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老志-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只好当作神话传说看待。

    现在世间流传最广的事件还是封神大战和西行平妖比较完整,由于都写成小说,广为流传,年代又相对较晚,中夏又注重历史,记载较多,总算和事实相差不算太远。

    月老的辈份和四象天尊相当,比八大古神还高一辈,事迹的流传非常稀少。连姓甚名谁都无人知道。只有执掌姻缘为人熟知,似乎还不算陌生。但关于他的传说几乎绝无仅有,真是很奇怪的事。

    大凡一种神职和人类关系密切,就会滋生许多传说,由于神仙的寿元也有止限,往往有不同朝代的人担任同一种职务,譬如东岳大帝黄飞虎之后就有好几个,阎罗王包孝肃以后也有别的人做过。

    月老掌管婚姻之事,和人类的关系可说是相当密切了,在世人的印象中好像跟灶君、土地的地位差不多,但却从未听说哪位贤良死后成为月老,或月老的姓名、来历。

    关于月老的记载,相传最早的唐代一篇志怪小说,定婚店。里面虽然讲了结绳系足,姻缘前定的观念,月老的名号似乎只是因为老者在月下检视簿籍,这大概是望文生义的曲说,因为不知道月老的身份来历,地位如何,才有这种附会的说法。

    月老的名号必是在这则故事出现之前就有的,否则若只是作者的杜撰,故事既不生动,形象又不鲜明,何以能成为众口流传的神仙呢?

    另外有些关涉男女情事的神话故事中也时常有月老的影踪,《封神传》中记载月老促成了洪锦和龙吉公主的婚事,此书虽是明朝写定的,故事却发生在商周之际,如果事实确凿的话,便说明月老的成神是在封神战后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前的,可见确实是一位极古的神灵。(未完待续。)

第601章 神眼() 
晚些时候,江水湄叫上明钦,带着几个内宦、侍卫去探视象主的病情。

    象主卧病多时,这回吃了古长鸿的乌金丹醒转过来,照理说应该接见朝臣,料理政务。王城中蠢蠢欲动的几派势力说不定就此沉静下去,将一场大变消弥于无形。

    可惜这种估计未免太过乐观,不切实际。乌金丹是虚耗精血很厉害的一味丸药,象主尽管寿元将尽,不吃这药的话总还能活上三两月,现在虽然醒转,却是以压榨精血为代价的,只是这中间的缘故人多不知罢了。

    明钦换上王宫侍卫的黑色甲衣,搁在人堆里也看不出什么异样,甲衣自然比不了五虎神铠,对灵铳的防御力也很有限,多少有些观赏的性质。

    一行人来到象主寝宫,却被门外的内宦挡了驾,江水湄面孔微沉,冷笑道:“怎么?难道本宫面见大王,还要经过什么人的允许不成?”

    “娘娘不要误会。”

    老内宦连忙陪笑道:“大王身体欠安,刚刚睡下不久,娘娘这时候进去,恐怕会惹得大王责怪。”

    “那我就等大王醒来,再去请安吧。”

    江水湄毕竟不是王后,多少有些顾忌。她也不想就这样返回,宫院中楼阁众多,都是平常熟悉的,脚步一拐径自往偏殿休息。

    老内宦面带苦笑,终究不敢拦阻,只好由她去了。

    江水湄让护卫在门后等候,推开殿门走了进去。明钦站在门口,往屋里瞄了一眼,只见偏殿地方不大,布置得甚是清雅,床榻齐全,可以品茗消遣。

    这时刚过后晌,天色尚早,江水湄独自坐在阁中,侍卫都在门外把守,明钦当然也不能溜进阁中和江水湄叙话,不过站岗放哨可是毫无趣味,明钦拍了拍身边的侍卫,小声道:“我去方便一下。”

    那人愣了一愣,知道他是江水湄的亲眷,忙道:“公子知道厕所在哪儿吗?”

