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8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样,苏军用机关枪逼着网刚拿起武器的战士冲向德军的火力封锁线,那些军人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此时的印度,也需要一场斯大林格勒那样的保卫战,用印度人的鲜血唤醒印度人的斗志。

不得不说,鲁拉贾帕尼开始拼命了。

在他下达的戒严令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差别对待”

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不管是有权的还是没权的,不管是贫民还是贵族,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儿童,不管是市民还是议员。只要没有获得总理府签发的通行令,没人能够通过卫戍部队的封锁线。

按照外界的猜测。鲁拉贾帕尼这么做,多半想让占绝对多数的贫苦市民利信,留下来守卫新德里是每一个人的职责,和平时期决定个人社会地个的东西在战争中都没有价值,只要是新德里市民,就得留下来。

问题是,这么做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果?

对社会地个低下的普通市民来说,他们只想带着仅有的一点财产离开新德里,而不是替那些往常作威作福的官员,替那些榨取他们血汗钱的贵族卖命。对往常掌握着印度命脉的利益集团来说,他们也只想离开新德里,而不是听从总理的召唤。与那些身无分文的贫民并肩保卫新德里。

无差别对待不能改变印度人的思想观念,只能将某些人逼入死境。

对于绝望的人来说,他们的敌人不是远在几百千米之外的中**队。而是阻止他们离开新德里,让他们留下来送死的总理。

现实很残酷。鲁拉贾帕尼玩过头土

虽然局势还没有发展到最糟糕的地步,毕竟卫戍部队仍然听从总理的指挥,部署在郊外的野战部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对总理的愤怒逐渐升温。随着共和国陆军步步逼近,局势迟早会失去控制。

对鲁拉贾怕尼来说,他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些变化。

以当时的情况,鲁拉贾帕尼首要关注的就是那支神出鬼没的突击部队。

按照古吉拉德的判断,突击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攻打新德里。而是吸引注意力。只要突击部队牵制住了新德里守军,在北面与西面虎视眈晓的3个主力野战军就将出发,以最快的速度攻到新德里城外。

应对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消灭突击部队。

只有这样,才能在敌人的主力到达之前重新部署防线,将新德里变成中**人的坟墓。

鲁拉贾帕尼听从了古吉拉德的建议,让新德里南面的全部守军参加搜寻与围剿突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不惜一切代价歼灭突击部队。

毫无疑问。鲁拉贾帕尼比古吉拉德还要悲观。

新德里市民的剧痛告诉鲁拉贾帕尼。别馏个主力军,就算突击部队进入新德里,除了绝对效忠的卫戍部队之外,新德里的军民会立即放弃抵抗。如果不能把突击部队挡在新德里市区之外,新德里就不是中**人的坟墓,而是印度中央政权的终结地。

正是如此,在鲁拉贾帕尼看来,干掉突击部队比守住博帕尔重要百倍。

问题是,印军有能力干掉突击部队吗?

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收到与突击部队有关的消息。

直到天色放亮,鲁拉贾帕尼才收到陆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突击部队找到了,准确的说是突击部队主动现身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左冲右突

引快?个小时,觉得附沂的印军快要赶到后,渍云霄二停止进攻的命令,让后卫变前锋、前锋变后卫,率领突击部队一溜烟的离开了珀勒德布尔,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绕了个大圈子,回头杀往马图拉。 

突击部队离开后夫约刃分钟,第一支印军装甲部队到达珀勒德布尔。

不得不说,突击部队撤得很及时,也跑得很快。虽然印军装甲部队从珀勒德布尔守军那里得知突击部队向北去了,但是派出的侦察部队一直追到亚纳河都没追上突击部队,并且在河岸上失去了追踪线索。

此时,突击部队正在亚纳河东岸向马图拉挺进。

印军侦察部队丢掉线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渡过亚纳河的时候,凌云霄玩了很多花招。一是让部队五次渡河,在河岸上留下了很多车辙印,让印军侦察兵根本不知道哪些车辙印是最后留下的,也就无从推断突击部队到底是在亚纳河东岸,还是在西岸。二是让侦察部队与一个加强营在第二次渡过亚纳河,也就是回到西岸后,继续向北前进,在戈西位于马图拉与新德里之间附近再次渡过亚纳河,最后到马图拉附近与主力汇合,从而给印军制造突击部队正在杀往戈西的假象。三是在亚纳河西岸洒了不少润滑油,留下部队在西岸休整过的迹象,从而让印军断定突击部队还在亚纳河西岸,不再继续向东追击。

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凌云霄一个人想到的,而是他的参谋军官想到的。

实际上,在羽日夜间到为日凌晨的突击行动中,凌云霄带来的那几个作战参谋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离开空投场之前,凌云霄首先想到攻打马图拉。

裴承毅说得很清楚,突击部队必须摆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势,而要攻打新德里,首先就得攻打马图拉。突击部队出现在马图拉城外,肯定能让印军感到恐慌,从而迫使印军集中兵力守卫马图拉。

凌云霄的这一判断没有错,却忽视了当前的局势。

突击部队突破阿格拉的防线之后,印军已经开始向马图拉集结,而且驻守马图拉的印军并未离开防御阵地。此举表明,印军已经意识到突击部队将攻打马图拉,所以让南面的部队北上围剿突击部队,而让马图拉成为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如果突击部队按照凌云霄的计戈打手 前去攻打马图拉,等于主动进入印军布下的天罗地网。虽然以突击部队的实力。能够轻松突破印军的包围圈,但是也将失去攻打新德里的机会,让印军不再担心新德里的安全。毫无疑问,突击部队无法完成前线总指挥下达的作战任务。

