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
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
样子,难锡会发出羡慕的感叹;生活奢侈居所富丽的豪门显贵,一旦置身于
清新朴素窗明几净悠闲宁静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
觉,难免要百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不足贵, 
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却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
能早日,恢复符合天性发展的生活呢? 
【注解】
峨冠大带:峨是高,冠是帽,大带是宽幅之带,峨冠大带是古代高官所
穿朝服。
轻蓑小答:蓑,用草或蓑叶编制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叶编成用来遮
日或遮雨的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衣着。逸:闲适安逸。
咨嗟:赞叹,感叹。
长筵广席:形容宴客场面的奢侈豪华。
火牛:此处比作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典出《史记·田单列传》说:“单
收城中牛千余,被五采龙文,角束兵刃,尾束灌指薪刍,夜半凿城数十穴, 
驱牛出城,壮士五千余随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痛,直冲燕军,燕军大溃。” 
风马:发情的马,此处比喻欲望。据《左传·傍公四年》:“君居北海, 
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评语】
换个一味是对生活饮食的一种调剂,换个环境则是对于良心健康的一种
调剂。人生在世,不能自我调剂,事事依靠别人来安排来保持身心愉快是不
可能的。富有四海的人会因为老在一个环境中而发腻;总在平淡中生活的人
也应适当使自己的生活添些情趣。凡是反差和形成对比的东西总会为自己的
生活添些偷悦。反之,人的生活又往往不自觉地分成阶层,峨冠大带与轻蓑
小签,清流与世俗总形成对立,其实质在于品德,在于自身修养之别。这是
二者能在一起的一个前提。道德真君子适其本性而生活,固然清贫,固然清
贫,但重人格人品而芬芳于陋室。

七四、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肃后,忽持一枝抉
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桔槁,机神最易触发。
【译文】
大自然归于寂静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会唤起阵阵幽趣;深
秋季节所有花草都调谢枯黄后,忽然看见其中有一棵挺拔的花草屹立无盖, 
就会感到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完全枯萎,因为它那生命活力随
时都会乘机发动。
【注解】
寥:安静。
卉:草的总名。
【评语】
此境使人想起“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尤其是正行文走笔、苦思真
想于文章时,与其搜肠刮肚地编造,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料,几声鸟鸣
可以勾起灵感,几枝花草可能引起回忆,生活中也是如此,所谓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陆游诗云:“山穷水尽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一生中往
往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认为已经绝望,可是又绝处逢生而使事情有了转机,可
见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无比的信心,到最后总会有成功的希
望,写文章时灵瑚来后便会笔走龙蛇。而生活中一个好点子好思路便如虎添
翼,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七五、非分收获陷溺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 
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
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
意来诱惑你的钓饵,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
在这些地方睁大眼睛,是很难逃过歹徒诈术圈套的。
【注解】
造物:谓天,自然。语出《庄子·大宗师》篇:“伟大造物者。” 
术中,计略之中,《史记·张仪传》:“此在吾术中不悟。” 
【评语】
为人处世应有些固定的原则,表现出自己的道德水准。日分之想不可有, 
不义之财不可要,非我之吻不动心。能坚持这三条,在财与钱这一关是足以
把持住自己的。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欲祸之,必先福之”, 
所有这些和说明了“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诈骗者所以能诈得人钱财, 
就是利用人们贪图非分之财的弱点,这跟鸟鱼贪图意外食物而上钩完全相
同。小人欲有所图便从物欲上先满足你。有些人往往利令智昏,糊里糊涂就
把歹徒的钩饵吞下,往往便身败名裂,名利又丢,俗话说:“吃人的嘴短, 
拿人的手软。”想清名于世,安然于世,必须做到非我之财不要,明白“非
分收获,陷溺根源”的道理。

七六、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吉心之冰炭难去。
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间
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
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样和之气就会充满胸怀,如此也就到
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注解】
天运:指大自然时序的运转。
冰炭:此为争斗的意思。
春风:春天里温和的风,此处取和惠之意。
【评语】
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待人上,是恩怨于心,还是“人我两忘,恩怨
皆空”,决定于人的修养。古代士人讲究宽以待人,强调“恕”、“忍”, 
就是要求待人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使人际和谐,而自我恰然。做人
当然不可无原则,提高自身修养的本身是为了以自身之德感化彼人之怨。如
此就不会计较于个人的恩怨,木会陷于溺人际苦恼。

