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度轮回-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些对于农村的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而且我们感觉到所有城市里的东西都应该很好。怀着这样的心态,第一拨村民去了山西的晋城,然后回来之后说的天花乱坠,说他们赚了多少钱,而且在那里生活多好多好,吃香的喝辣的,而且还有钱赚。说的大家都跃跃欲试,结果农忙过后,又是一个批村民外出了,过了很就回来带回来很多更新鲜的东西,而且带着赚到的钱,在大家伙面前数了几十遍。

后来他们发现:

可以去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做工;

可以去开个收购点收废品;

可以给城市里的人做保姆;

可以给城市打扫大街;

可以拉着架子车拣可以回收的垃圾;

可以偷城市里的一些公用物品去卖钱;

可以变相绑架敲诈城市人;

可以贩铜贩铝,兜售摇头丸,加入黑帮卖命;

只要赚钱,可以做其他任何违法犯罪的事情……

还记得我大妈家一个大姐从临镇包了编织“吊床”的生意,做出来的“吊床”是可以绑在邻靠的两棵书上睡觉的,原料是尼龙绳子,很结实,编制的时候需要先用大竹片做一个梭子一样的东西,然后把绳子实现串在上面,来回编织,编织一个会得到三毛钱,初开始我是一个钟头也做不了一个,后来熟练了也就是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做一,而且很上手,究竟自己最终学到了什么,得到多少钱,我不记得了。感觉那时候挺好玩,又得钱,所以就做了做。

卖假药,对一些人来说是不陌生的,不管卖的是脚气药粉,还是卖狗皮膏药,或者向其他药店兑售的西药都很多,反正对人体也没什么大的害处,但是利润却是非常大。农民那时候没有太多的法律意识,也缺钱,迷信,所以很容易上当受骗。

我们附近有很多人到四川、甘肃、内蒙、安徽等地去做,赚钱当然很多,后来听说有几个出了问题,被抓了,所以以后这种行当就转为秘密行业了,很少向别人透漏。外出的时候告诉你去外地务工,在一个小厂里上班,其实却不是这个样子。

“去城市的工厂做工!”这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现在说来就是劳务输出。我们那边多是到了广州、上海和北京,当然去天津、沈阳、南京其他地方的也有,但是绝对说量不是太多。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年春节回家,从广东和上海周边回来的人说,那边工厂很好,吃的好住的好,也不是太累……

其实实际情况不全部是那样,这几年出外打工的人多了,大家心知肚明,也就不隐秘那么多了,经常听到有人说:

“我们那边那个厂老板太差了,我再去干几个月就走……”

“我们厂里的活倒是不多,也挺干净的,但是就是工资太低了,一个月才给了400块……”

“明年我自己在东莞开店,我发现那里的生意其实也不是太难做……”

……

……

很多年过去了,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现状在冲洗着人们的大脑,“钱”、“发财”在我们的心里更重要了。中国人越来越务实了,不像印度对佛教那么虔诚,目前的中国人更想有好的住宿,好的食物,更相信今生,而不相信来世!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口号,农村人大概都知道,原来有钱的农村人对邻居,对亲人趾高气扬,不诚想很快,等孩子快要长大的时候自己的身体也不行了,家里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了。又有多少的穷人喊着这个口号,发誓自己一定要有钱,有很多很多钱。

但是,有了钱之后做什么呢?

……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甚至没有想过存到银行,就是放在自己家里柜子底层,等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数上十几遍。
父亲天生不是个生意人
父亲那时候是家里的支柱,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没有父亲,我们家真的难以维持。

曾经家里负担是很重的,邻居和同村人都富裕了,父亲却一直在家里从事着农耕。渐渐地我跟大哥和小妹都大了,我们衣食住用,读书等都需要开支,而家里几乎没有买油盐酱醋的钱,所以更拿不出东西来买一些新的衣服和零食,如果那时候能吃一包方便面,我们感觉到就是很幸福快乐的事情。

小妹太小,不会走路的时候,家里就把仅有的一点点钱拿来给小妹买了奶粉和鸡蛋,记得那时候鸡蛋打破放在一个水碗里,放点盐巴后蒸熟就是一碗,那是小妹小的时候经常的食物。妈妈喂小妹吃鸡蛋的时候,我们也在一遍馋,就是因为半年一个月也没几个机会能吃到几个煮熟的鸡蛋,当然,更不用提每餐几个菜,几个肉了,根本没有,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咸菜,豆豉那时候是我们经常的伴菜。就是跟邻居比着,我们家也差的很远。

记得是一个夏天小麦收割的时候,来我们麦场附近来了一个卖黄瓜的,妈妈买了五毛钱的黄瓜,得了两根,回家准备做凉面条,邻居的婶子要买黄瓜,大伯说:买什么菜啊,家里买了一百多块钱的菜,还不够吃啊?!听到这句话,我既感觉到羡慕,又感觉到气愤。说羡慕是因为我们家从来就没有一次买过30多块钱的菜,一百块对我们家来说几乎是个天文数字,说气愤是因为大伯分明是说给我妈妈听的,他其实是在炫耀,看不起我们家。想到这里我就感觉到父亲很窝囊,为什么同是一代人,父亲却什么都给不了我们。

大伯是去山西买卖铜铁之类的,现在看来其实就是收废品,但是里面很多东西是“细货”(偷来的),所以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被公安局抓起来,就只有做牢。但是那个时代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父亲就没有这样的胆量。有一次父亲和另外一个亲戚也是去山西做这行生意,父亲走的时候还说回来的时候给我们买什么什么玩具,结果父亲不到两个礼拜就从山西回来了。父亲回来的时候,我们首先是吃惊,然后让我感觉到的就是失望。他不仅对一个懵懂的儿童失言,而且也让我怀疑父亲根本就不是什么大料。连一个小的生意都做不了,我们家还要受穷,还要被别人家看不起。

