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帝王-第5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国局势未明,耽搁时间越多,对郑国损失越大,继续耽搁下去,绝不是什么好事情。

    当他准备直接闯入燕宫时,赵鸿儒传来消息,燕国可帮郑国牵制宋军,但郑国必须付出更多代价,至少是当前贡品价值的双倍。

    闻言,苏秦恨得咬牙切齿,来之前,李钊考虑到两国敌对关系,请求燕国出兵肯定不容易,所以,派人备下厚礼,岂料当前燕国却直接讨要更多。

    若非有求于人,苏秦当真会甩手离去,他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窝囊气。

    与赵鸿儒讨价还价,岂料赵鸿儒消失无踪。

    苏秦无奈,只好派人把消息传回燕国,希望李钊同样燕国要求。

    空闲之时,他开始派人监视燕军举动,燕宋有矛盾,两者只能存其一,他担心燕国一面勒索郑国,一面南下伐宋,攻城略地,送给燕国大量钱粮,白白便宜对方。

    然而,驻守在燕京城南北大营的燕军,并没有做出什么举措,风平浪静,似乎有出兵征战迹象。

    苏秦无奈,暗叹燕国上下狡诈!

    不过,他在燕京城期间,燕国部队也不是没有变动。

    日前,前线探子传回捷报,燕军在赵国战事,随着赵穆被生擒,封子修战死,当前,在安抚赵国百姓,安置官员。

    同时,蔡越与宋国图谋来不及实施,旷日持久的战争,尘埃落定。

    三国企图暗中援助赵国计划,来不及实施就胎死腹中,暂时搁浅,打道回府了。

    不然,赵国易主,三国部队进入赵国,势必意味着三国对燕国开战。

    一旦与燕国成为敌对国家,不管宋国,或者蔡越两国,均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随着征战在外的军团,渐渐返还燕京城,苏秦首次亲眼目睹了燕国步骑之强大,气势如虹,威武霸气。

    冯异军团,林枭军团,犬狼军团,赵俊军团,及铁甲骑兵等等,除了留下少数部队镇守边关外,燕国在外作战的军团,各路大军,从未有向今日这般齐聚。

    一时间,燕京城内,猛将如云,甲士林立,燕国强大步骑展现出强大生机。

    渐渐的,各大军团全部返京,数十万军队齐聚,按照命令,分别驻扎南北大营,及苍岩山大营内。

    苏秦获悉,暗骂燕国君臣狡诈,明明准备集结军力南下,却强行勒索郑国,企图得到更多财富。

    期间,得到燕军集聚燕京,藏身燕国的诸侯国探子,消息像雪花似得,源源不断传递出去。

    打道回府的蔡越宋三国,顿时再次紧张起来,不清楚燕国各军团,为何忽然全部齐聚燕军。

    燕京距离燕宋边境,仅有一日路程,倘若燕国有心南下,大量骑兵能够做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宋国邙山地区。

    防御空虚的邙山平原,数日之内可能易主。

    一时间,宋国君臣大惊,急忙写信传完前线,抽调蒙阔军团驻守燕宋边境,与令狐藏军团对峙,防御燕国齐聚的大军,剑指南方,长驱直入,闯进宋国。

    同时,林疏影亲自派出她掌控的部队,前往邙山地区,放被燕军!

    报复,赤果果的报复!

    林疏影获悉消息,简直暴跳如雷,对林枫恨之入骨。

    林枫此举,明知宋国部队多在郑国作战,却把全部部队集中在燕京城,显然在以牙还牙,牵制宋国。

    她清楚,燕国有精锐部队拱卫京师的传统,但忽然这么多军团驻扎京师,以前从未有过。

    当然,燕军从前也没有这么强悍的势力。

    燕军集结,目标不明,但当前燕宋两国大片领土接壤,攻击目标看起来很明显啊!

