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高防御的最好办法实际上就是增加装甲的厚度,而这又与排水量冲突,而增加排水量就意味着要增加动力系统,意味着要带更多的燃料,意味着更大的被弹面积,所以不可能仅仅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达到提高防御能力的目的(这是日本人的做法)。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更高强度的装甲钢。
即使到现在,装甲钢(全为合金钢)的成分与配方都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机密。能否制造出足够好的装甲钢是由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以及科研(材料科学,当时为冶金学)能力决定了的。唐帝国海军敢于提出这么高的防御要求,实际上正是因为唐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钢铁工业,最先进的冶金技术。
在新战舰的性能下来之后,海军单独拨款1500万,由三家冶金研究所共同负责研制新的军用钢材(包括了装甲钢,以及炮钢),同时委托三家钢铁公司提供协助,好让新的科研成果能够尽快的应用到战舰的建造上去。
也正是新的装甲钢的出现,让“新省会”级战列舰达到了海军的要求。“新省会”级战列舰的装甲厚度实际上只比“尊严”级提高了两成到五成,而性能则完全超过了海军的要求。而当时,如同美国这类强国所拥有的装甲钢也才仅仅只有“尊严”级的水平而已。
速度方面,海军最先要求达到33节,后来因为增重的原因,实际上只有31节(试航的时候达到过32。5节的速度,只不过是半载,而不是满载)。
战舰的续航能力达到了12000海里,完全满足了海军的要求。这也主要得益于战舰排水量的增加,内部容积的增加。
在建造过程之中,海军在得知日本战列舰用的是460毫米口径主炮(世界上最大的战舰主炮)后,曾经一度要求修改设计,针锋相对的使用480毫米口径的主炮,可这个要求被聂人凤直接否决了。如果当时要研制480毫米口径的主炮的话,战舰的服役时间至少推迟两年,而且排水量至少得增加5000吨,战舰的大部分设计都得修改。海军等不起这两年,而且也没有必要用这么巨大的火炮。
第一批四艘(“广州”,“南宁”,“昆明”,“成都”)于19年底同时在四家造船厂开工(此时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中途因为战争爆发,海军人事变动,以及重点建造四艘“长江”级航母的原因等,四艘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一直拖到了22年八月,“广州”号首先下水,随即开始了紧张的栖装工作,年1月完成栖装,3月,四艘新战列舰加入帝国海军,开始了紧张的海试与训练工作。
性能参数:标准排水量38000吨(后来多次改进后,增加到了41000吨),满载排水量45000吨(后增加到48500吨)。尺寸:长255米,宽29米,吃水9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250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改进后降低到了30节),18节时的持续续航能力120000海里。武备:三座三联装400毫米口径主炮,16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24门80毫米高射炮,2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48门20毫米机关炮。装甲防御:主装甲带长170米,厚330毫米,水平装甲带厚240毫米;炮塔正面450毫米,侧面240毫米,顶部200毫米,炮座440毫米。绥棱塔450毫米,舰内装甲板120140毫米。全舰总装甲重17500吨,家体结构重量9500吨。
在第一批四艘建成之后,海军对“新省会”级战列舰的性能极为满意,因此又追加订购了两批共八艘。而后两批的排水量增加到了51000吨(满载),尺寸没有变化,主要就是加强了装甲防御能力,增加了数十门防空火炮,改善了舰内的布局,增加了弹药与燃料的携带量,提高了战舰的持续作战能力。
可以明显看出,“新省会”级实际上是按照防空战列舰的标准设计的。特别是在聂人凤上台之后,战舰的设计做了一定修改,将150毫米副炮全部换成了120毫米高射炮,同时增加了新研制成功的80毫米高射炮(实际上是在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添了大量的中小口径高射炮。“新省会”级成为了二战时期,帝国海军防空能力最为强大的战舰,其防空火力远超过了防空巡洋舰,成为了航母最强大的守护神。
得益于庞大的舰体,“新省会”级战列舰的改进余地其实是很大的,而且其对海作战能力并没有降低。这在海战中就已经体现了出来。虽然,“新省会”级没有机会与世界上最庞大的战列舰用主炮一决高下,可在漫长的二战中,“新省会”级与“依阿华”级,“乔治五世”,“黎塞留”级等世界其他列强的顶级战列舰有过多次交手,实战证明,这不但是帝国海军最好(也是最后)的一级战列舰,而且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列舰。
也因为该级战列舰在设计时所体现出来的众多超前思想,二战结束后,没有战沉的都被保存了下来,并且一直服役到了50年代(唐历)后期,其中,最后两艘还参加了二战结束40多年后的战斗,其身影一直活跃到了70年代末,这才被帝国海军封存,等待着重新驰骋大洋的那一刻。
“新省会”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帝国的强大工业实力,科研实力。其在设计时采用的众多新技术是保证其长期服役的基础,也是保证其在战斗中发挥出强大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帝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种战列舰,“新省会”级不但在战争中力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注定将被永久的载入海军的史册!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lt;。/showbook。asp?bl_id158910target_blank&;gt;哥们的力作:《生死印》&;lt;/a&;gt;
  
“节气”级重巡洋舰的优秀表现掩盖不住其性能上的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初期的战斗中,多艘“节气”级重巡洋舰战沉,已经引起了帝国海军的重视,战舰上的设计缺陷也暴露了出来,随即帝国海军就开始寻求更好的重巡洋舰,更能够满足战争需要的重巡洋舰。
