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曾想,工业并不是光有一两个技术人员就能够建成的,建成一个工业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非洲最缺乏的,恰恰就是资金。没有钱,他拿什么来发展工业呢?
哈罗雷不由得想起了纳勒在竞选时候对选民们喊出的激昂口号: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北方省!
奇迹,奇迹是这么容易造就的吗?
“算了,咱们回去。”哈罗雷颓然地说道,“这个地方不适合我们。”
“哈罗雷部长,你看,那边有一个广告牌,非常奇怪。”卡拉比指着前方某处,对哈罗雷说道。
哈罗雷不经意地扭转头,顺着卡拉比的手指看去,只见在诸多红红绿绿的广告牌中,有一条标语似的广告十分抢眼,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1000万美元能够做什么—一能够诞生一个工业奇迹!”
1000万美元,工业奇迹!这个数字和这个词汇一下子激起了哈罗雷的兴趣,他腾地一下站起身,向着那个广告牌走近了几步。
这一回,他能够看到广告牌下面写着的全部文字了:
“1000万美元,在富人手上,不过是一枚钻石戒指;在繁华都市,不过是一套狭小的公寓。在我们这里,它就是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欢迎参观中国展台,我们竭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量身定做的工业化解决方案。”
“1000万美元能够建成一套工业体系!”哈罗雷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在到兰克福之前,他也曾经这样幻想过,凭着自己兜里的这1000万,为北方省建成一套工业体系。然而,在走过ALK、通用。西乎等公司的展区之后,他这个幻想已经完全破灭了,他认为,别说是1000万,就算有100个亿,他也不见得能够做成什么。
可是,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幻想又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在他眼前了。
“请问,你们这里写的,是真实的吗?真的只需要1000万吗!”哈罗雷如百米冲刺一般地奔到中国注区前,对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声地问道。
朱晋文此时正猫在展台里,翻看着几本从其他厂商的展台上拿来的宣传册。他觉得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居然会被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人忽悠着热血沸腾,跑到兰克福来丢人现眼了。
这一次,中国展团带来的机床、化肥设备、发电设备、炼钢设备等等,都是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及部分照片、模型等往外一摆,倒是吸引了不少客商的目光。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英国商人站在一台卧式车床前,叫孙女给自己拍了几十张照片,然后意兴遄飞地诉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操作这种机床的趣事,时不时还蹦出来一句“我不见它,已是30多年”之类的话,怀旧之情溢于言表。
朱晋文一开始还有勇气站在外面回答一些问题,到最后就羞得一头扎进展台,不肯出来了。同来的其他一些厂商代表也是如此,大家在国内的时候还颇为自己的产品自豪,到了这里,才知道落后是什么滋味。
鹤立鸡群是一种境界,鸡跑到鹤群里去,那就完全是自虐了。
幸好,机械委有先见之明,在组织这个展团时,没有安排…齐重、太重之类的国家队参加,而是找了一批地方级的中型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中型企业先来探探路,即使被人瞧不起,丢的也只是这些中型企业的脸。
“丢人啊。”朱晋文对林振华嘀咭道,“你看看,哪有真正的买主来关注咱们的展台?都是拿咱们展台当成博物馆的。咱们的设备,起码比国外厂商落后了20年都不止了。”
“这不是咱们早就知道的事情吗?”林振华说道。
朱晋文道:“可是,你不是说有发展中国家对咱们的设备感兴趣吗?你看看,那些非洲的、南亚的、中东的,不都还是往那些国际大企业的展台去了?”
林振华皱了皱眉头,说道:“朱司长,我觉得,是不是因为咱们的广告没打出来,人家根本就不知道咱们在卖什么。”
“打什么广告?就这么几台破床子,广告上怎么写?”朱晋文问道。
“没事,我来写。”林振华说道。他找了:张大广告纸,开始用排笔在上面刷刷地写着。他的英语水平足够高,写出来的东西充满了煽情的意味。
“1000万美元能够做什么—、能够诞生一个奇迹!”朱晋文看着直摇头,“小林,你这牛皮吹得也太大了?我下放到内蒙的时候,也放过牛的,照你这个吹,多少牛也得让你吹死啊。”
林振华笑道:“朱司长,你放心,吹牛又不交税,我还嫌吹得不够大呢。”
可不是吗,如果搁在20年后像这样的广告语,那属于是最最谦虚的了。明明是河北的房子,广告上敢20分钟直达国贸;有一个养五十条鱼都嫌缺氧的小水池,广告上就敢说是亲水豪宅。林振华不过是写了一个什么奇迹而已,伟人说过,中国人民,什么人间奇迹都敢创造。
其实林振华还构思了另外一条广告:“距离工业现代化有多远——只有区区200米!”他准备过两天就和主办方谈一谈,把这条广告刷到大门口去。从大门口走到中国展区,就正好是200米远。
朱晋文也懒得去和林振华磨牙,既然已经被林振华骗出来了,他也就自暴自弃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林振华写完广告,弄了几个图钉给按在展板上,然后就坐在那条广告下面守株待兔。他并没有等太长的时间,仅仅不过10分钟,他就看到一位黑人带着几名随从冲过来了,此人当然就是悲摧的哈罗雷。
“先生,你是对我们的工业化解决方案感兴趣吗?”林振华用英语对哈罗雷问道,他从哈罗雷的脸上读出了一种激动的神情,那是苦大仇深的劳动人民见到亲人解放军的时候才有的神情。
“是的是的,我想了解的是‘你们这个方案,是真实的吗?”哈罗雷道。
林振华正色道:“先生,你不能这样怀疑一个中国人的信用。你应当知道,在历史上,中国是唯一没有欺骗过非洲人的国家。”
“呃”—”哈罗雷挠挠头皮,觉得林振华说的似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世界列强轮番地欺负非洲,一开始是用宗教来侵略,接着是用武力,最近又改成了经济侵略。掰着手指头算一算,好像唯一没有侵略过非洲的大国,就是中国了。不过,这和做生意有关系吗?