修身篇

七七、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
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只不过会遭受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 
却会遭受千年万载的唾弃与凄凉。胸襟开阔且通达事理的人,重视物质以外
的精神价值,顾及到死后的名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
受永久的凄凉。
【注解】
弄权:超越自己身分而滥用权力,据贡师泰《河决诗》说:“县官同巡
防,小吏争弄权。” 
道德:指人类所应遵守的法理与规范,据《礼记·曲礼》说:“道德仁
义,非礼不成。” 
依阿:阿与依同义,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独立人格,凡事都随意附
从他人意见。
达人:指智慧高超,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的人,据《左传·昭公七年》
说:“圣人有明德者,若木当世,其后必有通
达之人。疏:‘谓知能通达之人。’” 
物外之物:泛称世事以外的东西,也就是现实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
和道德修养,即佛都所谓不生不灭的涅般境界。
身后之身:是指身死后的名誉。
毋:毋同勿,不要。
【评语】
宁愿栖守道德而寂寞一时,宁愿遵从大义而舍生一死,从古至今的例子
很多,如文天祥就称得上是代表。《十八史略》载: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
降张世杰,否则只有一死,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句就是现在
人们经常引用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宁
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的具体表现。达人所以能“观物外之外, 
思身后之身,”完全在于“仁义”二字,因此文天样在他的“衣带赞”中又
说:“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古代的舍身取义。有了这样的追求,生活上也
就甘于淡泊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之,如魏忠贤、
严篙、和砷等人,几乎个个都是依仗枚势的佞幸奸臣,他们最后都落得身首
异处凄凉万古的悲惨下场,为人处世不慎可乎!用这个道理来考察我们的现
代生活,同样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年,李大钊、瞿秋白等一代先烈为
了伟大的理想,为了美好的追求,舍生成仁,英勇牺牲。对照我们今天的一
些人在商品大潮中丢悼原则,丧失理想,而贪污腐化,能不引人深思吗?

七八、淡中知味常里识英
农服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厅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美酒佳育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在那粗茶淡饭中体会;才智
卓绝超凡绝俗的人,还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完人。其实真正的伟人看起来是
平凡无奇的人。
【注解】
农服:农,美酒;肥,美食、肉肥美。《淮南子·主术篇》中说:“肥
醉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 
真味:美妙可口的味道,喻人的自然本性。
神奇:指才能智慧超越常人。
卓异:才智过人。
至人:道德修养都达到完美无缺的人,即最高境界。《庄子·追遥游》
篇有:“至人是无已,神人是无功,圣人是无名。” 
【评语】
人们往往忽视平凡,不重视常见的东西,像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固然
都是极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厌一而难以下咽;粗茶淡饭, 
最益于身体,在一生之中最耐吃。这只是就怎样做人打了个比方。生活中, 
有的人往往仗恃自己才学出众而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其实这种人并不是能
博得人们景仰的理想人物。因为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
凡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平凡中来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在不骄不及中
修养自己的品德,这种人总有一天能达到理想境界,才有资格垂范千古。例
如释迦牟尼佛,他对众生说法绝不用玄虚的高深道理迷惑民众,而是用简明
切实的教义来普渡众生,在当时苦难的民众中探寻一种美好的理想。和他同
时代的孔子,历经磨难,他的理想在当时虽然没有得到呼应,却在身后发扬
光大。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说不论如何伟大的人物都要从平凡中
做起。一个人绝俗超凡可以视为一种人生态度,有卓越的才华也是好事,但
作为一个伟人,要一贯地、多方面地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美好追求置身于
社会,置身于民众,脚踏实地,而不是标新立异,追求一时的轰动。只有在
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

七九、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第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
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坐省察内心,你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
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暗月当空,精神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
细微境界。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觉不安, 
在此中感到侮悟的意念。
【注解】
观心:佛家语,指观察一切事物,此处当自我反省解。据《辞海》注: 
“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 
妄穷而真独露:妄,妄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
妄见。真,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般境界。此处是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