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落子无悔-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在浏览了待者递上的菜单后,他点了龙虾套餐,而我却诚惶诚恐,只叫了一份最便宜的肉丸意大利面条。
他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他需要我的支持。他要我下学期教两门《国际商学原理》的课。那是大学三年级的课程,而所谓的“下学期”也就是四天后,从下星期一开始。 我大吃一惊,到最后关头才分配给我这样的工作,实在太仓促、太艰巨了。而且,博士生通常要在修完课程、通过综合考试、进入撰写博士论文阶段时,才会承担教学工作,因为那时已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做论文研究在时间上又较为机动。然而,即使他们也只需每学期上一门课。 我坦白地告诉他,这太意外了。我没有讲课的经历,甚至都没有以中文母语教学的经验。我还提到了校方的规定:所有上讲台的研究生自己必须先修完教学培训课程,而我尚未完成此课程。 他说他有办法避过学校规定的限制。最后他说:“我完全信任你,你有能力胜任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 他是迫于形势,我也不便再推辞了——就这样地,我受命于危难之际,在极其仓促的情况下,承担起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我同时还需承担自己的学习压力。 ——这样的工作分配对我是困难的、也是不公平的,但系主任是出于无奈。他后来一直对我很好,在我与崔教授的冲突中,他也在职权允许的范围内,给了我力所能及的保护。我想也是因为我在重要关头为他分担了部分的压力,并且竭尽全力地完成了任务。
事实上,我要感谢系主任,他原也可以取消这两门课程,那么我也就丧失了这时势造英雄的机会。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堂课,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经历。《国际商学原理》是商学专业的共同课程,所以是一个大班的课。我走进了教室,站在讲台上,鼓起勇气向下面的听课学生望过去。那是一个梯型大教室,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一百多名学生,白、黑、黄,什么肤色都有。 我站在那里,两条腿在微颤着,都难以控制,教室里有冷气,可我却头冒冷汗。讲课时,我都不敢以手势做辅助,因为如果我举起手臂就露馅了,我在发抖。 我将每句话都写在纸上,而且全部都背下来了,可我还是很紧张……我为准备第一堂课,花了很多时间,内容也很充分。可我把准备好的话都讲完后,瞄了一下手表,还只花了一半的时间。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说了。我灵机一动,说,这是第一堂课,所以提早结束。 在那个学期中,我每次走在去教室路上,心中所担心的就是所准备材料若不够讲怎么办? 第一次当老师,压力是极大的。每堂课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而且往往是在前一晚上先把要教的内容弄明白,然后第二天再到课堂讲授。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做批发商的,现买现卖。有个精彩的美国式幽默:“研究生讲师和教授的差别是在于,前者的进度比学生早一个章节,而后者的进度比教学大纲晚一个章节。”(A graduate teach er is one chapter ahead of students
and a professor is one chapter behind the schedule。) 万事开头难。
有过首次教学经历后,我每学期分派的劳务就是教课了。这样我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就比其他博士生更多,有人觉得我吃亏了,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提高了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对我职业发展极为有利。 如今,我站在讲台上已很自信了,只要列出一个提纲,就可以开始讲课,时间也掌握得比较好。即使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授课环境,也感觉自如,而且下面听众越是多,我越是感到兴奋,发挥得也越是精彩。连我自己都有些奇怪,因为培训我们教学能力的美国教授也坦承,她每学期走进第一堂课的教室时,都会有种紧张的感觉。可我却完全没有。其实我是比较腼腆的,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或参加公共社交活动时,都会有一种紧张感。可当我登上了讲台,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可以滔滔不绝,完全不感到害羞。我已经锤炼到“炉火纯青”、“厚颜无耻”的境地了。
——我想这就是职业的训练。所以,假如你生性内向,怯于在大众场合下讲话,请不要看轻自己,也不要放弃,应积极寻求锻炼的机会,你也可以成为公共演讲者。

