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有余,周朝使者往来不断,器弩悉弄岂能不起疑心?早怀疑他与武周另有勾结,却不敢贸然行动,唯恐逼之太甚使其叛国,直至听闻论钦陵撤兵才采取行动。圣历二年四月,器弩悉弄以狩猎为名率军突袭苏毗(今西藏日喀则),论钦陵五弟勃伦赞刃兵败而死。器弩悉弄趁势捕杀噶尔氏亲党两千余人,继而提兵北上截击论钦陵。

    论钦陵刚刚吃了周朝的亏,黯然收兵行动迟缓,行至宗喀(今青海湟中)遭遇赞普大军。他倒有心与器弩悉弄搏斗,惜乎老巢已失众将恐慌,加之在周境滞留甚久,军心早已涣散,此时又要以臣抗君,谁还肯为他卖命?尚未交锋噶尔氏兵马已趋溃败,论钦陵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横刀自刎——可叹勇武无双的一代高原枭雄没败在敌人之手,却死于萧墙之祸!噶尔赞婆趁乱逃出,率心腹部众千余人跑回洮州,向大周乞降……

    吐蕃内乱并不在武曌意料之外,但没料到来得这么快,愣了半晌才发出一声长叹——这是庆幸之叹。吐蕃最强之将莫过噶尔氏,今论钦陵已死,威胁中原三十余载的吐蕃终于不足为虑啦!

    不过世事不息,既有喜便有忧,在恭贺女皇之后李峤又一脸审慎地问:“未知宗楚客被弹劾之事,陛下欲如何处置?”

    武曌又不禁皱眉,她固然出来游玩,但朝廷之事也非不闻不问,群臣弹劾宗楚客的奏章前几日已递到她手中,她看后甚是气愤,只因为突然染病没有处置。

    与多数武家亲贵不同,宗楚客是颇具才干之人,与兄长宗秦客、弟弟宗晋卿皆是科举出身,精明能干又擅逢迎,就算不靠武家的关系或许也能混上不小的官职,可惜他们兄弟的品格实在叫人不敢恭维。当初宗秦客因贪贿贬官而死,宗楚客流放数载,好不容易爬回高位,当了宰相故态复萌;他拜相后宗晋卿也检校司农卿,掌管粮食储备、朝官俸米。馋猫枕着咸鱼睡,岂能不动心?他们利用职权贪污国库之粮,勾结商贾牟取暴利,还大肆收受贿赂,恣意挥霍纵情声色,宅邸装潢逾制,连一向奢侈的太平公主去过他家后也慨叹:“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耳!”

    今日李峤复提此事,武曌愤然道:“速将宗楚客贬官十阶、宗晋卿流放岭南,家产全部抄没。可令吉顼同平章事,接任宰相之职。”处置虽然简单,但此案却又耐人寻味之处——弹劾贪官理所应当,可状告宗楚客最积极的不是肃政台那帮御史,而是河内王武懿宗。武懿宗憎恶贪官污吏?别开玩笑了,他自己何尝干净?单是戡乱时屠戮河北官吏就私吞了大量财产,会好心惩贪?问题根本不在于贪污,自从武显被立为太子,百官多向东宫示好,宗楚客无疑是最卖力的,他利用宰相身份一再提高东宫待遇,上疏建议增设太子僚属,甚至结交太子妃韦氏的族人。武懿宗发难其实是出于私怨,宗氏毕竟是武家亲戚,当初抱武家大腿得以富贵,现在不遗余力改换门庭,故而招致他痛恨。

    从古至今多少权势之争都披着惩贪除恶的堂皇外衣?其实惩贪者和被惩之人皆是一路货色。此事引起武曌的警觉——真的已一身轻松,可以逍遥快活了吗?不!李武两家的矛盾根深蒂固,照这样发展迟早必有争斗。作为李武恩怨的始作俑者,武曌不免愧疚,作为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她更不希望再看到子侄身上发生悲剧……

    圣驾又在登封停留半个多月,直至武曌养足精神才宣布回銮。抵京之际太子武显率阖朝文武至都亭迎候,而在接驾的队伍中多了一个特殊的人——噶尔赞婆。他已被郭元振领回洛阳,听候女皇发落。

