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千山想了想,还是说:“此事有许多环节,在下尚没有想通,但是庶几可以确定了,不过,段业虽然危害最大,但是时间还长,主公可以暂且观望,不过心里有数就好。”

慕容冲点头,段业让他引起重视,也完全是因为李千山的缘故,不然他才不会去关心一个敦煌太守呢。

不过,刚才李千山既然提起来了这事情,还说的是人,慕容冲关心的却是底盘,他忙问道:“先生,如欲成就大业,先生以为哪里最为合适?”

李千山眼睛一亮,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自己想说的,如今慕容冲能主动问起,实在是太好了。

但是,李千山还是想考验下这个年轻人,他反过来问道:“主公以为哪里合适?”

慕容冲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是河北,这里本来我大燕国的龙兴之地,国人众多,民心所向,正是我奠基的好地方,且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民风剽悍,可以迅速获得大量勇士,再就是这里物产还算丰饶,受的破坏也小,很容易就能建立起国家来。”

李千山未知可否,而是接着问道:“如今河北之地,大半已经在大王手上,如果主公能够全有大燕国旧土,下一步当如何争雄天下呢?”

慕容冲这下子也听出来李千山在再一次考核自己了,这种事情很常见,一般来说,才高八斗,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于主公也是很挑剔的,因为从古到今,明珠暗投的事情实在太多,哪怕你的办法花团锦簇,如果人家不识货,你不是白白lang费感情么。

而之前的一系列战役里,李千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现在他也完全有资格来考校一番慕容冲了。

既然如此,慕容冲自然要好好做出一个好的答复,才能打动李千山。

仔细思虑后,慕容冲自信地说道:“昔日我朝入塞,自辽东入据河北,而与此同时,氐人在关中建立秦国,本来双方长期对峙,我方其实还略占优势,可是那段时候,太宰大人过去后朝纲败坏,而彼时苻坚王猛当国,尚算清明,国势蒸蒸日上,那时候,申绍曾经建议移戍并土,控制西河,南坚壶关,北重晋阳,西寇来则拒守,过则断后,只可惜那时候皇上却是没有同意,终于酿成大祸。”

慕容冲当初虽然小,但是由于比较早熟,对此也算是见证人,其实那时候燕国就算在走下坡路,也还是很强大的,不可一世的桓温还在枋头被慕容垂打得落花流水呢。

只可惜到后来,因为内部倾轧,慕容垂居然投奔苻坚去了,这个就让当时的慕容冲极为鄙视。在慕容冲看来,你受了委屈没有错,朝廷对不起你也没有错,可是你要是真的委屈的受不了,哪怕造反夺国,自己当皇帝,慕容冲也高看他一眼。

但是造反杀了害自己的人,慕容垂却不敢,只能投降敌人来出气,这样的人慕容冲当然不会放在眼里,这也是之前那次战役,面对自己的五叔,慕容冲一点不手软,定要制其于死地的根本缘故。

慕容垂投奔苻坚后,朝中几乎就没有有足够威望和实力的统帅了,但是那时候尸位素餐的群臣们仍未采取措施加强山西、河南方面的守备。终于,他们等到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统帅王猛和最强大的将领邓羌。

十四年前,王猛统帅大军,一战攻拔洛阳。次年,王猛再率大军伐前燕长驱直入,一战而克壶关,再战而破晋阳,尽夺太行山以西的所有据点然后,出潞川东下太行,在潞川击破太傅慕容评所率燕军主力,乘势进围燕都邺城。苻坚也亲自率军经河内从南翼直趋邺城,与王猛合力围攻邺城,就此,大燕国大势已去,最终城破国灭。

这里的一幕幕,慕容冲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几乎每一次午夜梦回,慕容冲都要回忆一番,因为他生怕自己忘却了那段耻辱的历史。

第一百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

慕容冲方才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感情真挚,让李千山也颇为感动,而且作为一个胡人的子孙,能够对于自己民族历史上的耻辱记得这么清楚,实在是难得。

所谓知耻而后勇,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回顾完不太光彩的历史后,就该开始展望美好的未来了。慕容冲不能总活在历史里,他要活在当下,活在未来,用自己的双手来打出一个大大的天下!

慕容冲接着说道:“河北之地,依山傍海,其中三面山海环抱,南面中原。山川形势不亚于关中之地,东面是大海,可得鱼盐之利,西有太行北有燕山,而从这两山中又发源多条河流,切穿山岭,形成交通孔道,同时也形成了多处雄关险隘,足以镇关自守。如此我如今有兵马钱粮,形势不利,则足以自守,形势有利,则西向一争天下。”

李千山却不放弃,追问道:“既然争夺天下,先取关中,还是先取江南?”

“江南。”慕容冲毫不犹豫地说道。

“为何?”

“关中虽然迭遭败绩,但是根基尚在,元气未伤,而江南虽然连获胜利,却是有诸多运气因素,此其一也,其二,关中多骑兵,江南多步兵,我军铁骑纵横天下,攻江南容易,而取关中甚难,所谓先易后难也。其三,山西河南足有雄关险要,但凡闭关自守,短期关中不足虑也,我攻江南,后路无忧。然我若攻关中,此时江南却可以仗着水军沿河流北上,对我不利,因此我意先取江南富庶之地,以江左财帛为军资,休养生息,整军待机,时机成熟,再取关中。”

慕容冲说的非常有自信,他看李千山听得也很认真,心里更是高兴,看起来这一次应该能得到李千山的肯定了吧。

没想到李千山等了很久,最终却说道:“在下期期以为不可。”

慕容冲没有想到他居然直接否定了自己,有些不解道:“这是为何?难道先生认为当先取关中,后取江南?”

