快就落到德军之手,很快就有了山寨仿制品,配上蔡司公司的镜头,效果比原版还好。至于具体使用办法——盖世太保似乎并不太难从几千个美军俘虏口中取得。
  现在,轰炸手已找到了目标——3号堡垒!第3小队4架飞机便开始蜂拥而至。
  面对德军大举压境的局面,自知没有能力主动出击的布莱德利便把主意全打在防守上,由于南非传统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大西洋沿岸,因此一开始他非常担心德军来这里打一次两栖登陆战,但后来根据德军的调度情况,他准确地判断出德军攻击方向应该是东部印度洋沿岸一带。于是利用东部地形修筑了一系列连续工事,特别是东北部与莫桑比克一带交界之处,更成为防御的重中之重!
  德军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大举屯兵,似乎也印证了布莱德利情报正确,他利用东部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在马克哈多…察嫩这个隘口处组建了大批堡垒工事群,以5个主要巨型建筑物为支撑,试图阻挡德军快速推进。
  他根本不知道,最初在古德里安等人心目中,其实是希望以莫桑比克一线佯攻,实际在开普敦一带登陆的,但霍夫曼否决了这个议案。他告诉古德里安,拿下南非的重点不在于控制这个地方,而是在于打出一场摧枯拉朽、酣畅淋漓的闪电战2。0,要让南非30万盟军成为德军新战术的试金石,掂量一番闪电战2。0的成色!
  秉承上意的古德里安才慢条斯理地调集兵力并不断演习,给了布莱德利从容不迫地构筑防线、调整兵力的时间,并试图用这道“布莱德利防线”阻击德军推进。
  舒克小队分到的目标就是布莱德利防线上的第三个防御节点,混凝土厚度高达3。5米的3号堡垒。
  现在,轰炸瞄准手已把攻击目标置于了视野正中,并打开了轰炸瞄准器的电源开关,由于伺服机构对望远目镜的旋转角速度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和飞机的接近速度,这就要求轰炸手根据飞机仪表上的显示数据,在诺顿轰炸瞄准具上设定飞机的空速和高度。
  “空速275,高度5500!”
  “锁定!”
  “投!”
  投弹手按下电钮,高脚杯立即投下,重6吨的炸弹脱离机身的瞬间使整架飞机陡然为之一轻,舒克重新控制住飞机,把速度拉起来后盘旋着观看炸弹下落的情况,周围护卫的Ta…152们也目不转睛地关注着这种巨型炸弹。
  “准备,弹着!”
  “轰隆”一声巨响过后,炸弹以1210公里/小时(接近音速)的速度在3号堡垒5米多处爆炸,猛然炸出了30多米的深坑,将大量土石方抛上空中形成蘑菇云,守军还没反应过来,便感觉如同地震一般的天摇地动呼啸而来,每隔5分钟,该小队就投下1颗高脚杯,最后一颗高脚杯炸弹直接命中堡垒本身,此时炸弹威力已可穿透5米厚的混凝土层,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整个堡垒工事连同500多名美军官兵、近200多吨弹药和整座工事飞上天空,彻底没救了……
  轰炸过的地面如同月球表面一样坑坑洼洼,布满了陨石坑。
  就在第3小队成功完成任务的同时,第4小队也抵达了目标上空,对5号堡垒投下了最新德意志黑科技——第一代云爆弹!





