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晋军进军途中,刘牢之的侄子,也是刘裕的挚友何无忌对刘裕说:“将军,此次北伐,虽然已经逼近了广固,但是前面却还有大岘穆陵关,慕容冲如果派驻精兵,死守穆陵关,或坚壁清野,不与我交战,我们虽然能够攻城略地,却苦无补给,到了那个时候,大军深入,后面却几乎没有援军,一个不小心,我们不要说建功立业了,恐怕连完整的把这支军队给带回去就有困难,到了那个时候,可怎么是好?”

说这话的时候,刘裕和何无忌正骈马而行,刘裕看着自己身边那些脸上充满了希望,甚至还面带微笑的士兵们,心情一直很好,纵然何无忌说的话也很现实。

“无忌,你不必担心的。”刘裕笑了笑。

“大帅,这个没法不担心。”何无忌是个一向谨慎的人,而慕容冲既然能从区区几万人,在夹缝之中快速发展,以至于现在成了整个北方最强大的力量,一定是有他过人之处的。

而何无忌一向自忖自己的才学,或有可观之处,但是一定没有到顶尖的水平,既然何无忌自己能够想到,慕容冲能够奋斗到今天这一步,他身边的人理应更为出色,他们却没有道理想不到。

刘裕笑了笑,道:“你的猜测差不多,我想,慕容冲身边的人,一定能够看出你所说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做决定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慕容冲。”

“这是何意?”何无忌有些不解。

“哈哈哈哈哈。”刘裕大笑,“慕容冲这个人,昔日名扬天下,是因为他是苻坚的娈童,自此之后,他就一直想洗刷这一耻辱,在没兵没地盘的时候,他或许还是能够礼贤下士,也能尊重人家的意思,可是现在么……呵呵呵,我曾经和他有过相处,我料定这一次,慕容冲所部,不过进据临朐,退守广固,最大的可能,还是在广固城下,等着我们。““这是为何?他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现在慕容冲最想做的,其实是证明自己,证明靠着自己而不是别人,他一样能打胜仗,他夺取邺城,完全是靠自己,而不是靠别人。虽然慕容冲嘴上不说,但是他这种想法和欲望,是从来也没有停止的。”刘裕笃定的说道。

想了想,刘裕又笑道:“虽然是这样,我还是可以确定,慕容冲即便是这么做,还是会犹豫迟疑,下不了狠心,也肯定做不到坚壁清野,守险自待。呵呵呵,妇人之仁说的也就是他了。”

说完,刘裕便大笑着用马鞭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战马吃痛,嘶鸣一声就撒开蹄子跑起来,到前队去了,只是何无忌还是有些不放心,连连摇头。

正如刘裕所料,在邺城旧宫举行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慕容冲的人再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不消说,李千山如今因为连续取得胜利,在慕容冲阵营也有相当的威望,自然他的上中下三策,也被讲了出来,供大家讨论。

而实际上,现在这已经是一道选择题了,因为可能的办法,就李千山这三条,别的办法显然更不靠谱,既然李千山把三条都想出来了,大家也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就是了。

不过,很多敏锐的人都认为,慕容冲如今对于李千山如此的信任,却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依然把这三条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而不是直接做决定,其实这也就说明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慕容冲并不赞同李千山的意思。很简单的道理,李千山既然排定了上中下的次序,也就说明李千山希望慕容冲采纳自己的上策,而慕容冲如果同意,当时就可以决定了,而不必费这么大的力气。

不过,第一个开口的左将军慕容振却是支持李千山的,但也对李千山的计划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他说道:“大王,我军多骑兵,而北府多步兵,以骑兵对步兵,在山地作战,则敌军有利,在平地作战,则我军有利,所以应该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故而末将以为,穆陵关以南,多平地,我军应该出关作战,战而不胜,就可退守;而决不能把敌人放过穆陵关,自弃险固,那样一来,我军就危险啦。”

慕容冲听了,也没有做出评价,只是淡淡问道:“其他人呢?你们有什么想法?今天么,请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有顾虑。”

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就有数了,显然主公大人,是不想这么做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6)

很快,参议王澹说道:“主公,如今我军上下,士气高涨,彼等却是相反,疲惫之军,勉强北上,一路之上早就失去了锐气,不如趁着这个时候,集中主力,一战而定乾坤!”

“非也。王大人此言差矣。”别驾张菲说道,“与其冒险进攻,不若坚守广固,广固城高池深,粮草可支三年,敌军一旦顿兵与坚城之下,长期围攻而不克,气势一定转衰,那个时候,我军再发大兵击之,可获全胜。”

“不对……”

……

就这样,大家纷纷各抒己见,吐沫横飞,每个人都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顺理成章,只有李千山,已经不再说话,而是摇头不已。

李千山知道,这些性质的讨论,辩论,有很多时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取决于那个人是不是会打仗,是不是有经验,而不是其他。

绝不是说大多数人赞成的,就是对的。

他当然明白,慕容冲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不太赞成自己的,这个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一个领袖事事都听谋臣的,那这个领袖当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尽管如此,慕容冲没有否决他的话,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还是可以商榷的。只是李千山却直觉的认为,这一次刘裕北上,带来的后果实在是有些难以预期,只是现在,他只能祈祷,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尽可能的用战役的胜利来弥补了。

话说那头,刘裕从前军回来时,看见满脸忧色的何无忌,却突然笑了。

何无忌有些不解,道:“将军因何发笑?”

