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不同,就要区别对待!

    今日,大盐商曲平安正在家里,跟新收的第十五房小妾白日宣淫之时,就被突然破门闯入的白龙军士卒,直接从床上带走了。

    曲家的那些家丁,平日里在扬州嚣张惯了,一开始还试图反抗两下,结果被白龙军士卒一阵冲杀,砍翻十几人后,全都老实了。

    在军队这种战争机器面前,这些也就对付对付地痞流氓还行的曲家家丁,完全就不够看,反抗就是找死。

    包括万家在内的,还有扬州其他六位盐商家族的家主,半日之内,就被白龙军全部绑了出来。

    尤其是万家人和曲家人,也在这次官兵的抓捕行动中,直接震惊整个扬州城。

    然后,李子霄当众宣布了他们的罪状,都不给这些人丝毫辩解的机会,然后宣布抄没七家人所有的家产。

    更甚,李子霄直接斩了两家没有多少背景,或是背景不硬的盐商的家主,然后将他们七家人,全部打入大牢。

    李子霄的这番雷霆风暴,把整个扬州城的人,都吓的不轻,而扬州知府林永年,直到李子霄行动结束,才露面。

    废话,林永年可是李子霄的丈人,李子霄提前给林永年通过气了。

    林永年其实是不同意,李子霄这么暴烈的手段,但架不住李子霄心意已决,林永年明知自己根本阻止不了。

    与其去强行阻止,与自己的良婿闹僵,林永年很聪明的选择了出城视察水利,直到李子霄行动结束后,林永年才返回扬州。

    潘英都不知道林永年悄悄出城了,派人去知府衙门也扑了个空,看着李子霄派军队抓人,他都没敢上去阻止。

    很快,扬州城内就传开一个消息:李屠夫进城了,万家人和曲家人都被抓了,连家产都被抄了。

    封城,抓人,,杀人,抄家,李子霄简直就是抄家抄出经验来了,白龙军的士卒更是抄出心得了,一套行动下来,如行云流水般。

    随着李屠夫入城,万、曲两家下狱抄家的消息传开。

    扬州城一时鸡飞狗跳,山雨欲来,城内许多官员、盐商,都不免兔死狐悲之感,人心惶惶。

    可扬州知府林永年却跟本,不理会扬州会一众官员的求见,甚至白龙军封锁了扬州城,许进不许出,使得消息根本传不出去。

    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李子霄在扬州行动的第三天,消息终于传出去了,半天后便传到了金陵。

    现任南直隶巡抚鲁元庆立即起草奏折,将李子霄的暴行,上报朝廷,一日之后,朝廷震动。

    崇祯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气的直接摔了杯子,立即召集手下大臣开会,商讨李子霄这件事。

    朝中大臣对于李子霄在扬州的所在所为,都十分气愤,但在如此处理这件事上,却出现了分歧。

    以陈新甲为首的一批官员,认为必须严惩李子霄,李子霄这种做法简直就是目无法纪,形同造反。

    但以首辅薛国观为首的官员,则认为不可这么鲁莽,李子霄毕竟是执印的镇国将军,手下拥兵数万,岂能轻易定罪。

    他们建议崇祯派人到扬州,调查清楚情况,并且向李子霄询问,再做判断,最后崇祯采用了首辅薛国观的建议。

    而崇祯还没派人到扬州质问李子霄,李子霄派人到京城送奏折的人,就到了京城。

    当崇祯看着李子霄奏折上,讲述的万家和这些盐商这些年,犯下的罪行,已经他编造出的他们勾结倭寇的罪行,更是让崇祯一阵火大。

    气的崇祯又摔了好几个杯子,这次他不再骂李子霄了,而是骂万洪生这些乱臣贼子,辜负他的厚望,骂那些盐商是国家蛀虫。

    接下来,崇祯甚至决口不再提,惩治李子霄的事情,就连此时身在京城的那位万家老爷子的求见,崇祯也直接拒见。

    一时间,李子霄在扬州闹得风风火火,从扬州官员发起的一份份弹劾奏折,都堆满了崇祯的书桌。

    就连朝中很多大臣,在那位万老爷子连日的走动下,也纷纷上书弹劾李子霄,可面对这些弹劾奏折,崇祯全都留中不发。

    甚至于,在皇宫内有消息传出,那位曲妃去找崇祯哭诉,竟然直接被崇祯赶走了。

    一时间,朝中那些大臣也摸不清,崇祯对李子霄这次在扬州的行动,到底是什么态度。

    很多人便很聪明的不再发言,而是观望起来。

    不少大臣甚至认为,这次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乃是出自崇祯的授意呢,这让他们就更不敢妄自发言了。

