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问题的。像庾翼这样的世家高官,虽然清醒,但也只能在私人信札里发发牢『骚』,以他所握有的权力资源,都找不到改革、改变的把手,找不到透气的窗口,至于草民,只能在这潭臭稀泥的底部,呛完心再呛肺,直到呛死。一朝一代的专制体制,一旦腐败就没有自我恢复功能,没有一键恢复,只有等系统彻底崩溃了,再装一个新的,新的也大多是盗版的,装的那天就知道它也会崩溃。

第33章 蔑视清谈() 
孝宗穆皇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

    庾翼既卒,朝议皆以诸庾世在西藩,人情所安,宜依翼所请,以庾爰之代其任。何充曰:“荆楚,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北带强胡,西邻劲蜀,地势险阻,周旋万里。得人则中原可定,失人则社稷可忧,陆抗所谓‘存则吴存,亡则吴亡’者也,岂可以白面少年当之哉!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器干。西夏之任,无出温者。”议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温乎?如令阻兵,耻惧不浅。”充曰:“温足以制之,诸君勿忧。”

    桓温(312—373),字元子,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兄弟有五人。桓彝,谯国(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的老乡。桓温生下来不久,温峤来串门,肯定地说:“你这孩子长得啊……骨骼清奇,品位不凡。”接着煞有介事地说:“来,让我听听这孩子的哭声。”说着在小屁股上掐了一下,超女是要唱就要唱得响亮,桓温是要哭就要哭得响亮,温峤喜道:“真英物也!”以后锐圆哥哥遇到朋友的孩子也得这么死劲夸,夸成了,是眼光如炬,不成,是他辜负了俺的殷切期望。

    因为温峤这一夸,这孩子就名温。苏峻反叛,桓彝抵抗,苏峻部将韩晃杀害了桓彝。三年后,十八岁的桓温找到韩晃的三个儿子,桓家子报父仇,韩家父债子还,桓温果英物也。

    那时的高干子弟本来就等于名家字画,如果再加上更有名望的人品题,身价就和这些年的楼价一样,“噌噌”地就上来了。温峤这一夸,再起个名和温峤链接上,桓温的仕途想不光明都很难。桓温和丹杨尹刘惔(dàn)是好朋友,刘惔说,桓温这小子“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孙仲谋、晋宣王之流亚也”。眼睛很亮,胡须很硬,长得像孙仲谋,权谋似司马懿。(不知道这么夸人能不能通过审查。)

    人要长顺眼了,连脸上长几个痦子,都要说成是“面带七星”。这么一个『性』感帅哥,超级男生,只有做驸马才不浪费,于是桓温被明帝招为女婿,娶了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帝有志恢复,之所以选择桓温,多半是因为他孔武有力,有股子血『性』。

    不知道桓温的夫人(名叫司马兴男),和成帝司马衍是不是一母同胞,如果是,庾氏兄弟即为桓温夫人的娘家亲舅舅。温峤、庾亮兄弟、桓温,这是一个前后有继承的关系圈子,说成派系也可以。

    王导这一派系传下来的是何充,何充又是明帝穆皇后(庾文君)的妹夫。原来庾家兄弟不是他的大舅子就是小舅子,难怪庾亮和王导一起推举何充——有些人本身就是利益集团的交会点,所以才左右逢源,对皇上也敢说硬气话。

    何充和庾氏兄弟在立成帝司马衍的儿子还是康帝司马岳的儿子上有分歧,但是在重用桓温上没有分歧,高度一致,桓温又成了各种势力的交会点,当然也只能是暂时的。有统有分,有合有离,有矛盾有团结,有些事有勾兑,有些事得死掐,但不能事事都对着死掐,这才符合和谐政治的实际生态。

    庾翼生前一再推荐桓温,他死后,桓温在何充的强顶之下,代替了庾翼的儿子庾爰,出任荆楚方面的军政长官,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

    次年,何充亡故,史称“充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所选用皆以功效,不私亲旧”。

    “桓温尝乘雪欲猎,先过刘惔,惔见其装束甚严,谓之曰:‘老贼欲持此何为?’温笑曰:‘我不为此,卿安得坐谈乎!’”司马光在这一卷引用这个故事,可能没考虑到桓温的年龄,是年,桓温才三十三岁。

    在两晋时期,坐而清谈和积极行动俨然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是两种人生态度。桓温看不起清谈派,后来他收复洛阳时,慨然道:“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王夷甫就是王衍,西晋时重臣,喜爱清谈,误国误己,被石勒压死在墙下。

    王衍位居中枢,清谈误国,是可鄙也。不过现在也有人拿这个来指责码字的网民,对敢为诤言的公众知识分子也作如是评,表『露』出了桓温对刘惔这般的傲慢。上次说过,有人在体制内其实很明白,不仅是很明白,甚至可以说是很深刻,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量毕竟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官员表现出一种对公众的鄙夷和傲慢,不屑和公众交流,就因为老子是实干家,尔等都是清谈,切!

