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业沉吟了下,道:“先生乃是老成谋国的人,段业自然要用先生所长,委以军机大事,不过恕段业直言,天下之事无小事,百姓之事无小事,官衙之事无小事,段业能从一个参军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把每一件小事给做好,做到极致,积小成大,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才有了今日,而且柴米油盐酱醋茶,也绝对不是小事,这一点在我们敦煌就是这样,希望先生记住。”

这番话说得委婉却又有力度,张衮听了顿时严肃起来,“大人,张某失言了。”

“无妨。”段业很大度的一挥手,这事情就算过去了。

张衮却接着说道:“虽然如此,张衮还是要考验考验大人,因为这天下这盘棋,想落子的很多,但是最终能赢得只有一个,张衮既然来辅佐大人,固然要竭尽全力,却也要看看大人是不是国手。”

这话就说的相当直接,甚至都有些不客气了,通俗来说,就是张衮还要直接试试段业的水平,虽然爷们是来投奔你的,可是如果你不行,我还是要走人的。

这话一般没这么说的,张衮说完了,也死死盯着段业的眼睛,看看段业的眼睛,如果段业这个时候有任何一丝丝的失态,张衮会立即转身就走。因为张衮坚信,一个人的度量甚至比一个人的才华要重要很多倍。

不过,段业对于这种场面可是见得太多了,文人的这种尿性更是早就被总结烂了,连模板和破解的标准答案都是有的,无非是面子给足姿态够低,然后故作坦诚哪怕说些政治不正确的话,也无所谓。

“段某虽然才疏德薄,但是当此时刻,却也愿意一试。”段业淡淡说道,神色平静。

“大人想以何处为根基?”张衮接着问道。

段业沉吟了下,道:“关中。”

“为什么不是河北!”这个时候,一直以来都非常沉寂,只是抱着手看大人们说话的那个少年突然说道。

段业听了一愣,倒不是为他这句话而愣,而是因为这个时候,这个人居然说话了。

张衮有些嗔怪的看了这个少年一眼,却并没有呵斥或者制止他,而且他的眼色里充满了宠溺。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张衮也要听下段业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段业连对一个小孩子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那么也就不必说下去了。

段业也想知道这个小孩的水平,张衮既然专门带来,开始还郑重其事的说托付,现在却又不提,里面一定有古怪,反正连衍生这样的奇人段业都见过了,没准这个小子也是个奇人呢。

因此段业笑笑,道:“却为什么要是河北呢?”

这时候,这个少年却从椅子上跳下来,双手朝后一背,先冲着张衮点点头,然后看着段业,朗声道:“所谓大业之根本,说白了,是要找一个可以建国都的地方,并且把都城的周围作为征收赋税和招募兵源的根据地,我少年读书的时候,曾经看见古人说过,建都长安,是为建瓴之势;建都洛阳是为宅中图大之势;而建都蓟城则为挈裘之势。关中山河四塞,地势高峻,面对关中居高临下,故称建瓴之势,且八百里秦川富饶无比,足以提供粮饷,关西勇士本就悍勇,又可动员陇右凉州的战马战士,因此大人提到关中,当然也是正常。”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段业也不敢大意,张衮则是满意的连连点头,一时间,几个青年和一个老年,却都在看一个少年的表演。

这个少年显然是极受鼓舞,继续说道:“而那洛阳处中原四通八达之地,可向四面扩展,北可取河东,河北,东可取淮扬齐鲁,南可取荆襄,西可进关中,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天下可以给之,故称宅中图大之势。不过,如今中原频遭战乱,人物凋零,且四面受敌,险要虽有,若无数十万雄兵,犹不足恃也。故而小可却以为,理应建都蓟城,以河北为根据地,先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再厉兵秣马,以燕赵慷慨悲歌之士为根基,以塞外胡人为爪牙,组建骑兵,则天下莫之能御也!”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顺理成章,连这个年轻人自己都很得意,事实上这个年纪的人里,在这个年代,能够认字的都不多,更何况他这样博览群书还从小就游历天下的人,这一次,张伯伯一定要带他来姑臧,事实上之前他还有所不愿,因为张伯伯说了,这一次就要替他找一个明主,还说宝剑如果长期在剑鞘里躺着,就会生锈的,而现在也到了宝剑出鞘的时候了。

只是来到姑臧后,他却发现,这个段大人倒的确不错,起码比起他想象的要好太多了。首先一点,这个段大人非常年轻,也就比自己大十岁左右,远不是自己想像的一把年纪。这样算起来,一个年轻人能够靠白手起家混到现在的地步,也是很难得的。他一向对于白手起家的人都是很钦佩的。

更重要的是听他的谈吐,既有格局,又不失谦虚,可以说是不卑不亢,恰到好处,这样的风范也让他很心折。

因此他已经决定,要跟着段业去敦煌,他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在段业那里得到充分的施展,昔日甘罗十二岁就拜相,而这一次,他的出现,总该能够刷新这个记录了吧。

段业其实也颇为震惊的,看起来张衮这个老头带来的这个小子,果然有几把刷子,起码能有这个见解,上下五千年,都找不出几个这么年轻的人。

但是,单单靠这个想打动段业,未免还差的远呢。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0)

段业看张衮这个时候满脸欣慰的样子,就知道这个小子和张衮一定有很深的关系了,看起来张衮这次来到这里,不单单是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更包括这个年轻人,可以说是买一送一。

说实话,以这个年轻人现在的潜质来看,已经足够出色了,段业本来就已经决定要收下他了,但是之前,还是要验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因此,段业笑吟吟问道:“既然你主张选河北为根据地,可是河北的话,邺城,中山却是都可以做都城的呀,你为什么偏偏看重蓟呢?”

