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那些事儿·诸子争霸-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王也奇怪,照说往年每次他一揍郑国,晋国人就跑来掺和,这次咋就没来呢?这就像一个好战的武士去找人决斗,结果敌人却不肯应战,这怎么能不让人失落呢?

好在晋国总算还是来了,虽然来得有点迟,但终究还是来了。太好了,寡人就留下来陪你玩玩儿吧!

15 迟来的比赛

公元前597年六月,晋国这部老掉牙的拖拉机慢腾腾地从绛都迟迟出发,吭吭哧哧地开到了黄河边上,说句老实话,晋国人真是太菜了,楚国人在郑国打了几个月的仗,从春天一直打到夏天,黄花菜都凉了,晋国的军队才迟迟出发,还没等到地方,郑国人早撑不住投降了!

与此同时,楚国的军队也在郔地驻扎下来,摆开了干架的姿势:你小子终于来了,来吧,咱们两国打了十几年的仗,却从未分出过胜负,今天咱们就手底下见个真章,看看谁才是天下间真正的霸主!

郔地其实就是如今的黄河延津渡口,为城濮之战时晋军南渡之地,楚驻军于此,旨在封锁黄河渡口,一则阻止晋军南下,二则向郑、宋、陈、卫诸国宣示兵威,以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从前楚成王在城濮之战受过的屈辱,庄王这个子孙要向晋国人全部讨回来!

于是,这场决定天下命运和霸主归属的邲之战,终于爆发了!在滚滚的黄河岸边,天下间最强大的两支军队摆开了阵势,就等着一声哨响了。在比赛开始前,让我来介绍一下双方主要选手。

楚为三军编制。

楚左军:主帅王子婴齐(字子重,楚左尹)。

楚右军:主帅王子侧(字子反,楚司马),工尹齐(工尹为掌百工之官)。

楚中军:主帅沈尹(即虞丘子)。

楚王卒“左广”:御者彭名,车右屈荡(楚大族屈氏大家长,巫臣的老爸,武艺高强,是个单挑的好手)。

楚王卒“右广”:御者许偃,车右养由基(被屈荡抢了风头的郁闷者)。

属国:楚附庸唐国国君唐惠侯(唐,姬姓国,在今湖北随县西北之唐县镇)。

随军文官:令尹孙叔敖(稳重的保守派),宠臣伍参(庄王肚子里的蛔虫),少宰蔡鸠居(善于言辞的外交好手,少宰这个官相当于内政部副部长)。

随军武将:潘党(潘尫之子,行为艺术的爱好者),乐伯、许伯、摄叔(三位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熊负羁(惹了不该惹的人),连尹襄老(悲剧人物),王子谷臣(庄王次子,年轻的小将,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战役,不小心吃了大亏)。

看来,楚军对于这次战役是志在必得,要知道,楚国攻打中原大多数时候都是派申、息两邑的地方军或陈、蔡等附庸国的杂牌部队(比如城濮之战),楚国的中军王卒部队和左右广禁卫军是不会轻易出马的,这是因为派地方部队,即使输了,也不会损害到楚军主力的威名,可是楚军这次居然派出了自己的绝对主力——最为精锐的王卒部队,看来庄王这次真的是拼了。

晋也为三军编制。(在晋襄公晚年,晋国撤销新军建制,将五军恢复为三军。)

晋上军:上军将士会(晋军中唯一清醒的人),上军佐郤克(字驹伯,原晋执政郤缺之子,谥号献子,故又称郤献子,郤克天生驼背,是个身残志坚的热血男儿,刚上台就当上了第四把手,有个好老爸就是好),上军大夫巩朔、韩穿(韩穿字舆,谥已无考,应为韩原之战时大将韩简之孙,晋大族韩氏二当家)。

晋下军:下军将赵朔(赵盾嫡子,谥号庄子,故又称赵庄子,晋大族赵氏大家长),下军佐栾书(栾枝之孙,谥号武子,故又称栾武子,晋大族栾氏大家长),下军大夫荀首(晋执政荀林父之弟,字季,谥号庄子,食采智邑,智亦作知,故又称知庄子,晋大族知氏始祖),赵同(赵盾之同母弟,食采于原,故又称原同)。