    清谈误国,有必要甄别一下,在其位,夸夸其谈,高调唱得满当当的,这叫清谈误国。桓温还感叹道:“诸君颇闻刘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léizi)。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刘表刘景升曾经养过一头巨大的牛,食量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驮东西拉车还不如一头小牛犊。后来曹『操』进入荆州,就把这头牛杀了,用以犒赏士卒。桓温的故事说得很明白:在体制内食量巨大、能力甚微的肥牛,才配清谈,还有机会误国。像我们平头老百姓,议论风生,口水横溢,要误也是误自家的生意,误不了国。误国?说实话,咱还真不配。

第34章 专制的原生态() 
孝宗穆皇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

    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不立韬也!”韬由是益骄,造堂于太尉府,号曰宣光殿,梁长九丈。宣见之大怒,斩匠截梁而去;韬怒,增之至十丈。宣闻之,谓所幸杨杯、牟成、赵生曰:“凶竖傲愎乃敢尔!汝能杀之,吾入西宫,当尽以韬之国邑分封汝等。韬死,主上必临丧,吾因行大事,蔑不济矣。”杯等许诺。

    石虎有好几个儿子,儿子多了问题也多。长子石邃,立为天王皇太子,“荒酒『淫』『色』,骄恣无道”,这都是洒洒水了,甚至可以说是应有之义,“或夜出于宫臣家,『淫』其妻妾”,这就比高衙内厉害多了,直接办事,连调戏的过程都免了。最令人发指的是,这家伙把美女人头砍下,洗洗干净放在盘子上吓人取乐。这还不算登峰造极,“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先『奸』后杀已是恶棍,更又“合牛羊肉煮而食之,亦赐左右,欲以识其味也”。

    有了无限权力的保护,无法无天,人坏起来是没有底线的,我爸是石虎,因为有权,所以很黄很暴力。

    石邃后来对老爹也大不敬,在这个小恶棍面前,石虎反而像是个君子。最后小恶棍终于把老恶棍的火气逗起来了,石虎“杀邃及妻张氏并男女二十六人,同埋于一棺之中”。

    石邃和老爹闹别扭,并不是因为他爹管教他,而是老爹对另外两个儿子石宣、石韬宠爱有加。

    石家小辈兄弟是一个窝里的斗鸡,石邃完蛋了,石宣上位做了太子,有哥哥的下场在,石宣格外警惕。这回石虎又对另一个儿子石韬表示嘉许:“悔不立韬也!”按说这是老子的一句牢『骚』话,但儿子石宣不敢不当真,为了保护自己,石宣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安排部下杨杯等潜入石韬的住处,把石韬砍死睡梦中。

    石宣怀着瞧热闹的心理,第一个把石韬的死讯告诉老爹石虎,石虎一听立马气得晕厥过去了。和小辈一比,老石虎显得很有人情味了。石虎要出去为儿子发丧,司空李农的一句话把作为父亲的石虎点醒了:“害秦公者未知何人,贼在京师,銮舆不宜轻出。”

    作为赵天王的石虎睁开了眼睛,石宣这个浑小子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他到石韬的灵前,“呵呵呵呵”止不住地乐,撩起被子看了一眼石韬的尸体,大笑而去。

    石虎收网,把石宣控制住,然后抓捕其党羽,真相大白,石虎“悲怒弥甚”。

    石虎命人用铁环穿过石宣的下巴锁起来,让他『舔』舐沾有石韬血迹的刀箭。他决定活活烧死石宣和他的党羽,在这之前,石宣和他的几个党羽被“拔其发,抽其舌……断其手足,斫眼溃肠”,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如韬之伤”。石宣对石韬怎么做,石虎就ctrl+c然后ctrl+v,完全复制。

    血腥的气息,热焰焚烧人体的味道让石虎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和处置石邃一样,石虎决定杀光石宣的全家,让他了无孑遗!命令下达时,石宣的一个小儿子,正抱在石虎怀中,石虎本以“抱子弄孙为乐”,号令一出,刀斧手不由分说,从石虎怀中夺走孩子,“咔嚓”一声就杀了。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当时石虎抱着心爱的孙子,祖孙俩都哭了。石虎本来是要宽赦这个孩子的,这太容易了,他只要一句话,一个手势,这个孩子就留下来了。但是,一来是羯人军纪严明,所以刽子手已经机器化了,动作相当麻利;关键石虎在那一瞬间,脑子空白了,如果拍成电影,石虎的主观状态就像《拯救大兵雷恩》开始时的那样,真实的环境是炮火连天,主人公被大炮一震,又掉到了海里,耳朵处于失聪状态——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石虎根本听不到,孩子小手把爷爷的衣裳都扯烂了,石虎也没有感觉,时间在这一刻“相对论”了,石虎可能只是问了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在他来说,只是迟疑了一下下;对刽子手来说,时间已经相当宽裕,足够他完成全部的动作。就这样,刽子手从石虎怀中夺过他的孙子将其杀害。

    这次杀戮是公开的,有数千人观看了这出人伦惨剧。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丢了孙子的爷爷『奶』『奶』痛不欲生的样子,人是隔代亲,作为爷爷的石虎怎么回顾这一幕?桓温有句名言:“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石虎呢?“人皆如此,我何以堪?”

    至此,石虎已经将两个儿子“灭门”,发生在石虎一家的人伦惨剧,是专制独裁下权力人格的“原生态”,他让我们看到无限制的权力导致的无限制的结果。可以对老百姓肆意荼毒,就可以对自己的亲近甚至儿孙举起屠刀,帝王家的仁义道德都是在这个原生态基础上的,无非涂抹装修了一下,石家只是不加掩饰而已。

    石虎让我们见识了专制的“原生态”唱法,可以帮助我们鉴赏专制的“美声”和“民族”唱法。

第35章 桓温灭蜀() 
孝宗穆皇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

    朝廷论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桓温。尚书左丞荀蕤(rui)曰:“温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乃加温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加谯王无忌前将军;袁乔龙骧将军,封湘西伯。蕤,崧之子也。

    温既灭蜀,威名大振,朝廷惮之。会稽王昱(yu)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引为心膂(lu),与参综朝权,欲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