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凯也封侯,但是卫凯的侯爵可是万万不能与卫宁河内侯的爵位相提并论。这个爵位迟早会升为公,王,甚至……是皇帝!那么如今直接订立了卫瓘的身份,便是代表了未来卫瓘无穷的价值!

    而此话一出,便是坐定了未来数十年后的权利构成,不少人看了看卫凯,有眼光敏锐的还能从卫凯眼中看到一分遗憾,但九分却是激动喜悦。是了,自己儿子可能是未来的皇帝,就算这个位子不是自己的,也和是他的没什么样了吧。

    只是,卫宁如今不过才三十多岁,正值人生最巅峰的岁数,何必这么早提出来确立后继者的事情呢?众人不禁也有些疑惑……

    而还在诸人在为卫宁突然抖出的这个决论而暗自揣摩的时候,又有一个有些显得老迈的声音忽然响起,“卫瓘小公子年少聪慧,少而有智,一年来,老朽也认为卫瓘小公子堪能继承太尉大人大志。不过……”

    众人大惊,望眼过去,出声者不是别人,却是太尉杨彪!杨氏如今在安邑的正式族长!

    杨彪出来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声“不过”几乎让人将心吊到嗓子,又人人看向卫宁的脸色。

    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暗自担忧,也有人不咸不淡,但很快杨彪的话便继续了下去,却满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过,在下以为,太尉大人力挽我大喊狂澜,功高盖世,区区一侯爵之位,实不符太尉之功。老朽以为,卫侯之位应该换做国公方才匹配,事实上,老朽今日与不少大人私下磋商,便是意欲年后上朝,请皇上加封卫侯之爵!所以……小公子所袭之爵,应该是公爵才对!”

    卫宁要封公!?还是杨彪提出来!?

    杨氏家族几乎被卫宁连根拔起,卫宁上位也多被人暗地病垢为篡主之贼,而卫氏一族当初曹操入侵时候,大半也是为杨奉所杀,可以说,

    (本章完)

第1035章 出其不意(二)() 
杨卫两族之间,几乎就是不共戴天的血仇,本来这么多年来,两族还能和平下去已经让人匪夷所思了,而如今,杨彪竟然亲自提出要请封卫宁为公,这确实让人一时间真难接受。

    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场面霎时变得异常冷清。当初对大汉忠心耿耿的老臣经过了董卓,李郭之乱,又为郭嘉布局,一网打尽,再没人胆敢忤逆卫宁的意思,也没有荀彧这样的功臣身份死忠,除了冷场,也没人胆敢这个时候出面反对,更多的,众人暗自揣摩这两个消息对诸人的影响,以及对北方未来可能会带起的波澜。

    而这个时候,卫宁却面无表情出声道,“太傅大人此言差矣,宁起于微末,所做乃分内之事,何德何能能封公?何况大汉开国以来,早已定下了非皇亲不得封王公之爵,此乃国策,岂能擅自打破?若宁擅自僭越,天下人岂不皆以卫宁为董卓,李郭之流的逆贼?”

    “此一时,彼一时!若非太尉大人力挽狂澜,陛下如今恐怕还受逆贼挟持逼迫,以太尉大人之功,封国公已是足矣,旧规不符今况,老旧条陈自可摒弃,相信陛下也有意了许久,太尉大人莫要谦虚!”杨彪不急不缓,掴弄了一下胡须,也浑然不理在场百官惊异的眼神,悠悠道。

    “呵呵!宁何德何能,此事万万不可再提!”卫宁微微一笑,当即反对道。

    这时终于有人把心一横,出声道,“国有规法,赏罚必要分明,卫侯之功,足盖当世,若无相应之赏,朝廷何以定社稷公平!?太傅大人所言甚是,下官附议,还请卫侯承应!”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诸位,当真是想要让卫宁背上千古骂名否!?”卫宁脸上一沉,顿时斥道,“今日作宴,本当尽兴,何谈这些扫兴之事!到此为止,万万不可再提封公之事!”

