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辽东-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支船队破破烂烂的,那帆上到处是大小不一的补丁,却是哪里的船?

    ——————————————————————————————————————————————————————————

    汉城。景福宫偏殿。

    李倧头戴翼善冠,一身明黄色的亲王朝服周周正正,端坐在书案后面,正仔细打量着案前微微躬身的一名老头儿。

    老头儿身着绯色朝服,胸前绣着黑豹,显而易见是从三品的武官;黑色璞头内,满头银丝清晰可见;皱皱巴巴的老脸上也是须发皆白,看不到一丝杂色;唯有那双眸子黑亮深邃,透着股子历经沧桑的沉着和淡定。

    他便是此番剿匪大军的总指挥——咸镜南道兵马节制使泉智男了;为了这位63岁的老将,李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算把朝中各派协调好。

    书案上摊开了一本厚厚的册子,李倧扫了一眼上面的数目后沉声问道,“泉爱卿,若依你之奏请,需征发4道5军共计马步42营,再加上水师的6个营,正军都达1万3千余人,还要可支三个月的草料粮秣……对付一小撮明国海盗,未免太过了吧?”

    泉智男闻言身子不由得微微一颤——李倧面前的那个册子便是他为这次征伐拟定的,其他也还罢了,在兵力这一块是他最花心思的,也是最为担心的。

    立国已久的朝鲜同大明一样,也被冗兵这个问题深深困扰——纸面上朝鲜水陆兵丁达到了28万之多,可真正有一战之力的,不过区区四五万而已;泉智男久在行伍,当然知道其中实情,所以这次他想要的,正是在这四五万人中抽调;可如此一来,朝鲜军力的四分之一就都要掌握在他手里了,这可是人臣之大忌。

    “启禀圣主,”泉智男站起身拱手道,“老臣自受命以来,夙夜钻研这明国海盗之虚实……柳氏私军,乃我朝鲜私军之首,非是老臣妄自菲薄,单以战力而论,老臣麾下8营齐出,都未必是柳氏私军的对手!……如此强军,明人海盗却能数夕即下!……且老臣仔细盘问过济州逃来的不少人,均言明人海盗几乎全是步卒,以步卒而能全胜披甲精骑,实乃老臣闻所未闻!……由是观之,明人海盗战力之可怖,让老臣实不敢掉以轻心……为万全计,当以泰山之势逼之,方可一鼓而灭!”

    李倧听得连连皱眉——他选泉智男来统领讨伐军,本就是为了沉稳持重着想,没想到这老将比他想象得还要谨慎得多!

    即便真如济州牧所奏,明人海盗有数千之众,可毕竟也只是海盗而已,对付海盗都要出动上万精锐,那不成了笑话了?

    想到这里,李倧耐心地同泉智男磋商起来,花了好一番口舌终于把出征规模压缩到了8千5百人,而且其中还有3千左右是那些不知多少年没摸过枪杆的冗兵;为了补偿大失所望的泉智男,李倧最后把骑兵的数量从300人增加到了800人,这才算勉强安抚好了这位谨慎过头的老将军。

    告辞出宫以后,泉智男走向了等在宫门外的一众随从——既有他从咸镜南道带来的家丁仆役,也有到了汉城后清西派诸人塞给他想要分功的亲随。

    认蹬上马后,老将军带着随从朝他在汉城的下处而去,他没注意到,清西派塞来的一名亲随,正朝不远处的一名乞丐做了个不易察觉的手势!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 朝鲜王廷里的暗桩() 
就在泉智男离开景福宫宫门的时候,不远处司谏院里,刚刚下了值的李宪松也在朝大门走去,他有些心不在焉,以致于连同僚跟他打招呼都没回应。

    出了大门上了轿子,他才撕掉故作镇静的伪装,眉头一下紧皱了起来,甚至发出了一声轻叹。

    李宪松不是他的本名,十年之前他姓司空!

    没错,他便是凌明曾经的同袍,锦衣卫在汉城的暗桩!

    李宪松是他为了掩饰身份而起的名字,不仅仅是名字,李宪松的籍贯、身世都编造地极为圆满,他才能凭着这个身份参加了“春塘台试”并中了进士,成为了锦衣卫在朝鲜最重要的暗桩之一。

    如今,他已官至朝鲜司谏院左持平,有权调阅朝鲜王廷几乎所有的卷宗和奏册,却从未向大明发送过一份情报——原因无他,九年前的那次大搜捕彻底捣毁了锦衣卫在朝鲜的情报网络,而李宪松虽然得以幸免,却再发挥不了作用了。

    随着官位的步步高升,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李宪松已经渐渐忘却了自己的由来,或者说,他巴不得忘却自己的由来——他在汉城买了三进的宅院,娶了三品高官的女儿,还纳了几个妾室,膝下更有了两子一女;除了房子,他在汉江江畔还有几十顷良田,汉城十字大街上最大的那间字画铺子也是他的产业。

    拥有了这一切的李宪松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地地道道的朝鲜人,一个功成名就、志满意得的朝鲜人;过往的一切,包括司空这个姓对他来说,就像一场梦,一场永不愿提及的噩梦。

    然而,就在一个月前。这场噩梦终于醒了!

    凌明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他的书房,那一刻,李宪松差点晕过去!