不过说来父亲还是做过小生意,就是从周边的市区买些瓜子糖块小玩具之类,回来之后卖给小孩子,或者赶到我们有农历节日*,就去赶会,趁人多可以多卖点东西,赚点差价。但是这样的收入多也是只够买点青菜,贴补一点点家用。有一次乡会,我帮父母看摊,看到同学过来,我感觉到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感觉到很难为情。他们的家里都很富裕,逢到乡会父母都会给些钱,让他们到乡会来玩,而只有我还需要帮父母看摊,而且卖的都是他们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每逢我看摊,我非常不希望见到我的同学。其中有一次恐怕我一生也难以忘记,那时候我在我们班级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我们班有一个女孩长的很漂亮,我特别喜欢,他们家是镇上的,我们家是农村,那次在镇旁边的一个老庙那里*,很多人去烧香祈福,安排的有台戏,有很多人在那里卖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人去赶会。那天上午,我替妈妈看摊(其实是强迫的),站在那里感觉很不舒服,因为我知道我的同学肯定有很多人也来赶会,最担心的事情往往最容易发生,这时候她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她很漂亮,但是她只是斜着眼,还是那么冷艳地看看我,没什么特殊的表情,但是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家庭经济背景跟她家庭经济背静差别太远,恐怕我一辈子也没有*娶这样的老婆。

什么也没有表示,没说一句话,她路过我的摊前……

后来和我父亲几乎同龄的同村大哥在外边发了财,回来说如果哦父亲愿意可以跟他一起出去干。父亲问明白之后,原来才知道是去“卖假药”,对人体没有伤害,只是药效不好而已。听说这个犯法,父亲义无反顾底回绝了那位大哥,五年后,大哥在村东南角盖起了两层的中西合璧的小楼,更成了我们村的首富。不过后来因为风声太紧,主要改做牛蹄子牛筋了,有空还是带很多“小弟”(跟班卖假药的同行)出去捞几把。这几年大哥的生意究竟如何了我不知道,但是他仍然再盖过楼房之后,赚钱供应四个孩子读书,并且有足够的钱贴补家用,他是我们村公认的生意高手。有一点我很明白,父亲远远拉在了大哥的后面,我们家十年左右根本比不了我大哥他们家。

现在每每说起这件事情,妈妈就说,当初要是你爹怎么样怎么样就好了……

但是事实是我父亲根本没有那样做,他认准了一条,就是即使穷死也不做犯法的事,不做有风险的事。

所以我父亲一直没出息,我们家也一直地穷下去……

父亲还曾尝试过逢年过节去大城市去打气球卖给一些孩子们,因为他听说出去过节卖气球的人赚了不少的钱,为了赚钱他想过年期间出去试试。后来是父亲花了几十块钱买了气球和充气桶,但是却一直拉在家里,最终也没有出去一次,记得我大一毕业回家过年那次还从纸箱李找出了很多红色的气球,吹大了给小侄子玩。

因为有高中毕业的学历,所以后来父亲就是做一名乡村教师,起初教室的工资是很低的,而且赶到过年的时候多数摊派很多年货来充当工资,所以也根本没得什么现金。知道我高一父亲的工资还是很低,记得大概是到了我去上海、北京那段时间,估计也就是高三升大学左右,父亲的由一个民办教师,转为一个编制在册的教室,因为教学水平和学生竞赛考试成绩一直在镇上名列前茅,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所以后来时间不长也升级为高级教师。而他升格伟高级教师的时间,相对和他一起参加教师工作的人来说,显得太晚太晚,有人说父亲太死板,根本不会变通,也有人说父亲脾气不好,爱惹是生非等等。

其实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对我们家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家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那时候还没有减免农业税,所以农民的负担都很重,我们家一直还是很贫穷,甚至考虑过因为没钱供我读大学,让我出外打工。后来父亲升级了,工资多少也涨了一点,所以我们家庭条件也好了一点点。

不过听说父亲升级后,教学不是那么认真了,就是等待着退休了。

我曾经怀疑过父亲,感觉到父亲没有用……

但是终于有一天我对妈妈说出了我从来没有说过的真心话。
偷钱去钓鱼
家里本就没有太多钱,其实偷也偷不了多少。

不过有一次星期天,我真的动了心,跑去东沟看了很多次,发现有很多鱼,很多人在那里钓,心理痒痒的,买一套鱼钩也就是5毛钱,于是我偷偷拿了老妈放在席子下的5毛钱,去旁边那个村的小卖部买了一个鱼钩、一个鱼浮、一条鱼线,回来找了根竹子,拴好后刨了一些蚯蚓装在罐子里,拿着就兴冲冲地跑到东沟去钓鱼。

这个时候老爸老妈一般都在地里干活,让我在家学习,但是看书写作业很没意思,总想出去玩。

生手,加上我钓鱼也没有什么水平,在钩上穿个蚯蚓,调好鱼浮,抛进水里或者草窝里,慢慢地就看到有鱼游过来,鱼浮动了几下,然后用力往上一扯,收回线,发现蚯蚓已经被鱼吃光了,鱼也跑了。。。,鱼都很聪明,一般会尝试几次,听到岸上有动静的时候也不会拉钩,所以需要耐心和经验才能钓到大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