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折彦纳兰重重的哼了一声,“你以为我不懂?告诉你!成语啊我已经学过啦,你这是你们汉人里的一招,叫做欲擒故纵!哈哈哈,你明知道那慕容家的人,是真的想和你联姻,你反正不差人也不着急,就故意想吊着他的胃口呢,对不对?”

段业心里悚然而惊,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妮子,看的很准,自己还是真的有点这个想法。

当然了,自己方才和慕容农说的,绝对都是真心话,如果联姻搞得娶个仇人进来,那肯定不行的,枕边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那多糟糕啊?

而且,最好的结果,就是二人的结婚,虽然是政治婚姻,但是二人真正能够产生感情,互相爱慕,那可是太完美了,甚至段业不希望出现先结婚后恋爱,而是先恋爱再成亲,这样有了感情基础,段业心里才有底。

话说回来,折彦纳兰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联姻,本质上是做生意,人家送出女儿来,一个大活人呢,当然想要获取点什么,你想白拿,那是肯定不行的。

可是既然是生意,也就可以漫天要价,还可以坐地还钱,端看你的本事,而欲擒故纵,的确是屡试不爽,千年不变的妙手,干嘛不用呢?

可是折彦纳兰方才的话一出来,三女也都齐刷刷的看着自己,神色颇为不善,段业知道,这是决不能承认的,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她们几个,自己的名分都还没着落呢!

名分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段业以前,一直以为古人是一夫多妻制,只要男人有本事女人也愿意,那还不是想娶多少,就多少?

可是等到段业真心开始考虑这些问题,并且开始问人具体的细节时,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幼稚。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除了原始社会外,一旦进入文明社会,有了文字礼法后,就从来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

因为正妻,是家里管事的人,是明媒正娶,要告诉天地祖宗的人,身份很高,而且代表着妻子那边整个的家族,当然不能怠慢,老话说,“诸侯无二嫡”,意思是即使是天子诸侯也不能同时娶两个妻。所以一般只会有一个妻子,其它均为妾。

那段业这个时候才了解到,其实他们纳妾,主要缘故也不是好色,而是为了传宗接代,因为孩子实在是太容易夭折了,如果正妻生的孩子死了,或者生不出儿子来,不纳妾还能如何呢?

妻与妾之间有着明显的界线。地位完全不同,其实一般来说,正妻和夫君的地位起码在法理和道理上,是平等的,正妻由于之前祭告过上天和祖宗,所以就算死后,也要入宗族牌位,其所生子女为嫡出,嫡子可袭爵继产。可是妾就不一样了,妾严格来说,就不太被认为是家族的一员,而是当成主人可以随便买卖,赠送的物品一样,就像一匹马,一把宝刀那样。妾死后不列入宗族牌位,所生子女为庶出不可袭爵,但是可分得家族财产。除非在很特殊的情况下,那就是正妻没有儿子,则可袭爵。但是即便是这种情况发生,那庶子法律意义上的母亲还是老爸的正妻,管自己亲妈,就只能喊姨娘。

对于这一点,段业是非常痛恨的,所以在段业事业刚刚有了一点基础,在敦煌站稳脚跟后,就曾经召集自己的女人们开会,并且那时候就说了,自己以后的家里,要人人平等,不能有这种有违人之常情的事情出现。

可是后来段业才晓得,自己有些太理想化了,事实上,所谓的三妻四妾,后来发展为一正妻二平妻四侍妾,这才是三妻四妾的具体做法。而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段业现在面临的问题过去人家经常面临,那就是联姻。

联姻,完全是政治需要,难道因为人家已经有妻子了,你就不和人家联姻了?

为了政治利益,该送女儿还是得送。

可是问题在于,送个女人过去给人家做妾,人家当然不会有啥意见,可是自己面子上,那却挂不住。再说了,要自己女儿跟了人家,目的不外乎是得宠之后,能够影响夫君,比如吹吹枕边风啊什么的,然后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嘛。

但一个妾,地位都没有,说话也没分量,何谈其他呢?

但是想要改变多年的一夫一妻制度,那又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的古人们就开始变通了。你之前娶得正妻,那是明媒正娶,我们没话讲,她入门也早,理当还是正妻。

可是我们也是大户人家啊,难道嫁给你做小吗?那不行,绝对不行。干脆,就嫁过来当平妻吧?所谓平妻,就是法律上有地位,承认你是家族的一员,不是妾,要解除婚姻也得写休书,不能当妾一样送人,但是地位还是要比正妻要低。

既然是联姻,很可能就不是一次,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就是俩了。所谓就有一正妻二平妻四侍妾的说法,也就是三妻四妾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段业心中正妻的位置,无论如何,绝对不会留给跟自己联姻的人,这是想也不用想的。

第五章 布局(5)

一个是自由恋爱,一个是利益交换,要选哪个,傻子都知道,实在没有啥可以犹豫的地方和空间。

不过段业现在很清楚,现在段业要结婚,已经不是自己讨个女人的事情,而关系到整个凉州的整体利益,绝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因为段业虽然有的权力,却并没有的习惯,如果能够和大家商量着办,段业还是要商量的。领导威信来之不易,绝不是靠着强权来压迫的。

因此,段业是肯定还是要和其他人商量商量,比如崔浩等人。但是段业很有信心,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现在的身价和地位,段业自信,慕容农来姑臧的消息,一定瞒不住人,到时候,想来找自己的,可绝不仅仅是信慕容的人。

