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驼峰航线 作者:刘小童-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拼活地从〃驼峰〃上钻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突然蹿出来了。
老人说;他们拦截半径大;逼得我们尽量往北贴;喜马拉雅山南麓尾端那一块;想不去都不行。
1943年6月15日;陆元斌和他的机组从汀江起飞;那天天气不好;起飞后C…47就钻进滂沱大雨中。机组三人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刚从〃驼峰〃这边出来;机上无线电台突然接到友机发来的紧急电报:〃零式〃机!
听着再熟悉不过的嘀嗒声;陆元斌马上通知机长;他的话音未落;只见C…47一个大幅度倾斜;钻入山沟。
天际边;一个小黑点正奔这个方向而来…是日本人的〃零式〃机!
真是刚出狼窝;又遇到虎穴。
〃零式〃机速度快;和它狭路相逢后;低速的C…47下降高度;在沟壑间躲藏;再一次穿越〃驼峰〃;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只有这样;〃零式〃机也许就不敢轻易钻山沟。
它的速度大;稍不留神就会撞得粉身碎骨。
钻了山沟也不能掉以轻心;好是一阵子手忙脚乱;陆元斌把发现敌机坐标位置发送出去通知别的友机后;放下耳机;又到后舱观察。
〃零式〃机是否跟了上来;即使是已经钻入了山沟中;大家的心里也不是很托底。
观察了半天;确信日本人没有跟上来后;C…47又慢慢爬升;出了山涧;三个人都傻了眼…光顾了躲避;飞机又迷航了。
好在无线电定位仪还起作用;虽然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指针摇摆过大;但基本上还能判断出自己的大概方位;计算时间;调整航向;继续往昆明飞。
还是担心日本人再跟踪上来;这一路;陆元斌得不住地往后舱跑;观察〃敌情〃。
比飞行还累。
一直到接近机场;进入落地航线;能看见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巡逻飞机;三个人才算是松口气。
等到在巫家坝机场落地后;看表校时;老人这时才发现;本应是三个多小时的航程此次却用了将近五个小时。
老人说;像这样的经历;还算是运气好的;起码那天被日本人追击躲进山沟再出来;天气不坏;罗盘、定位仪没失灵;回来的路上还顺当;要是有一样不具备;就是一场灾难。

报务员陆元斌(2)

老人说;有多少人啊;今天还在一起飞;明天就不见了;好像〃驼峰〃上空刮过的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航〃机组不固定;都是临时调配;不同组合;大家都被编为一个机组飞过驼峰;报务员更是如此。就是在这样条件下;作为报务员;陆元斌和〃中航〃那个时期的所有机长、副驾驶都飞过;冥冥中不知哪个神仙显灵;遇到无数次险情;老人竟毫发未损。
和华斌一样;老人也是老资格地下党;积极参与和策划〃两航〃起义。〃两航〃起义、十二架飞机北飞当天;地下电台就设在陆元斌家里。
老人说;〃北飞〃行动;整个路上飞行情况;什么时候到哪里、谁的飞机要落地加油、谁在前谁在后;他全了解。
注一到注六: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七:浙江文艺出版社《飞虎将军陈纳德》王湄等译;第334页。
注八: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九:浙江文艺出版社《飞虎将军陈纳德》王湄等译;第287页。
注十: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十一:1941…1942;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电报文录。
154在副驾驶的口述中;机长一边重复程序内容;一边把手放至各个开关上;直到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后;两人同时竖起大拇指…起飞。
在两台螺旋桨发出沉重的吼叫声中;C…47徐徐离开地面;钻入夜空中。
飞机刚刚抬起机头;驾驶舱内更是一片忙乱。
机长掌控飞机;副驾驶观察飞机姿态;后座的报务员嘀嘀嗒嗒地拍发电报;向地面报告所处方位。等到电报发完后;马上值守甚高频第四频道;而副驾驶则要检查〃敌我识别器〃;之后;拿出方格坐标图;在这个坐标图上;横格是以A、B、C、D、E、F…标出;纵格是以1、2、3、4、5、6…标出;无论是谁;一旦在空中发现敌机;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用第四频道将发现日机所在〃方格〃位置通报;以便让所有在空中的友机判定自己是否处在敌机攻击的方位。
如果不是;继续飞;如果是;赶紧躲、逃。
老人们都说;一开始;是没有〃检查单〃这一项科目;上去了;开车就走。问老人;具体还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强制执行〃检查单〃制度。有的老人说是从美军那里学来的;但也有老人马上说;不对;〃检查单〃是由〃中航〃独创;说这话的老人还举例说;印中联队就是从〃中航〃学到〃检查单〃后;损失才开始减小的。
但不管是学来的还是自己〃独创〃的;每位老人都承认;〃检查单〃制度在保障飞行安全上;确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实际上;它就是让你在起飞之前;再一次强化和加深各种仪表在机舱内位置的记忆、以便在飞行中遇到险情时;处理果断而迅速。