    他的两个儿子被带走了,按照凌明的说法,是该让他们学学锦衣卫的规矩了——李宪松当然明白,这是凌明用儿子做人质逼他就范。

    几乎没有犹豫。他便同意了与凌明合作——暗桩的身份和儿子在对方手里的双重威胁让他没有还手之力。

    一开始,李宪松还认为凌明仍在为锦衣卫效力——凌明的第一个要求便是让他查找幸存的锦衣卫暗桩。

    可随着凌明交代的任务越来越多,他渐渐看出端倪来了——凌明还是不是锦衣卫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凌明的到来,肯定和南方济州岛的明人海盗有绝大干系。

    调看誊写与明人海盗有关的卷宗和奏册;记录与明人海盗有关的朝会内容;查找所有可能领军出征的将领的生平履历;利用李宪松清西派的身份往泉智男身边塞人……

    所有的一切无不与明人海盗有关,让李宪松越发确定,凌明就是明人海盗的人!

    不过他不能确定的是,这些海盗是真的海盗呢还是锦衣卫伪装的——他不敢问也不能问,这是锦衣卫的规矩!

    轿子的吱呀声中。李宪松进了自己的宅院,下了轿子后他径直来到了书房,果然,凌明正端坐其中等着他呢。

    “今天泉智男面君了?”后者见他进来,不动声色地问道。

    “对!”李宪松点点头道——一个多月的交流下来,他原本以为已经遗忘了的汉语越来越流利了。

    “他的奏册和谈的内容能打听到吗?”凌明啜了一口茶后追问道。

    “奏册还未存档,无法调阅;谈话内容更没法知晓——宫禁严密,连李倧的心腹太监都不得靠近那间偏殿。”李宪松摇了摇头道。

    凌明放下茶杯。鹰一般的目光盯得李宪松后背发凉,好半晌才听他发话道。

    “很好!现在需要你关注这些东西:泉智男的奏册、兵曹未来这段时间的调兵令、所调营头的详细情报……”

    ——————————————————————————————————————————————————————————

    楚凡看到的那个帆上补丁摞补丁的船队。是从广鹿岛过来的。

    一共四艘船,大小不一,总计运送了四百余名老弱病残;长途运输让这这些老弱病残至少折损了三分之一——不是因为舱室狭小生病就是因为粮食不足饿毙的。

    为这事楚凡大发雷霆,冲船队的负责人,也是尚可喜的亲侄子尚之礼咆哮道,“不是说好了你们组织好人我们自己派船来接吗?怎么饿死了这么多?!”

    尚之礼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年轻。面对楚凡声色俱厉的指责很是畏惧和自责,嚅嚅嗫嗫地回答道,“俺叔回去后先是忙米行的事儿……很是料理了几个侯志邦的爪牙才算稳住了米行的买卖儿……等到宣告送人来牛岛求活时,岛上一下便乱了……这些都是饿急了的人,听闻公子这儿有活路。一个个抢得打破了头……好容易确定了第一批人,都急得什么似的,哪还等得到公子的船呀……所以,俺叔就排俺送过来了……”

    楚凡看着三艘船上那些饿得皮包骨头、活似骷髅的老人孩子,心中越发光火,恨不得踹这尚之礼两脚;碍着尚可喜的面子总算忍了下来,一把拽起尚之礼的领口咬牙切齿道,“成!待会儿我就派船去广鹿岛……你回去告诉尚可喜,以后运人这事儿他别插手了!……四百多人就死了一百多!他们是人不是牲口!……知道你们粮食不够,你们就不能写信来说一声?该多少银子全算我的成不?……就算你们要送也得把粮食准备周全呀,活活饿死在路上算他妈什么事儿?!”

    说完楚凡狠狠把尚之礼一搡,快步朝那些老人孩子而去;后者被他这一顿夹枪带棒整个吼懵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说实话,这些人都是辽东的父老乡亲,看着他们在途中死去尚之礼心中也难受,所以楚凡刚才冲他大吼大叫他不仅不介意,反而更增加了愧疚和自责。

    看着楚凡带着码头上众人忙活着给老人孩子们支锅煮粥,尚之礼心中更是感慨万分:还真像楚凡说的,他们东江镇因为缺粮缺得厉害,从来把这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们都是当累赘看待,每年饿死病死不计其数,时间一长尚之礼都已经麻木了。

    现在看到楚凡如此尽心尽力的救护这些“累赘”,尚之礼不由得眼红鼻酸——只要不是天良泯灭的人,谁没一份恻隐之心呢?

    抽了抽鼻子,尚之礼赶紧上前帮忙,心中暗道,看来自家叔父没说假话,这里才是东江镇老弱病残最好的归宿!(。)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疤脸的末路() 
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后半夜就开始下,直到天光大亮仍旧没有一点要停的迹象。

    汉拿山东麓绵延起伏的山峦早成了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松林、溪谷、草地乃至裸露的山石,通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茫茫一眼望不到头的玉色长毯;天地间除了簌簌的雪落声再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整个世界显得格外静美。

    紧临汉拿山主峰的老路岳的山脚下,一场短促的战斗刚刚结束。

    松林边缘的山间空地上,两道长蛇般的铁丝网静静的横卧在地;第一道铁丝网前躺满了人和马的尸体,殷虹的血迹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触目惊心。

    挂在铁丝网上的一名马匪还未断气,抽搐的身体里不停地流淌着鲜血,顺着铁丝网滴落,在雪地上汇成了一个小小的血色水洼;再远一点的地方就不是血色水洼了,众多尸体里流出的鲜血在洼地里汇成了个血塘,还在冒着丝丝热气;一匹中了弹的马儿一时未死,不时在血塘中挣扎,激起了阵阵涟漪。

    “三排收队!……报数”

    纷飞的雪花中传来了响亮的口令声,很快短促而有力的报数声与之应和。

    “一!二!三!……三十六!三十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