    众官见卫宁脸色沉了下来,许多出言附议的人终于也有些心惊胆战了,暗自担忧自己是不是站错了队伍,不由悄悄看向杨彪,却见后者依旧那副老神自在的模样。

    “妈的!那赵云匹夫欺人太甚!!”阳平关内,张卫愤怒的一拳锤在案几上,咬牙切齿吼叫道,“此恨实在让我难消,传我军令,立刻整备三军,我要与那赵云匹夫决一死战!”

    “将军万万不可!敌军故意以此来激怒将军,正要有意引将军贸然出战,将军激怒之下恐中贼子诡计!河东军征战北方十数年,最善野战,舍我军之长,与敌军之利相抗,实属不智!如今之计将军还是坐守关隘为上,以阳平关天险,那河东军再来数倍也难以奈何啊!”阎圃见张卫盛怒,当即出声劝道。

    “我亦知敌军是故意以此计来激怒与我,但若放任那赵云继续下去,我军心早丧,还哪堪作战!?”阎圃是蜀中名士,于军中也多得许多将领信任,有他出言,张卫也不禁压下怒气,但依旧还是恼恨不平道,“那你说如今那赵云就在关外大摇大摆的修葺攻城器械,我等便在关上坐等!?”

    事实上,一想到关内那两千多伤兵呻吟哀痛的声音,张卫的怒气便几乎又要爆发出来。

    阎圃苦笑一声,只能道,“阳平关易守难攻,就算敌军大肆修建工所器械,也决不可能轻易拿下本关,除非那赵云真想让大军毁掉大半!所以以我观之,敌军如此大张旗鼓毫不掩饰,正也是为了引诱将军出城作战,好趁虚夺关!”

    阎圃顿了顿又道,“所以说将军为今之计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稳坐关上,坚守不出,敌军必是难有所为!至于那两千伤兵,留于关中确实不妥,将军不如派遣人马将她们送回汉中!”

    “哼!此前你等都以为坚壁清野,烧毁栈道,坐守阳平关,再以兵马不停骚扰敌方行军,那赵云会知难而退,但如今又如何?半年了,过年了,那赵云就是留在关外不走,还要大举进攻!”张卫终于忍不住怒火,开始咆哮道,“现在你又说他不会大举叩关,但若他这次真的来呢!?七万兵马,岂是如此好抵挡的!?就算击退了那赵云,我汉中损伤也必是不小,我回去如何向兄长交待?那些求和的奸佞岂不是借机抬头毁我汉中基业!?”

    阎圃这才想到张卫此前被众人怂恿与河东开战确是待罪之身,若此战漂亮的击败了河东固然让汉中众人无话可说,败了汉中基业自然是毁于一旦,不过若是残胜的话……却不得不提防了那些有心人了。

    “这一战确是不能让汉中元气大伤,就算能够压下那些求和之人,汉中恐怕也无力阻拦东面的孙曹觊觎,更别提主公世仇刘璋必是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阎圃眼中闪过一丝担忧,想了想,终于出口道,“敌军如今不退恐正是欺我汉中兵少,如今主公正商议与孙曹结盟,使其出援汉中,虽然不可不妨此两家觊觎之心,但至少可抽调部分汉宁兵马填补阳平关。若使敌军眼看阳平关人马越多,必是进退两难,若退便可使援军返回,以防孙曹援军之变,若不退,正可拖延等到孙曹援军到来决一死战!”

    “恩!?”张卫眼睛一亮,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先生此计甚好,我这便修书送与汉中!”