当时,帝国海军对新型重巡洋舰是非常重视的(这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江河”以前是战列巡洋舰的名称)。残酷的战斗证明,航母在敌战机的打击下是很脆弱的,而大型防空巡洋舰的造价高昂(相对于重巡洋舰),而且任务单一(基本上不会有舰队司令官舍得拿大型防空巡洋舰去执行防空之外的其他任务),帝国海军难以承担,而且也需要一种海战多面手。特别是在对日战略大反击开始之后,帝国海军严重缺乏多用途战舰(主要是用来支援陆战队登陆的战舰),因此,帝国海军在“琉球岛登陆战役”之后就提出了新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建造要求。
“江河”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由威海造船厂承担(“节气”级也是由威海造船厂设计的,有着丰富的重巡洋舰设计与建造经验。另外,当时其他的三大造船厂都在忙着建造战列舰,航母,大型防空巡洋舰,没有能力来竞争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了),22年中期,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一份设计方案,但是很快就被海军否决掉了。海军要的是全新的重巡洋舰,而不仅仅只是“节气”级的改进型。十月,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二份设计方案,这次通过了海军的验收,接着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了详细设计,以及建造论证工作,随即建造订单就被送到了四大造船厂,“江河”级的建造工作在22年底就开始了(当时严格的验证工作还没有完成),并且在年4月份,第一艘重巡洋舰就下水了。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当时帝国海军急切需要重巡洋舰。同时也足以证明,重巡洋舰在战争中的地位。虽然,重巡洋舰没有战列舰那么强大的炮火,不具备航母的能力,防空能力也比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了。但是,重巡洋舰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是真正的海战多面手。最重要的是,重巡洋舰相对低廉的造价,适度的战斗力,这些都决定了重巡洋舰能够活跃于每一个战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海军的任务逐渐偏重登陆作战(实际上,这是二战海战的一大特点),重巡洋舰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海军对“江河”级的要求并不低。首先其主炮火力要比“节气”级更为强大(琉球岛海战中,“节气”级吃了很大的亏,而且240毫米主炮被证明是对付日本巡洋舰很有效,而200毫米主炮的威力偏低),接近“李靖”级的防空能力(这是海军重视航母的表现),以及比“节气”级更好的整体防御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增加排水量是肯定的,只有更大的舰体才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武器。当然,增加的排水量也可以改善战舰的装甲防御。结果,“江河”级的排水量比“节气”级几乎增加了一半,直逼“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
威海造船厂在设计的时候极为重视战舰的适航能力,采用了小长宽比舰型,以增强战舰在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而宽胖的舰体实际上会降低同功率下的航速,在尽量改善舰体的设计时,使用大功率动力系统成为了保证战舰航速的唯一办法。
因为新型装甲钢已经研制成功,所以“江河”级的装甲重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其整体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带来的好处是,战舰可以多携带2000吨的燃料与弹药,显著的提高了战舰的续航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这个在对陆支援中非常重要)。
性能指标: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量15000吨。尺寸:舰长150米(比“节气”级还短了5米),宽19米,吃水6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00000马力,最大航速33节,18节时最大续航力12000海里。武备:三座双联装240毫米主炮(后期改为三座三联装200毫米主炮),12座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2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36门20毫米机关炮。后增设4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
从其火力配制来看,主炮威力,防空火力已经不比“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少了。而这主要就是得益于宽舰面设计(增加了甲板面积,而这是布置更多火炮的基础)。
从总体性能上讲,“江河”级重巡洋舰几乎算得上是一种完美的重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作为舰队旗舰,所以战舰上配备有完善的指挥系统,通行系统。这还是第一种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安装雷达的巡洋舰(“李靖”级是在建造过程中才考虑到安装雷达的),并且预留出了安装雷达的位置。这些都是“江河”级成为二战最优秀的重巡洋舰的基础。
也正因为“江河”级出色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帝国并不需要再建造新的重巡洋舰了。“江河”级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之后。整个大战期间有38艘“江河”级重巡洋舰服役,还有4艘在战后服役。“江河”级的身影一直活跃到了战争结束后二十多年,而且还有十多艘被出售或者赠送给了其他友好国家,并且一直服役到了14世纪(唐历,公元20世纪)末。
可以说,“江河”级是非常成功的一级重巡洋舰,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挑起了重担,是帝国海军编制里的多面手,也书写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
  
下午正在思考一场海战的关键情节时,突然接到编辑大人的QQ快迅,《海魂》要封推了,兴奋之中,竟然整整半个小时没有码出一个字来!
从八月后半月开始发书,到十月中旬上架,再到十月用半月的时间杀到新书月票榜第四名,再到十一月的筋疲力尽。可以说,这一路走来,《海魂》写得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