晋中军:中军将荀林父(晋文公司机出身,优柔寡断,没主见,无制御全局之能),中军佐先縠(字彘子,故又称先彘子,一代军事天才先轸之孙,可惜他并没有继承自己祖先的优秀才能,不但完全不懂打仗,还是个独断专行破坏团结的分裂分子),中军大夫赵括、赵婴齐(亦为赵盾同母弟,赵括食采于屏,赵婴齐食采于楼,故二人又称屏括、楼婴。此二人与赵同之母均为晋文公爱女伯姬之子,因此他们压根儿就看不上戎狄之女叔隗所生的赵盾赵朔父子,赵朔虽名为赵氏大家长,官职也更高,但却完全无法制约他这两个叔叔的行动。)

其他将领:司马韩厥(韩穿族弟,赵衰义子,谥号献子,故又称韩献子,晋大族韩氏大当家,赵氏集团的坚定盟友),大夫逢伯、鲍癸。

捣乱坏事的人:魏锜(晋文公时晋国第一高手魏犨之子,魏锜身为名门之后,这个时候却只得屈居下军大夫荀首的御者——让一个武林高手去当小车司机,其郁闷可想而知,人一郁闷哪,那就得坏事,这个咱们后面再来慢慢详述),赵旃(赵朔的表弟,帮助赵盾弑君的那个赵穿的儿子,因为赵穿曾经弑君,地位尴尬,故赵盾虽然很感激他这个从弟,却没法重用他们父子,所以赵旃心里也挺郁闷的,于是他便和同样郁闷的魏锜一拍即合,在此战中给晋军大大地捣蛋了一回,也间接地帮了庄王一个大忙)。

晋军这个将帅名单说明了一个问题,城濮之战以来,晋国的豪门大族越来越多了,为了满足各大家族的权力需要,晋国只好增加军职,但是毕竟僧多粥少,在这种情形下,魏锜和赵旃这样的不满者就自然而然应运而生了。后来到了公元前588年,晋国干脆建立了六军。将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等六人统统提拔当了卿,六卿变成了十二卿,这样官儿位才够了用。

不管如何,此一战,晋楚双方真是高手云集,精英尽出。本剧的最高潮就要上演了,大家千万不要转台哟!

16 黄河大决战

相较于本书前面讲的几场战役来说,邲之战的戏剧性不如韩原之战,规模和场面不如城濮之战,惨烈程度亦不如崤之战,但这场战役出场人物之多、线索之繁,却大大超过了春秋时期任何一场战役,更加与众不同的是,在这场处处闪耀着个人英雄主义光辉的特殊战役中,出现了很多出彩的个人表演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精彩场景层出不穷。

场景一:晋国众大佬关于是否渡河的讨论。

一把手荀林父:“同志们,咱们来晚啦,郑国已经投降楚国了,再打楚国已然于事无补,不如等楚国退兵后再出兵跟反复无常的墙头草郑国秋后算账,犹未晚矣!”

三把手士会:“我完全同意领导的意见,用兵之道,在于观衅而动。楚国内政修明,法令贯彻,军队训练精良,无衅可寻,不可以抵敌。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是军事行动的最佳原则;兼弱攻昧,才是高明的军事战略。弱小而昏昧的国家一大堆,咱们为何一定要找楚军的晦气呢?伟大的政治家成汤左相仲虺曾经说过:‘取乱侮亡。’《诗经·周颂·汋》篇也说:‘天子的军队多神气,率领我们把昏昧的国家来占取。’所以,咱们应该找郑国这个软柿子来捏,这才是称霸的王道!”