    宋国抽调蒙阔军团驻守边关,进攻郑国的主力部队数量减少,一时间,宋起军团与陈国伐郑,虽然宋国依旧多有斩获,奈何宋军数量锐减,攻城略地速度,相较陈军却在减缓。

    加之,郑国百姓与部队向来彪悍,宋军部队撤离,不少郑国部队开始反攻,致使宋起军团损兵折将,战损严重。

    专门负责西线的宋起军团,在郑国名将刑伊柯反攻下,双方开始处于胶着对峙状态,若战事继续僵持下去,宋军非但讨不到好处,还可能会陷入郑国部队包围。

    当苏秦,林疏影,均以为燕军准备南下时,岂料,驻扎在燕京城各处的军团,却没有丝毫作战意图。

    马放南山,全军休整,林枫多次举办庆功宴,宴请诸位战将,等待文季师等人抵达燕京城,将准备犒赏三军,举行册封大典,安置塞外俘虏。

    苏秦郁闷,猜不出林枫心思,燕军归来,宋军防守,郑国身上压力减轻,李钊拒绝继续向燕国进贡。

    此举,燕国似乎讨不到丁点好处。

    然而,继续在燕京城逗留,苏秦渐渐明白过来,倘若李钊答应燕国要求,燕军出兵牵制宋国,能够快刀斩乱麻,或许宋军渐渐会撤出郑国。

    然而,当前燕国把注意力转移在内政上面,任凭郑宋两国互相消耗,短时间来看,两国消耗极少,然而,长久下去,不管郑国,或者宋国,将会付出惨重代价。

    毕竟,大军一动,黄金万两,征战不光拼人力,更拼物力和财力。

    燕国坐山观虎斗,时机成熟时,大军全部南下,肯定能吞宋并郑,一箭双雕。

    一时间,苏秦浑身恶寒,燕国奸诈啊,表面无所顾忌,大肆庆祝,实则在消耗时间,暗中部署。

    不敢继续在燕国逗留,匆匆忙返回郑国,希望把内心猜想全部告知李钊,郑国早作打算。

    燕京内,朝堂举行封赏大典,消息传开,顿时,在军中,百姓之中引起轰动,大家一个个期待不已。

    燕国将领众多,不管能征善战的侯铭封,张羽,或驻守京城的柳玄远,雷泽英,或者来自世家的李霖,李斛,或投降将领,拓跋羽,令狐藏。

    一个个皆为燕国南征北战,建立汗马功劳,朝堂封赏,这些人势必会成为燕国将星。

    百姓,士卒,更关心诸位将领有何封赏,谁人会成为燕国第一将,这些话题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成为各军团最关心的事情,毕竟,将军公爵高低,直接代表这支部队建立的功勋。

    封赏之事,举国关注,林枫不敢掉以轻心,各部位将领在战场拼杀,谁不在乎名誉,况且是拿性命换来的荣誉。

第645章派系之争上() 
秋高气爽!

    朝堂封赏,军心大悦,春耕秋收,百姓恣意。5v八5v八5v读5v书,。。o

    不管诸侯国是否处于水深火热中,燕国四处却洋溢着欢笑。

    趁着朝堂封赏大典尚未开始,百姓开始秋收,南方旱情不曾影响到燕国,这一年,对于燕国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落叶铺满官道,使其变成金色地毯,柳玄远,雷泽英,率领禁卫军,保护皇亲国戚,朝中百官,带着各部落资料,从晋阳城迁移而来。