    这员昔日屡侵中原的猛将此时恭顺得像只绵羊,跪在御辇之前连连叩拜。他汉语说得甚好,自称归降来迟恳请恕罪,还特意提到:“昔日松赞干布自泥婆罗(今尼泊尔)迎娶尺尊公主,筑大昭寺供奉不动如来;又自大唐迎娶文成公主,筑小昭寺以奉大日如来。崇佛敬佛乃吐蕃子民之共识,陛下乃当世佛祖,臣弃暗投明畏神知命,敢不尽忠竭力?”松赞干布迎娶两国公主、建寺供佛确实不假,但佛教在吐蕃的推行并不顺利,因为吐蕃有本地的宗教,号为“本教”。吐蕃权贵多与本教祭司相厚,有些家族就是掌握教权崛起的,自然要压制佛教发展,松赞干布死后佛教几乎禁绝,而镇压佛教最积极的正是噶尔氏家族。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噶尔赞婆流亡到大周,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唯有改变信仰博取女皇好感。

    武曌有什么不明白的?中原王朝一向厚待降人,况且噶尔赞婆是一员勇将,又与赞普结下大仇,还掌握吐蕃许多重要情报,这样的人怎能不加利用?于是当即任命他为辅国大将军,封归德郡王,命其率部至河源驻守,帮助唐军对抗他的祖国。

    赞婆感恩戴德,然而武曌看着他向自己稽颡叩首却高兴不起来——萧墙之祸可畏也!曾经强大的吐蕃因此衰败,朕的天下会不会也走向这一步?看来李武隔阂不仅是家事,更关乎国家兴亡,必须尽早消除……

    四、调和李武

    器弩悉弄铲除论钦陵对内而言是一大壮举,自从松赞干布去世后,吐蕃军政大权已在噶尔氏手中操纵了五十年,此时终于收归赞普,器弩悉弄亲掌国政,宣布废除大相之职。但对外而言逼死论钦陵却是自毁长城,长期以来吐蕃的精兵良将都控制在噶尔氏麾下,论钦陵的死也就注定了军事上的中衰,政局骤变也必然导致分崩。

    继赞婆之后,论钦陵之子论弓仁也很快投奔大周,而且他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噶尔氏统治下的七千余帐吐谷浑人;随后散居青海河湟的吐谷浑各部得到消息,也陆续内附。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禄东赞趁李治用兵百济之机吞并吐谷浑,也就此开始了中原与吐蕃之间长达三十多年的战争,尤其是薛仁贵、李敬玄、韦待价的三次惨败,大唐损失兵将总计超过三十万,而现在吐谷浑终于回到中原掌控,李治在天有灵当可含笑。武曌也大喜过望,封论弓仁为左玉钤将军、酒泉郡公,特赐免死铁券;既而又宣召青海王慕容宣超,册封其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统辖吐谷浑各部——昔日末代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流亡大唐,于垂拱四年病逝,慕容宣超乃其嫡孙。

    天下大势总是此消彼长,吐蕃衰落的同时突厥却在崛起,几乎就在论弓仁逃奔大周的同时,默啜可汗也有了动作。他任命弟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笃禄之子默矩为右厢察,又册封儿子阿史那匐俱为小可汗,地位在两察之上——这样做首先是巩固权位,可汗之位原本是骨笃禄的,骨笃禄死时其子默矩年幼,默啜抢了侄儿之位,现在他把弟弟、侄子封为左右察,却立自己儿子为小可汗,明显是要把汗位固定在自己一脉。再者他在确立儿子为继承人的同时还交给儿子一项任务,命其掌管西突厥十姓部落,故而小可汗又称“拓西可汗”,这意味着默啜开始打西域的主意啦!

