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朱晋文拍案叫绝,“你这个提法太好了。这就像贩马一样,我们不是光想着卖马给你,而是根据你的需要,推荐你买什么样的马。千里马虽好,可是用来拉车就是浪费了。”。
“不会吧,朱司长,你真的贩过马啊?…”马羽中郁闷了,这厮怎么口口声声都是贩马呀。
“这样吧,小林经理,你把你的报告留下,我报给我们几个主任都看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关于你说的解决方案的问题,你这此天也好好地琢磨一下,看看能够给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客商提供哪些解决方案……”朱普文说道。
这次谈话之后不久,机械委便向全国机械行业发出了通知,号召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报名参加由机械委和外贸部联合组建的中国装备工业展团,参加法兰克福装备展销会。在参展的通知中,还特别用上了林振华提供的这个词汇:解决方案。
就这样,一支由达多家中国机械企业组成的展团,终于第一次出现在了法兰克福装备展销会的会场上。(未完待续。
【226 非洲版的工业梦想】
非洲乌桑国北方省的工业部长哈罗雷带着一群随从走在兰克福国际展览中心的大展厅里,踌躇满志,他感到,自己建立业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哈罗雷早年毕业于国巴黎理工大学,在乌桑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海归。他带着工业强国的梦想从国回到乌桑,却发现自己毫无用武之地。当时的国王只知道奢侈享受,他把卖矿石换来的外汇变成了产自于西方的名车、名表、名牌服装以及大量的武器装备,而全然不顾国内的人均GDP只有不到100美元,人均预期寿命仅仅30岁出头。
在乌桑回国5年之后,政变终于发生了。老国王带着亲随和大量的美元流亡海外,新上台的领导人宣布开始民主改革,建立一个联邦制的新乌桑。哈罗雷的好友纳勒通过竞选当上了北方省的省长,上台伊始便推出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计划和工业化计划。
哈罗雷作为整个北方省最懂工业的人,被纳勒任命为工业部长,并且得到了姓口万美元的建设资金。这笔钱是整个北方省未来五年财政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纳勒把他交哈哈罗雷的时候,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我的老朋友,北方省的未来,就交给你了。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到北方省成为非洲的伯明翰。”“纳勒先生,你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哈罗雷热血沸腾地承诺道。
要在非洲建设一个伯明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新兴的乌桑共和国在工业方面可谓是一穷二白,甚至于在乌桑国周围几百公里的范围内,都找不出一家能够生产工业母机的工厂。不过,哈罗雷对此并不担心,他知道,在欧洲有第一流的工业装备,他手里有4000万美元,还愁买不来一个现代化吗?
这4000万美元当然不可能都用来购买设备,这一点哈罗雷是心中有数的。要发展工业,还需要道路、厂房、工人宿舍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要用钱的。再说,纳勒给他的资金,也并非都是真正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是乌桑国的本币,这是无拿到国际市场上去购买产品的。
在国读书期间,哈罗雷就听说过兰克福国际装备展,知道那是全球顶级的装备展销会。这一次,他得到装备展开幕的消息,便带上自己的几名随从,不远万里地来到了兰克福。在他的口袋里,装着1000万美元的外汇,这是他用来打造北方省工业现代化的全部资本。
哈罗雷知道这些钱来之不易,所以,在兰克福期间,他带着随从们住的是最便宜的宾馆,吃的是最简单的饭菜。他不断地向随从们灌输着强国富民的观念,让他们与自己一样,浑身充满着热血。
“哈罗雷部长,那边就是联邦德国集团的展台。”一名叫做卡拉比的随从对哈罗雷说道,卡拉比也是大学毕业,学过几年英语,勉强能够懂展厅里的展牌。ak这个名字是哈罗雷告诉他的,他从一进展厅就开始搜索这个词汇。
“太好了,我要找的就是。”哈罗雷兴致勃勃地说道,“你们知道吗,是全球装备产业排名前20位的大企业,尤其是它的机床,在全球是排名前5的。我在巴黎的时候,曾经有幸参观过公司的机床演示,它的丰铣一体机床比我们的手指还要灵活,能够雕刻出一个戴高乐的头像来。”
“是吗?那简直是太神奇了。”卡拉比心驰神往地说道。
几个人挤过人群,来到了的展区前。不愧是国际大企业,一家的展区就占了200多平米的空间,里面摆放着七八台各式机床,还有汽轮机、水轮机、轧钢机等大型设备的模型。十几名工作人员散布在展区的各处,正在向全球各地的客商们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这个是大型立式丰床,这个叫龙门锉床。”哈罗雷如数家珍地向自己的手下介绍着au展区陈列的设备,“咱们要发展自己的工业,就必须拥有这些装备。”
“先生,我能帮助你什么吗?”一名公司的职员走了过来,向哈罗雷彬彬有平她问道。哈罗雷没有注意到,在这名职员职业化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一丝冷酷的傲漫之气。
“哦,你好,我叫哈罗雷,是乌桑共和国北方省的工业部长。先生,请问你怎么称呼?”哈罗雷用流利的英语说道,他在国留学期间,学习还是很刻苦的,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和语与人交流。
职员答道:“我叫赫迪拉,非常荣幸能够为啥罗雷部长服务。请问,你是对我们的什么设备比较感兴趣?”
“我都感兴趣。”哈罗雷道,“你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农业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工业化,我们需要发电设备、金属冶炼设备、机械设备。我想,公司会是我们良好的合作伙伴
“我也是这样想的。”赫迪拉冷冷地说道,“那么,请问你想先了解什么装备?”“发电设备,我们北方省非常缺少电力。”哈罗雷指着一个汽轮机的模型问道,“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这个应当是火电厂用的汽轮机?”