第185章 闪电战2。0(7)
  从1942年开始,德国科学家就试图研制云爆弹,并已接近成功边缘,对主要爆燃成分已摸索正确——使用硝酸与铝粉混合,但实地试验几次后效果一直不好,未达预期效果,故而空军认为这种弹药短期内没有开发价值而予以搁置。其实搁置也是希特勒自己下达的命令,他认为胜券在握,对没有希望在一年内取得突破的武器研发项目都进行了下马。
  攻坚直布罗陀要塞时,霍夫曼敏感地想起云爆弹,在他亲自关心之下,德国云爆弹开发历程走向与历史不一样的岔路:
  开发遇到的突出问题是轰炸机载弹量不够,当时最大的He…177轰炸机只能携带单体重3吨炸弹,且云爆弹由于体型特殊,覥aoe…177携带最大只能做到1。8吨,其中装药量就更少。
  弹药量减少后炸弹就显得威力一般,再加第一代云爆弹需两次引爆,更对重量体积有更大要求。第一次引爆先是将燃烧剂均匀喷洒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悬浮状态的气溶胶,并在目标上空聚集形成覆盖,状如浓雾。当气溶胶达到一定浓度后再进行第二次引爆,整个雾团发生爆炸,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热能,形成高温高压的火球,温度通常在2000℃以上,并以每秒2000至2500米的速度迅速膨胀,达到毁伤目标的目的。如果体积不够大,就形成不了足够的气溶胶场覆盖,杀伤力呈几何级数下降。
  霍夫曼就感慨专家和空军的死脑筋,He…177不能搭载更大炸弹,为什么就不能用Me…323重型运输机试试看?当专家们担忧地说出Me…323不适宜前线作战等等顾虑时,霍夫曼毫不犹豫地打断了他们:“你们先去做,做到让杀伤力满意的规格,我保证将来会有足够大的轰炸机能容纳这种炸弹。”
  专家们将信将疑地上路了,最后拿出一颗7。5吨重的货色,认为要保证效果,至少需要这个级别,如果能达到10吨效果可能会更好。
  不过现在施佩尔可以底气十足地将Me…264甚至me…364拿出来使用了。因为霍夫曼当初在考虑时针对的就不止云爆弹一个项目——超级炸弹重量应该也不少于5…6吨,没有这种可以搭载的重型轰炸机,怎么可能将炸弹成功投掷下去?
  在大量经费和庞大团队的努力下,第一代云爆弹于1944年中取得成功,试验场表现良好,但最终还需要在实战战场验证一番,南非就是最好的试验场。对德国而言,南非战场就是第二次西班牙战争,可以广泛试验。
  在舒克投下高脚杯之时,第4小队的克林斯曼中尉也率先释放了机腹下的巨型炸弹——专家们管他叫“恶魔之卵”。
  庞大的恶魔之卵快速下坠中,随后打开了降落伞,开始释放内部数以百计的小炸弹,他们像一个个圆滚滚的啤酒桶,下面伸出一根长铁杆,系在降落伞下飘飘忽忽地向下降落,散开,在接连发出的比平常炸弹爆炸声要小得多的声响中,大地被一团团白雾般气体笼罩……
  克林斯曼所在机组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这片雾气,看着其逐步覆盖以5号堡垒为核心的美军工事群。
  在工事中防御的美军士兵也疑惑地看着这层雾气,他们最初以为这是德国人释放的化学武器,刚有人手忙脚乱地寻找防毒面具时,第二次引爆已发动了。
  猛然间只见一道闪电亮起,冲击波如狂暴飓风刮过草原一般,雷霆万钧、大地震颤,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闪闪、惨叫连天……在冲击波席卷下,所有露天掩体、半永久工事、反坦克工事都变成了一片废墟,人员或被烤焦,或窒息而亡,伤亡惨重。云雾爆炸时会消耗周围氧气,一般在3分钟内爆炸现场严重缺氧,对人体产生强烈的窒息作用。
  坚固的5号堡垒工事虽然抵挡住了冲击波的攻击,但所有的士兵在临死前感觉自己被死神紧紧地扼住喉咙,嘴巴大张、垂死呼吸,部分甚至还抓破了自己的喉咙。身后德军查看詹灿死者的尸体都很完整,没有弹片的杀伤痕迹,
  由于氧气消耗和剧烈的空气加热,使得强对流立即形成,克林斯曼很快察觉到一团蘑菇云缓缓升起!?
  “成功了!”他没来得及高兴,马上又下达指示,“第二颗!”
  专家们为了保证试验效果,丧心病狂地采用了4发区域重叠法,即在不大的区域里,连续投下4枚,每一颗都以5号工事为中心同时偏重于覆盖东南西北四个方面,即便单独一枚威力不足,叠加后的威力也将加以全面弥补。
  40多分钟内,这一代盟军先后经历了4次“末日审判”,死的不能再死了。
  接连经受高脚杯、云爆弹、大满贯等各种武器考验后,不到8点,布莱德利寄予厚望的5大堡垒体系已全部完蛋了……
  但他现在压根还不知道,或者说,根本就没机会知道,从7点开始,德军电子干扰部队开始全线开机压制,功率逐步增强,除美军常用的频率直接予以阻塞外,其他新暴露的频率也是发现一个就阻塞一个。
  电台兵们绝望地发现自己耳朵里传来的都是沙沙声、嗡嗡声,不但让人头昏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