针对这一情况,凌云霄手下的一名作战参谋建议部队向南运动,从印军扫荡部队的东面穿到南面去,然后再向西运动,攻打位于马图拉东南的珀勒德布尔。虽然珀勒德布尔距离新德里要远,而且要前往新德里,还得经过马图拉,但是通过攻打珀勒德布尔,能够把印军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然后利用突击部队的越野机动能力,迅速返回马图拉,在印军回过神来之前好好打上一仗。

照这个打法,就算打不下马图拉,也会让印军胆战心惊。

换句话说,此举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印军知道,突击部队不但能够在道路上机动作战,还能在野外行军。这要印军想把突击部队挡在新德里的大门之外,不但要守住所有路口,还要守住所有平原。结果很明显,印军必须分兵防守,能够集中行动的兵力将非常有限。印军不能集中行动,除了无法对突击部队构成致命的威胁之外,还能为突击部队提供更多的机会。只要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歼灭几支印军,就算突击部队不向新德里迈进,也能让印军拼出全力,投入更多的兵力对付突击部队。也就是说,突击部队能在不用继续向新德里突击的情况下完成作战任务。

凌云霄不是那种固步自封的将军,认为参谋的建议更有可行性之后,立即加以采纳。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夜间绕过了印军的搜剿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印军身后绕向珀勒德布尔,并且在天亮前发起进攻。

因为没有计划打下珀勒德布尔,所以战斗打得并不激烈。

除了尽量利用炮火支援之外,凌云霄做得最多的就是让进攻部队尽量不要与印军争夺防御阵地,打够了就撤下来,必须尽一切努力减少伤亡。

物资可以空投,伤员却无法送回去。

不管怎么样,控制伤亡比击毙更多的敌人更加重要。

利用实时更新的战场信息,突击部队赶在印军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离开了珀勒德布尔。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前面已经介绍了,凌云霄率领突击部队杀向马图拉的时候,印军还在亚纳河西岸按寻突击部队。

虽然有迹象表明突击部队去了亚纳河东岸,但是印军仍然把搜索重点放在了西岸。

这也可以理解。突击部队突然袭击珀勒德,小,证明了其强大的越野突击能力吊然从珀勒德布尔二:二沼甲的耸路经过马图拉,但是突击部队很有可能选择越野机动,绕过马图拉攻打新德里。

从珀勒德布尔到新德里的直线距离不到打手 刃千米,如果突击部队在亚纳河西岸北上,前方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没有任何天然障碍。也就是说,如果突击部队的目的是攻打新德里,很有可能直接北上。在印军眼里,突击部队在亚纳河两岸留下迹象,很有可能想把追击部队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为奔袭新德里创造机会。

显然,凌云霄在亚纳河畔做的手脚有点多余。

因为亚纳河不是一条大河,最深处也不过3米,两岸近岸部分的水深不到打手 米,所以在印军看来,突击部队很有可能在水上行军,不留下车辙银,让追击部队无法判断其正确的行军方向。换句话说。就算凌云霄在亚纳河畔什么都不做,印军也会认为突击部队正在杀向新德里。

不管怎么说,复杂的战场环境给突击部队提供了最好的掩护。

印军追不上突击部队,也不能怪其行军速度,主要是印军缺乏有效的战术侦察手段与战场监视能力。换个角度看,如果印军拥有共和**队那样的战术侦察手段,也不会在各个战线上一败涂地了。

战术行动中,美国提供的战略情报根本起不了作用。

军事侦察卫星每过2个小时才从战场上空掠过一次,每次仅能监地分钟。就算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能够在侦察卫星拍下的照片上找到突击部队的身影,因为突击部队一直在运动,所以在美国的情报分析人员将消息发给五角大楼的时候,情报已经过时,不具有引导印军作战的价值。

找不到突击部队,凭什么围剿突击部队呢?

印军也想过解决办法,比如派出更多的地面侦察部队,提高搜索密度。问题是,制空权掌握在共和**队手里,制电磁权也掌握在共和**队手里。战斗开始后,数十架电子战机轮番到战场上空巡逻,使印军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全面瘫痪。虽然电磁压制无法完全阻断印军的通信联络,至少对有线通信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侦察兵不可能带着有线电台执行侦察任务,只能以最原始的方法传递情报。

事实上,印军好几次差点发现突击部队。

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突击的隐秘性,凌云霄不但加强了侦察部队,还在突击行动中让侦察部队始终负责外围突击任务,用的察兵对付侦察兵。这一部署的效果很突出,部队向珀勒德布尔推进的时候,侦察兵就干掉了好几支印军侦察部队。

侦察部队突然失踪,肯定是不正常的事情。

问题是,印军不可能立即发现哪支侦察部队遭到了袭击。也就是说,等到印军反应过来的时候,突击部队已经走远了。

与印军最原始的战术侦察手段相比,突击部队的优势就太明显了。

从始至终,突击部队都获得了实时战场信息支援,时玄掌握着印军的调动情况。

部队渡过亚纳河,向马图拉挺进的时候,凌云霄就发现,到达珀勒德布尔的印军竟然转向北上。更让他有点不敢相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