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集注(朱熹)-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 
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 
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尹氏曰:“圣人之 
言,上下兼尽。即其近,众人皆可与知;极其至,则虽圣人亦 
无以加焉,是之谓两端。如答樊迟之问仁知,两端竭尽,无余 
蕴矣。若夫语上而遗下 ,语理而遗物,则岂圣人之言哉 ?” 
      子曰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夫,音扶。 
凤,灵鸟,舜时来仪,文王时鸣于岐山。河图,河中龙马负图, 
伏羲时出,皆圣王之瑞也。已,止也。张子曰 :“凤至图出, 
文明之祥 。伏羲 、舜、文之瑞不至,则夫子之文章,知其已 
矣。”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 
必趋。齐,音咨。衰,七雷反。少,去声。齐衰,丧服。冕, 
冠也。衣,上服。裳,下服。冕而衣裳,贵者之盛服也。瞽, 
无目者。作,起也。趋,疾行也。或曰 :“少,当作坐。”范 
氏曰:“圣人之心,哀有丧,尊有爵,矜不成人。其作与趋, 
盖有不期然而然者。”尹氏曰“此圣人之诚心,内外一者也。” 

      颜渊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 
在后。喟,苦位反。钻,祖官反。喟,叹声。仰弥高,不可及。 
钻弥坚,不可入。在前在后,恍惚不可为象。此颜渊深知夫子 
之道,无穷尽、无方体,而叹之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 页面 76…

论语集注                                                               ·74· 

以文,约我以礼。循循,有次序貌。诱,引进也。博文约礼, 
教之序也。言夫子道虽高妙,而教人有序也。侯氏曰 :“博我 
以文,致知格物也。约我以礼,克己复礼也 。”程子曰:“此 
颜子称圣人最切当处,圣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卓,立貌。 
末,无也。此颜子自言其学之所至也。盖悦之深而力之尽,所 
见益亲,而又无所用其力也。吴氏曰 :“所谓卓尔,亦在乎日 
用行事之间,非所谓窈冥昏默者。”程子曰:“到此地位,功 
夫尤难,直是峻绝,又大段着力不得。”杨氏曰:“ 自可欲之 
谓善,充而至于大,力行之积也。大而化之,则非力行所及矣, 
此颜子所以未达一闲也。”程子曰:“此颜子所以为深知孔子 
而善学之者也。”胡氏曰:“无上事而喟然叹,此颜子学既有 
得,故述其先难之故、后得之由,而归功于圣人也。高坚前后, 
语道体也。仰钻瞻忽,未领其要也。惟夫子循循善诱,先博我 
以文,使我知古今,达事变;然后约我以礼,使我尊所间,行 
所知。如行者之赴家,食者之求饱,是以欲罢而不能,尽心尽 
力,不少休废。然后见夫子所立之卓然,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是盖不怠所从,必欲至乎卓立之地也。抑斯叹也,其在请事斯 
语之后,三月不违之时乎?”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 
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而未知所以尊也。病闲,曰: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闲,如字。病闲,少差也。病时不知,既差乃知其事,故言我 
之不当有家臣,人皆知之,不可欺也。而为有臣,则是欺天而 
已。人而欺天,莫大之罪。引以自归,其责子路深矣。且予与 
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 
予死于道路乎?”无宁,宁也。大葬,谓君臣礼葬。死于道路, 

… 页面 77…

论语集注                                                               ·75· 

谓弃而不葬。又晓①之以不必然之故。范氏曰 :“曾子将死, 
起而易箦。曰:‘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子路欲尊夫子, 
而不知无臣之不可为有臣,是以陷于行诈,罪至欺天。君子之 
于言动,虽微不可不谨。夫子深惩子路,所以警学者也 。”杨 
氏曰:“非知至而意诚,则用智自私,不知行其所无事,往往 
 自陷于行诈欺天而莫之知也。其子路之谓乎?” 
      ①“晓”原作“既 ”,据清仿宋大字本改。 
      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并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子曰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韫,纡粉反。并, 
徒木反。贾,音嫁。韫,藏也。并,匮也。沽,卖也。子贡以 
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 
贾,而不当求之耳。范氏曰 :“君子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 
其道。士之待礼,犹玉之待贾也。若伊尹之耕于野,伯夷、太 
公之居于海滨,世无成汤文王,则终焉而已,必不枉道以从人, 
衒玉而求售也。” 
      子欲居九夷。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亦乘桴浮海之 
意。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所居则化,何陋之有? 
      子曰 :“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鲁哀 
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 
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 
故归而正之。 
      子曰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 
酒困,何有于我哉?”说见第七篇,然此则其事愈卑而意愈切 
矣。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音扶。 
舍,上声。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 