报务员陆元斌(3)

飞过那条航线的老人都说;〃检查单〃那玩意儿;管用;它使很多陷入险情的飞行员们最后得以逃生。
至于〃敌我识别器〃;由于〃印中联队〃和〃中航〃飞越〃驼峰〃中屡受日本人的零式袭扰;损失伤亡惨重;为能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敌、我友机;美国迅速开发研制〃敌我识别器〃;目的就是快速识别友机和敌机;以决定飞行员们是否需要躲避。
老人说;其实〃识别器〃的原理也是挺简单的;就是两架飞机上同时发射和接收一个频率的短波信号;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把日本人难得不行…〃中航〃和印中联队换装〃敌我识别器〃后;有一阵子;出动拦截的日本人也很奇怪;平时挺容易拦截的飞机;怎么今天就看不到了?
陈应明老人说;后来日本人知道有个〃敌我识别器〃后;气急败坏;千方百计地想弄回去一台〃研究研究〃;但哪有那么容易啊。有一天;日本人驾驶一架飞机混到巫家坝机场;冒充我方;大摇大摆降落;直接滑行到一架C…46前;飞机上跳出一个日本人;上去就拆;被咱们发现了;又是打枪又是喊的;把他吓跑了。
陆元斌老人也说;〃中航〃飞机安装〃敌我识别器〃后;有明确要求:飞机离开停机坪开始滑行时;此时接通〃敌我识别器〃;飞机降落后滑行时;则关闭。
老人说;在驾驶舱〃敌我识别器〃的控制匣上;有一红色罩盖;罩盖内有一个开关;万一遭遇敌机攻击或被逼迫坠入敌方区域内;必须接通开关;此时〃敌我识别器〃自动爆毁。
老人说;那个东西;当时是盟军的高度机密;迫降在敌占区;只要你不死;必须破坏它;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据我所知;这个东西日本人既没弄到手;〃中航〃公司也没有人有幸按过那个红色按钮…在〃驼峰〃上摔了;谁能活下来?〃驼峰〃日本人能上得去吗?
王敏是〃中航〃公司的报务员;老人说;每次出任务;在进入机舱那一瞬间;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一次是否还能平安回来是个未知数;但是;谁都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每次执行任务;没有人会产生提心吊胆或带着走向死亡的心境登机;而是带着平静的心态走。同样;每次平安回来;也没有劫后余生的窃喜。伙伴们中没有谁认为飞过〃驼峰〃就是了不起的英雄;也没有谁自誉自己是不怕死的勇士;都是用最平常的心态;不断地、默默无闻地往返于这条航线上。每次飞行回来;到了住处;按部就班地洗澡、吃饭、睡觉;起床后看书、打牌、下棋、聊天;等待再次出发。只要一听到召唤;拎起飞行包就走。有多少人就这样默默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可不久;又有新伙伴补充上来;继续飞行在繁忙、紧张、危险的驼峰航线上。
陆元斌:飞;那个时候;就是不停地飞;没有黑夜白天之分;连续飞四天;休两天;一般去加尔各答休息;回来接着再飞。绝对不会停下;飞着飞着;这批人飞没了;那批人就再上;再没;再上。我们的飞行员太勇敢;太勇敢!
〃驼峰〃就是这样飞越的。
我们的勇士;就是这样征战在驼峰航线上。