    明钦摇头道:“麻烦你给我指一指。”

    “顺着这条长廊一直走,后园有个小门,就是了。”

    侍卫当值的时候一般是不允许离开的,但人有三急,难免有不方便的时候,这人姓张,比较老成,在王宫当差多年,各处道路都很熟悉。

    “有劳,有劳。”

    明钦本来只想随便逛逛,但借口已经编出去了,这老张如此热心,不得不敷衍一番。

    估计江水湄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他,明钦按着老张的指点往后园走去。

    王宫占地颇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称得上恢宏壮丽,后园中繁花绮陌,姹紫嫣红,景致极可玩味。

    四处静悄悄的,连个人影都没有。老张说得地方倒也好找,不过明钦说的本是遁词,并没有进去的打算。

    走到近处的时候,隐约听到一阵低语之声,明钦心头微动,身影连晃,藏到一片花树后面。只见一老一小两个内宦整理着衣衫从小门后面走出来,老的就是方才挡驾的章公公,小的却无甚印象。

    “公公,江妃娘娘不肯回去,万一她发现大王不在寝宫,这可如何是好?”小太监跟在章公公身后亦步亦趋地道。

    “象主不在寝宫?”

    明钦精神一振,这个消息委实让人意外,只不知象主去了何处,章公公要故意瞒着江水湄。

    章公公轻哼道:“大王去千尺楼抓拿刺客,江妃若是找了过去,岂不是打草惊蛇,到时跑了刺客,谁能担待得起?”

    “是,是。还是公公考虑的周全。”小太监连连点头。

    “这件事情你们都要守口如瓶,半个字都不可泄露出去。若叫走露了风声,我可拿你们是问。”

    章公公一番恫吓,吓得小太监噤若寒蝉,连声道:“小的不敢。”

    两人说着话渐渐走远,明钦才从花树后面闪了出来,章公公的话不可尽信,象主去往千尺楼应该是真的,但他瞒着江水湄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人一大把年纪,在象主身边地位不低,他不怕得罪江水湄,定然是有别的靠山。

    千尺楼那边早上已经撤去了守卫,想来个引蛇出洞,再截断退路,将杜芳惜、厉若莘一网成擒。

    陆德存还在墨玉夫人手里,杜、厉两女自然不肯轻易逃走,这个计策想要奏效还得一段时间,或许象主等不及了,仗着身边有高手护卫,不惮于以身犯险,他自己无疑是绝好的诱饵,万一两女按捺不住,再去行刺,可要中了圈套。

    明钦不想打草惊蛇,江水湄不知道象主不在寝宫,只能在偏殿耐心等候,这些想法都是悬空揣测,事实如何还得亲自打探一番。

    想到这里,明钦幻化出凤凰金翅,掠空而起,千尺楼高矗直立,十分找好,他的速度又快,瞬息功夫就来到楼外。

    千尺楼周围的御林军都已经撤走,只有原本督造此楼的一队兵马守在外面,明钦绕着高楼观察了一圈,发现楼顶的建筑错落有致,大有深意,中间嵌着一口银色的大锅,有十丈方阔,将半个楼顶都罩住了,材质非金非铁,一片灿烂明光,似乎是什么神秘的法阵。

    明钦收敛神魂潜藏到神游镜中,悄无声息的降落下来,银锅中无隙可入,下面则是纵横交错的支架,当即顺着支架的间隙溜进千尺楼中。

    底下是一个阔大的高台,唤作观天台。四周是透明的琉璃制成的墙壁,站在观天台上,空中的浮云触手可及,有一种坐在云端的感觉。

    明钦沿着银锅下面的支架潜入观天台,只见下面站着三五个人,居中的是一个身躯长大的老者,穿着玄色的锦袍,插一根象牙簪,面色红润,极有威严。

    旁边是阴无涯、古长鸿和黑白二老。明钦仔细辨认了一下,识得他就是有鼻国的象主。

    先前厉若莘在寝宫差点砍下他的脑袋,那时他卧病在床,颇有憔悴。想不到吃了古长鸿的乌金丹后,居然变得神采熠熠,看不出多少病容。

    “这就是道长制作的通天神眼?”象主指着观天台上的银锅饶有兴致地问。(未完待续。)