    群英相会,阖家团聚,林枫碍于政务,却没有时间与韩雪笺,萧琳琅等人亲密。

    随着慕容柒嫣把安置塞外俘虏的部署彻底细化,就有许多事情出来,牵扯户部落实户籍,刑部制定法令,密集监视。

    另外,既然这些人全部变成燕国人,自是需要一视同仁,修建房屋,分土地,置办耕牛,农具等等。

    尽管全是极小的事情,却必须细化,把政令通报各郡各州各县,政策贯彻落实,塞外百姓得到安抚,才不至于引起燕国动荡。

    而王纶玥负责在投降的塞外骑兵中,召集新兵,亦忙的不可开交,希望从俘虏中挑出身强体壮,善于骑射之人,补充燕国各类骑兵军团。

    燕国止步停战,许多人,不了解燕国实情,只觉得燕国在震慑宋国,坐山观虎斗,享受渔翁之利。

    岂会清楚林枫心思,攘外必先安内,特别像燕国这种依靠武力征伐,掠夺他国土地,人口,财富,崛起的诸侯国。

    没有良好根基,没有消化占领的土地,更没有引得各国百姓支持,脆弱的像张白纸,任何意外,都有可能让纸张破裂。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第一步很重要,当前,燕国跨出第一步,接下来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决不可变成浮寄孤悬。

    所以,目前全部努力,只为将来做到厚积薄发,气贯长虹。

    几乎相同时间内,林枫要准备筹备封赏之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率军征战,固然有保家卫国念头,然而,这些战百战之将,难道没有丁点私欲,不为名利,不为财富,不为地位吗?

    不可能,在林枫看来无欲则刚,在有血有肉的人身上,根本不可实现。

    所以,此次不禁要封赏,还要大肆封赏,不敢说填平众人**的沟壑,也要满足他们的对名利,钱财,荣誉的渴望。

    从而死心塌地为燕国卖命,成为他手底下忠诚勇敢的战将。

    待从晋阳城迁移而来的官员,渐渐处理完手中事务,林枫选择朝中重臣,形成林枭,柳玄远,文季师,司徒,柳乘风,楚夫晏,简玉彦七人为首的评审机构。

    希望从军中将领中,选出兵马大元帅,三公将军,及各路大将军,及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等等。

    另外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对朝中文武百官,皇亲国戚进行封赏,让多年来为燕国效力的文臣武将,享受应有荣誉。

    然而,对待林枭,文季师等人而言,要在猛将如云的燕国,对各位将领进行公平的封赏,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无奈之中,作为兵部尚书,文季师制定了严格赛选条件,希望力争做到公平,依照各位将领军事作战能力,数年来对燕国贡献,是否得到百姓认可,及皇帝喜好做出选择。

    按照这些条件赛选,几天时间内,文季师等人,进行大量赛选,几乎确定下来初步排名,但是,在个别人选上面,依然有严重分歧产

    连日来,文季师,司徒,林枭多次讨论,渐渐变成争论,众人僵持不下,唯有把事情交给林枫抉择。

    七人争论,无非在确定张羽,侯铭封,冯石虎,赵鸿儒四人,何人为首,何人军功多。

    问题传到林枫耳中,众人在暖阁中商讨。

    众人之争,实则乃文季师,柳玄远父子,与司徒,楚夫晏,简玉彦之争,归根结底,燕国人与非燕国人之争。

    长期来,林枫亲自带兵征战在外,朝政几乎多由六部处理,起初大家一团和气,渐渐随着在日常处理政务时,发生的磕磕碰碰争夺,六部之中,渐渐形成两大团体。

    文人相轻,燕国朝中官员又来自各个诸侯国,随着矛盾扩大,变成抱团取暖的现象,从而形成燕国人与非燕国人两个利益团体。

    六部之中,燕国人包括兵部尚书文季师,刑部尚书柳乘风,礼部尚书李孟昶,及户部尚书余泽琼,非燕国人,则包括吏部尚书司徒,及工部尚书简玉彦。

    看似非燕国人在争锋中处于弱势,然而,司徒把持朝政,楚夫晏懂得兵事,虽非六部尚书之一,同样有举足轻重地位。

    当前双方在朝中势力几乎旗鼓相当,可柳玄远的存在,不禁打破双方格局平衡,更让这场文官之争,牵扯到武将身上。

    所以,这次评选何人为燕**中翘楚,兵马大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