“是,也不是。”

“愿闻其详。”

李千山微微一笑,道:”其实在下却是以为,如果主公只想割据一方,恢复祖宗的疆域,主公的那一套对策当然可行,而且一定能够成功,可是如果主公真的想一统天下,却是不行。“”愿先生教我。“慕容冲这个时候很诚恳,颇有点燕昭王请教郭槐那种味道了。”在下却是以为,以河北为根基,取天下不易,如若真心想取天下,不若冒险在先,而安稳在后,若以在下之见,河北固然乃是根基,留可信之人驻守即可,大王应该亲率主力,往取关中,以关中为成就王霸之业的根本。“慕容冲顿时倒吸了口冷气,李千山的话,虽然挑的不是很透,可是慕容冲当然听懂了,他的意思,竟然是要自己舍弃已经获取的河北之地,而不惜冒着巨大的危险,去取秦帝国的老巢关中!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慕容冲陷入了沉思,而李千山这个时候也不再说话,而是观察着慕容冲的表情。

这也是一次考验,如果慕容冲这个时候没有坚持住自己,没有选择信任自己,那么自己当然不会因此就离开他,还是会继续为他出谋划策。

但是,那样就有区别了,就像上班,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和尸位素餐,区别是很大的。

李千山就是要看看慕容冲到底值不值得自己为他效死,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慕容冲算不算李千山的知己呢?

而这一刻,慕容冲心里也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祖先,宗庙,社稷,当然也想到了巍峨的长安城,还有那段难以忘却的耻辱……

但是最后,慕容冲还是睁开闭了很久的眼睛,看着李千山,道:”先生,您再多说下关中的事情吧,事关重大,我总得药考虑考虑。“李千山笑了。”大王对关中应该不会陌生,司马迁就说过,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而历史已经证明,这话实在是至理名言,甚至今日,在下敢铁口直断,从今往后千百年,这话还是有效。“慕容冲自小也是读过史记的,对这句话印象很深,因此也没说什么,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关中这地方实在给他留下了太大的阴影,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还有勇气去面对。

李千山接着说道:”周文王起于西岐之地,龙兴于关中,奠定了武王会盟天下诸侯以灭商的基础,最终一统天下,成为天子。周室东迁后,秦自陇西徙居关中形胜之地,与东方大国争霸,秦穆公励精图治,成为五霸之一,后来又有商鞅变法,秦国终于在战国七雄争霸之时脱颖而出,一统天下,哪怕是苏秦奋力组织合纵,企图汇聚天下之力,抵抗秦国,也还是由于山川形势的巨大差别,而没有成功。最终秦国百年积累,在范雎出现后,采其远交近攻之策,东侵六国,依次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当然,上面是成功的例子,自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可以反证,暴秦无道,天下英雄群起而击之,项羽以西楚霸王的名义号令天下,分封诸侯,一时之间天下莫能阻挡,可惜项羽不都关中,还都彭城,而刘邦自汉中还定三秦,据有关中,遂以关中为基础,东向以争天下。历时五年,卒灭项羽。刘邦统一天下,从这也可以说明,得关中,得天下,正因为如此,在选择都城时,刘邦也吸取了相关的教训,遂定都长安。之后苻坚之所以能够兴起,并且一度统一北方,主要原因,当然是苻坚励精图治,王猛贤明天下,但是以关中为根基之地,能够取得易守难攻的巨大优势,占据巨大的地理优势,这才是关键,大王,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在其实就到了关键时刻了,大王,请你仔细考虑。“其实人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称呼主公和大王,在感情亲疏上,就有着微妙的区别,在这个时候,李千山不惜历数历朝历代经略关中的历史,不厌其烦,就是试图打动慕容冲,而这个时候换称呼,更是一种暗示了。

一切就等慕容冲决定了!

第一百零一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3)

慕容冲这一次内心真的陷入了挣扎。

不得不承认,李千山几乎要说服他了,关中的确就是注定应该作为根据地的地方,八百里秦川富饶无比,四处也都是雄关险隘,现在的大秦帝国也是处在最虚弱的时候,如果现在不去夺取这个风水宝地,以后就不一定有机会了。

可是在情感上,他费了千辛万苦,才光复了过去大燕国的的故土,这块代表着整个民族的光荣与荣耀的地方,现在让他就这样抛却这里,却别的地方开疆拓土,且不说其中的风险了,就是在情感上,他也实在是没有那么容易能下的来决心。

李千山并不急,他知道这样关乎国运的事情,如果太过草率的决定,反而是轻浮,一时半会,其实他不在乎等一等,但是他希望,慕容冲做出的决策,就一定是理智的决策。

而凉州的段业现在就比慕容冲忙了很多了,虽然他现在还在姑臧城,离吕光的生日还有一天,可是他既然是敦煌太守,敦煌的很多事情就得他做主,而有些事情,那是不能放权的,不真个就不行。现如今,楚云深就在他旁边,和胡凯等人讨论敦煌的好多机要事情。

自从段业制订了不厌其详的制度后,虽然有初期的不适应,但是很快,大家都上了轨道,说起来,古人的智力并不差,很多事情只需要一点就通,但是妙就妙在这一点,段业如果不说出来,他们恐怕就很难想得到。

但是不管怎么说,日常事务柳关等人已经完全可以搞的定了,大事情段业拿主意,小事情直接让他们去做,效率高,段业也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而且段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