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巴马传-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非常有争议的一个人,因此,媒体对她到底是福星还是灾星也莫衷一是。很多专业评论人士对于她的影响存在诸多疑问,“别指望奥普拉的活动会带来任何效果,能够让奥巴马借以跨越横亘在他和白宫之间的最大障碍。美国选民不是在找一位明星或者脱口秀嘉宾来领导他们。奥巴马是一位聪明、有想法的人,有希望成为总统,但是奥普拉的认同不可能让很多犹豫不定的选民认识到他的这些品质。”
奥巴马也有挣扎,但是他依然决定大胆推行一个“奥普拉计划”,原因有两个。
第一,奥普拉在早期初选州非核心基层会议参与者和初选投票人之中的拥趸数目,甚至比在普罗大众之中还要高。奥巴马团队在打出奥普拉这张牌之前对此进行了全面测试。奥巴马认为利用奥普拉进行一些高调宣传活动,相比传统的信使和方法,能够更有力的影响这些选民。第二,奥巴马认为这是聚拢大量民众的好办法,不这样,很多人压根不会参加政治活动。这样一来,奥巴马能够收集他们的联络信息,并且还得以直接拉拢大量重要选民,这向来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为了影响非传统选民,奥巴马需要尝试非传统手段。
基于上述原因,奥巴马决定抽出一整个周末的时间,请奥普拉为他宣传,分别是艾奥瓦两场,新罕布什尔一场,南卡罗来纳一场。有大约30000人参加了艾奥瓦的两场活动,一场在得梅因,一场在锡达拉皮兹。另外一场在南卡罗来纳州一个橄榄球场举办的活动,效果也非常不错,总人数超过30000。
这个出众的业绩为接下来的一场重要辩论会埋下了伏笔。那是艾奥瓦基层会议之前的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辩论赛。这场辩论赛由《得梅因纪事报》举办,历史上向来是基层会议的一道分水岭。它的举办日期是12月13日,离基层会议仅21天,而且艾奥瓦的基层会议参与者都会参加这场辩论赛,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在这场辩论会上会一上一幕幕好戏。
辩论前两天,《华盛顿邮报》刊发了一段言论,这段言论出自希拉里在新罕布什尔的选战团队负责人比尔·沙欣,沙欣质疑奥巴马年少时吸毒这件事是否会给奥巴马招致更多的问题,例如“你上次吸毒是什么时候?你是否曾经给过别人毒品?你是否卖给过别人毒品?”
沙欣这种明显具有引导性质的言论一出,整个舆论界顿时哗然了。沙欣是在引导人们关注奥巴马吸毒一事,这行为不仅算不上正大光明,简直时卑鄙。而且重要的是,身为沙欣的领导人,希拉里并没有站出来给出明确的澄清或者道歉,她只是让沙欣辞职了事,但沙欣的言论对奥巴马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希拉里却是一副“概不负责”的态度。
这件事发生的当天,希拉里和奥巴马都在华盛顿参加一项投票。两人的私人飞机都停在华盛顿国家机场,等着送他们参加完投票以后,去辩论赛现场。投票结束后,奥巴马率先抵达了自己的飞机旁,不一会儿,希拉里也到了。好戏就在这时上演了。
希拉里派助手过来,告知奥巴马她想和他见一面。一分钟后,奥巴马快步走下旋梯,两位对手在飞机之间的柏油跑到上见面了。
随行的工作人员远远的看着,并不知道这两位重量级候选人在交谈什么。但是只见“希拉里双手狂挥,貌似气氛很热烈。”
这场会面的点睛之处在于,希拉里一上来先对沙欣的言论表示歉意,说他并没有得到她和她团队的授权。“我明白,希拉里。”奥巴马回答道,“而且我相信你不会鼓励那种行为。但是我们必须为选战团队的调门以及我们所发出的信号负责。”一听到这个,希拉里的反应马上变得很激烈,她开始狂打手势,语气激动的说她的团队可没有搞出什么“旁遮普门”这种把戏,或者大谈什么新人和人品的问题。
奥巴马轻轻扶着她的手臂,试图让她平静下来,最后才开口说道:“我是说我们都有责任,不只是你。让我们告诉各自的团队做事更小心些吧。”
就这样,这次短暂的、充满了浓郁火药味儿的会面结束了。两位候选人分道扬镳,走向各自的飞机。这是奥巴马第一次在希拉里眼里看见一种深深的忧虑。她终于意识到,奥巴马已经成了她的巨大威胁。这之前,她一直自信满满,以为艾奥瓦是她的囊中之物。这个黑人候选人是什么时候蹿上来的?希拉里不得不回去好好整理下思路。
而对于奥巴马而言,没有什么比看到强大的失态更让他有触动的了。连希拉里这种聪明坚韧的对手都有一点乱了阵脚,奥巴马为此窃喜也是不为过的。
因此,几小时后后辩论赛上,奥巴马因为自信心高涨,在辩论场上发挥得也相当不错。
辩论的关键时刻,主持人问了奥巴马一个很犀利的问题:你的外交政策顾问有好几位都曾经在克林顿政府中扮演过重要角色,这样怎么让人相信你能够实现变革?这个片段后来在新闻里反复播放。主持人问完这个问题后,现场就传来希拉里的大笑声:“我倒是很想听听。”
(本章完)
第42章 冲锋陷阵 (2)
奥巴马那一天心态大好,他知道真正该笑的人是他而不是希拉里。他微笑着说:“希拉里,我等着你也当我顾问的那天。”
精彩的辩论会结束以后,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风波要结束了。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媒体采访中,又引发了一阵小余波。希拉里团队里的高层马克·佩恩和爱德华兹的战略师乔·特里皮一起接受了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的采访,在被问到对比尔·厦新的言论有何看法时,他不小心说漏嘴了:“我想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吸食可卡因这个话题绝不是我们选战团队挑起来的。”