第602章 偷师() 
众所周知,凡夫有六种识力,眼、耳、鼻、舌、身、意,这虽是人人都有的,敏锐程度却也不尽相同。佛家有天眼通、天耳通的功夫,都是从修行中得来的。对于不修行的人来说,识力不但不会变得更加敏锐,反而会不断退化。

    随着年龄的衰老,这些识力就会慢慢衰退,甚至等不到年老,就会有近视、耳鸣种种毛病,所以有未老先衰的说法。

    以眼识而论,佛家有肉眼、慧眼、天眼、法眼、佛眼五种层次,根据境界的高低而有精深变化。

    道家又将天眼叫作第三眼,天眼有五行之质,像二郎神、闻仲、马王爷、包龙图都是为人所熟知的,但是他们的第三眼颇有性质的不同,这就知之者少了。

    博通的学者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观察天文星象很多时候肉眼力有未逮,又没有佛道两家的天眼神通,就需要借助一些法宝。

    阴无涯制作的通天神眼就是这种性质。欲界六天比起凡间来说器物制作有相当的进步,但是离长生久视还差得远,由于仙道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修行者也日益增多,几乎成了一种流行风尚。

    仙界风气开通,修行法门层出不穷,对于儒、释、道三教并不那么谨守家法,虽然沉潜不足,创获也不少。

    千尺楼修建多年,耗费许多财力,象主日渐老迈,对长生大道颇为热衷。这次醒来,头一件事惦记的就是来千尺楼观赏一番,免得一命归天怀抱无穷遗憾。

    阴无涯听象主问起通天神眼,忙道:“正是。这神眼能观察到亿万公里,整个九曜星系都可囊括其中。有了这件宝物,仙家的一举一动都能窥知一二。”

    自古有很多技艺都讳莫如深,传承不广,尤其像术法武艺这些角斗性的东西,一旦流传开去就失去了奇兵的效用,是以修行者往往将奇功秘笈看得比身家性命还要紧。

    不光个人如此,世界上很多部族异军突起,都是学到了先进文化,智能提高的结果。

    天生万类,智能禀赋都不尽相同,麒麟、凤凰之所以成为四灵王者,就在于他们有超逸绝伦的地方。

    而猴族、人族这种体魄孱弱的生物能够后来居上,多半是向四灵学习的结果。像伏羲得龙马河图,大禹得玄武洛书,都是记在古史,无庸讳言的。

    伏羲是东皇太一转世,雷神夔龙所生,这一支和龙族颇有渊源,所以中夏人种号称龙之遗裔。还有一些人种则是古猿的后裔,古猿的兴起是祖龙末世的混世四猴,还在人族之前。

    四猴指的是四类猴族,石猴、猿猴、猕猴、马猴,通臂、灵明、六耳之类的叫法则是四猴的王者。

    这个六耳猕猴就是以偷学仙道功法闻名的,有道是,‘法不传六耳’,可见他的术法都不是正常途径。六耳猕猴能将他人的神通学得一般无二,在模仿一途够得上以假乱真了,却不知道术法要的是随时变化,青出于蓝,可见悟性上是差一些。

    后来西行路上有一个六耳猕猴,不知跟当初混世四猴的六耳王有何关联,假冒孙悟空结果被如来拆穿,死于非命。他虽然将孙悟空的神通学的似模似样,却没有他那样的金刚之躯,还妄想以假乱真,出于模仿的本领固然胜不了真的,又不知如来的佛眼能观看过去未来,如何能瞒得他过。混世四猴虽然齐名并称,六耳终是少了那么一点灵明,落在了下乘,死在孙悟空手里也算是咎由自取。

    模仿虽说算不上至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