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少年,少年自信地说道:“蓟城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有龙气的,大人,你再看它的格局,沧海环其东,太行拥其右,漳河襟带于南,居庸锁钥于北。幽燕形胜,实甲天下。邺城么,虽然也是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襟喉,为天下之腰膂。不过可惜,距离中原腹心太近,敌军若一路自南向北,一路出井陉东向,邺城危也!至于中山么,虽然也是执河北中枢,不过若能全有河北,除非只想偏安割据一时,不然不论是蓟城还是邺城,却都比中山合适。”

段业听得也很满意,小小年纪,能把千里之外的战略形势看的如此透彻,实在是很难了,哪怕是纸上谈兵,一般人你也不会啊。

段业又问道:“但是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河北长期以来都是慕容家族的,如今应该是被慕容冲占领了吧,邺城已经是他的了,河北全境被慕容家族光复,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我却在凉州,又如何以河北为根据地呢?那岂不是舍近求远?”

少年却笑道:“现在看起来,确实是这样,不过大人知不知道,慕容冲很有可能放弃河北?”

“什么?”段业和楚云深一起站了起来,这个消息他们完全没有得到,段业回头再看了看楚云深,楚云深很肯定的摇摇头,是的,他们完全没有头绪。

段业又看了看少年,道:“消息可靠么?”

少年也不敢大意,道:“事情尚未成型,不过却有六成可能。”

“为什么?”段业继续问道。

“因为有人建议他取关中!”

“关中?那里不是还被苻坚父子占领么?难道河北这样现成的地盘不要,却放弃老家去打关中?”段业有些不解。其实他还有一个意思,人家有了河北,却放弃河北去争夺关中,而我想要关中,你们却劝我舍近求远,去取河北,这里面未免有些玄妙了。

这个时候,张衮说道:”大人,我们这么说,自然是有我们的消息来源,这么重大的事情,是不可能拿来开玩笑的,事情真伪,大人想必在中原各地都有了细作了吧?这些事情也无非是晚几天就知道了而已。“”晚几天,区别可就大了。“段业喃喃道。”大人能有这个想法,就不会晚!“张衮坚定说道,“而且,很快大人将会得到一个颇具规模的情报网。”

段业大喜,张衮这意思分明就是有意投奔了,“先生您……”

“张衮愿意为大人效力!”

“小可也愿意。”

“哈哈哈哈哈。”段业大笑,连连拱手,却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对着那个年轻人说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呐!我十岁的时候,可是没你出息的小兄弟,还没请教你高姓大名呢。”

“不敢。”那个少年这时候却一点没有绢狂之气,显得彬彬有礼,一看就是世纪大族出身。他行完礼后,道:“大人,小可姓崔名浩,清河郡武城人士,家父崔宏,号玄伯,三年前出门后至今未归,因此这些年来,小可一直与张叔父在一起,由叔父带着小可游历天下,观察人物。”

段业听了,顿时肃然起敬起来。而且还感到一阵惊喜!

原来,这个崔浩,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年代天下最出色的谋士,没有之一!只是没有想到,还在十岁出头的时候,就来到了自己身边,这难道是上天在保佑自己么?

其实,历史上的崔浩,却是给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效力的,正是因为有崔浩在,才让北魏统一北方,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刘义隆,消灭了赫连家建立的大夏,最终数十万大军南下,终结了元嘉之治。所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一切都是这个崔浩造成的。可以说在这个年代,崔浩是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他背后的崔家,更是非同小可,从之前几百年到之后几百年,要说起华夏土地上真正的世家大族,排行第一的,决计不是哪个皇族,而毫无疑问的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的历史实在太长了,可以追溯到春秋年间,因为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与田,鲍,高等望族齐名。

到了西汉时,崔家迁徙并且定居在清河郡,子弟们陆续为官,势力大增,到了东汉以后便成为山东望族,人脉遍布朝野,势力盘根错节。

其中,三国里著名的雅量高致的崔琰,曾投曹操门下。这也是段业知道这个家族的原因。

后来的事情自然更是很显然了,段业现在所在的这个年代,最讲究的便是士族门第,毫无疑问,在北方,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而且在第一等大姓里也排行第一,接下来的几个是王,卢,李,郑。而不管是江南还是塞北,辽东还是河西,只要有诸侯,就一定有崔家的人在他身边做官或者为将,天下姓崔的人,可以旦夕聚钱百万,可以瞬间调兵数万,势力之大,可见一斑。

就算到了几百年后,至唐代开国,衡量天下世家大族,有五姓七家之说,崔氏仍立其中。以至于那时候崔家的人甚至连李世民都不怎么放在眼里,终于惹得这位天可汗龙颜大怒,崔家算遭了大殃,才逐渐衰落下来。

所以说,张衮带着崔浩来投奔自己,就绝对不是简单的贤臣择主而事,而是一个风向标,一个探测球,因为这代表着河北的重要世家,开始试探着向自己靠拢,这事可非同小可。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1)

这些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