站在一旁的特里皮听都到这话,立刻打断他,喊出来:“难以置信,这家伙一直在碍事儿。他刚才又说可卡因了。”这件事原本和特里皮无关的,但佩恩所作所为实在有点下流卑鄙,奥巴马的吸毒史原本该就此打住,只字不提,大家公平竞争才对。但他在媒体面前这样假装无意的提及,无疑仍旧会在民众引起波澜。他这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行为,让旁观的特里皮也动气了。
而奥巴马的团队当然不会忍气吞声。他们决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
希拉里大概也想到了这一点。因为看到了奥巴马的真正实力,所以决定给奥巴马点颜色瞧瞧。
结果事与愿违,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在参加竞选之前,奥巴马一直在解释他的竞选目的。他并非怀有野心蓬勃的总统梦,而是他认为根据目前的局势来看,他也许能够为这个国家贡献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他并没有什么政治行动总体计划。
这个解释,被希拉里看到了漏洞,决定揪住不放,加以攻击。她的手下散发了一份备忘录,写作风格相当严肃。内容是奥巴马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位小学老师的一段评论,大意是奥巴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文章说他想当总统。言外之意,是攻击奥巴马说他没有野心假的,因为他早在5岁的时候就埋下了一个当总统的梦。
这件事成了一桩经久不衰的笑料。而且还让奥巴马发明了一句妙语,在各个场合都时不时拿出来用一下:“现在,我知道有些人在拿着放大镜检查我的幼儿园作业,想在里面挖出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来……”
希拉里的另外一件搬起石头砸在计较的事件,是关于她一个演讲的曝光。原本希拉里准备在选战结束这几周在艾奥瓦发表这个演讲。她准备在演讲中质疑奥巴马的经验、他推动变革的能力、等一切能让她进行正面攻击的地方。但是,希拉里选择了一个部明智的开头:“现在,有趣的部分开始了。”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她对奥巴马的攻击。而她将此称之为“有趣的部分”。
美国民众,甚至连希拉里的支持者都不会觉得攻击是政治中有趣的一部分。希拉里的这个说法,摆明了她不会改变自己的政治斗争心态。事实上,希拉里本人还是蛮享受这种政治心态的。
“幼儿园事件”和希拉里的演讲,再次让奥巴马创造出一个知名的万能句式,并且这一句尤为管用。奥巴马会在遭遇政治攻击时,反复提及这句话:“你还能指望从一个认为政治攻击有趣的,认为巴拉克·奥巴马幼儿园时期所发生的事情比眼下发生在你和你家人身上的事情更重要的选战团队那儿得到什么?”
希拉里的两次哑火,无形中为奥巴马增添了气势。里基层会议还有两个星期了,奥巴马和工作人员一道转战艾奥瓦州东部和东北部,此行主要集中在中等规模以及更小的县郡。一路走来,队伍越来越庞大。奥巴马走到哪儿火到哪儿,而且他还有除了奥普拉之外的另一个秘密武器,人送雅号“终结者”的米歇尔。如果活动当中有米歇尔出现,那么转化率会非常高,民众对她的反应非常积极,数千支持这都是冲着她来的。总之,奥巴马牌战车正在全力冲刺,目标直指艾奥瓦的基层会议。
几年前艾奥瓦基层会议是在2月举行,后来改再了1月中下旬。由于2008年选举周期在日程安排上不幸出现一些混乱,所以基层会议的召开时间挪到了1月3日,此时圣诞节刚过九天,也就是新年第三天。很多艾奥瓦人在假日期间会外出旅行,这就给联系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不便。奥巴马势必要赢下艾奥瓦,所以这就成了他的根据地,当希拉里和爱德华兹格外抽出一天时间在新罕布什尔上时,奥巴马没有动,他选择坚守在艾奥瓦,坚持跟所有确认参加基层会议的支持者们做充分交流,确保他们了解此行的目的。
奥巴马之所以能够开展如此浩大的选民联络工作,完全是因为志愿者的庞大规模以及热情。场面之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因纪事报》最后一次民调结果计划在元旦,也就是基层会议的前两天出炉。这次民调几乎可以说是决定候选人的成败,所以就连一向对数据不在意的奥巴马,也如坐针毡的等着数据出来。媒体部门的员工们在不停的刷新《得梅因纪事报》网站,民调从来不会提前泄露,大家都是同时得到结果。就在这个晚上,全国有几十万人在疯狂刷新《得梅因纪事报》网站。
民调结果就在这种万众瞩目的状态下出炉了:奥巴马的支持率是32%,希拉里的支持率是25%,爱德华兹的支持率是24%。奥巴马的选战办公室里一片欢腾,这个结果太振奋人心了!此时奥巴马正驱车前往埃姆斯参加星期六晚间的一场活动。吉布斯刚把民调结果告诉他,奥巴马兴奋极了。“一路过来感觉很棒,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力十足。选区长都报告说势头很好。”
奥巴马在埃姆斯的活动上宣称,民调标志着选战正在加力,不过他提醒民众不要相信民调,而是要相信自己改变未来的能力。
但希拉里和爱德华兹并不想承认这份民调,他们联合发表声明,强调这份民调漏洞百出,并且《得梅因纪事报》的民调根本不能算作是主流。奥巴马对此并不是太在意,他的目标是获得60000名第一梯队死忠支持者的确认,30000名第二梯队倾向他的选民的确认。奥巴马很有信心会达到这个目标,《得梅因纪事报》的民调结果并非空穴来风。
基层会议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奥巴马旗下的志愿者们还没放弃努力。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每天要超过50000户人家的门。最后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