    “来人,传我军令下去,从关中调拨一些车马,将那些伤兵准备送回汉中!”张卫这才转身当即对外高声呼道。

    自从河东出兵南下汉中,已经有了近半年的时间的时间,张卫逼其兄张鲁不得不硬着头皮集汉中全力相抗,本来便是以秦岭蜀道艰难作为最有利的仪仗。

    张卫本是料定汉中道路艰险,不可能大规模行军,先是坚壁清野,将前方各城池物资撤下,大肆破坏栈道,自信满满河东军恐怕都来不及抵达阳平关便会因为寒冬到来而狼狈撤军回去。以后汉中自然还是他们张家兄弟的天下。

    (本章完)

第1036章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 
倘若逼退了河东大军,天下诸侯也自是会另眼相看,若以后有人觊觎汉中,便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

    加上自己如今待罪领兵的身份,即便自己亲兄能够因为血脉相连而放过他,有不满他的人迟早也会拿这来说事。所以说,这一仗,张卫是志在必胜,而他也是如此去做的,尽了自己最大努力。

    但是赵云稳扎稳打,河东的全力支持,却让张卫的算盘全部打空。他从没想到,面对秦岭蜀道,面对阳平天险,赵云竟然选择的不是急行奇袭,七万兵马而是一步一步的缓缓推进,逢山开路,修理栈道,动用数万民夫,数万兵力,一路上边修边向阳平关进军,赫然已经近到了阳平关的面前!

    这其中动用的人力,物力,几乎是一直龟缩在汉中的张卫不敢想象的,为了取汉中地,竟然花费了这么多钱粮,应该说是赵云疯了,还是在他背后的那个卫宁疯了?

    张卫从没想到过河东对汉中势在必得的野心竟然是到了这样的程度,面对寒冬季节,山道不利行军的困难,河东军竟然还是不退!

    如今汉中驻防在阳平关的兵马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此前随着赵云步步为营的进军,张卫从未放弃过任何可以使用的骚扰手段,不管是迂回后方妄图烧毁河东军的辎重补给,还是出小股人马分散杀伤修理栈道的农夫,甚至沿途布下无数岗哨壁垒,都难耐赵云不得。

    而最近这段时间,当赵云大军越发逼近阳平关时,显然已经腾开了手脚,张卫派遣出去的骚扰兵马本来仗着地形上的熟悉,以前虽说没有什么大战果,但也还总算能够全身而退,而现在可不行了,赵云利用几次故布疑阵引诱张卫出兵偷袭,却被反包围死伤惨重。

    最让张卫咬牙切齿的却是,被俘虏的汉中军兵马赵云却是客客气气送了回来,但每个士兵的双腿都被硬生生打折,重则终身伤残,轻则没有大半年时间休想痊愈。

    赵云光明正大的将这些俘虏送回来,给的理由很充分,当面大赞这些士卒临死不降,拼死作战至重伤无力方被擒下,忠义不凡,他念在这些汉中兵的血性不忍加害,这才命人将他们送回阳平关来。

    天知道这些“忠义之士”为什么全身上下都完好无比,就独独双腿在“临死不降”的时候被打断!而早不放降晚不放放降,却是集中在一起送了过来。

    赵云送还俘虏,两千人的数目委实不小,张卫原本深恐是敌军诱他出城设计埋伏,但最后对方将俘虏送到关外一里便主动退兵,张卫观察了许久不见对方有埋伏的迹象,才将那两千俘虏接回了城池。当时候张卫在得知对方竟然真的放任,还暗自嘲笑河东无能将,赵云是个傻帽之类的,但真看清楚那所谓两千俘虏,张卫的脸色便几乎气的绿了。

    俘虏已经送来,张卫也不敢当着其余兵马的瞩目下不接,尤其当赵云留下的使者托主将带的话当面盛赞这些士卒忠心的同时,张卫内心纵然是怒火滔天,但也不可能将他们弃之不顾,否则必寒全军之心。

    这条计策显然是歹毒无比的,陆陆续续送回来的俘虏已有两千人之多,而且个个双腿都被打断,显然在短时间里不可能重新投入作战。

    汉中固然存粮不菲,要张卫去养这些暂时已经废掉的人,他又如何甘心?但两千伤病留在军营中,一起痛苦呻吟,对其余军士的军心士气打击又是相当大的。

    河东这半年来的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