引经据典,看来士会学问不错。

二把手先縠却道:“我反对!晋国之所以能称霸诸侯,是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得力。如果不管郑国任由他们投降楚蛮子,我们有何颜面被称为‘得力’;楚国这么嚣张而我们却不敢惹他们,我们又有何颜面被称为‘勇敢’。如果由于我们几个人而丢掉了晋国霸主的地位,那我们还不如去死。你们这叫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此非大丈夫所为也。哼,这种丢人的事情只有你们做得出来,要我这个大丈夫跟你们一样胆小怕事,做不到!”

荀林父道:“反对无效!做不到也要做,我是老大还是你是老大!”

先縠咆哮大叫道:“你是老大,但你却不是个男人,胆小如鼠,鄙视你!哼,你不去我去!”说完先縠拂袖而去,鼓动赵同、赵括兄弟道:“元帅畏楚如虎,不是个男人,我想自率部下渡河攻楚,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干?”赵同、赵括齐声道:“大丈夫正当如此,我弟兄愿率本部相从。”

于是,这三个大丈夫不听将令,带领着自己的部下私自渡河去了。

先縠继承了他爷爷先轸的暴脾气,却一点儿没学到他的用兵之道,悲哀啊……

话说下军大夫荀首不见了自己的拍档赵同,忙问左右,军士回报道:“赵同大夫已经和先将军渡河去找楚军晦气了!”

荀首大惊,知道事关重大,连忙把事情告诉了主管军法的司马韩厥,道:“仗,不是这么打的。根据周易上的卦象:‘师出于律,否臧凶。’凡行事顺当而成功叫做‘臧’,反之就是‘否’。一个团队不团结,老虎也会变成小猫咪,一条河流被堵塞,大水也会变成小沼泽。所以说一个部队只有军法严密,三军行动才可以协调如一人,这就叫做‘律’。先縠如此自行其是,一旦他们遇上楚军,必然大败,即使运气好逃回来保住性命,也不能免其重责,一定会受到严惩的。”

《周易》都搬出来了,看来荀首的学问也不比士会低啊。

韩厥见事态如此严重,赶忙将事情报告给了主帅荀林父,道:“先縠率领偏师冒进,如果被楚军围歼,您的罪过就大了。您是老大,小弟不听管教,军队不服从命令,这是谁的罪过?失去诸侯的拥护,部队又被敌人消灭,这要是回到晋国,主帅您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啊!”

荀林父是个没主见的人,一听就慌了,忙问:“那我该怎么办?先縠这个臭小子不听我的话啊!”

韩厥道:“事已至此,不如干脆三军俱进。如果打赢了,则皆大欢喜;就算万一打了败仗,失败的罪过也会由六卿来共同分担,这会不会好一点呢?”

荀林父叹了口气道:“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唉,如今之计,也只好按你说的做了!”

于是荀林父传令三军渡河,行至邲地(河南衡雍西南),由西而东背靠黄河列阵。先縠开心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们一定会听我的话的,这次我们不打得楚国面露桃花,他们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先縠等人的想法太乐观了,晋国虽然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失败的迹象,但是将帅失和、高层意见不统一、军令也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这样的军队,貌似强大,其实内部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就像一个中枢神经已经瘫痪了的巨人,虽然四肢强壮,肌肉发达,却根本不堪一击,何况他们所面对的对手,是雄才大略、战无不胜的不世霸主楚庄王,这不是找死吗?

场景二:楚军决策层关于是否迎击晋军的讨论。

庄王道:“寡人得报,晋军已经渡过黄河了,打还是不打,请同志们畅所欲言!”

持重派令尹孙叔敖率先发言道:“郑国已经到手,何必再惹晋国这个强敌。不如全师而归,以保万无一失。”

宠臣伍参这个家伙,是庄王肚子里的蛔虫,他明白庄王嘴巴里征求意见,其实心里想打得不行,于是他发言道:“晋军主帅荀林父上任不久,缺乏威信,难服众将。而他的副手先縠,刚愎自用,必定不肯服从指挥。他们的三个统帅,都想专权行事而不能办到。各行其意,号令不一,大军听从谁的命令?所以这一次,晋军必败。依我看,这样的必胜之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