祸从口出

教大家一句有用的英语俗语:“Watch your mouth!”意思是“注意你的嘴巴”,但实际意思是“讲话时要留神,不要说走了嘴”。美国是个民主社会,但并不是一个言论绝对自由的国家,你如果信口开河,很可能会招致麻烦。我就有过这样的教训。 在实际教学中,我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讲课和评分方式。
在第一堂课上,我就会宣布成绩是靠自己“挣来的”,并公布一个计分公式,学生通过作业、小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来累积点数,向自己要争取的期末成绩努力,这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考试分数不满意,也能通过额外努力来改善成绩。他们可以写一个学期报告,这个报告的分数也加入累计点数来决定最终成绩。学期初,学生大多都不愿意做额外功课,但在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有些学生就需要考虑这一选择了。这已成惯例,期中考试成绩一公布,就会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这次的学期报告有什么具体要求?”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是这个报告的长度,这是个每次必问的问题。这已成为惯例,期中考试成绩一公布后,就会有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这次的学期报告有什么具体要求?”而我的回答是:“我没有限定报告的页数,但它的长度应像女孩子的裙子,要短得带有挑逗性,但又要长得足以遮住关键部分(It should be like a lady’s skirt
short enough to be interesting,but long enough to cover the subject)。” 这是一个美国式的幽默,随之而来的是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了,我也自鸣得意。这个玩笑每次都可以用,每次也都达到预期效果,百发百中——直到发生了下面这个事件。 在一堂课上,我又用了同样的玩笑。下课后,一个美国女学生走过来说:“老师,你那个笑话很不得体,这是性别歧视,我无法容忍。你怎么能对我们社会当今关注的问题表现得如此漠视呢?” “我只是引用一个伟人的格言。”我以退为进。 “谁?” “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可是,她反驳道:“罗斯福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时代已经不同了,你今天再用这样的措辞是对妇女的极不尊重,我表示抗议。” 今天的美国,有一个政治正确性的运动(Political Correctness),其性质类似中国“文革”中的“上纲上线”,把一些简单的事情提升为社会歧视的大是大非,给当事者造成很大麻烦。如果此事件闹出去,性质可大可小,结果很难预测。 我心中很不以为然。但这是在美国,而且我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博士生,地位尚不稳定,我不能、也不值得与她发生矛盾。我马上表示,我只是开一个玩笑,如果这对她造成心理伤害,我深表歉意。 “我要求你在班上公开道歉。”她还不愿意罢休。 我考虑了一下,说:“可以。”
在下一堂课开始时,我“郑重其事”地宣布:“同学们,现在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通告。”整个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上一节课有学生问到学期报告的所需长度,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我又把这个笑话重复了一遍,又是一片哄笑声。 “可在课后,就有女学生向我提出抗议,说这是性别歧视。”我接下去说。班上马上就出现了一片不满的嘘叫喧嚷声。 “这是哪个‘Bitch’(英语原意是母狗,也是骂女人的脏词)这么说的?”一个坐后面的男同学举起了手,挑衅性地质问。 在一片附和的笑声中,我侧眼看了一下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女学生,她起初那种洋洋得意的表情已经不见了。 “这个我不能告诉你。我现在重提此事,是为了告诉大家,我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向所有受到这个玩笑伤害的同学,表示诚挚的歉意。” 我停顿一下,又说:“我只是引用了一位伟人的话,但时代不同了,所以我觉得那句格言也要改动一下——我们的学期报告应该像男人穿的短裤,短得足以挑逗人,但又要长得足以遮住关键部分。” 下面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一潜在的冲突也就在笑声中结束了。下课后,那个女学生又来找我解释,说什么她是随着父亲在兵营里长大的,那是个大男子主义的世界,所以她对此类事比较敏感,希望我能够理解,等等。我马上表示,在这件事上她是正确的,我以后要多加注意。她满意地走了。 直至学期结束,她再也没找过我麻烦。当然有过那次经历,我上课时就再也没有用过那个裙子的笑话了。

一意孤行的精神

我把这种奋斗方式称之为“普通人的实现法则”,因为你若出身豪门、或运气极佳,或才智出众,就不必如此去追求,也可以创造“奇迹”。但你若是普通人,又要“好高骛远”,就只能这么地去做,去追求实现。 我提倡“一意孤行”的精神。为什么呀,这可是个带负面含义的成语? 因为我们不仅要目标明确、志向远大,而且还要“好高骛远”。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并不完全具备客观的条件,从而处于“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状态。那么,目标也就很难实现。而且,越是“好高骛远”,愿望离现实也就越有距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若是这样,我们的追求很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仍然要不放弃,也许屡战屡败,却还要屡败屡战,越败越勇,要发扬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这么做,那就是“固执”,就是“一意孤行”了,甚至会被人认为是在做“Impossible Things”(不可能的事)——我就曾经这样被调侃过。 这样的追求,是一个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经受很多挫折和失败,以及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尽管如此,仍然要保持顽强的斗志,不折不挠,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直不停地去争取。

普通人的实现法则

“那真是太自不量力了,明知要失败,为什么还要如此去追求?”有人说。 ——但我并没有说好高骛远的追求不可能会成功。我只是说,那是一种很难实现的目标,或成功机会很小的努力。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够实现目标?” ——在偶然的情况下,或是当碰到某些偶发事件。 “什么是偶然情况或偶发事件?” ——所谓的偶发事件,是指某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低(可能性极小),而且它的发生是随机的(即说不定哪一次会出现)。 比如说,在追求过程中,这一偶发事件若不发生,努力就会失败,但它若发生了,就能成功。可这一事件出现的几率很低,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而且它的发生是随机的,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出现。那么,怎么去实现呢?也就只能是一次次地去努力,一次一次地去经受失败。你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中,最后撞到那个百次一遇的偶发事件,你竟然成功了。你感到绝处逢生,而别人觉得是奇迹,是你的运气好。 这样的实现,是不是运气?当然是运气,但也是以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