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页面 240…

      '七'弟子,即李十二娘。连徒弟都不似当年老师的年青,说明历时之久。 

      '八'是说既弄清了她的师授渊源,因而也就知道她的舞法和公孙大娘没有什么两样。 

      '九'张旭,详《八仙歌》。李肇《国史补》:“旭常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西河剑器,大概是剑器舞的一种,所以别于其他剑器,西河当指产 

生的地区。陈寅格先生云:“西河疑即河西或河湟之异称,乃与西域交通之孔道……明此伎实际出西 

胡也。”(《元白诗笺证稿》页一四七)旧注:“子美以诗为散文,故意多顿促。此序引张颠草书隐 

映,颇达情态,非公不闻此妙。”公孙之舞,乃能启发“草圣”,那么她的舞也就可知了。即,犹则 

也。 

      '一○'因名动四方,故观者如山如海。因惊心动魄,故面为变色。天地句,也是从效果上极 

力形容舞旋之神妙,观者目眩,故有此感觉。 

      '一一'以上四句是对舞的本身作具体描写。上二句状其忽然而伏,忽然而起,下二句状其忽 

然而来,忽然而罢,一切都是这样变化莫测,出人意表,,音霍:光芒闪的貌,羿,后羿,古善射 

者。《淮南子:天矫或矫健。夏侯玄赋:“又如东方群帝兮,腾龙驾而翱翔。’(接《全三国文》有 

玄所作《皇胤赋》佚丈,王此二语,此据来人郭、蔡诸家注。状其凌空飞腾。剑器舞有声乐(主要是 

鼓)伴奏,大概舞者趁鼓声将落时登场,故其来也如雷霆之收震怒,写出舞客之严肃。唐人多以秋水、 

青蛇比喻剑光,如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郭元振《宝剑篇》:“精 

光黯黯青蛇色。”又韦庄《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此诗“江海凝清光”,也应当是以水色 

喻剑光的。由此可见,剑器舞,必用剑,否则不可能有此境界。元稹《说剑》云:“霆雷满室光,蛟 

龙绕身走。”亦可为证。但剑外是否有其他器仗,则难断言。 

      '一二'绛唇,指人。珠袖,指舞。两寂寞,人与舞俱亡。 

      '一三'既有以,既有根山。因见诗序,故从略。 

      '一四'初,始也,本也。是说自始就椎她第一。 

      '一五'自开元五年(七一七)至大历二年(七六七)凡五十一年。风尘倾洞,指禄山之乱。 

      '一六'禄山之乱,京师乐工,多流落江南,这句是同情李十二娘的话。 “馀姿”,即序所谓 

 “亦匪盛颜”。时在十月故日“寒日”,兼含日暮穷途意。 

      '一七'上旬伤玄宗,下句自伤。玄宗葬金粟山。玄宗死在七六二年四月,至此已五年多,故 

曰木已拱。 

      '一八'二句切别驾元持宅。观舞虽同,而时代身世大异,故不禁乐极哀来。 

      '一九'茧,足板厚皮。杜甫半生奔走,故足上生茧,不良于行。《入衡州》诗云:“隐忍帜 

棘刺,迂延胝胼疮。”亦可证。疾,速也。仇注:“足茧行迟,反愁太疾,临去而不忍其去也。”疾, 

一作寂。——关于剑器舞是不是舞剑,任半塘和陈寅恪先生有不同看法,但同样是根据如下的一段《明 

皇杂录》:“上素晓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 

遗 (?)妍妙皆冠于时。”任云:“不知《杂录》明明将剑与剑器,分作两事举之,中间且隔有‘邻 

里曲’与 ‘满堂势,,文意无牵混可能,何从强合二者为一?” (《敦煌曲初探》页一七八)“邻里 

曲”的内容,现不可知,至“裴将军满堂势”,则据任所举:《白孔六帖》三十二引《明皇杂录》, 

 《太平广记》二一二《吴道玄》条引《唐画断》及《独异志》,我们知道所谓“满堂势”者,即指裴 

旻或斐闵之舞剑。以此推之,我疑心“邻里曲”、“满堂势”和“剑器”,大概都以“舞剑”为同一 

的基本内容。必“善舞剑”,才能为邻里曲、满堂势和剑器。这样来理解《明皇杂录》的话,舞剑和 

剑器并没有什么矛盾。剑器用剑,由唐人诗中也可得到证明,如苏涣 《赠零陵僧》诗(一作《怀秦上 

人草书歌》):“西河舞剑气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这里明言“西河舞剑”。又如郑《津阳门》 

诗:“公孙剑伎方神奇。”注云:“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难妙。”又姚合《剑器词》:“掉剑 

龙缠背,开旗火满身。”考周以后舞曲,通常以舞者所执,因而名舞。如周有帗舞、羽舞、皇舞、旄 

舞、千舞、人舞等六种舞,郭茂情云:“帗舞者,析五彩缯,若汉灵星舞子所持是也:羽舞者,析羽 

也;皇舞者,杂五彩羽如凤凰色,持之以舞也:旄舞者,氂牛之尾也;干舞者,兵舞,持盾而舞也: 

… 页面 241…

人舞者,无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 (《乐府诗集》卷五十二)汉以后,如鞞舞、铎舞、巾舞、拂 

舞、槃舞、杯梁舞等,亦均因舞者所执以名舞。这是从历来名舞的惯例上也可以推知剑器舞之必有剑。 

至隋代之鞞、铎、巾、拂四舞,文帝令“舞人不须捉鞞、佛等”,此自是特殊的例外,不足引以为证。 

… 页面 242…

                                          冬至 

                                         '一'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系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三'。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 

        '四' 
望三秦 ? 