    其实,造出崇祯对李子霄在扬州的行动,保持这种不管不问态度。

    一方面,是崇祯对李子霄呈上来的,那些有关万家,几家盐商种种罪行感到气愤,甚至有些支持李子霄的做法。

    但更重要的是,李子霄在奏折最后写到,他这次在扬州查抄这几家盐商,抄出了数百万银子,具体数目正在清算中。

    李子霄告诉崇祯,等他抄完这些盐商的家产后,会第一时间派士卒,将这笔银子送到京城交给他。

    现在,缺银子都快缺疯了的崇祯,一听李子霄竟然能从这几家盐商中,抄出这么多银子,更加证实这几家盐商的罪行。

    否则,他们怎么可能一个个如此富裕。

    此时大明都快穷死了,京城的那些王公大臣家里,都没多少银子。

    区区一个外地盐商,竟然敛了如此多财富,岂不直接坐实了这些人的罪名。

    当然,这都是崇祯一厢情愿的想法。

    如果李子霄知道崇祯这个想法,他一定会告诉崇祯:你要是让我在京城抄,老子能给你抄出几座金山银山出来。

    可就是崇祯的悲哀,被手下臣子集体糊弄着,只能从一份份奏折中了解外面的情况。

    而面对一份份对李子霄的弹劾奏折,都没有李子霄一份奏折来的有用,更确切的应该说,没有李子霄奏折中最后那一句话有用。

    众臣弹劾再多,也无法帮助崇祯解决他最大的烦忧,银子,没银子就没军饷,没军饷他怎么维持关宁锦防线,怎么支持国内的剿匪。

    而李子霄不管这次做的合适不合适,但如果李子霄真能将抄到的几百万两银子送来,崇祯在心里都不打算追究李子霄了。

    此时,崇祯甚至在心里甚至是支持李子霄的,已经认定万家,曲家那些盐商,都是国家蛀虫。

    让崇祯这么大怨恨的,他记得上次几年前,鞑子第三次入关,包围了京城,虽然最后退走,却也让崇祯心惊胆战。

    事后,他向那些皇亲国戚募集银子,想重建京卫部队,谁知道曲家只捐出三万两,但那时候在几大皇亲国戚中,都属于比较多的了。

    甚至,崇祯为此还亲自褒奖过曲平安,还赐予曲家一片御赐牌匾。

    可是现在,在得到李子霄从曲家抄出至少上百万两银子时,他感觉胸膛憋着一口火。

    崇祯这次算是用沉默,支持李子霄,也不得不说,李子霄也够下血本的,一口气肯拿出几百万两银子出来。

    (本章完)

第427章 郑芝龙() 
427明末三饷,扬州市舶司

    【今天的章节奉上,编辑通知让攒稿,最近不加更了,统一到十五之后爆更,这两天俺要拼命攒稿了,到时候让你们看个痛快!】

    这次李子霄查抄万家和六大盐商,查抄出的银子,或许很多,但李子霄至少打算拿出一半给崇祯。

    只要崇祯不追究他,就算再多的大臣弹劾他,他也不怕,至少这个时候他这个大明忠臣的身份,还想继续保留下去。

    同时,李子霄送到崇祯手里的,还有另外一份奏折,上面写的内容主要是:重设市舶司,重建海关!

    “这个李子霄真是让人又气又爱。

    朕气的,是他越来越放肆,在江北屡屡搞出一些大动作,这些日子弹劾他的奏折,都能堆满朕的书房了。

    可是,他又非常了解朕此时的需要,解朕最大的烦忧。

    相比他毫不犹豫将查抄上来的,上百两银子上交给朕,满朝的文武大臣都不如他啊!”

    崇祯在御书房里,对执笔太监王承恩说道。

    “皇上,李将军此时确实不错,要是李将军真能送来上百万两银子,也算为圣上分忧了。”王承恩看到崇祯难道露出笑容,也陪着笑,说道。

    “承恩,你去将首辅薛国观,大学士周延儒,兵部侍郎陈新甲他们召来,朕要和他们商议一下,有关李子霄提出的,重设市舶司和重建海关的提议。”

    李子霄虽然在奏折中,列出了朝廷重设市舶司和重建海关的种种好处,甚至每年能为朝廷创造不菲的税收。

    说的崇祯都非常心动了,这重设市舶司和重设海关,全面取消禁海,这些政策,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崇祯依旧需要召集大臣商议。

    而另一边,李子霄在扬州的抄家行动,还没有结束。

    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李子霄也将包括万家在内,以及其他六家盐商,抄了个底朝天,所有的财产都被抄了出来。

    其中,李子霄派赵腾亲自负责抄家之事,出动的全是白龙军的士卒,所有的犯罪盐商财产,一文不少的都被抄没登记。

    随后,李子霄在扬州公开拍卖,万家以及那六家盐商的店铺、房屋、家具、珠宝等产业和财物。

    李子霄故意把拍卖搞的很热门,其中这些盐商的那些优质产业,珍贵珠宝,全都低价出售,变换成银子。

    可惜这个时候,扬州各大商贾都被李子霄搞得战战兢兢的,而且对于李子霄是否会遭到朝廷追责,能否继续在扬州待下去,还保持怀疑。

    万一现在他们花钱买了万、曲等家的产业,等李子霄一垮台,万、曲两家重新站起来,他们不仅守不住买来的产业,甚至还会被万、曲两家清算。

    于是乎,李子霄精心安排的拍卖,几乎没有商人问津,到时候白龙军的一些将军凑钱,趁机在扬州买下了几处优质产业。

    这让李子霄有些失望,但既然暂时出售不出去,索性李子霄就全部自己留下,也同意手下将领出资购买。

    这也算是给手下将领的一种福利,那些商贾害怕李子霄会倒台,但是白龙军的军官们却不怕,也不信。

    至于最后没卖出去的很多产业,李子霄直接派人整顿,全部划到自己的将军府名下,交给林婉儿打理,关明夕和林雨落负责协助。

    对于李子霄这种做法,没人有异议,只不过名义上,李子霄是要自己出钱买下这些产业的,实际上他一分钱都没花。

    只需要做做样子,哄骗一些外面的人就行了。

    随后,赵腾找到李子霄,汇报他们查抄万家,曲家的财产,单单查抄出的现银,银票。珠宝等,合计一下就足价值二百三十多万两。

    其实,这些现银,银票和珠宝加起来,只是万,曲等七家总财富的一小部分,他们七家财富的大头,还是在他们名下那些产业,田宅上。

    对于那些产业、田宅等,李子霄不客气的全部笑纳了。

    而剩下这两百三十多万两的银子,李子霄自己一分没留,全都呈报给崇祯,准备派遣一支千人白龙军士卒,走运河水路押送入京,送给崇祯。

    五天后,紫禁城,乾清宫。

    大明皇帝的寝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