壮志凌云(1)

飞越〃驼峰〃场景四:〃小钢炮〃郭汉业〃搭错车〃作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的报务员;和已经飞了两年多竟然还活着的那些老大哥比;1941年加入〃中航〃的郭汉业在公司的〃资历〃不算短;但却是在1944年上机飞〃驼峰〃;与已飞了两年多的〃老驼峰〃们比;当属〃小字辈〃。
〃中航〃地面通讯站的楼上就是飞行员宿舍;无论是日常说话还是报务;郭汉业▲ C…54在中国机场起飞。
总是嗓音嘹亮;经常把在睡梦中的飞行员吵醒;没多久;楼上的飞行员给郭汉业起了个绰号…小钢炮。
〃小钢炮〃之所以后上机成为空勤报务员;是因为到后来;〃中航〃在天上飞的那拨人全都摔得差不多了;上面的一道命令下来;他顶了上去。
于是;他从风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地面通讯;一下子〃坐〃到了天上。
郭汉业老人自己也说;别看只是在公司里飞越〃驼峰〃次数少、时间也只有一年多;但在驼峰航线上;多次遇险、死里逃生的经历却不比任何人少多少。
请老人讲讲当年飞〃驼峰〃的经历;老人说;至今还清晰记得住的就有三次;其中;留在记忆中最深刻、至今都挥之不去;让他常常魂牵梦绕的;当属那次〃搭错车〃。
黑黝黝的夜;汀江机场停机坪;三个身背伞包的身影穿行在一排排飞机前;时而顿足;时而步履匆匆。
也许是已经连续在汀江和昆明之间不停地飞行了两个来回;刚刚休息了一会儿又被叫醒;机组三个人实在是太劳累了;睡眼惺忪的郭汉业和他的伙伴们怎么都找不到调度安排的74号机;围着本属于〃中航〃停机坪那块场地转了一圈又一圈;可就是找不到74号机;再找下去;眼看天亮;而只要天亮;敌机就要出动拦截;不能再耗下去;机长培特克在场地边警卫室里找部电话接通〃中航〃调度室:〃我们怎么找不到74号机…〃话筒那一端;传来值班调度懊悔的声音:〃抱歉、抱歉;刚才实在是太忙了;我给忘掉了。先出发的99号机组没有找到他们的飞机;我让他们把你们的74号飞走了;你们现在飞99号回去…〃话筒里声音未落;只见办事处的秦永堂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过来:〃调度让我通知你们;在巫家坝换飞机。〃机长抬头;机身标有99号字样的C…47;近在咫尺。
值班调度又问:〃看到99号了吗?〃〃看到。〃〃好;出发!〃郭汉业老人说;都是同一型号飞机;只是号码不一样;数位越大;表示调入公司时间越短。反正所载货物都差不多。我们上去就飞;哪想到;就是这冥冥中的换机;竟然是生死之结局!
开舱门;登机;三个人各就各位后;机长发动99号;不一会儿;99号钻入茫茫夜色。
老人说;99号到昆明时;已是天色大亮;我们都没去宿舍休息;直接去停机坪找74号;到了停机坪才发现;74号还没到。先走还晚到;也许是遇到点麻烦绕路了;这样的事情在〃驼峰〃上也发生过;不算稀奇;于是我们又到跑道边上等;不仅仅是换飞机;我们的飞行单还在74号上面;还要把它飞回去。可左等右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就是不见74号下来;托总台通讯那边辗转和汀江站再联系;很是费了一通麻烦;总算是联系上了。汀江那边回电说;74号一直没有消息。一听这话;大家更加焦虑;那心情;真是无法形容。三个人;包括美籍机长;脚下一堆烟蒂。
昆明站是谁负责;已经记不清了;看我们这样老是站在这里等也不是回事;就劝我们去休息、吃午饭。到了餐厅;刚拿起碗;听见旁边有人小声嘀咕:〃刚得到确认;74号在'驼峰'上摔了…〃一听这话;得;刚挨到嘴边的碗放下了;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个中滋味;像打翻的五味瓶一样;说不清;就是想哭。
没多一会儿;调度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