“是的,这是一台60万千瓦的主机,它的技术水平是全球领先的,包含了我们集团的300多项专利技术。如果配合我们提供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你们,这张照片就是它的主控机房的样子。”赫迪拉介绍道。
“这实在是太先进了!”卡拉比在哈罗雷身边赞叹道。从照片,那些电站工作人员完全不像是工人,他们穿着雪白的衬衣,手里端着咖啡,眼前是一排排绿荧荧的监视面板,这简直就是一个科幻的世界啊。
“这一套设备,应当很贵?”哈罗雷怯怯地问道。他虽然在巴黎读过书,工业技术学了不少,但从来没有亲自购买过设备,他脑子完全没有设备价格的概念。着光一个控制机房就如此先进,他暗暗地想,自己兜里这1000万,估计刚够买下这一个电厂的设备?
赫迪拉道:“这台汽轮机的单机价格是5。3亿美元,如果你们需要配奎的……”5。3亿美元,还不含配套设备,这得整个北方省的居民不吃不喝挣上五六年时间才能买下。
“呃,“我觉得这个可能有些太超拼了。”哈罗雷抹着脑门顶上的汗水,说道,“我们北方省总共只有80万人口,我想,有两台2万千瓦的机组应当就足够了。”
2万千瓦?”赫迪拉耸了耸肩膀,说道,“哈罗雷部长,非常抱歉,这样的机组我们集团在上个世纪就已经不生产了。”
上个世呃。”哈罗雷捂着脸,觉得牙齿疼得厉害,他知道赫迪拉说的是真话,上个世纪集团的确不生产2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因为那时候交流电才刚刚发明出来。如果换成一个其他的人这样调侃他,他估计就要使出非洲的传统武术去和对方决斗了。可是,对方是的职员,在气势上已经足足地压了他一头,他实在鼓不起勇气去向对方抗议。
“那么,请问你们最小率的机组,是多少千瓦?”哈罗雷忍着气问道。
,10万千瓦,不过,因为是淘汰产品,它的价格并不便宜,需要10万千瓦,不过,因为是淘汰产品,它的价格并不便宜,需要2。4亿美元。我们保留这个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给一些有收藏爱好的客商。”
“嗯,好,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机床。”哈罗雷放弃了购买发电设备的想,北方省还有一座5000千瓦的小电厂,勉强能够保证政府和少数几家工厂的用电,要不就先凑和着用。
“这台数控龙门铣床,使用的是西门子公司的工控系统,价格是280万美元。”赫迪拉指着展区里的设备,大大咧咧地对哈罗雷说道。作为一名销售人员,他不能拒绝向客户介绍产品,但他早已知道,眼前这几个老黑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他的客户。非洲这种地方,不是盛产狮子和河马的吗?搞什么工业?
“车铣一体加工中心400万。”
“焊接机器人,加上控制系统,一套是570万。”
……””
赫迪拉无聊地说道,哈罗雷的脸色越来越难。在出发之前,他曾经有过一个基本的设想,想在北方省的首府建立一个小型的工业园区。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机器设备的价格竞然会高到这个程度,光一台铣床就要花掉他手里四分之一的外汇,他能光用四台铣床来建立一个非洲的伯明翰吗?
“对不起,赫迪拉光生,我想,我们可能还需要再其他厂家的产品,非常感谢你的介绍。”哈罗雷讷讷地说着,然后带上自己的随从,逃也似地离开了的展台。
“赫迪拉,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专门向这个黑人介绍最贵的设备。我们不是也有5万美元以下的机床吗,我想,这个价位是比较适合于他们的。”一名同事向赫迪拉说道。
赫迪拉轻蔑地笑了一下,说道:“我不认为黑人能够操作机床,我丝毫也不怀疑他们的运动能力,但机床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高深了。”
“你说得对,机床这种东西,只有追求精确的日耳曼民族才能驾驭。”那位同事深有同感地说道。

【227 一千万美元能干什么】
哈罗雷带着随从又转了几家展区,无论是美国制造商还是日本制造商,各家给他开出的价格都远远地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
在日本西乎公司的展区里,负责介绍产品的职员对哈罗雷一行倒是表现得极为殷勤,向他们推荐了一大批最新的装备。有些装备本身听起来不贵,可是,背后的陷井深得堪比东非大裂谷。一台报价5万美元的数控机床,据说必须配上日本原装的稳压电源才能保证稳定工作,而这台稳压电源的价格,是7万美元。
“哈罗雷部长,为什么设备会这么贵?”卡拉比郁闷地问道,“咱们省里的铁矿,一年的出产都不够买一台丰床。”
“这就是技术的价值啊。”哈罗雷叹息着说道。
“那咱们怎么办?还继续走下去吗?”卡拉比请示道。
哈罗雷坐在一张供观众休息的椅子上,抬眼望着满场的广告。他只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叶孤舟,在这汪洋大海中无找到方向。其实,岂止是他哈罗雷本人,就是整个北方省的80万百姓加在一起,在那些国际装备大亨们的眼里,又与草芥有何区别呢?
工业化的道路,为什么会这么艰难啊!哈罗雷悲哀地想到。他在巴黎理工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曾经想过,非洲大陆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发展工业。在学校里,他比任何非洲来的同学都更刻苦,他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去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
谁曾想,工业并不是光有一两个技术人员就能够建成的,建成一个工业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非洲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