“无忌,你还在担心呢?”

“是啊。”何无忌轻轻点头,“卑职总觉得,这一次咱们北上,将军有些过于冒险了。”

“是的,是冒险,冒了很大的险。”刘裕点头,“不过,我们不得不冒险。”

“这是何故?”何无忌有些不解,“将军如今已经有了如此成就,但是还如此年轻,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如今谢相又支持将军,北府军上下对于将军也是服气的紧,将军大可以稳扎稳打呀。”

“不,不在内,而在外。”刘裕现在已经和何无忌并马而行,他叹了口气,指了指前面,道:“你看,这美丽的锦绣河山,如今却还有一大半,还在胡人手上,我们身为华夏子孙,除了戮力同心,全力以赴的光复旧土,还能有什么选择么?只是现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可能就会错过了。”

何无忌轻轻摇头,他不懂刘裕的意思。

刘裕看了看周遭,除了何无忌外,这里的一些人,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兵,自己和他们都是亲兄弟一般的感情,都是绝对信得过的人,因此现在也到了和何无忌讲真话的时候了。因此,刘裕轻轻一笑,道:“无忌,你是道帅的侄子,道帅与我有恩,我是没齿不忘的。且你我二人,相交日久,我也待你如臂膀手足,因此,有些话,也到了交底的时候了。”

“将军请说。”何无忌的表情一点也不轻松,因为这固然是刘裕表示对他的信任,而让他感动,可是,信任也意味着责任,刘裕既然对他如此的信任和托付,自己也就得对等的拿出东西来回报刘裕了。

“其实呢,我一直觉得,我们朝廷么,这么多年来,我们朝廷很多事情,可能做的不是太好。”刘裕这话说得很淡,可是何无忌听了,却如同平地惊雷一般!

要知道,这个年代,虽然谁都知道,晋廷只是一个摆设,皇帝只是一个傀儡,可是有些事情,毕竟是不能说破的!

刘裕在这个时候,对自己说这话,意味着什么?何无忌心里有些打鼓。

刘裕却像没注意到何无忌的表情一样,接着说道:“朝廷么,也是我们汉人的朝廷,如果他们做不好,事情总还得有人做,对不对?如今北伐这事情就是这样,朝廷反正是做不好的,如果我们不去做,其他人就会把地盘给抢走,那样就不是我们北伐,而是人家南征了!”

“是。”何无忌轻轻点头。

“所以,无忌,你愿意帮我么?”刘裕勒住了马,停下来看着何无忌的眼睛,眼神里充满了期盼。

这是考验何无忌的时刻了!这无疑是一个抉择,何无忌必须选择,是站在刘裕这一边,还是站在别处。

当然,这也是考验刘裕的时刻,他第一次用这样的办法来拉拢人,成败与否,也是很关键的,具有指标意义。

好在,何无忌只考虑了一瞬间,就坚定地点头,而刘裕也有些激动地伸出了手来,两只大手牢牢的握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从这一刻开始,刘裕也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一路向北,等到刘裕军过穆陵关时,刘裕赫然发现,整个雄关,几乎没有人把守,即便是他向来冷静,很沉得住气,也不由大喜道:“大军已经通过此行的唯一的险隘,如今一切顺利,全军将士,早就有了必胜的信心和不惜死战的决心,而一路之上,敌军也没有坚壁清野,更没有破坏田中的青苗,我们的粮草问题也不是问题,广固必克!此战必胜!”

何无忌也趁机高呼,道:“广固必克!此战必胜!”

接下来,全军都开始高呼起来,一时间,北伐军的士气,再次达到了一个巅峰。

当然,还在姑臧的段业,此时只知道刘裕大军已经逼近了穆陵关,还没有得到结果,而且这个情报收到的时候,张衮,崔浩还在段业房中没有走,本来他们是来推敲明日寿宴的细节的,可是这下子,由于姑臧站临时得到了中原传回来的加急情报,讨论的主题已经变了。

其实今晚,不光是段业和楚云深对于张衮和崔浩有了新的认识,二人对于段业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之前,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年轻人的知识能够渊博到这种程度,对于大势的把握能够精确到这种程度,以至于让他们都感到有些可怕。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七人同时论天下(27)

“各位。”段业把刚刚看完的密信交给张衮,然后表情有些沉重的说道:“各位,你们看一看,刘裕的北伐军已经过了黄河了,下一步,他怕是要取广固了。”

张衮,崔浩等人依次看完信,然后崔浩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刘裕此行,一定是冲着广固去的。”

“慕容冲恐怕是抵挡不住。”对于这段历史,段业还是心里有数的,虽然说在真实历史上,其实和刘裕对抗的并不是慕容冲,而是慕容德父子,但是这个年代,真正能和刘裕掰手腕的人几乎没有。

想了想,段业还是说道:“此次刘裕攻广固则有余,取河北则不足,我料他这一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淮北防线。”

“不错。”崔浩站起身来,道:“大人,众所周知,河北南面门户须依托山东,东南淮泗上游也须藉山东为屏蔽。南北对峙之际,山东常是争夺的焦点。依小可看来,刘裕不惜在这个时候进军北上,试图收复山东,主要是因为山东在手,一方面,能屏护南方江淮防御体系,如果要与北方对峙,最佳的办法,其实还是拒关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