比如,姓苻的。

这一年,天下几乎是太平的,可以说是处处无战事,不过,所谓静极思动,天下各路豪强,按捺了一年,也实在不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家都保持了相当的克制,所以说导致在各方势力之间,隐然形成了一种均势,谁都不干贸然打破这种平衡,因为一旦打破平衡,如果你没有必胜的把握的话,这样做,只会成为出头鸟,而出头鸟,注定是被打的。

成都城。

作为州、郡、县治地,成都在这个年代,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名城大邑了,益州本来就是富甲天下地方,长期以来,又因为非常安宁,没有战乱,避难的人更是纷纷跑到这里,如今成都人口,已经将近百万。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之称。成都周围,除了沃野千里的坝子外,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

如此重要的地方,如今却是掌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上,这个人,就是苻宝。

自从苻诜帮着苻宏夺回了河东之地后,苻诜和苻宝都得到了苻宏极大地信任,而且,夺回了河东之地,无异于给关中加上了一个屏障,极大地缓解了苻宏四面受敌的局面,可以说功劳甚大。

但是就在苻诜刚刚夺回太原时,成都城内居然发生大规模叛乱,有人举起光复旧土的旗帜造反,并且试图联络荆州方面的桓冲,企图里应外合,一举夺下益州。

这个事情非常严重,本来,在关中之外的大部分地盘,如今已经不能被苻宏有效控制,益州是最重要的粮仓和兵员来源地,也是可靠地粮仓,只要益州在,就算最后关中实在守不住,苻宏也有个退却的地方。

可是如果连益州都没了,那就真没法过了。

可是现在苻宏手上根本没有合适的人才,人家叛乱的大旗举起了,消息传到长安已经很久了,还来得及吗?

就在这危难的时候,苻宝主动请缨,挂帅南征,她虽然身为女流,率领三千轻兵星夜南下,昼夜兼程,沿着邓艾走过的路,从阴平小道穿插而下,千里奔袭,二十七天赶到成都城下,并且立即攻城!

据城叛乱的一些人,都是当地的豪强士族,虽然有名望和号召力,可以扯旗拉人,但是真心不懂打仗。

苻宝披坚执锐,亲自冲锋,三千疲兵势不可挡,居然一举攻破了成都!

城内的人,一看大事不妙,觉得还是身家性命更重要,于是一个个又纷纷反正,迎接王师。

苻宝自然宣布,一切既往不咎,并且只要归降,还有赏赐。

众人一听,当然都高兴地很,反正造了个反就像洗了个澡,如果成了自然不必说,如今没有成功,看起来也没什么后果嘛。

大家都配合,苻宝也贴出了安民告示,那就算这事儿完了。

有些人还嘀咕,苻宝这女人,倒是真的足够狠辣呢。

只是他们不知道,干什么事情都行,就是不能瞧不起女人,因此他们也都付出了代价。

苻宝在稳定局势后,突然大开杀戒!一夜之间,成都城内有三千人人头落地,血流成河!

这一手霹雳手段,彻底把所有人都吓住了。就是苻坚,就是当年的冉闵,也没有这么狠呐!

一夜之间,很多人夜里老是做恶魔吓醒,也从今天起,苻宝的名字,就可以在晚上小孩睡不着觉的时候用来吓唬他,威胁他如果你再不睡就让苻宝过来,很多小孩从此就乖乖止住啼哭。而益州也就此稳定了下来。

而苻宝这一手,也是名动天下!他们万万想不到,苻宝一个女流之辈,居然还干得出这一手,难不成淝水之战后,这大秦帝国,居然又出了这么一位人才吗?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苻宝取得了这样的成就,男人们心情多半很复杂,有的敬佩,比如段业,有的不爽,比如桓玄。

桓玄不爽,是因为他本已经点起了兵马,准备千里奔袭益州,再造不世之功,可是大军刚刚聚拢,苻宝居然就已经把成都拿下了,这速度,实在是让人咂舌。

桓玄的父亲桓温,之所以当初能够权倾朝野,靠的就是军功,而他军功的第一项,就是西征四川。

当年割据四川的是所谓的成汉国,桓温想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先拿软柿子开刀,而且他一下定决心,就迅速行动。首先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但是区别在于,桓温没有搞什么誓师大会,他下了将令后,就命令袁乔马上出兵,然后再上表向朝廷请示。

所以朝廷虽有异议,也无从阻止他了。人家兵都出了,战争已经打起来了,你再去闹,有什么意思?倒不如坐观成败。桓温如果赢了,那就罢了,如果输了,到时候再给他好看,也来得及。

但是其实当时,朝中的议论多以为蜀中地形险阻,路途又远,桓温兵力不大,难以取胜。

只有当时桓温很讨厌的一个人叫做刘惔的,却以为必能成功,众人问他根据何在,他说:“从赌博可知。桓温赌博的手段极精,非一定能赢绝不出手。只怕灭蜀之后,朝廷都得听他的而已。”

刘惔幼年便与桓温相识所以他是真正了解桓温的。也因为这件事,桓温班师回朝后,才对刘惔刮目相看。

成汉国的国主李势仗着蜀道险阻,不作战备。桓温见此,大军入川后,根本不在具体的城池,据点,要塞上和他纠缠,而是绕过它们,不惜后路粮草被断,全军全速前进,长驱深入,短短两个月,顺江而上的大军,已经在离成都不远的平原地区上大耀军威了。

李势这时如梦方醒,急命叔父李福、堂兄李权、将军昝坚等领兵迎敌。昝坚首先领兵到了犍为布防试图阻击桓温。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很不好,桓温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