“当然,当然,我对于中国人一向是有好感的。”哈罗雷说道,“我是乌桑共和国北方省的工业部长,我叫哈罗雷。我对于你们广告上写的这段话很感兴趣,尊敬的先生,你能不能向我介绍一下,你们说的工业体系是怎么回事。”
“当然可以,既然你是工业部长,那我就请我们国家机械工业委的司长来回答你的问题,他叫朱晋文,请你稍候一下。”林振华说罢,扭过头对朱晋文喊道:“朱司长,买卖上门了。”
林振华这些天与朱晋文在一起,已经混得很熟了。朱晋文是下放过的干部,与三教九流都打过交道,现在虽然当上了司长,但也没什么架子。加上林振华在专业技术上颇有一些造诣,很得朱晋文的欣赏。现在林振华虽然在称呼上还是一口一个朱司长,但说话的口气已经越来越不敬了。
“小林,什么情况?”朱晋文从展台里面站起来问道。
林振华把哈罗雷的身份向朱晋文介绍了一番,朱晋文连忙伸出手去与哈罗雷握手,同时热情地招呼道:“哈罗雷部长,快请进来坐,我可以详细地向你介绍一下我们的工业化方案。”

【228 五小工业】
哈罗雷从朱晋文的热情之中读到了一种久违的真诚,这种真诚是他在这个展厅里第一次感觉到的。
在此前,他走过了那么多个展台,每一个展台里的销售代表都对他露出职业的微笑,但那种微笑是冷冰冰的,甚至于带着几分蔑视。哈罗雷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就经常从白人同学的眼睛里接受到这种蔑视,他已经习惯了。现在骤然地从一位黄种人那里得到一种真诚和友好的表示,哈罗雷几乎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哈罗雷部长,你能向我介绍一下你们的需求吗?”朱晋文请哈罗雷一行在展区里坐下,然后温和地对他们说道。
随林振华而来的舒曼手脚麻利地给哈罗雷一行端上了茶水,然后侧身坐在一旁,随时等候着为他们做必要的翻译以及后续的服务工作。朱晋文的英语不错,正常的交流是不需要翻译的,但如果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词汇,则还是需要有舒曼这样的专业人员来提供帮助。
这一次机械委组织全国企业参展,对于各企业派出的参展人数没有严格限定,只要各企业能够负担得起相关费用,那么派出多少人都无妨。其他的企业外汇比较缺乏,加上对于参展的效果存在着一些疑问,因此一般都只是派出一两个人参加。
林振华财大气粗,一口气带来了四个人,除了舒曼之外,还有卫景文、韦东齐和马杰。后面三位都是技术人员,林振华带他们来参加装备展,是想让他们在装备展上开开眼界,同时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采购回去的高新技术装备。
哈罗雷向舒曼道过谢,然后对朱晋文说道:“朱先生,很抱歉,我必须先说一下我们的财政状况。我们乌桑共和国是一个穷国,我们能够用于装备采购的资金是非常紧张的。我所以会到你们的展区来,完全是因为看到了你们所打出的广告。我很想知道,你们说的用1000万美元建成一个工业体系,是不是事实。”
朱晋文看看林振华,然后叹了口气说道:“哈罗雷先生,你也知道,工业体系这个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如果要包括航天、微电子这些尖端技术,那么别说1000万美元,就是1000亿美元,也完全不够。我们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帮助一个欠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建立起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工业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1000万美元是完全能够办到的。”
朱晋文叹气的原因,在于觉得林振华把牛皮吹得太大了,现在把人家忽悠过来,还不知道如何收场才好。
哈罗雷倒并不介意,他心里自然知道1000万美元是不可能建成什么大型项目的。他接着朱晋文的话头问道:“朱先生,你能否详细地告诉我,你们所说的工业系统,包括了哪些工业项目?”
朱晋文点点头:“完全可以。我们所说的工业系统,用我们中国经济部门的语言来说,叫作地方五小工业,也就是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机械厂、小化肥厂和小水泥厂。有了这五个小型的工业项目,基本上能够满足一个百万人口的地区基本的生产需要。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帮助你们建设小发电厂、小纺织厂、小印刷厂,小食品厂,这些主要是满足生活需要的。”
哈罗雷默默地念着朱晋文所说的这些项目名称,设想着一个地区日常运转所需要的产品。想了一会,他点了点头,说道:“朱先生,我觉得你说的这些项目,的确是一个地区所最需要的。如果拥有这些企业,那么大多数的日常生产都能够满足了。不过,你一直使用了一个小工业的概念,我想知道,你说的小,具体是多大的规模,我们建成这样的小厂子,能满足正常需求吗?”
朱晋文微微一笑,问道:“哈罗雷先生,我记得你刚才自我介绍说你是乌桑共和国北方省的工业部长,请问,你们北方省大约有多少人口?”
“80万人。”哈罗雷答道。
“那好,我们来算一下。”朱晋文说道,“按我们中国的农业状况,一个居民大约拥有1至2亩耕地。你们的80万人口,大约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