      '一'忽忽,犹郁郁。泥,读去声,纠缠不放之意。此诗作于大历二年 (七六七),自乾元二 

年 (七五九)弃官客秦州以来,杜甫已作了八九年的客了。 

      '二'自相亲,是说人们自相亲,而不与我亲,此即汉乐府“入门各自媚,谁肯相谓言”意。 

      '三'二句要连看。是说当我杖藜徐步之日,正百官散朝之时。杜甫曾作拾遗,又总希望能在 

朝廷做出一番事业,因而想到敞朝的事。冬天山谷间,有翠柏,也有丹枫,颜色非一,故日丹壑。当 

时百官上朝皆骑马,鸣玉,是“乘马鸣玉珂”的省文。紫宸,殿名,在大明宫。 

      '四'二句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心大不过方寸,故日寸心。心折,犹心碎,因心折, 

故曰无一寸。项羽曾三分关中 (陕西)之地,分王秦的三个降将,故有“三秦”的说法,这里实际是 

指长安说的,为了和上句一寸作对,故用三秦。然语虽对,而意则一贯,望乡尚不辨何处望,还乡就 

更不用说了,此正心折之由。 

… 页面 243…

                                        归雁  * 

                             '一'                                '二'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 

     * 浦注:“神味高远。旧编广德二年(七六四)自梓、阆还成都作,则‘东来’字不合。当 

是大历三年 (七六八)出峡后诗。”信如浦说,则此乃杜甫最后的一首五言绝句。 

      '一'二句,自问自。客,指自己。几年,犹几时。 

      '二'未句正是申明“肠断”之故。 

… 页面 244…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 

                               '一'                                 '二' 
王郎酒酣拨剑斫地歌莫哀  !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 
                         '三'                       '四'                      '五' 
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  ,欲向 
              '六'                      '七'                      '八' 
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 :青眼高歌望吾子 ,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 

      * 大历三年 (七六八)正月杜甫自夔出峡,寓居湖北江陵,诗当作于是年春暮。汉乐府有《短 

歌行》,这是用的旧题。“郎”是对少年的美称。司直,司法官。《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志》: 

 “大理寺司直六人,从六品上,掌出使推核。”王郎怀才不遇,因作诗慰之,通首皆赠王郎语。按王 

郎,不知名。杜甫《戏赠友》诗:“元年速已月,官有王司直。马惊折左臂,渭,折面如墨。”大概 

是一个豪侠之士。诗作于宝应元年 (七六二),时寓成都草堂。又皇甫冉亦有《送王司直》诗,当系 

一人。 

      '一'一起便画出一个英俊少年。酒酣,半醉。鲍照 《行路难》“拔剑击柱长叹息”,拨剑斫 

地也是一种愤慨的表现。浦注:“首句莫哀二字,另读。斫剑而歌,哀情发矣,故劝之莫哀也。” 

      '二'拔,提拔。抑塞,犹抑郁,谓有才不得伸展。磊落,光明坦荡。 

      '三'二句以大木大鱼形容王郎的奇才。豫章,两种大木。豫亦名枕木,章亦名樟木。跋浪, 

犹乘浪。沧溟,即碧海。自日动,白日为之动。沧溟开,沧溟为之开。 

      '四'浦注:“徘徊,即袁歌之态。曰‘脱’曰‘休’,即‘莫哀’意,重言以劝之也。”按 

句意谓有才如此,终必见用,故曰“且”。 

      '五'时王郎将西入蜀。诸侯,指蜀中节镇。得,得共信任。锦水,即锦江,在成都。棹,作 

动词用,犹言泛。李白诗:“稽山无贸老,却棹洒船回。”亦作动词用。此句有倒装,顺说即“西棹 

锦水得诸侯”。 

      '六'趿,音洒,说文:“趿,进足有所撷取也。”《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 

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向何门,勉其择人,勿入凶门。 

      '七'这句点明送别之地和时。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避乱,依刘表于荆州(时荆州 

治今湖北省襄阳县),曾作《登楼赋》,后人因称所登楼为“仲宣楼”。楼所在地,向有襄阳、当阳 

和江陵三种不同说法。郭知达 《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引赵次公云:“楼,指言荆州。王粲字仲宣,自 

来剂,尝登楼作赋,今直以荆州楼为帅宣楼,祖出梁元帝诗’朝出屠羊县,夕返仲宜楼’ (按诗题为 

 《出江陵县还》)。盖以仲宣一世名人,故得以名之。犹之天子之天禄阁,可谓之子云阁。”(按所 

据为谢灵运诗:“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阁。”)按赵说甚是。仲宣楼,杜诗屡用,如:“戎马相逢 

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弟》)又“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舍 

弟观归蓝田迎新妇示两篇》)。又“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夜雨》)。都是借以泛指荆州的。 

江陵是否有或应不应有仲宜楼,并没有什么关系。 

      '八'《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青眼表示好感,白眼表示蔑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