… 页面 78…

论语集注                                                                ·76· 

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 
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 :“此道体也。 
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 
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 
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 自汉以来,儒者 
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 
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 。”愚按:自此至篇 
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 
      子曰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去声。谢氏曰: 
 “好好色,恶恶臭,诚也。好德如好色,斯诚好德矣,然民鲜 
能之。”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 
招摇市过之。”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篑,求位反。覆,芳服反。篑,土 
笼也。书曰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夫子之言,盖出于此。 
言山成而但少一篑 ,其止者,吾自止耳 ;平地而方覆一篑, 
其进者,吾自往耳。盖学者自强不息,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 
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 
      子曰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语,去声。与,平 
声。惰,懈怠也。范氏曰 :“颜子闻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 
造次颠沛未尝违之。如万物得时雨之润,发荣滋长,何有于惰, 
此群弟子所不及也。” 
      子谓颜渊,曰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进 
止二字,说见上章。颜子既死而孔子惜之,言其方进而未已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夫,音 
扶。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 
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 页面 79…

论语集注                                                                ·77· 

      子曰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 
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焉知之焉,于虔反。孔子言后生 
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 
今日乎?然或不能自勉,至于老而无闻,则不足畏矣。言此以 
警人,使及时勉学也 。曾子曰:“五十而不以善闻,则不闻 
矣”,盖述此意。尹氏曰 :“少而不勉,老而无闻,则亦已矣。 
 自少而进者,安知其不至于极乎?是可畏也。” 
      子曰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 
无说乎 ?绎之为贵。说而不绎 ,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 
矣。”法语者,正言之也。巽言者,婉而导之也。绎 ,寻其绪 
也。法言人所敬惮,故必从;然不改,则面从而已。巽言无所 
乖忤,故必说;然不绎,则又不足以知其微意之所在也。杨氏 
曰:“法言,若孟子论行王政之类是也 。巽言,若其论好货好 
色之类是也。语之而未达,拒之而不受,犹之可也。其或喻焉, 
则尚庶几其能改绎矣。从且说矣,而不改绎焉,则是终不改绎 
也已,虽圣人其如之何哉?” 
      子曰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重出而 
逸其半。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侯氏曰:“三 
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 
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衣,去声。缊,纡粉反。貉,胡各反。与,平声。敝,坏也。 
缊,枲着也。袍,衣有著者也,盖衣之贱者。狐貉,以狐貉之 
皮为裘,衣之贵者。子路之志如此,则能不以贫富动其心,而 
可以进于道矣,故夫子称之。‘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忮, 
之豉反。忮,害也。求,贪也。臧,善也。言能不忮不求,则 

… 页面 80…

论语集注                                                                ·78· 

何为不善乎?此卫风雄雉之诗,孔子引之,以美子路也。吕氏 
曰:“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子路终身诵之。子 
曰:“是道也,何足以臧?”终身诵之,则自喜其能,而不复 
求进于道矣,故夫子复言此以警之。谢氏曰 :“耻恶衣恶食, 
学者之大病。善心不存,盖由于此。子路之志如此,其过人远 
矣。然以众人而能此,则可以为善矣;子路之贤,宜不止此。 
而终身诵之,则非所以进于日新也,故激而进之。” 
      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范氏曰:“小人 
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 
守可见也。”谢氏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欲学者必 
周于德。”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明足以烛理, 
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此学 
之序也。 
      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可与立,未可与权。”可与者,言其可与共为此事也。程子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