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经-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 
     咽中闭塞,不可下。下之则上轻下重,水浆不下,卧则欲蜷,身体急痛, 
复下利日十数行。 
     诸外实,不可下。下之则发微热,亡脉则厥,当脐握热。 
     诸虚,不可下,下之则渴,引水者易愈,恶水者剧。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运,微 
为阴寒,上实下虚,意欲得温。微弦为虚,虚者不可下,微则为咳,咳则吐 
涎沫。下之咳则止,而利不休,胸中如虫蔷,粥入则出,小便不利,两胁拘 
急,喘息为难,颈背相牵,臂则不仁,极寒反汗出,躯冷若冰,眼睛不慧, 
语言不休,谷气多人,则为除中,口虽欲言,舌不得前。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浮反在上,数反在下。浮则为阳虚, 
数则为无血,浮则为虚,数则生热。浮则为虚,自汗而恶寒。数则为痛,振 
而寒栗。微弱在关,胸下为急,喘满汗流,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于胁, 
振寒相搏,其形如疟。医反下之,令脉急数,发热,狂走见鬼,心下为痞, 
小便淋沥,少腹甚坚,小便血出。 
     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发热而恶寒。荣紧 
胃气冷,微呕心内烦。医以为大热,解肌而发汗,亡阳虚烦躁,心下苦痞坚, 
表里俱虚竭。卒起而头眩,客热在皮肤,怅怏不得眠。不知胃气冷,紧寒在 
关元,技巧无所施,汲水灌其身。客热应时罢,栗栗而振寒,重被而覆之, 
汗出而冒巅,体惕而又振,小便为微难。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 
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气实为孤阳,当小便难, 
胞中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 
尽,千烦不眠,血薄内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 
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 
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坚,气噫 
而除。何以言之?脾脉本缓,今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 
坚,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杀谷,潮 
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故邪气浮 
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 
下之。 
     脉浮大,应发其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 页面 86…

     脉浮而大,心下反坚,有热属脏,攻之,不令发汗。属腑,溲数则坚, 
汗多即愈,汗少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欲 
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 
     结胸证,其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之。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痞坚,颈项强而眩,勿下之。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病欲吐者,不可下之。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痞 
脉浮紧而下之,紧反入里,因作痞。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坚。 
     本虚,攻其热必哕。 
     无阳,阴强而坚,下之必清谷而腹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时自痛,胸下结坚。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 
之不肯止。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 
脉弦迟,此胸中实,不可下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伤寒,发热,但头痛,微汗出。发其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 
腹满;下之则短气在腹满,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必衄。 
     伤寒,其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 
更来渐大,是其候也。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热多者,目赤,睛不 
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清谷,热多便脓血; 
熏之则发黄,熨之则咽燥。小便利者可救。难者必危殆。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 
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下之目闭。 
贪水者,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发其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 
者,下之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发其汗,口中伤,舌上苔滑,烦躁。脉 
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复发其汗,小便即自利。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而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 
能食,以承气汤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不大便六、 
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头坚后溏,未定成其坚,攻之必溏。当须小 
便利,定坚,乃可攻之。 
     脏结无阳证,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病,潮热,微坚,可与承气汤;不坚,不可与。若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少与小承气汤,腹中转矢气者,此为有燥屎,乃知攻 
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头坚后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欲饮水 
者,即哕。其后发热者,必复坚,以小承气汤和之。若不转矢气者,慎不可 
攻之。 
     阳明病,身汗色赤者,不可攻也。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 页面 87…

     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下止者,死;止者愈。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其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之。当 
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以导。 
     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属当 
归四逆汤。 

… 页面 88…

                               病可下证第七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 
汤、承气汤证。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 
     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 
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沉,必先 
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 
证。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即和。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属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续在,其脉微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此热在 
下焦,少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 
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 
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 
     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此为血,当之下,属抵当 
丸证。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其身无热,齐 
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属茵陈蒿汤。 
     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 
坚大便必黑,属抵当汤证。汗出而谵语,有躁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 
下之。下之若早,语言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属大柴胡汤、承气 
汤证。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 
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 
但坚耳,属承气汤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 
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此为表解里未和,属 
十枣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尚 
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仁承气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满,属茵陈蒿汤证。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属大柴胡汤证。 

… 页面 89…

     但结胸,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头微汗出,与大陷胸汤。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坚,与大陷胸 
汤。 
     阳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坚,坚者必谵语,属承 
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下而心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其体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 
如此者,其外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坚,属承气汤,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满大而不大便者,属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勿令至大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属承气汤。因与承气汤一 
升,腹中转矢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 
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 
愈,属承气汤证。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 
属承气汤。 

… 页面 90…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 
亡血,病当恶寒而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而与著复衣,冬月盛寒而与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