    为了遏制默啜的图谋,防止西突厥被东突厥吞并,武曌任命阿史那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回镇碎叶城,这与前番狄仁杰的策略不同,并非希望其复国,而是为周朝在西域的统治多加一道保障。这半年北部边庭也不甚安宁,默啜虽没大举进犯,边境劫掠之事却时有发生,武曌索性命魏元忠兼任天兵军大总管,娄师德兼任天兵军副总管,全权负责北部防务。

    总的来说武曌仍以保境安民为上,不求拓土开疆,只想安然度过晚年,而亟需解决的是李武两家的矛盾。圣历二年六月十八日(公元699年5月22日),她将太子武显、相王武轮、太平公主以及梁王武三思、定王武攸嗣、建昌王武攸宁六人召到明堂,在文武百官、天地神明的见证下立誓,今后李武两家和睦相处、休戚与共,既而将誓词刻在铁券之上,藏于史馆中。

    虽然子侄们都满脸虔诚宣读了誓言,武曌仍不放心,将来她驾返瑶池,孩子们能不能遵守承诺谁又说得准?道德诚信有多大约束力,因此必须有更实际的办法。

    出乎意料的是,办法反而是武显率先提出的,就在这年的秋天,武显请示母亲,打算让女儿履行婚约——武显膝下共有八个女儿,如今皆封郡主,年长的三个已订婚,但武显处事谨慎,女儿出嫁必会使他在朝中形成姻亲势力,可能会招致母亲猜忌,一直不敢履行婚约。他长女新都郡主许配通事舍人杨泚,乃弘农杨氏之人,然而不久前传来消息,杨泚染病去世;这下武显有些沉不住气了,女儿已过了适婚年龄,再不出嫁就成老姑娘了,准驸马也不得婚配,要拖到什么时候,故而战战兢兢向母亲说明情况。

    三女新宁郡主许配南朝侍中、驸马都尉王宽的曾孙王同皎,琅琊王氏乃山东望族,这桩婚事李治在世时便已订下,当时两个孩子还甚小;而次女义安郡主已许配裴巽——当初裴巽在武三思安排下出任均州司仓参军,不但顺利完成结好庐陵王的任务,仪表堂堂的他还被武显看中,预定为女婿。

    武显请示嫁女本是无奈,却无形中提醒了武曌——欲使两家人化解恩怨,还有比通婚更好的办法吗?将来诞育儿女,两家成了一家,还有什么仇恨可言?她不仅答应了义安郡主、新宁郡主的婚事,还给其他的孙子、孙女也指定亲事。

    杨泚既死,武曌给新都郡主安排了一位新的乘龙快婿,武承嗣之侄陈王武延晖。弘农杨氏也不能亏待,毕竟是武曌的母族,于是又以太子第四女长宁郡主许配杨恭仁曾孙、世袭观国公杨慎交。第五女永寿郡主早夭,第六女永泰郡主许配武承嗣长子、世袭魏王武延基,第七女安乐郡主许配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只留下最小的新平郡主没有指婚——武曌把三个孙女嫁入武家,用意再明显不过。

    光嫁出去还不够,还要娶进来,在她谋划下孙子们的婚事也纷纷确定。嫡长孙邵王武重润已预定娶河东裴氏之女,不宜更改;庶长孙平恩王武重福被指定娶一位王姑娘——此女家世一般,本来不配嫁入皇家,但她的母亲张氏是张易之的姐姐,故而交上好运,也足见女皇对二张的优容。义兴王武重俊指定娶左千牛将军杨知庆之女——这杨庆知也不是外人,乃女皇外祖父杨达之曾孙。

    仅安排武显的儿女还不够,此后武曌又陆陆续续下达诏敕,将武轮长女寿昌县主许嫁太子右奉御杨尚一、次女安兴县主许嫁武三思的心腹参军薛琳;将武三思次女许嫁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简……通过这一系列婚姻她把李武两家的血脉连为一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钦定之事不得拖延,凡是已至及笄之年的立刻出嫁,未至婚龄的也要及早准备,一两年内完婚。

    其实这几桩婚事有不合法之处,太子虽是李家人,但已改姓武,他女儿自然也姓武,就连太平公主与薛绍的儿子薛崇简也随继父改姓武,岂不有违同姓不婚的法则?依照唐周沿袭的律法,同姓为婚者判处徒刑二年,但满朝文武谁敢触霉头?又觉得这是巩固太子的好事,都跟着装糊涂了。再者武承嗣去世未满一年,武延基承袭王位尚在守孝,武延晖受伯父抚养也在守制之列,现在结婚也不合法,但武曌实在等不及了,硬是催他们立刻完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